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读库(1104)
分类
作者 张立宪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读库》是一本是一个人策划、出版的书,为“京城著名文化名人”(圈内语)张立宪主编的综合性人文社科读物,取“大型阅读仓库”之意,一般每两月推出一期。丛书侧重对当今社会影响很大的文化事件、人物做深入报道,回忆和挖掘文化热点,对文艺类图书、影视剧作品、流行音乐等进行趣味性分析和探究,为读者提供珍贵罕见的文字标本和趣味盎然的阅读快感。本书为《读库》1104期。

内容推荐

《读库》是一本综合性人文社科读物,由京城著名文化名人张立宪主编。其编辑方针是“摆事实不讲道理”;其收入的作品从篇幅而言属于五千至五万字之间的中篇读本;内容而言,《读库》强调非学术,非虚构,追求趣味和品味的结合,探究人与事、细节与谈资,不探讨学术问题,不发表文学作品,所选书评影评等文体则强调趣味性,通过真实的表象给读者带来阅读快感和思想深度。此书在编撰时奉行“三有三不”原则:有趣、有料、有种和不惜成本、不计篇幅、不留遗憾。本书为《读库》的第1104期。

《读库(1104)》收录了“小革命”、“批评官员何以成为自由”、“百转千回换心路”、“从繁华说到寂寞”等文章。

目录

小革命

 国际志工·边缘发声·脱贫行动·援外医疗·有品棒球·

 关怀目睹儿·行人路权·灾区媒体·移住人权·终身学习·

 居住权益·在地食材·老屋再生·绿色生活地图·手作产业·

 地方学·生态教养·自力造屋‘部落音乐·农民市集·民歌采集

批评官员何以成为自由

百转千回换心路

漫邮记:金花绽放

出亡记

从繁华说到寂寞

试读章节

台湾家暴事件层出不穷,根据妇援会推估,2009年度婚姻暴力事件通报量为五万二千一百二十一件,至少约有七万名的目睹儿需要社会的关怀,这些数字都还是低估。目前在社会角落还有许多未被察觉的目睹儿,夜半啜泣哭喊,励馨基金会、妇援会和善牧基金会等团体近来都不断呼吁社会正视并伸出援手,用爱抚平目睹儿的内心创伤。

台湾社会从九十年代逐渐关心“目睹儿”议题。励馨、妇援会和善牧等团体因为长期服务家暴妇女,也连带发现目睹儿容易被忽略,纷纷成立目睹儿专案工作,从个案辅导、心理咨商,直到深入校园宣导。善牧基金会在2001年也成立全岛第一家目睹儿服务中心“小羊之家”。不过,民间团体普遍认为,政府投注资源仍不足,难以提供目睹儿全面与及时协助。

励馨基金会执行长纪惠容说,目睹儿常有情绪障碍困扰,严重影响身心发展,有时候连心中的痛都说不出来,只能通过画作述说内心世界。她曾经看过目睹儿画爸爸拿着刀,丢电风扇,自己只能瑟缩躲在桌底下,眼睁睁看母亲被打。还有小朋友画打人的父亲在乱尿尿,因为在孩子的世界中,乱尿尿是很丢脸的事情,就如同父亲施暴一样。

励馨研究员杜瑛秋从事目睹儿服务工作长达十年,她发现许多施暴者往往来自童年受虐或目睹暴力的经验。在个案服务过程中,许多妇女反映,施暴的老公往往也是生长在暴力家庭,甚至私下向婆婆求援时,婆婆反而劝她要多忍耐,因为当初自己也是这样熬过来。

杜瑛秋强调,根据研究统计,男性目睹儿大约有四成会成为施暴者。很多人以为目睹儿长大就会忘记了,心中阴影自然会不见,事实上只是压抑在心中。男的往往会怀恨在心,甚至想找同伴寻仇揍父亲;女的则不敢接触异性,严重影响两性关系。社会必须给予关怀与协助,才能避免暴力复制与循环。

