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陆军之翼(军用直升机)
分类
作者 铁血图文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铁血图文编著的《陆军之翼:军用直升机》内容包括电影中的直升机,走近直升机,美国直升机,俄罗斯直升机,欧洲及其他国家直升机,世界主要警用直升机六部分。以精美图片解说复杂军事科技,全新视角诠释经典战役档案,数十款著名武装直升机全方位剖析,世界各国陆军航空兵力量真实解读,阿帕奇、黑鲨、美洲虎……逐一点评“树梢杀手”们的强悍战力。近千幅精美图片完全记录。

内容推荐

铁血图文编著的《陆军之翼:军用直升机》着重介绍飞机大家族中的后起之秀——直升机,包括武装直升机、运输直升机和战斗勤务直升机3大类,对世界各国的多款直升机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讲解。书中所介绍的直升机以军用型号为主,并兼顾警用型号;所介绍的每款直升机都配有大量的精美图片,包括整体展示图、局部图等。此外,我们还加入了与直升机相关的一些趣闻和小知识,以增强趣味性。

《陆军之翼:军用直升机》适用于广大军事爱好者作为科普读物阅读参考,对青少年了解军事知识亦有裨益。

目录

第1章 电影中的直升机

 1.1 《黑鹰坠落》——折翼的美国之鹰

 1.2 《火鸟出击》——“阿帕奇”大显神威

 1.3 《第一滴血3》——兰博狩猎“雌鹿”

第2章 走近直升机

 2.1 直升机简介

 2.2 直升机的动力机构

 2.3 直升机的发展史

 2.4 直升机的分类

 2.5 直升机的未来发展

第3章 美国直升机

 3.1 武装直升机

 3.2 运输直升机

 3.3 战斗勤务直升机

第4章 俄罗斯直升机

 4.1 武装直升机

 4.2 运输直升机

 4.3 战斗勤务直升机

第5章 欧洲及其他国家直升机

 5.1 武装赢升机

 5.2 运输直升机

 5.3 战斗勤务直升机

第6章 世界主要警用直升机

 6.1 贝尔206警用直升机

 6.2 米-2警用直升机

 6.3 AW139警用直升机

试读章节

2.3.1 最早的飞行创意表达——竹蜻蜓

竹蜻蜓有据可查的历史记载于晋朝(公元265年~420年)葛洪所著的《抱朴子》一书中。他利用“环剑”驱动螺旋桨轴,从而通过旋翼的空气动力实现垂直升空,演示了现代直升机旋翼的基本工作原理。

这种玩具于14世纪传到欧洲。“英国航空之父”乔治·凯利(1773年~1857年)曾制造过几个竹蜻蜓,用钟表发条作为动力来驱动旋转,飞行高度曾达27米。

2.3.2 历史上第一架直升机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直升机的发展史由幻想时期进入了探索时期。欧洲产业革命之后,机械工业迅速崛起,尤其是20世纪初汽车和轮船的发展,为飞行器提供了发动机和可借鉴的螺旋桨。经过航空先驱者们勇敢而艰苦的创造和试验,1903年,莱特兄弟(Wright brottlers)制造的固定翼飞机飞行成功。在此期间,尽管航空先驱们付出了相当的艰辛和努力,但由于直升机技术的复杂性和发动机性能不佳,其成功飞行比飞机迟了30多年。\\

1907年——也就是在莱特兄弟上演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飞行壮举几年之后,汽车与马车相比仍没有在速度上体现出太大优势。但在法国,一群修补匠却正对另一种具备新奇运动能力的机械装置——直升机进行实验。虽然当时的直升机与现在的版本没有太多类似之处,但这种新型机械装置确实让人类在研制直升机的道路上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简单地说就是要靠螺旋桨产生的动力搭载人类飞行。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架直升机最终在1907年浮出水面。当时,莫里斯·里格尔、雅克·布莱盖特、路易斯·布莱盖特和保罗·库努等人共同努力,研制出的直升机机身两端分别装有一个旋翼,它们以相反的方向旋转,用以抵销扭矩。这架直升机是在1907年11月飞上天空的,它在一个高度上的飞行时间最长达到了20秒。

2.3.3  最早设计尾桨的直升机

在库努等人的设计被证明具有可飞行性后,直升机的发展进入了探索期,多种试验性机型相继问世。试验机方案的多样性表明了探索阶段的技术不成熟性。经过多年实践,这些方案中只有纵列式和共轴双旋翼式保留了下来,至今仍在应用。双桨横列式方案未在直升机家族中延续,但在倾转旋翼飞机上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俄国人尤利耶夫另辟捷径,提出了利用尾桨来配平旋翼反扭矩的设计方案,并于1912年制造出了试验机。这种单旋翼带尾桨式直升机成为至今最流行的形式。

