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万马军中一哑兵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谢太平
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我正规军的历史上。在被叶剑英元帅誉为“钢盔团”并产生了全军英模张思德的中央警卫部队里。曾经有过一个哑巴战士,戎马一生,终老军旅。正是谢太平编著的《万马军中一哑兵》,独无二例、视为奇闻。

内容推荐

谢太平编著的《万马军中一哑兵》讲述了:1935年6月,中央红军长征行至四川泸定县大渡河一带,红军侦察员误将一位穷苦的聋哑人当作“国民党奸细”而抓进部队。从此,这位聋哑人就跟着红军南征北战……《万马军中一哑兵》中哑巴红军的一生为我们树立了一种典范,一种经过战争淬火的更深刻诠释生命意义的典范。

目录

第一章

 一、“误入”红军队伍

 二、草地救战友

 三、哑巴遇险

 四、勇抓俘虏

 五、保安县城的“洋”红军

第二章

 六、帮毛主席种地

 七、战友情深

 八、夜送汤药,险遭哨兵击毙

 九、驮盐路上斗劫匪

 十、南泥湾的“水官”

 十一、张思德的好兄弟

 十二、怒“斥”逃兵

 十三、巧计打狼

 十四、会纺线的军队

 十五、智过哨卡

 十六、转战陕北:特殊侦察兵

 十七、不抬国民党伤兵

 十八、闫家峁二三事

 十九、潜回延安取书

第三章

 二十、东渡黄河入晋,走向胜利

 二十一、刘少奇的称赞

 二十二、石家庄的中毒事件

 二十三、差点掐死敌军飞行员

 二十四、“共产党了不起,连哑巴都能

 教育成这样”

第四章

 二十五、进北平后的“无聊”生活

 二十六、鞭子打出女特务

 二十七、师里的“有闲阶级”

 二十八、参加开国大典

 二十九、疏浚中南海,又见毛主席、朱总司令

 三十、在旃坛寺走失

 三十一、“严管"荣军院

 三十二、开荒种果树

第五章

 三十三、军衔最低的老红军

 三十四、四川寻亲

 三十五、果园“保卫战”

 三十六、翠微商场里的“赊账人"

 三十七、戏迷犯错误

 三十八、“武器的批判”

 三十九、炼钢炉前的“运输队”

 四十、哑巴的粮食情结

 四十一、不能随便进入的房间

 四十二、惜别战友

 四十三、真情

 四十四、周总理的关怀

 四十五、认亲的闹剧

 四十六、延安养成的好作风

第六章

 四十七、顽强的生命力

 四十八、留住医院,颐养天年

 四十九、现代化的幸福生活

 五十、精心治疗、精心看护

 五十一、探望哑巴

 五十二、逝世

后记

试读章节

1935年6月2日,中央红军长征的部队在四川安顺场和泸定桥强渡大渡河,闯过了生死关。把国民党尾追的几十万大军全部甩在了后面,没有成为历史上第二个石达开而全军覆没。19世纪1863年6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领的数万军队,就是在这里被一路追杀而来的清朝将领骆秉章消灭的。蒋介石希图重演历史的妄想破灭了。

6月7日这一天,部队行进到四川大渡河天全一带。安营扎寨,这一带是彝族聚居区。相传彝族是孟获的后代,诸葛亮当年“七擒孟获”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羊肠山路崎岖难行,“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不到四川的山路走一趟,无论如何也无法真正理解李白这句诗的含义。

红军在该地区休息了一天。筹粮、整训、做群众工作。部队吃得饱饱的,医治伤员,补充给养,待命北上。经过数日征战,已是人倦马乏。加之于天公不作美,又下起了倾盆大雨。红军指战员盼着天气好转,尽快筹集物资,养足精神,挑战面前这座巍峨的大雪山。红军除了和敌人做殊死博战,还要同自然界中的无数困难做斗争。因为要冲破、绕过敌人的包围,所以不能朝着大路走,必须选择曲折小道前进。经过天险要隘、崇山峻岭,从没有人烟的高山草地中踏出一条路来。

中革军委于1935年2月16日发出特别命令:红军必须经常转移地区。有时向东,有时向西。有时走大路,有时走小路。有时走老路,有时走新路。而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在有利的条件下,求得作战的胜利。这个特别命令,几乎成了长征后期保障红军胜利的方针和行动准则。

在四川甘孜、阿坝和雅安三地的交界处。有一座海拔4900多米高的大雪山,是一条从小金县向南延伸到天全县长约200公里的山脉。这就是中央红军长征中将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

