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通史要略/大家学术文库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缪凤林 |
出版社 | 江西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缪凤林(1898~1959),字赞虞。浙江富阳人。l919年考入南京高师国文史地学部,师从国掌大师柳诒微。l923年毕业子南京高师。曾任教于东北大学、中央大掌。从事历史教学与研究二十余年。曾参与创办《文哲掌报》、《史地学报》、《史学》等多种学术性刊物。 书评(媒体评论) 缪凤林是中国近代颇有声望的历史学家,在中国 通史编撰方面留下了《中国通史纲要》和《中国通史 要略》两大巨著,提出了颇有特色的通史编撰理论, 展现了民族主义的著述特色,在中国通史编撰方面具 有重要地位。 ——吴忠良 他旨在以通史编纂激扬民族精神,特别重视“关 于表现民族自力之纪录”,将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 作为历史叙述的主线来凸显中华民族的整体性与独特 性。他一方面从史学内涵及功能等方面阐述“通史所 系者巨”,另一方面通过辨析史学的主客观关系来说 明通史编纂中“笔削”的必要性和复杂性并为之设定 主要标准。此外,他还尝试着将中国传统的史书体裁 纪事本末体和典志体与西方的章节体相结合,在此基 础上创造出新综合体,不仅展现了历史演进的趋势, 而且还涵纳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成为中西合璧的典范 之作。 ——刘永祥 目录 自序 第一篇 第一章 总说 第二章 传疑时代(唐虞以前) 第三章 封建时代(唐虞夏商西周) 第四章 列国时代(东周) 第五章 统一时代(秦汉) 第二篇 第六章 混乱时代与南北对峙时代(魏晋南北朝) 第七章 统一时代与割据时代(隋唐五代) 第三篇 第八章 汉族式微与北方诸族崛兴时代(宋元) 第九章 汉族复盛时代(明) 第十章 满族入主时代(清) 精彩页 汉许慎《说文解字》曰:“史,记事者也。从又(右)持中,中,正也。”是汉人以记事为史职,而史之记事,必中正无私。因持书记事,必于竹帛,故史虽官名,引申之,记录于简册者,亦得为史。史遂流为往事记录之总称,而一切典籍,皆可名之为史。清章学诚谓“盈天地间,凡涉著作之林,皆是史学”,龚自珍谓“史之外无有文字焉”,盖此意也。 史为往事之记录,往事自影响人事之自然现象外,悉为生人在宇宙问所演之动作,是称“人事”或“史实”,史之所凭以记载者也。构成史实之要素凡三:曰宇、曰宙、曰人。空间之谓宇,无宇,则史实失其凭借。时间之谓宙,无宙,则史实莫由动变。宇宙位矣,无生人焉动作于其间,则天地之大,亘亿兆年,亦万族生游死藏而已,无史也。故三者之间,尤以人为最要。兹讲国史,要在明白国人过去在神州之动作,故首略述国史上之民族年代与地理,而以国史体制与史之功用附焉。 国史主人,今号中华民族,其构成之分子,最大者世称汉族。自余诸族,无虑百数,世或别之为五:正南日苗族,正西日藏族,东北日东胡族,西北日突厥族,正北日蒙古族;或以荤粥、□狁、东胡、匈奴、乌桓、鲜卑、柔然、突厥、回纥、契丹,靺鞨、女真、蒙古、满洲等为北方国族,九夷、三韩等为东方国族,蛮、闽、哀牢、黎、苗、瑶、獞、摆夷、猓猓等为南方国族。氐、羌及西域各国为西方国族。中国史者,即汉族与诸族相竞争而相融合为一个中华民族之历史也。自黄帝至今,汉族势力扩张者五期,诸族与异族侵入者亦五期,略述如次: 甲、汉族之扩张自黄帝平蚩尤,披山通道,东至于海,西至于空桐,南至于江,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历夏商周,致九夷,享氐羌,伐鬼方,平淮夷。是为汉族势力扩张第一期。春秋时,齐桓兴师伐戎,晋楚秦三国,日与各族启竞争,开疆拓土,大河北境,悉入晋封,汝颍以南,悉成楚境,秦凉附近,悉入秦疆。至战国而列国排外,北筑长城以拒胡,中土无杂居之戎。