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朴民编写的这本《名战史话》是制度、名物与史事沿革系列丛书之一,以通俗的语言,全景式回顾并解读了中国古代著名战例,如牧野之战、长平之战、楚汉战争、淝水之战、巨鹿之战等,展示了一幅幅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战争画卷。
本书适合对中国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普通读者,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名战史话/制度名物与史事沿革系列/中国史话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
作者 | 黄朴民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黄朴民编写的这本《名战史话》是制度、名物与史事沿革系列丛书之一,以通俗的语言,全景式回顾并解读了中国古代著名战例,如牧野之战、长平之战、楚汉战争、淝水之战、巨鹿之战等,展示了一幅幅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战争画卷。 本书适合对中国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普通读者,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 内容推荐 《名战史话》是一本有关中国古代战例的普及性读物,它围绕中国古代战争起源、战争由“以礼为固”到“兵以诈立”的转折、战争在国家统一中的地位与作用、战争与兵法艺术、战争的样式与战法的变迁等不同主题,对中国古代著名战例进行全景式的回顾并加以作者自己的解读,展示了一幅幅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战争画卷,使读者可以感受到喋血沙场的壮烈,领略到兵无常势的兵家思想的魅力,更能体会到“自古知兵非好战”的真谛。 《名战史话》由黄朴民编写。 目录 导言1 一 从喋血涿鹿到凤鸣岐山——中国古代战争的源与流11 1 血亲复仇与部落争雄11 2 中国战争的初步成型:涿鹿之战13 3 甘之战与阶级战争的登场18 4 鸣条之战:最早的王朝更替战争21 5 牧野之战的战略与战术25 6 周公东征的作战指导特色30 二 “争霸”与“兼并”的战争主旋律变奏——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战例巡礼35 1 晋楚争霸战争的来龙去脉35 2 争霸战争重心的南移——以柏举之战为例44 3 从争霸到兼并——以晋阳之战为例52 4 桂陵、马陵之战的作战艺术及其影响55 5 济西、即墨之战的指挥艺术63 6 长平之战:先秦野战歼灭战的典范70 三 “大一统”的永恒主题——中国历史上实现国家统一的经典战例77 1 秦统一六国之战77 2 楚汉战争:再造大一统帝国的较量82 3 西汉平定七国叛乱的作战指导86 4 东汉王朝统一之战的战略指导93 5 西晋灭吴成一统97 6 淝水之战与苻坚统一战略的失策101 7 北魏统一北方之战的战略指导特色107 8 李唐败窦建德的虎牢之战110 四 分别奇正,指画攻守——出神入化、脍炙人口的战法典范117 1 避实击虚:齐鲁长勺之战117 2 主客变易:吴越笠泽之战122 3 “破釜沉舟”,气壮山河:巨鹿之战128 4 奇正相生:韩信“背水阵”破赵之役133 5 权宜机变:吴蜀夷陵之战142 6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魏灭蜀汉之战149 7 集中兵力的意义:萨尔浒之战154 五 异彩纷呈,各擅胜场——分类视域下的古代著名战例164 1 骑兵擢居第一军种:汉匈漠北大鏖战164 2 “五兵之中,唯火最烈”:火攻与赤壁之战170 3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诸葛亮平定南中之战178 4 先利其器:李光弼以弩制敌骑184 5 上智用间:朱元璋破陈友谅的应天之战188 试读章节 甘之战与阶级战争的登场 夏禹因征伐三苗战争的胜利和治理洪水的成功而树立了很高的个人威望,同时也赢得了极大的权力。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普遍出现了,社会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初步形成了奴隶和奴隶主两大阶级。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夏禹就不再遵从旧的“禅让制”传统,把部落首领的位置禅让给其他贤人,而是将权力宝座移交给自己的儿子夏启,建立起中国第一个“家天下”王朝。这一举动,标志着国家的正式形成,中国历史从此由原始社会迈入了阶级社会。 传统是一种巨大的惰性力量。面对这种翻天覆地的社会形态变革,代表旧的传统的势力自然不会甘心,而总是要千方百计进行反抗,甚至不惜诉诸武力,以恢复和维护旧的传统。有扈氏即充当了这种势力的急先锋。 关于有扈氏的来历,历史上有两种说法,一种说它是夏的同姓氏族,另一种则断言它为夏的异姓部落。其实这并不重要,问题的要害是它不服夏启接替夏禹掌权的做法,因而带头起兵反抗夏启的统治,企图凭借武力恢复过去的氏族公社制。 夏启当然不能坐视有扈氏的挑战,他决心向有扈氏开刀,维护自己的权威,巩固自己的统治。于是,夏启迅速做出了出兵平叛的决策,统率大军杀向有扈氏盘踞的地盘。有扈氏也立刻带领自己的人马倾巢出动,准备与夏启的军队一决胜负。 双方军队在甘(今陕西户县西南)这个地方遭遇,一场生死存亡的大决战一触即发。夏启毕竟更富有政治、军事斗争经验。他在临战前夕举行了军中誓师活动,宣布战场纪律,进行战斗动员。这就是著名的《甘誓》,其誓师词云:“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弃怠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予则孥戮汝。” 夏启的这篇《甘誓》申述了其征伐有扈氏的缘由以及战略目的,强调了作战纪律。部下听了之后,个个都明白了利害关系,从而形成了克敌制胜的统一意志。战争的进程表明,夏启的战前动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战斗打响了,夏启的部队在严格的军纪约束下,个个奋勇争先,全力杀敌。几个回合交锋下来,有扈氏的部队便阵脚大乱,全线崩溃。夏启乘胜进击,扩大战果,灭亡了有扈氏,取得了甘地之战的彻底胜利。 夏启在甘地之战中赢得全胜,在于他所代表的是新兴阶级势力的利益,而这又是和社会发展的方向相一致的;在于他进行了扎实必要的战前动员,申明军纪军法,调动了众多参战人员的战斗积极性;在于他正确部署了兵力,实施比较高明的车兵作战战术指挥。同样,有扈氏的失败也不是偶然的,其关键就是他逆历史潮流而动;而其在作战指导方面也显得消极被动,既不见其进行战前动员,又不见其做到灵活机动、因敌变化。这样一来,胜利的天平自然也向夏启的一边倾斜了。 甘地之战沉重地打击了旧的传统势力,粉碎了他们恢复“禅让制”的企图,从此,“天下咸朝”,夏王朝的统治大大得到了巩固,使国家的形成成为不可动摇的事实,保证社会历史继续向前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甘之战是中国战争发展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从此,“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战争作为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形式,占据了整个社会活动中的显著地位,成为历史发展的最直观表现形态,而中国古代的军事学术也随着战争的频繁与进步,不断发展,逐渐成熟。 