在国家政治保卫局保卫大队的宿营地。年轻的大队长吴烈正在考虑应该在附近村庄找一个熟悉地形的向导,以便部队保护中央首长安全、便捷地翻过雪山,避免徒劳地绕路而白白耗费许多体力。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安全问题,时刻萦绕在他的心头。吴烈是江西省萍乡人,曾在安源煤矿做产业工人。15岁参加红军后,一直在首长身边做保卫工作。勇敢忠诚,经验丰富。虽说脸上仍展现出残存的稚气,但却明显地刻上了坚毅、稳健的神情。是个性格直爽、思考周密、机警敏捷、办事老练的领导。

P1-2

序言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的序列中,有10位战功赫赫、战伤累累的独臂将军。他们的英名和壮举,早已载入共和国史册。流芳千古、与日月同辉。

但是,人们不知道,在我正规军的历史上。在被叶剑英元帅誉为“钢盔团”并产生了全军英模张思德的中央警卫部队里。曾经有过一个哑巴战士,戎马一生,终老军旅。正是“万马军中一哑兵”。独无二例、视为奇闻。

他是一个只有现状,没有来历。只知聋哑,不知姓名。只会无私奉献、不会贪求索取。甘于吃苦、勇于牺牲的普通一兵。老实能干、平平淡淡、默默无闻。

76年前,由于一次戏剧性的偶然。他成为30万“跟着走”的红军队伍中的一员。这一走便是几千里,这一走就是几十年。从此,他走出了苦海,走向了光明,走到了胜利!

他是我军1955年授衔最低的一位老红军(少尉正排级),然而他又在第一代中央领导层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他是我军唯一一位不是共产党员的老红军,然而他却为共产党的事业塑造了光辉的、不朽的形象。

他是我百万大军中唯一的哑巴老红军,在他身上浓缩了一名军人、一支部队、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与民族傲骨。

他是我国几千万残疾人中唯一的老红军,在残疾人的生命里,他绽放出了最耀眼夺目的光彩,他是力量的榜样。

哑巴红军是中央警卫部队的光荣和骄傲。他虽无战功,但忠诚、实干,在平凡岗位上为革命一点一滴的建树,他是与张思德有着同样精神境界的英雄。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作为残疾军人,他堪比苏联的“保尔柯察金”。在人民解放战争的史诗里,作为一个小小的音符,他使人民解放军的军歌更加嘹亮!

哑巴红军的一生为我们树立了一种典范,一种经过战争淬火的更深刻诠释生命意义的典范。

后记

当故事讲完的时候,我们仍然沉浸在哑巴传奇一生的深思与回味之中。慨然良久,为他的命运所感喟。他的人生是不幸的,童年肯定是悲惨的。他没有姓名、没有亲人、没有家庭、也没有文化,在这个世上,干干净净;但他又是幸运的,红军给了他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领导和战友们都是他的亲人。在革命的队伍里,哑巴的生命有了光彩。

他不懂革命,不懂共产党,也不晓得什么信仰。但他知善恶、分好坏,他为报答红军的恩情甘愿付出自己勤劳的一生。他没有上过烽火硝烟的战场,没有金戈铁马、英勇杀敌的壮举,甚至连枪都没有放过。也许,哑巴还不足以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但他做了要求军人必须做的一切,他是一个尽职尽忠的军人。

哑巴一生没有说过一句话,然而他一生的行动、行为赛过了千言万语,胜过任何华丽的词藻。

德国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冯·克劳塞维茨说过:“战争是由众多单一士兵组成进行的,他们的具体表现将决定整个战争的胜负。”“军队的基础在士兵”。对于胜利而言,炊事兵、马夫的贡献与将军的指挥、决策一样,同属“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概念。不可或缺、意义非凡。

一生挑水、背锅、专务后勤杂事的哑巴声名虽不如将帅,但对后世的影响却未必不如将帅。

正是由于有了像哑巴一样忠诚勇敢、无私无畏、吃苦耐劳的战士,我们的军队才能无往而不胜。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离不开以毛泽东为首的领袖团队,而这个领袖团队则拥有一支绝对忠诚、英勇、优秀的警卫部队。

当我们充分享受现代化,高科技带来的幸福生活时,当我们头顶将帅的花冠时,切莫忘记那些极为普通,极为英勇牺牲的战士;那些默默无闻,甚至没有留下姓名的战士。是他们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中华民族坚固的长城,创造了这个屹立在世界东方的伟大国家!

哑巴没有遗憾,安详而平静地跨入了另一个世界。用我们共产党人的戏言称:“他是去向马克思报道,继续新的长征了。”

如果人生能有生死轮回的话,我相信,哑巴还会选择他的战友们作亲人,选择他的老部队——警卫一师作故乡。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我相信,这位不是共产党员的老红军一定会成为我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榜样。

因为: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的公民,

我们的军队需要这样的战士,

我们的国家需要这样的基石,

我们的民族需要这样的精神。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3: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