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命运之上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刘大铭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刘大铭编著的《命运之上》以时间为序,详实而生动地展现了作者在病魔之下,艰苦学习,顽强生活,自强不息的精神,体现了人类强大的生存欲望,与高尚的生命情怀。作者用切实的经历,完美的笔触,深入的思考,向世人展现着病痛与挫折之下,苦难而富有希望的大世界,他向当代社会传递着生活的希望,展现着活着的标准,阐述了生命传承,存活的意义,激发人们对生活自然地崇敬与热爱。

内容推荐

刘大铭编著的《命运之上》以时间为序,真实而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十九年来与众不同的生命历程。在罹患世界性罕见疾病的不幸遭遇之下,作者饱尝着巨大的肉体与精神之痛。可命运未曾料到,这样鲜为人知的痛苦。却塑造出一个热血的灵魂,它向生活发出着呐喊,阐述着人性的真谛,在悲喜与生死之间。时刻挣脱着命运的镣铐。通往命运之上的路,将要启程了!

《命运之上》是一本励志类书籍。

目录

生命并非由生至死

 生命伊始

 冲破软禁

 新颖的生活

 精神世界的明灯

 第一次手术

 我和世界不一样

 破茧成蝶

 别让生命停下来

 十二年的生命

 在黑暗中自省

 骄傲的心

 在阅读的日子里

 童年记忆中的父母

 在学校第一天

 生活的颜色

将回忆刻在灵魂上

 上帝的礼物

 致命的意外

 生死之间

 新生命来了

 再见了,姐姐

 孤独中的沉淀

 要强地生活

 我的好伙伴

 告别童年

 内心的追问

 爱在大地震

 感人的旅行

 回家的路

 到前排去

 青春留影

 在沉沦中醒来

 再痛也要学英语

 内心的请愿

 重回老楼

 没有告别的别离

与命运为敌

 异地求医

 清醒的命运

 生死麻醉

 漫长的苏醒

 人间炼狱

 真实的生活

 短暂的胜利

 重逢死神

 感人的奇迹

 回到故乡去

 不可思议的梦想

 撕下感性的面具

 冲破精神枷锁

 殊死判决

 终极逆转

 魂牵梦绕的高中

 渴望骄傲

 上帝的礼物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生死通行证

 肉体之下

年青的心

 地中海的清风

 我们终会相遇

 教堂的钟声

 我还活着

 艰难的岁月

 生命礼赞

 年青时的梦想

 走出病房

 “荣”归故里

 将奋斗进行到底

 生命的歌

诗歌《灵魂行者》

后记

试读章节

生命伊始

生命像一支在寒风中的火烛,多少次将要熄灭,多少次又摇曳着燃烧,直至整根蜡烛化为一摊燃灰,光才是真正地灭了。

在我第一回知道自杀这件事儿的时候,我想死亡是轻而易举的,在痛苦、歧视、伤病与贫穷中,这样的抉择,将会来的更快、更容易。那时我便明白,身世显赫,性情豁达,相貌又姣好的人,永远不会多想生与死这件沉重的事儿,而生活崎岖,似乎将一切不幸都收入囊中的人们,却常常会念叨,自己是不是多余的。

十几年过去了,当十九岁的我再回想起那些念头时,却感到了荒唐——生命何尝不是火烛,愈是多灾多难,却愈发光彩照人。在那样火热的光芒中,它燃尽自己的躯干,将怨恨与欢乐,一并消融于火光之中。无论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这样的日子,决然是世上任何一个人无法逃避的。世界是黑的,它需要光。能让一方土地亮堂、温暖,世界便不会让你轻易离开——由此我明白,生与死实则不由自己决定,想要掌控命运,惟独只能让自己活的更好,而不是去想,如何死的更痛快。

我第一回住院时,刚刚三岁,说话不是很清楚,也不明白疼的感觉。可我却在那时学会了用鼻子去分辨生活的苦甜。医院的味道是苦的,四面八方充斥着消毒水味,那是一种浓郁、刺鼻、热烈的味道,闻到它们,我便知道又不能自由了,我会被穿上特定的病号服,在某个特定的时段里,感受多种多样的疼痛;与之相对,家的味道是甜的,土腥味的君子兰,带有草地般清香的地板,略微苦涩的白墙面,闻到它们,我便知道是回家了,又可以快乐上好一阵子。那时我最大的愿望,便是能安稳地在家,静静地看那些熟悉的景物。