P18-20 序言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老国度,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探寻、创造的脚步。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的素纱衣向世人昭示着古人在丝绸纺织、制作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敦煌莫高窟近五百个洞窟中的两千多尊彩塑雕像和大量的彩绘壁画又向世人显示了古人在雕塑和绘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还有青铜器、唐三彩、园林建筑、宫殿建筑,以及书法、诗歌、茶道、中医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无不向世人展示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展示了中国这一古老国度的魅力与绚烂。这是一份宝贵的遗产,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珍视。 历史不会永远眷顾任何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当世界进入近代之时,曾经一千多年雄踞世界发展高峰的古老中国,从巅峰跌落。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打破了清帝国“天朝上国”的迷梦,从此中国沦为被列强宰割的羔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不仅使中国大量的白银外流,更使中国的领土一步步被列强侵占,国库亏空,民不聊生。东方古国曾经拥有的辉煌,也随着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轰击而烟消云散,中国一步步堕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也由此开始了救国救民、富国图强的抗争之路。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屡败屡战,终于认识到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道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倒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从此饱受屈辱与蹂躏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古老的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摆脱了任人宰割与欺侮的历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每一位中华儿女应当了解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也应当牢记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民族屈辱的历史。 当我们步入全球化大潮的21世纪,信息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地区之间的交流壁垒被互联网之类的新兴交流工具所打破,世界的多元性展示在世人面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区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两种以上文化的交汇与碰撞,但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西方文化扑面而来,有些人唯西方为时尚,把民族的传统丢在一边。大批年轻人甚至比西方人还热衷于圣诞节、情人节与洋快餐,对我国各民族的重大节日以及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却茫然无知,这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大业中的重大忧患。 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历数千年而不分离,根基就在于五千年来一脉相传的中华文明。如果丢弃了千百年来一脉相承的文化,任凭外来文化随意浸染,很难设想13亿中国人到哪里去寻找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大力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的爱国主义传统和民族自尊意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价值体系,光大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业。 当前,我国进入了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和来自各方的新挑战,全党和全国人民都需要学习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保证。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国家社会科学研究的机构,有责任为此作出贡献。我们在编写出版《中华文明史话》与《百年中国史话》的基础上,组织院内外各研究领域的专家,融合近年来的最新研究,编辑出版大型历史知识系列丛书——《中国史话》,其目的就在于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在东西南北文化的交流中由知己到知彼,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中国与世界各国愈来愈深的文化交融中,保持自己的本色与特色,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永远发扬下去。 《中国史话》系列丛书首批计200种,每种10万字左右,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哲学、艺术、科技、饮食、服饰、交通、建筑等各个方面介绍了从古至今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这些历史不仅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辉煌,展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而且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与抗争精神。我们衷心地希望这套普及历史知识的丛书对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发挥应有的作用,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新一代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阔步前进,为我们祖国美好的未来贡献更大的力量。 陈奎元 2011年4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