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完全失去自我的感觉,你感觉不到“你自己”,甚至不知道是否有个自己存在过。我有三十年不知道界限为何物,又花了十年学习建立界限。我不断付出,直到精疲力竭,需要别人照顾为止。我恐吓、祈求、暗示、操弄,好得到我要的东西。我深信自己知道什么对他人最好,忙着教别人学他们的功课,却忘了学习自己的课题。
和一个男人见面几分钟,我便确定自己遇到灵魂伴侣。几个小时后,我就会开始幻想两人的婚礼。电视是这样演,现实人生不也是如此吗?我花了两年时间试着走入关系,再花五年深陷其中,一路爬出来。我困扰难安,头痛不已。
就像其它数百万的男女一样,我小时候曾受虐过。但是我没有追究作恶者的责任,反而怪自己不对,“我一定哪里有问题。”我当时不了解,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恶运其实也会发生在别人身上。觉得问题是自己造成的,这是悲伤的过程难免要经过的阶段。我们受虐了,会觉得羞愧也是正常的。责怪自己是一种生存技能,让我们在遇到不合理的事时,觉得自己还有办法掌控人生,因为我们完全无法合理解释自己为什么受虐。
而且,女人不是本就该受苦受难吗?我们都会牺牲自我。所以我变成了烈士,把照顾他人视为我的职责。如果我照顾别人,便希望对方知恩图报,反过来照顾我。但事与愿违。一旦开启了这种行为模式,大家便期待我会继续照顾下去。有太多因素让我没有照顾自己:我的字典里没有“不”字,因为好人是无私的。爱自己是不被允许的。太自私了!但是,我没有照顾自己的主要原因,其实是我不知道该怎么做。
我们有不少人曾经不知道(或现在还不知道)如何照顾自己,书上没写,学校没教。我们买一般产品时会拿到使用手册,可是我们拿不到人生的参考指南。我们踉跄走过错综复杂的处境,自己想办法厘清问题。控制与照顾他人,这一整套的情感依赖行为(Codependent Behaviors)成了生存工具、生活技能,让我们自以为靠这些就能安全无虞。接着这些行为开始反噬,弄僵我们与他人的关系,让人生陷入停滞,但是我们却百思不得其解,因为这些求生行为已经习惯成自然。
我花了好多年,担心那些我无力控制的事。如果能重拾那段日子,我可以活出一个不需要对每个人负责、不必随时良心不安的人生。我不会浪费精力去控制、指使或执着于拯救他人──情感依赖者这样的”帮忙”其实帮不上什么忙。我会让别人负起他们自己的责任,我则担我自己的。我不会让人伤害我,我会建立界限,勇敢说”不”。我不会只做别人想要我做的事,我也会做自己想做的事。这一次,我会真心诚意的付出,给他人真正有用的帮助。我会让生命顺其自然,让别人做自己,也让自己忠于自我。
我相信直觉。我会在难过时哭泣,生气时接受这股情绪,不会漠视内心感受,弄到抑郁成疾或怒气冲天。我会放下脑中的想法,倾听心里的声音。我会平静处理自己和他人的感受,不会小题大做;遇到不自在的处境时,也会婉转得体的处理。我不会被他人和外在事物所操控。我的注意力会在该在的地方——我自己身上。我不会因为别人肯定才肯定自己。我会从大自然、上帝和生命来获得能量。我不会榨干他人,也不会让别人榨干自己。
我与他人的关系是对等的,权力是共享的,而非一人操控,另一人受控制。我不会制造混乱来感觉自己存在,我知道自己实实在在的活着。遇到问题我会审慎观察(但不是否定),而非一头栽进去。我知道平静的价值。我会创造美的事物,服务奉献,乐在其中。我会承认自己的过失,但也欣赏自己表现好的地方,品尝成功的滋味。
这一次,我会明白疼爱与照顾自己的真谛。
为了准备写这本手册,我重读了我多年前写的书:《超然独立的爱》 ,《放下,更自在:教你该放就放的366则生活智慧》和《情感依赖者的十二步骤指南》。我的改变之大,让我讶异。 我开始写情感依赖症(Codepency)时,这个字根本过不了计算机的拼字检查系统。世界上大部分的人也不认识这个字。《超然独立的爱》这本书曾被二十几家出版社退稿(“构思不错,”他们说,“但是情感依赖者人数不够,没有出版价值。”)最后成为畅销书全凭口耳相传,不但在当时攻占排行榜,现在仍是畅销重印版书。这本书是内科医师接受医学训练时的指定读物,也是许多大专院校的课程内容之一。治疗师推荐病人读这本书,成千上万的人买来送给亲朋好友。治疗中心、复元团体、全世界想知道如何不再因为忽视自我而痛苦的人,大家都在读。情感依赖症的议题,以及如何复元,触动了所有人的心。
为这种伤痛定名,就像人类发现火源,“我们参与了一场风起云涌的运动,”我在《1/2变成1:原来你不是我的依靠》写道,“媒体和一般大众可能会退烧,但是从情感依赖症中复元这件事不是一时狂热。我们展开了照顾自己、疼爱自己的历程,现在绝对不会止步。”
我写了十四本书,有四本专门探讨情感依赖症。我没想过自己会这么说,但是这四本还不够,所以我写了这本书来厘清困惑、探讨新信息、说明情感依赖症怎么演变、提出新的支持方式,并提醒我们自己所学过的一切。
尽管我写了《超然独立的爱》后自己已经有很大的改变,但我还是会陷入情感依赖的泥沼。我会太在乎别人的事情,被他们的问题所控制,涉入太深,或开始反抗而未采取正确行动。我会让家庭的制约影响自己,忘了要建立界限。有时候我必须猛踩煞车,停下来,提醒自己要照顾自己。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