是为汉族势力扩张第二期。秦并六国,斥逐匈奴,收河南地,并略南越陆梁地,又尝破西南夷。略通五尺道,颇置吏焉。汉因其迹,立朔方郡,幕南无匈奴王庭,更平南越,置九郡,定西南夷,置五郡,而河西更置四郡,绝匈奴与羌往来之道,西通三十六国,逾葱岭,至今中亚细亚,东取朝鲜,亦置四郡。东汉则破北匈奴,取伊吾庐,征西域,一通西亚,开哀牢,置永昌。是为汉族势力扩张第三期。隋一中国,南征林邑,夷为三郡,西征吐谷浑,入其国都,又发现琉球。惟东有高丽,北有突厥,一再兴师,功卒未成。唐兴,遂尽定诸国,诸国尊为天可汗;军府之立,安东、安南、安西、安北,自新罗、渤海、敕勒,以至波斯、天竺、大食,悉属羁縻。是为汉族势力扩张第四期。明征漠北,降鞑靼,东北招致女真部落,分海西、建州、野人三卫,嗣又置奴儿干都司。统制黑龙江北及苦夷(今库页岛)诸部,南取安南,置交趾布政司,西降吐鲁番哈密,远至嘉峪关西,而郑和奉使航海,由闽广西南,直至非洲东境,使南海各国朝贡于明。是为汉族势力扩张第五期。至若苻秦、北魏、胡元、满清之恢拓版图,虽以诸族为主,亦多赖汉族之力焉。 乙、诸族之侵入西周之季,戎夷交侵,及春秋时,鲜虞拥甲于北陲,义渠跳梁于西土,百濮南侵,淮夷东逼,吴越楚蜀,遍为蛮境,秦陇晋魏,悉成戎地,河南为蛮,河西为狄,淮有群舒,魏有诸隗,狄源邦冀,遍于渭首,虽洛阳一王城,而扬、拒、泉、皋,陆浑、伊、洛之戎,杂然分处其中,中国不绝若线。是为诸族侵入第一期。汉室盛时,乌桓鲜卑,已招置肘腋间,匈奴两呼韩邪单于入朝,披西河地予之,氐羌一再内徙,遂启五胡乱阶,西羌首作难,氐与胡羯鲜卑,相挺而起,江淮以北,悉为戎虏争竞之场,南蛮亦因缘出五溪(雄、构、辰、酉、武),至五水(巴、蕲、希、赤亭、西归),布满伊洛山谷间;其既也复有拓跋氏之凭陵,中国南北分裂。是为诸族侵入第二期。有唐中叶,回纥、吐蕃、契丹,相继称兵,回纥吐蕃衰而契丹兴。西突厥之余裔沙陀,迭主中国。宋始困于辽夏,继迫于金元,或战或和,偏安自守,其后讳和,并所守者失之,中国版图,沦于异域。是为诸族侵入第三期。明室外患,北虏(鞑靼)南倭,虏衰倭敛,建夷窃发,曾未几时,辽东疆圉,毁撤殆尽,卒乘流寇之乱,入主中国。是为诸族侵入第四期。满清不振,西力东渐,割我藩领,踞我要害,侵我主权,夺我财贿,清祚虽斩,祸仍未已。是为异族继诸族入侵之期。若夫诸族之患,仅中于一隅,未尝蔓延于四境者,尤未可一二数。然总其要归,三代以降,汉族所受外族之祸,两科而已。自请以前,北族之患亟,而其侵略,全凭武力,不以经济与文化,诵唐张乔“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之句,三垂比之悬矣。清季以还,西北之患未纾,东南海疆之祸日深,前之与中国不相往还者,皆挟炮舰而东来,岛夷日本,亦成旷古未闻之巨寇,经济与文化之侵略,亦悉随武力而至焉。 P2-4 导语 “大家学术文库”旨在网罗民国时期的学术精品,为读者了解和研究民国时期的文化学术成果提供读本。《中国通史要略》即是此文库中的一本,详细介绍了中国历代通史。本书以“是古”为标题,与顾颉刚之“疑古”、郭沫若之“释古”鼎足而三,是中国史学研究的学术精品。 序言 民国十二年秋,余始讲授国史于沈阳东北大学。时坊 肆出版课本,率多浅陋,余之学力亦未能于短期内另编新 册,惟辑印补充讲义及参考资料,以应讲授之需。光阴荏 苒,余所辑印者,亦以时增益,至十七年南归,改就中大 教职,已积稿盈数寸矣。余病其庞杂,乃开始整理。欲以 十载二十载之时间,以全史为经,纬以百家。编一较详备 之大学国史教本。名曰《中国通史纲要》,分为四篇,首 导论,次历代史略,次政治制度,次学术文化。每成一章 ,即付学校印作讲义,及至第二年再印,例有一度之增改 。至二十一年秋,第一册始由南京钟山书局正式出版,二 十二年及二十四年,又续印二三两册,然仅及第二篇隋唐 五代章而止,共约八十余万言。第四册为第二篇宋元时代 章,方拟于二十六年秋最后改定付印,而抗倭战起,余只 身随校西迁,初意东归之日,或不在远,余之编撰工作, 或仅暂时间息。无何,首都沦陷,十余年来辛勤搜集之图 籍二万三千余册,悉为倭寇攫夺以去。