作家Falco曾有目睹家暴经验。因为父母不和,他从小就常见父母激烈争吵,甚至流血冲突。六岁时父母离异,后来母亲与人同居,但母亲的同居人对她们母子拳打脚踢长达近二十年。因为长期处在暴力环境,他罹患忧郁症,曾想自杀、想报复、没安全感、无法相信人。最后打了113妇幼保护专线求助,在励馨基金会协助下,通过信仰与写作,才逐渐走出阴影。

妇援会执行长康淑华表示,目睹儿会面临四大发展危机,包括身心发展危机、家庭照顾功能不足、学校适应问题与儿童出庭问题。当父母对簿公堂时,孩子常常夹在其中,不知所措。加上儿童对法院情境的陌生,担心父母亲或自己受罚,常常会出现焦虑情绪,这些都是需要不同的支持和关心。

李化愚如今依旧巡回校园宣导目睹儿议题,她也扮演爱的纠察队,只要有亲友家中打小孩被她察觉,一定苦口婆心力劝到底。保护儿童远离暴力威胁,是许多人共同的努力目标,也是李化愚的温柔革命,从生活中不断实践。

公民RSS

男性自觉高呼“我不犯规”

全球许多妇女或民间团体抨击暴力文化,并且呼吁杜绝家庭暴力,重视目睹儿的关怀工作。在欧美等地,许多公民组织投入相关协助工作,也有男性主动发起“终止家庭暴力”的运动,不再让家中妇幼受害,形成一股温柔革命的力量。

加拿大白丝带运动

白丝带运动是由加拿大的一群男士于1991年发起。他们认为男性应该要为男性暴力行为以及受暴妇女的处境负责,因此发起“白丝带运动”,建议各地的男性朋友,不分年龄大小,从每年11月25日的“国际终止妇女受暴日”佩戴为期一至两个礼拜的白丝带,以表示男性宣示加入反对妇女受暴的决心。这项运动也扩及对家暴的防治。  此外,澳洲也有“违反原则”的家暴预防宣导活动,以十八至二十四岁年轻男性为宣传对象,将对妇女施暴比喻为违反运动规则,并邀请运动明星担任代言人,邀请男性参与讨论防止对妇女施暴的议题。

美国家庭暴力预防基金会

总部设在美国加州,近三十年投入防治家暴工作。该基金会进行社会扎根性的对话与教育,以期达成社会大众对暴力观念的改变和转化。“文学作品中的学习”便是一个通过教师启动校园教育的家暴预防型方案,经由召募全国的高中英文老师,利用学校目前已使用的英文教材,并建立教学资源平台,引导学生探讨暴力议题,协助学生面对家庭暴力威胁,促进青少年建立更健康、无暴力的生活。

波士顿医学中心的目睹儿计划

此计划自1992年起,针对隐性或被忽略的目睹暴力儿童,由社工、教育与临床心理学家、儿童早期疗育专家、律师及小儿科医师等,以医疗工作模式进行咨询、治疗与倡议。本方案每年服务一百个以上的儿童和其家庭,并培训教师、警察、医疗人员及其他可能第一线接触目睹儿的专业人员。

辞典——关怀目睹儿

“目睹儿”就是目睹家庭暴力的儿童。狭义来说,常指十八岁以下目睹父母婚姻暴力的孩子;广义则泛指生活在暴力家庭中的孩子,包括直接看到或听到父母间的暴力与争吵行为,或者事后察觉到父母暴力的后果,例如孩子发现父母亲的伤口。甚至也有孩子涉入父母冲突关系,父母可能利用孩子来威胁对方。

台湾社政及民间团体近几年愈来愈重视目睹家暴的议题。因为这群孩子虽然没有直接受虐,外表没有伤口,但目睹家暴却会留下内心创伤,出现焦虑、不安、无助,甚至产生精神疾病、忧郁症等,影响人格发展、入际关系与两性关系,造成学校与社会生活适应困难。

不过,目睹儿本身的复原能力也可帮他们度过危机,只要适时给予协助支援,接纳他们说出目睹家暴事件,并提供相关的社福资源协助,最终可以陪伴孩子面对心中阴影。关怀目睹儿工作,包括初级的预防宣导、次级的辅导服务,以及三级的创伤治疗,当前对于家暴防治的新趋势都强调“预防重于治疗”。P60-6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19:5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