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女人》(作者刘海洋):一部女人的革命史诗,一部时代的旷世传奇!
关键时刻,一个女人用她自己的方式,撑起了整个辛亥革命。
我知道我只是一个女人,但首先,我是一个中国人!
就算全世界都抛弃了我,我依然深爱我的祖国!
这是一个孳生军阀、流氓、帮派和战争的年代!这是一个催生革命、英雄、叛逆和正义的年代——
家族纷争、敌对势力、利益冲突,该死命保家还是舍身卫国?
劫法场、闯马帮、笼络绿林好汉,大敌当前,是英雄还是狗熊?
镇压与反抗、忠诚与背叛、革命与反革命,昔日亲人却反目成仇,是物是人非,还是时过境迁?
阴谋、暗杀、白色恐怖交替上演,动荡年代,大志在胸,是苟且偷生,还是舍身取义?
《大女人》内容介绍:刘青霞,她18岁嫁入豪门,25岁丧夫坐拥家财千万,她历经甲午战争、八国联军入侵、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见证了国家从满目疮痍到民生涂炭,她建祠堂、盖义学、设义庄,办难民收容所、办女校、创杂志、建书社散财为国,光绪皇帝曾封她为“一品诰命夫人”,孙中山为她题词“巾帼英雄,天下为公”,鲁迅先生赞她“才貌双全”,她叫刘青霞,一位豪门孀妇富冠开封的小女子,一个散财为国天下为公的大女人。
因为革命,她领命回国,放弃了自己的感情。
家族财产的争夺,让她深陷家族纷争的泥淖;利益的冲突,亲人的逼迫,让她四面楚歌、危机四伏。
面对家族与商会的紧逼,她修建孤儿院,救济贫苦孩子;筹建药厂,赈济受灾百姓,光绪皇帝对她的义举也十分钦佩,特封她为“一品诰命夫人”。
为革命培养人才、培养女性独立,她兴办学堂,却遭到族人反对与对手迫害,只身解救被劫学生,最终感动对手。
《大女人》的作者是刘海洋。
这里是日本.东京。
1906年初春,阴雨霏霏,苍穹低垂。
帽儿楼上。贺鸣奎猫在窗外,通体冰凉。他看到了终生难忘的场景。屋内鲜血满地,一个青年男子痛苦地俯着身子,肚子上插着血红的匕首。他似乎很疼,双目暴睁,五官扭曲,背后的辫子也在轻微颤动。青年男子对面,一位同样年轻的男子昂首站立。他眯缝着眼,异样地看着男子挣扎,缓缓道:“齐跃琳,交出名单,看在十几年交情的分上,我饶你不死。”
“白老五,”齐跃琳惨然一笑,“我们认识十五年了,你觉得我可能交出来吗?”
“把名单拿出来!”白老五勃然大怒,一个箭步冲到齐跃琳身边,伸手在他身上乱翻。但是他的手刚伸进齐跃琳的口袋,便觉得眉头一凉,一个黑洞洞的枪管对准了自己。白老五一惊,不由得倒退两步,愕然地看着齐跃琳。
“老五,很意外吧?”齐跃琳一阵狞笑,“老子今天不仅要拿走名单,还要取你性命!”
他说完,不待白老五反应,便猛扣扳机。一颗子弹呼啸而出,透过白老五的头颅,直接钻进了后面的墙上。白老五身子一颤,两眼圆翻,直直倒地。齐跃琳恐他不死,又在身上补了一枪。这才感到四肢酸软,浑身冒汗。他长出一口气,咬咬牙,猛地拔掉小腹的匕首,撕下左袖绑在肚上,打开门向外走去。刚出门,便和外面的贺鸣奎打了照面。两个人都愣了。贺鸣奎是个厨子,没见过杀人,刚才的血腥场景已经让他魂不附体,现在面对杀人凶手,越发不知所措。他看着齐跃琳,稍许麻木后,忽然清醒过来,大叫一声,撒腿就跑。齐跃琳也暗叫不好,抬脚猛追。两个人在五楼,空间狭小,贺鸣奎没跑多久,便到了楼梯尽头。眼看齐跃琳就要追来,抬起的枪口紧紧对着自己,顾不得多想,越过窗台跳窗而下。
齐跃琳大感意外,来到窗口,正想向下看,楼梯内忽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几个手持武器的人蜂拥而上。他知道先机已失,情急之下,也越过窗台,顺着雨搭猛然跳下。
冲上楼梯的,是十几个化装成平民的清兵。领头的是一个胖子,叫哈彦泰,四十来岁,身体敦实,满脸胡须。他握着佩刀闯进屋内,看到倒在地上的尸体,立时大怒,冲身后的兵丁说:“妈的,谁开的枪?”
