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温斯顿·丘吉尔在《从战争到战争》中以其政治家的独特视角审时度势,对1919至1939年的欧洲形势进行了全景式描述,分析并介绍了一战对不同政权统治下的欧洲各国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各国的后续政治、军事行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从战争到战争/世界大战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英国)温斯顿·丘吉尔 |
出版社 | 译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作者温斯顿·丘吉尔在《从战争到战争》中以其政治家的独特视角审时度势,对1919至1939年的欧洲形势进行了全景式描述,分析并介绍了一战对不同政权统治下的欧洲各国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各国的后续政治、军事行动。 内容推荐 读者因而能深入了解一战后凡尔赛和约之下欧洲局势的变迁以及英法奉行绥靖政策、对意大利进行制裁和西班牙发生内战等事件是如何影响二战的。温斯顿·丘吉尔编著的《从战争到战争》中充分考量了作为战败国的德国与作为主要战胜国的英国和法国的一系列战争政策,并在此基础上详述了二战爆发的缘由:1939年德、俄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仅在一个星期后,即9月1日,德军就大举入侵波兰,二战全面爆发。 《从战争到战争》的作者以如椽之笔全方位地向读者呈现了从一战到二战的二十年间波涛汹涌的欧洲形势,并通过大量珍贵文件和重要史料展现出他作为一个伟大政治家和谋略家的远见和睿智。 目录 第一章 胜利者的蠢事 第二章 和平的鼎盛时期 第三章 潜伏的危险 第四章 阿道夫·希特勒 第五章 被蝗虫吃光的年代 第六章 日益阴暗的景象 第七章 空中均势的丧失 第八章 挑战和反响 第九章 空中和海上的问题 第十章 对意大利的制裁 第十一章 希特勒动手了 第十二章 重整军备的间歇期西班牙 第十三章 德国武装起来了 第十四章 艾登先生担任外交大臣和他的辞职 第十五章 强夺奥地利 第十六章 捷克斯洛伐克 第十七章 慕尼黑的悲剧 第十八章 慕尼黑之冬 第十九章 布拉格,阿尔巴尼亚,英国对波兰的保证 第二十章 苏联之谜 第二十一章 到了战争边缘 附录 试读章节 和约中关于经济的条文,其苛狠和愚蠢,竟达到显然不能实现的程度。德国被宣判必须缴付惊人的巨额赔款。这个规定反映着胜利者的愤怒,也反映着战胜国的人民根本不知道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战败国能付得起相当于现代战争费用的赔款数额。 群众始终不了解这种最简单的经济事实,而一心想取得选票的领袖们,又不敢向他们说清楚。报纸和领袖们一样,反映和强调流行的见解。几乎没有人出来说明:赔款的偿付,只能用提供服役,或者用车辆或轮船载运物资输出到国外去的办法来实现;而当这些物资运到要求赔偿的国家之后,除非该国是极其原始的或受严格控制的社会,否则其国内工业就会被打乱。实际上,要掠夺一个战败国家,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所需要的、可以搬动的东西运走,和驱使战败国一部分人担任永久的或暂时的劳役。这一点甚至连俄国现在也已经学会了,不过用这种方法所得到的利益是无法与战争的费用相比的。但当时各国的当权者竟没有人认识到这一点,并且能超越或摆脱公众的愚昧之见,而向选民宣布这种基本的、无情的事实,即使他们说了,恐怕也没有人相信。胜利的协约国继续坚持要压榨德国,“直到这些小个子吱吱叫为止”。所有这些对世界的繁荣和日耳曼民族的情绪都有深远的影响。 不过这些条文事实上始终没有执行。恰恰相反,战胜国虽然没收了约十亿镑的德国资产,但几年以后,主要由英美两国给德国的贷款却在十亿五千万镑以上,从而使德国能够迅速地从战争的废墟中复兴起来。这显然是慷慨的做法。