中夜悲愤,绕室兴 叹,虽著述之志犹昔,然资粮尽丧,亦惟悬鹄以俟而已。 二十七年后,每岁夏秋,余辄讲学西北,横秦岭,度 陇坂,登太华,涉皋兰,游宗周秦汉隋唐之故墟,访灵台 阿房上林西苑曲江之遗址,感我国族之蕴藉,若是其闳硕 ,宅居之山河,若是其壮美,经历之年岁,若是其悠久, 余忝居讲席,当此神圣抗战之会,既不获执干戈以临前敌 ,苟对我先民盛德宏业,犹弗克论载,罪莫大焉。二十八 年归后,始浩然有写作之思。既先后著《民族宝训》、《 中国民族文化》、《西北史略》(即西北问题一书第一部 分)、《汉武经略河西考》暨《国史上之战斗观》诸小册 ,刊印流布。又以教部新颁大学课程,文理法师诸院新生 ,概须讲习普通国史一年,旧著《纲要》,篇幅过巨,且 印本已不易得,不如另草一简编,就我国族所以开拓广土 、团结庶众及历久长存之本原,与其政治文化社会各种变 迁之荦荦大者,略述其根柢与趋向,以飨学子,亦书生报 国之一端也。因抗战以来,物力维艰,初拟以十万字为率 ,庶便刊印,嗣以论述范围较广,书成后,并附注合计, 溢出原定字数几至两倍,兹分三篇排印,名曰《中国通史 要略》,所以示别于旧著《纲要》也。 昔曾子固序《南齐书》有云,“古之所谓良史者,其 明必足以周万事之理,其道必足以适天下之用,其智必足 以通难知之意,其文必足以发难显之情。……使诵其说者 如出乎其时,求其指者如即乎其人。”自来论史,未有高 于此者。然由其所言,虽司马氏《史记》自谓欲以“究天 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者,犹有病语。况其 他邪。是其言固论史之典范,然自汉以后。固无一人焉能 合此准则者也。以余末学,诚不敢仰企于万一。 又此课本,简略已甚,亦不足以言史学。然纂述之宗 旨与夫用心之所在,亦有可得而言者。史为人事之记录, 人事之演进,虽无前定之原则,就已陈之迹而察之,又若 有端绪可寻。撰述历史,首在寻得此端绪,一也。史文叙 述,其事实皆有客观的存在,言史者惟当以事实为依归, 实事求是,不宜先怀成见,尤忌向壁虚造,务求所言合乎 人心之公,绝不能稍逞一人之私,二也。营阿房建章之宫 者,张千门而立万户,若寻丈之基,止宜筑为环堵之室, 屋大小殊,则其制异也。十数万言之课本,断不能事事求 备,要在别择史迹之重轻,著其大而忽其细,必有所舍, 乃能有所显,三也。传日,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 形容。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窃谓编纂历史,其道犹是 。是旨也,曩序《纲要》时曾反复言之,今编是册,亦守 之兢兢,不敢或失。然二书宗旨虽同,而面目有绝异者。 《纲要》史略与政制学术,各自为篇,兹则每章成一完全 之单位,义取纵贯,一也。《纲要》体如读史要录,征引 颇详,兹则文多熔铸,仅著大凡,二也。《纲要》多考订 史事,辨析异说,兹则惟直叙正义,凡钩索辩难者,概付 阙如,三也。盖《要略》篇幅,视《纲要》才十之一,体 例固不能不如此也。 抑余重有感者,初编是册,私意一载即可蒇事。嗣因 行文简质,取材所自,不可不详加注明;又宋元明清诸章 暨各代学术宗教等,《纲要》犹未出版,叙次例须稍详; 而公私图籍,凡能借阅者,亦无不辗转设法。间三十万言 之书,因袭旧稿者殆半,而自二十八年讫今,先后已四载 矣。忆二十九年三十年间,每雾季一过,倭机旦夕肆虐, 余抱此稿入洞避警者,无虑百十次,默念苟不被炸,终有 出版之一日。今印行有期,回首前事,恍如梦寐,爰泚笔 记之如此。 三十二年六月一日序于重庆沙坪坝中央大学 内容推荐 《中国通史要略》是缪凤林20世纪30年代在中央大学史学系教授通史时所用讲义。所述自太古以至民国初年,弘扬祖国五千年来光辉灿烂杰出的史迹。是近代中国史学研究的精品力作。柳诒徵曾为该书作序,称“是编条理明晰,本末赅备,儒先精粹及近人钩索辩难之文,大略在是”。本书以“是古”为特色,与顾颉刚之“疑古”、郭沫若之“释古”鼎足而三,是中国史学研究的学术精品。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