虽然20世纪初的努力探索为直升机发展积累了可贵的经验并取得显著进展,有多架试验机实现了短暂的垂直升空和短距飞行,但离实用还有很大距离。

2.3.4 直升机的蓬勃发展期

飞机工业的发展,使航空发动机的性能迅速提高,为直升机的成功提供了重要条件。旋翼技术的第一次突破归功于西班牙人Ciervao,他为了创造“不失速”的飞机以解决固定翼飞机的安全问题,采用自转旋翼代替机翼,发明了自转旋翼机。旋翼技术在自转旋翼机上的成功应用和发展,为直升机的诞生提供了另一个重要条件。

1938年,年轻的德国人汉纳赖奇驾驶一架双旋翼直升机在柏林体育场进行了一次完美的飞行表演。这架直升机被史学家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种试飞成功的直升机。1936年,德国福克公司在对早期直升机进行多方面改进之后,公开展示了自己制造的FW-61直升机,1年后,该机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

1939年春,美国的伊戈尔·伊万诺维奇·西科尔斯基完成了VS-300直升机的全部设计工作,同年夏天制造出一架原型机。这种单旋翼带尾桨直升机构型成为现在最常见的直升机构型。

20世纪40年代,美国沃特-西科斯基公司研制成功一种2座轻型直升机R-4,它是世界上第一种投入批量生产的直升机,也是美国陆军航空兵、海军、海岸警卫队和英国空军、海军使用的第一种军用直升机。该机的公司编号为VS-316及VS-316A。美国陆军航空兵的编号为R-4,美国海军和海岸警卫队的编号为HNS-1,英国空军将其命名为“食蚜虻1”(Hoverfly 1),英国海军将其命名为“牛虻”(Gadfly)。

2.3.5 直升机的实用化

在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中期是实用型直升机发展的第一阶段,这一时期的典型机种有:美国的S-51、S-55/H-19、贝尔47,前苏联的米-4、卡-18,英国的布里斯托尔-171,捷克的HC-2等。这一时期的直升机可称为第一代直升机。

贝尔47是美国贝尔直升机公司研制的单发轻型直升机,研制工作开始于1941年。试验机贝尔30于1943年开始飞行,1945年改名为贝尔47,1946年3月8日获得美国民用航空署(CAA)的适航证,这是世界上第一架取得适航证的民用直升机。该机是单旋翼带尾桨式布局、两片桨叶的跷跷板式旋翼。旋翼下面有稳定杆,与桨叶呈直角。普通的自动倾斜器可进行总距和周期变距操纵,尾梁后部有两片桨叶的全金属尾桨。

卡-18是前苏联卡莫夫设计局设计的单发双旋翼共轴式轻型多用途直升机,于1957年首飞,此后不久投入批量生产。该机采用两副旋转方向相反的3桨叶共轴式旋翼,桨叶为木质结构,装1台约202千瓦的9缸星形活塞式发动机,机身为钢管焊接结构,具有轻金属蒙皮和硬壳式尾梁,座舱内可容纳1名驾驶员和3名旅客,采用四轮式起落架,前起落架机轮可以自由转向。

这个阶段的直升机具有以下特点:动力源采用活塞式发动机,这种发动机功率小,比功率低(约为1.3千瓦/千克),比容积低(约247.5千克/立方米)。采用木质或钢木混合结构的旋翼桨叶,寿命短,约为600飞行小时。桨叶翼型为对称翼型,桨尖为矩形,气动效率低,旋翼升阻比为6.8左右,旋翼效率通常为60%。机体结构采用全金属构架式,空重与总重之比较大,约为0.65。没有必要的导航设备,只有功能单一的目视飞行仪表,通信设备为电子管设备。动力学性能不佳,最大飞行速度低(约为200千米/时),噪声水平约为110分贝,乘坐舒适性较差。

2.3.6 第二代实用型直升机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是实用型直升机发展的第二阶段。这个阶段的典型机种有:美国的S-61、贝尔209/AH-1、贝尔204/UH-1,前苏联的米-6、米-8、米-24,法国的SA321“超黄蜂”等。这个时期开始出现专用武装直升机,如AH-1和米-24。这些直升机称为称为第二代直升机。