似乎是七岁,也或许是比七岁要更晚一些,那样一个懵懂的年纪里,我明白了一件事儿——我是个患上不治之症的病孩子。我从旁人那里听到,这样一种疾病,会让我饱受折磨,甚至于在幼年的某一天,就会丢掉性命。更为不幸的是,人们并无对抗它的办法,甚至拿不出一种像样的药,惟一能做的,只是不断的手术。接着,在生命无尽的哀鸣中,目睹我由生至死的过程。这样一种因基因突变产生的骨骼系统疾病,是人类史上的意外,也是个人命运中最大的骗局。

是的,一场骗局。最简单的说法是,它用逼真的表象欺骗着众人的内心,又利用众人固有的私欲,让人们以为,这条脆弱多病的生命多半是完了。就像将一条脱水的金鱼,抛下悬崖那样,人们以为它会死掉,但却想不到,下方有一湾汹涌的长河。

童真常令世俗慌乱。弄清病因对于那时的我而言,不过只是个故事罢了。我仍旧看着伙伴们嬉戏,聆听雨天时窗台清脆的回响,即使当我躺在病床时,我也只想着,我快能出院了,出院,就能重新拥有过去的一切。我的父母,却常在夜晚失眠,然后在我将要睡着时,抚摸着我的脸颊,轻轻叹气,那样的厚重的叹息,像是蒸汽时代的机车,冗长、有力,绵延不绝。

他们终究不是神明,无法在多年以前就洞悉以后的事,更无法像小说中那样满怀自信与希望,认为我定能在将来一帆风顺。他们日思夜想着,我该如何在这现实的社会中,拥有平等的人权。受良好的教育,做体面的工作,组成幸福的家庭,再有一个安详的晚年,这样常规性的人生,在我这里却变得举步维艰。他们甚至无法确定,我能活到哪一天,倘若有一天他们老了,我这年青而孱弱的生命,又能托付给谁呢?我定会遭人白眼,在饥饿与贫苦中过活,若是更惨一些,我还会抱怨社会,痛恨自己。

他们不敢再想下去,我们彼此相望着,我只想尽快结束这场无趣的思考,回到欢天喜地的生活中去。

幼年的那些日子,我睡在母亲旁边,在某一个半夜里,我忽然感到口渴难耐,可当我清醒时,我发觉周围一切都是黑的,家里的每个人都在熟睡之中。我不忍心将他们叫醒,总觉得那样做,会让自己的心里很难过。于是我独自坐起来,翻过母亲的身子,轻手轻脚地爬向饮料箱旁,我用双臂支持着全身的重量,再努力地活动瘦弱的双腿,让它支撑我到更远的地方去。这个过程中,我既要保持身体平衡不断行进,又要确保安静,不发出一丝声响。很快我看到了地下的饮料箱,我让身体慢慢贴在床上,再伸出手臂去拿饮料。

我记得很清楚,那是一瓶露露,我不知哪来的力量,竞凭借自己的手指扳开了拉环!当杏仁的味道沁入我的口中时,我感到了无与伦比的喜悦。我偷偷地想,我并不是他们口中那样脆弱,当我需要时,我能做到更多。前提是我在心里的确那么想了,也确实想发自内心地要把那件事做成。

次日清晨,我受到了父母的批评,他们责怪我不会保护自己,并告诉我,出了事儿,疼是旁人无法代替的。我低着头不敢顶嘴,但心里却为自己的成就自喜,从那以后我渐渐明白,别人对你的定义,永远只是一句话而已,结果怎么样,永远只能是自己心里的秘密。人生得意时如此,失意时也亦然。