哈彦泰气坏了。他早就在监视帽儿楼,这里商贩云集,鱼龙混杂,聚集着大批叛党。哈彦泰已在附近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收网捉鱼,没想到全被这枪声给搅了。他越想越气,瞪着众兵丁,眼珠子都要出来了。哈彦泰是满族人,正黄旗出身,到日本刚刚两个月。来日本前,哈彦泰任通州都司,在八里桥附近布防。他心思缜密,治军有方,是京城一带出了名的虎将。所以步军衙门才将他派往日本。临行时,统领特意交代,东京那边形势混乱,一些叛乱分子成立了同盟会,到处造谣生事,还煽动留学生加入,已成反相。你到东京后,务必将他们一网打尽。哈彦泰领了命,到东京后呕心沥血,明察暗访,终于确定帽儿楼为叛党活动点。他是有韬略之人,发现帽儿楼后,没有轻举妄动,而是设下耳目,监视帽儿楼的一举一动。哈彦泰等的是一份写有同盟会人员的名单,只要得到这个名单,端掉同盟会指日可待。昨晚线人向他禀报,帽儿楼今天有重要会议,同盟会人员名单将现身。哈彦泰大喜,一大早就在帽儿楼设下埋伏,本想将叛党分子一锅烩。谁成想百密一疏,不知哪个毛躁的兵丁率先开枪,坏了他的大计,实在可恶!
哈彦泰大发雷霆,兵丁们都有些慌,一个个面面相觑,谁也没说话。良久,一个上了年岁的兵丁才小心地说:“哈协台,我们的人都在下面,枪声在楼上,好像不是我们的人干的。”
“放你娘的屁!这里只有我们的人,会有其他人带枪?”哈彦泰刚要发火,忽然意识到了什么,脸色骤然苍白。兵丁的话提醒了他,刚才开枪的,或许真的不是自己人。他的心猛然缩紧,预感大事不妙,吩咐道:“快,封锁这栋楼!你们几个——跟我来,缉拿楼内所有人员。”说完,第一个冲到了门外。
帽儿楼下围满了人。楼上的枪声和清兵们急促的行动吸引了大批路人,周围商铺的老板也关门歇业,一起聚拢过来。几十名日本警察站成一个圈,手持警棍维持着秩序。他们是协助清兵行动的。为抓捕叛党,清政府驻日本公使多方游说,许以重金,终于使日本政府同意了抓捕行动。但日本政府心有疑虑,规定清兵只能抓中国人,并派警察协助。说是协助,其实是监督,一旦清兵胡乱抓人,警察有权阻止。所以这些警察一边维持秩序,一边严密地观察着楼内的风吹草动。
刘青霞也站在人群中。她披着大衣,面无表情地注视着眼前的局势。人群中很聒噪,前面有人不小心踩了她的脚,刘青霞却浑然不觉。一阵风吹过,冰凉的雨点打在她脸上,刘青霞拢了拢头发,心怀忐忑。她是同盟会的会员,今天特意来参加会议的,谁知刚到帽儿楼,就看到了大批清兵,急忙又退了回去。刘青霞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帽儿楼是同盟会的秘密据点,既然引来了清兵,肯定出了大事。她看着帽儿楼,内心焦灼起来。
哈彦泰控制了帽儿楼,一番搜查后,结果甚微。别说同盟会名单,嫌犯也只抓到七个。帽儿楼里人很多,但多数是日本人,哈彦泰不敢惹他们,核对完身份后全部放了。忙活了一个月,竟然只抓到这么几个人,哈彦泰大为光火。他看着被缚的中国人,一色的留学生,不禁火起,冷笑道:“就这些乌合之众,还他妈想犯上作乱,统统带走。”
兵丁们押着留学生下楼,刚一出门,便遭到了围观群众的指责。日本民众挥舞着胳膊,抗议清兵在自己的土地上抓人。哈彦泰走在队伍最前列,他不懂日文,不知道日本民众说些什么,对周边的喧闹充耳不闻。穿过楼前台阶,人群实在过于吵闹,哈彦泰眼光四巡,忽然看到了刘青霞,心底猛然一动。这个女人双目有神,气质雍华,似乎在哪见过。他转过脸,两个人目光相对,都愣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流淌心间。哈彦泰越发疑惑,索性停下脚步,盯着刘青霞,刚想说话,却发现刘青霞已离开人群,向远处走去。
帽儿楼附近的街道狭窄杂乱,雨水之后更显泥泞。刘青霞踩着泥水,越过几条小巷,拐上了神保町街。这里是日本最有名的旧书一条街,街上书店林立,书目重叠,到处飘荡着书香。刘青霞穿过人群,来到西端的芳草书屋。推开门,掀帘进了跨院。跨院不大,两个梳着辫子的留学生正喝着茶看书。刘青霞进来后,深吸一口气,凝重地说:“鸣飞,清兵对同盟会下手了。”
“啊?”两个留学生握着刚端起的茶杯,一起惊呆了。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