这个阶段的直升机具有以下特点:动力源开始采用第一代涡轮轴发动机。涡轮轴发动机产生的功率比活塞式发动机大得多,使直升机性能得到很大提高。第一代涡轮轴发动机的比功率约为3.62千瓦/千克,比容积为294.9千瓦/立方米左右。直升机旋翼桨叶由木质和钢木混合结构发展成全金属桨叶,寿命达到1200飞行小时。桨叶翼型为非对称的,桨尖简单尖削与后掠,气动效率有所提高,旋翼升阻比达到7.3,旋翼效率提高到60%以上。机体结构为全金属薄壁结构,空重与总重之比降低到0.5附近。已采用减振的吸能起落架和座椅。机体外形开始考虑流线化,以减小气动阻力。直升机座舱开始采用纵列式布置,使机身变窄。性能明显改善,最大飞行速度达到200~250千米/时,振动水平降低到0.15g左右,噪声水平为100分贝,乘坐舒适性有所改善。

2.3.7 第三代实用型直升机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是直升机发展的第三阶段,典型机种有:美国的S-70/UH-60“黑鹰”、S-76、AH-64“阿帕奇”,前苏联的卡-50、米-28,法国的SA365“海豚”,意大利的A129“猫鼬”等。

在这一阶段出现了专门的民用直升机。为了深入研究直升机的气动力学和其他问题,这时也设计制造了专用的直升机研究机(如S-72和贝尔533)。各国竞相研制专用武装直升机,促进了直升机技术的发展。

这个阶段的直升机具有以下特点:涡轮轴发动机发展到第二代,采用了自由涡轴结构,因此具有较好的转速控制特征,改善了起动性能,但加速性能没有定轴结构的好。发动机的重量和体积有所减小,寿命和可靠性均有提高。典型的发动机耗油率为0.36千克/千瓦·小时,与活塞式发动机差不多。旋翼桨叶采用复合材料,其寿命比金属桨叶有大幅度提高,可达到3600小时左右。翼型不再借用固定翼飞机的翼型,而是为直升机专门研制的翼型,即二维曲线变化翼型。桨尖呈抛物线后掠。桨毂广泛使用弹性轴承,有的成无铰式。尾桨已开始采用效率高又安全的涵道尾桨。旋翼升阻比达8.5左右,旋翼效率提高到70%左右。机体次结构也采用复合材料制造,复合材料占机体总重的比例通常为10%左右,直升机的空重/总重比一般为0.5。

对于军用直升机,特别是武装直升机来说,这一代直升机提出了抗弹击和耐坠毁的要求。美国军方提出的军用直升机耐毁标;隹MIL-STD-1290,已成为军用直升机的设计标准。为满足这些标准,军用直升机采用了乘员装甲保护,专门设计了耐坠毁起落架、座椅和燃油系统。电子系统已发展到半集成型。直升机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通信设备、集成的自主导航设备、集成仪表、电子式与机械式混合操纵机构等。机上的电子设备之间靠一条双向数字数据总线交联,通过这条总线可进行信息发射和接收。直升机采用混合布置的局部集成驾驶舱。第一代夜视系统的使用使直升机具备了夜间飞行能力。这种较为先进的半集成电子设备使直升机通信距离显著增大,导航距离与精度明显提高,仪表数量有所减少,飞行员工作负荷得到减轻,也使直升机具备了机动/贴地飞行以及在不利气象/夜间条件下的飞行能力,从而提高了整体性能。动力学性能明显提高。直升机的升阻比达到5.4,全机振动水平约为0.1,噪声水平低于95分贝,最大飞行速度达到300千米/时。

P20-25

序言

1907年8月。法国人保罗·科尔尼研制出一架全尺寸载人直升机,并在同年11月13日试飞成功。这架直升机被称为“人类第一架直升机”。这架名为“飞行自行车”的直升机不仅靠自身动力离开地面0.3米,完成了垂直升空,而且还连续飞行了 秒钟,实现了自由飞行。工作原理来源于中国古老玩具“竹蜻蜓”的直升机,经过了100多年的发展之后,已经展现出了其特殊一面。

随着战争的不断变化,空中力量与地面部队的结合日趋紧密。作为陆、空作战最佳搭档,直升机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从海上登陆演习到特种部队定点清除,从城市瞽用巡逻到野外山地救援,随处可见直升机的踪影。

当然,对于大多数军事爱好者来说,他们所见到的直升机更多的是来自于电影、电视或军事新闻,以及其他非官方途径。但是这些并不能满足益加深的求知欲和鉴赏需求。

本书的相关数据资料来源于美国国家档案馆、美国国防后勤局等已公开的军事文档。以及《简氏防务周刊》、《军事技术》杂志等国外知名军事媒体的相关资料,各型直升机的相关参数还参考了制造商官方网站的公开数据。我们将其中有关这些直升机的来历、发展和参数等内容客观地记录下来,让读者可以对其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

在编写的过程中,我们在内容上进行了去伪存真的鉴别、让内容更加符合客观事实。同时,全书内容经过多位军事专家严格的筛选和审校,力求尽可能准确与客观,便于读者阅读参考。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9:5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