这样特殊的命运便属于我了,生老病死,它都不再会离开。在写下开篇之前,在恍惚之间,我想起了很多事儿。

1760年至1840年,八十年的时间中,人类的生活翻天覆地,工业革命来了。一部分人,在机械与蒸汽之下,颂唱着幸福的赞歌,另一部分,则湮灭在旧世界的马蹄中,被所处的时代,连同尸骨一并毫不留情地吞噬。八十年啊!人的一生,也不过仅有一回这样的时段。拿微小的生命,去亟待世纪的改变,这样的愿望,最终只能成为一个笑柄吧。

人们安慰着我,告诉我生物革命即将来临,它将治愈一切关于死亡的病症,并让一切不治之症灰飞烟灭,它能让命运在原地转个大圈。可我却不敢等下去,我怕那是一条不归的长路。在这美好的心愿之后,我只能小心地活着,感激我这残破的身子,我仅有的苦与乐,都是它给的,失去它,我便一无所有。我不敢憎恨、抱怨、哭泣,我只想走出命运的牢狱!

我的思维渐渐清晰起来,我意识到我该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趁着年青讲讲自己的故事。P2-5

序言

序言

生命,需要一个大写的名字

第一次遇到大铭,是在瓷娃娃的病友大会上,当时,他刚刚十五岁。他坐在轮椅上,被推到舞台的中央,准备做一个励志演讲,但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他做的是——英语演讲,震撼全场的英语演讲。

当天晚上,在一个小型聚会上,我收他为学生,答应指导他完成一部励志作品……没有一个老师能够拒绝这样一个学生。

第二次遇到大铭,在一次公益聚会中,让我再次没有想到的是,他明确地提出:已经写过的近四万字作品全部作废,一字不留,原因是:只是故事的呈现,不能反映他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感觉。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会有什么深刻思想?我对此表示怀疑……

之后某一天,我突然听说,他将被迫休学一年,去意大利治病,治疗他的脊椎。一般人的脊椎基本上是一条直线,而他的是非常严重的s形,整个都拧在一起……

听到这样的消息,我的心一紧,严重的s形硬生生拧在一起,绞在一起,那是怎样的痛苦,怎样的折磨,怎样的生命的“酷刑”,也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承受过这样痛苦的人,怎么会没有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感觉,更何况,他刚刚十几岁,就已经骨折十余次,经历大型手术十一次,两次与死亡擦肩而过,他的内心世界,可能已经在不为人知的时候成为一个深邃的宇宙……

从那以后,他的创作不再只是一般的励志故事的展开,而是人生、生命、灵魂乃至潜意识的全面铺陈,也因此,我看到了一个正能量生命的所有隐秘时刻的生长。

而这,仍然不是他的最高目的,这个十九岁的少年在书稿后记中这样写道:“一个人,当他克服温饱、私欲、痛苦之后,他所得到的,不只是个人生活上非凡的成就。他的生命属于全人类,他用自己的苦难,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他还说道——

“如果非要给定一个创作的初衷,那我会说,我希望这部作品,能像马克思先生的《共产党宣言》那样激励世界,为以后所有饱受磨难与压迫的人提供思想武器……

就历史而言,美国的《独立宣言》,法国的《人权宣言》,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一批思想家成为我重要的精神支柱,我在几百年后的今天,仍能从他们的精神中获取极大的力量,这让我觉得,活着不再是一个人的事儿,也不仅是为了声望、金钱而奋斗,我的目标应该更高,更大。

我该将心愿放到整个世界,该把轮椅赋予我的财富分享于每个人。既然我们的本意是传达正能量,不如我们去升华它,将它变成一场别开生面的生存宣言。”

一个人,从巨大的苦难走向宏大的梦想,这个过程其实非常自然——那些痛苦,因为被克服,便转化成对自己意志力的强大自信。这一自信,可以支撑所有宏大的梦想;那些痛苦,也唯有宏大梦想的欢乐才能压制和淡化;那些痛苦,需要格言式的深邃思想予以最终瓦解,因为所有这些格言的出处,他都能真切地感同身受,直至自己的“人生格言”跃跃欲试、酝酿形成、呈现世界……

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也会开始这一过程吗?

面对大铭,我相信了这一点。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生命从一开始就是痛苦的,因此,从一开始他就是成熟的……其精神世界与痛苦成长的速度是一样的,甚至比后者更快,当那个脊椎从直线到痛苦的s形,思想与精神早已经先行成为另一个形状:O形,一个圆,圆满的圆。

心灵的历史罕见地证明:这一过程,可以发生在所有年龄的层面,而这一次,年龄一直降到了15岁,这一次,证明的人叫刘大铭。

让人欣慰的是,到意大利做了手术的大铭,重新拥有了正常的脊椎,如今他微笑地看着前方,从身体到内心,都已圆满。

作为他的写作指导老师,其实我最骄傲的是,陪伴他整整四年,帮助并且“监督”他进入了人生的每一个值得记忆的画面,在那些画面中,他更加明晰地知道了曾经的苦难、曾经的力量,以及——无法拒绝的——对于未来的使命。而我,面对一个十几岁少年的宏大人生格局,也无法拒绝自己内心对于更宏大人生的向往。

每个人的生命都需要一个“大”写的名字,这一次,这本书,他的作者就叫——刘“大铭”。

打开这本书,去阅读他吧……

张大诺

(北京十大志愿者本书指导老师)

后记

2013年9月16日凌晨,我写完了迄今为止自己所有的生命,它足足有十九年。我感到一丝兴奋,我终于没有用粉饰的语言去讲述一段不切实际的、别人的故事。世上仅有我一人活过这样的日子,这是我有血有肉的命运。我想:该为自己的年青而庆贺一番了;我也感到一丝失落,四年来点滴的心血与寄托将不复存在了,它化为了现实中的精灵,将要展开歌喉,为世人歌唱——它不再属于我一人。

好想笑着哭一场。

四年前,我的恩师张大诺提议我写下自己的故事,以此来激励那些需要精神力量的人们,他愿意无偿地指导我创作,并充分相信:我拥有过人的天赋,能写出一本“能够流传的好书”。那一年我仅仅十五岁,刚在天津进行过两次长达四小时的腿部手术,并且很幸运地从死亡的魔爪中逃出,侥幸捡了一条命回来。这之前,我只是一个会写作文的初中生,脑中的回忆也仅是那些痛苦不堪的过去,有手术、病房、孤独、哭泣,自卑等数不清的负面情绪,当我开始创作时,我感到心酸、压抑、艰难,甚至曾经尝试过,编造一些虚无的对白。

张老师说我是一个擅长写痛苦的人,我的脑子里那些与众不同的玩意儿都被苦难占据了,但苦难却不是一个人的思想与精神,它只是一种过去。他让我想想走出苦难的故事,例如,我坚持不懈地求学,勇敢坚定地抗击病魔……

过了几天,我似乎明晓:我活着就是一种幸福。当我独自够到一杯水,并畅陕地咽下肚子,当我饱受肉体的痛苦却坚持学习……这些细节,都是我独一无二的珍宝,它们能让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变得更加富有。我兴冲冲地继续起笔,但却失落地发觉它依旧断断续续,难以成文。与名著的距离更是天上地下,那些乏味的内容能够博取众人的赞赏,他们总说,我写下了与年龄不相符的好文章。但究其内心,我知道自己还差得很远,那样一种真实的感觉迟迟没有眷顾我——我不想只背上出书的名号,做个徒有空名的假人。

我在痛苦中挣扎着,反复思索属于我的命题,常常盯着电脑,直到头晕眼花,想要作呕。我质问自己:天赋去哪儿了?写出那些经过的日子,就那么难吗?我究竟有什么出色的地方,所谓的正能量又是什么?直到去年,我在意大利接受了十个半小时的脊椎手术,当我在清爽的秋季因疼痛出汗,而将足有三层的被单浸透时,我终于得到了答案:

我该在苦难中寻求欢乐,追问生命,用切实的感受与经历,描绘人性中最动人的一面。

痛苦是被动的一件事儿,这世上没有人能阻碍它的青睐。但每个人处理痛苦的方式又分为两种:一种是逆来顺受,在它之中抱怨、难过,可又离不开它的禁锢;另一种是思索、追求,将生命作为论题,去寻求自己活着的价值,将活着当作一种发自本心的乐趣。  我说过,若这世上有一天,不以心脏、瞳孔、脑细胞为判断死亡的标准,不以美丑、穷富、个性为选择婚姻的尺度,不以健康、残疾为辨别健全的标尺,那么世界将会自然很多。从黑暗至光明,从愚昧到思考,人类经历着漫长的思想洗礼,我想,真正人的生活自该品尝爱情的甜蜜,享受人格的率性,体悟交际的高尚,感知道德的威严。一个人,当他克服温饱、私欲、痛苦之后,他所得到的,不只是个人生活上非凡的成就。他的生命属于全人类,他用自己的苦难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理应被赞颂,被宣扬,得到世间一切美好的祝愿与地位。

十九年的苦难告诉我,没有一人能在逆境中挽救自己。例如,因贫穷失去了挚爱的入,因残疾失去了该有的自由,因相貌丑陋而遭入不屑。这时,人们总会劝告你,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甚至于亲生的父母也会无休止的批评、质疑你。这时,惟一可信而能拯救你的朋友,只能是自己。

如果非要给定一个创作的初衷,那我会说,我希望这部作作品能像马克思先生的《共产党宣言》那样激励世界,为以后所有饱受磨难与压迫的人提供思想武器,而在我想来,残疾人的问题便是世界的问题,残疾人的问题解决了,世界的多数不公平的问题就已解决了大半。就历史而言,美国《独立宣言》、法国《人权宣言》,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一批思想家成为我重要的精神支柱,我在几百年后的今天仍能从他们的精神中获取极大的力量,这让我觉得,活着不再是一个人的事儿,也不仅是为了声望、金钱而奋斗,我的目标应该更高、更大,我该将心愿放到整个世界,该把轮椅赋予我的财富分享于每个人。既然我们的本意是传达正能量,不如我们去升华它,将它变成一场别开生面的生存宣言。

年青的时候,生命本该是幼稚、冲动、发自内心的,它该与好友结伴,踏遍干山万水;它该送去初吻,体味爱情的甜蜜;它也该自由自在,去抉择自己想走的路。可这世上,多部分人不会有上述年青的时候。他们要面对生活的困境,感受活着的艰辛,在打压与现实中无情地长大。可我能因此说,他们没有年青的时候吗?

不,他们是真正年青过的人,因为他们懂得了生活的不易与感恩的幸福。他们从来不谈别人的生活,也不去论述生命的内涵,他们仅仅只是活着,然后眷恋、爱护这世上属于自己的一切。他们的生命,一时之间可能是黑暗的,也可能再过上一时便会烟消云散,但若坚持到了最后,他们必然被幸福与欢乐所包围。

我的愿望是:当人们看了我的故事,能够尽量少的引用它,我希望把它放在内心的最深处,在需要时拿出来,从而激发出自己人性中的良知。我更希望,每个人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的故事,它比那些道听途说的大道理要好的多,还有一点原因便是,中国需要故事,需要一股发自内心的创新力。

年青的人们,站起来吧,年青的人与年龄并无多大关联。

写完这些话,我感到自己在做一件大事,一件令自己心跳加速、血脉膨胀的事,我将为它毫无理由地付出全部精力,并毫无理由地坚信:我一定能做到。

我想起今年元旦时推翻重写时的勇气,那时人们说我疯了,说我的善变会毁掉自己的成果,毕竟那之前,可整整付出了三年心血啊!可我不后悔,因为人总不会在朝夕之间都有这样大的决心去冲动,做一两件旁人不能想象的事,人生才有乐趣。最重要的是,八个月的时间我真把这事儿做成了。我没有耽误学校的课,也没有搞坏自己的身体,这是多么令人激动的成果。

还有不多的时日我将要迎来高考,在命运的战斗打响前,我请了一段假,来做这件充满梦想的事。我很安心,我做梦也会笑的。我知道生病那么久,落下了好多课,但我更相信:拥有意志,坚信理想的人,一定能笑到最后。最怕的便是肉体居于欢乐之中,内心却受限于恶毒的枷锁。

感激命运,让我在十九岁,就已明晓了这些道理。一本书呼之欲出了,它的名字便是《命运之上》。

2013年9月16日

作干安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6: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