但与此同时,在各战胜国中,苦难、不幸的人民还在千篇一律地大叫大嚷,而他们的政治家们又提出保证,要德国交出“最后一分钱”,这就不能期望和获得德国的感激或好感了。 德国结果只付出也只能付出后来规定索取的赔款,因为美国正慷慨地给予欧洲,尤其给予德国以大量的贷款。实际上,自1926年至1929年的三年中,美国从各方面以分期偿还的方式所收回的赔款,大约只及没有希望得到偿还的对德贷款的五分之一,然而每个人似乎都很高兴,而且看来都认为这种局面可以永远继续下去。 历史将判定所有这些做法是属于疯狂的行为。他们帮助滋长战争祸根和“经济风暴”(关于这个问题,在后面还要讲到)。德国现在向四面八方借钱,贪婪地吞食每一笔向它慷慨提供的信贷。在援助战败国问题上的错误意见,加上这种贷款的合算利率,使得英国的投资家也参加进去,虽然在规模上要比美国的小得多。这样,德国得到了十五亿镑贷款,对比之下,它付出的赔款却只有十亿镑,而且支付的方式又是多种多样,或则让出在国外的资产和外汇,或则利用美国的庞大贷款变戏法。所有这些就是一篇包含着各种各样的愚蠢做法的悲惨故事,编写这篇故事,又损耗了多少的辛劳,败坏了多少的美德!P8-9 序言 我曾在《世界危机》、《东战线》和《战后》三书中记下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事情;我必须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各卷乃为承前之作。如果本书全部完成,与以上各书合起来,将成为又一次“三十年战争”的记载。 同前面各书一样,我尽力之所及,仿效了笛福的《一个骑士的回忆录》的撰述方法,在那本书中,作者以一个人的个人经历为线索,记述和议论重大的军事和政治事件。我也许是唯一的身居政府高位并经历了有历史记载以来两次最大劫难的人。不过在第一次大战中,我担任的还是次要的职位,而在第二次对德战争中,有五年多我是英王陛下政府的首脑。因此这本书是我以不同的立场和非以前各书所能有的更大的权威来写的。 我的全部公务工作几乎都是我口授秘书办理的。在我任首相的时期内,我发布的备忘录,训令、私人电报和节略,总数几达一百万字。那时每天都得处理许多重要的事情,而所根据的又是当时所能得到的资料,因此,当时逐日逐日写出来的这些文件自然难免有许多缺点。但综合在一起,这就是由一个在不列颠帝国和联邦的战争和政策上负主要责任的人在当时所看到的那些重大事件的真实记载。我不知道现在是否有,或过去曾否有过这种关于战争和政府工作的逐日记录。我并不把它称为历史,因为编写历史是属于后代人的事,但我有信心地宣称,它是对历史的一个贡献,将对后世有所裨益。 这三十年来的行动和主张,包含和表现了我的毕生努力,我愿人们据此而对我作出评断。我恪守我的一个原则:对于在战争或政策上的任何措施,除非事前我曾公开或正式发表过意见,或提出过警告,我决不做事后的批评。实际上,我在事后的回顾中,已将当时争论中的许多严峻之词改得温和些了。我记述了那么多我所爱戴和尊敬的人同我的分歧,使我十分难过,但是,如果不把过去的教训提出于未来之前,那就不对了。本书记下了那些诚实而善良的人的行为,但愿不至于有人因此而轻视他们,却不去扪心自问,不检讨自己履行公职的情形,不吸取过去的教训作为他自己的未来行为的借鉴。 不要认为我希望人人都同意我所说的一切,更不要认为我只写些迎合公众的东西。我是依照我所持的见解提出论证的。我已竭尽所能极其谨慎地核实材料,但是由于缴获敌方文件而有所披露,或有其他新的发现,不断有许多史实公布于世,这就有可能对我所下的结论提供新的东西。在全部情况尚未明了之前,应以当时的确实可靠的记录和用文字写下的意见作为根据。这样做之所以是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此。 有一天,罗斯福总统告诉我,他正向公众征求意见,对这次战争应该起个什么名称。我立即说:“不需要的战争。”从来没有一次战争比这次战争更容易加以制止的了。上次大战给世界以重大的破坏,留剩下来的东西,在这次大战中又给毁光了。现在,在亿万人作出了最大的努力和牺牲并取得了正义事业的胜利之后,我们仍然没有得到和平或安全,现在我们又处在比我们曾终于克服了的那些危险更为严重的危险之中,这可以说是人类悲剧中的高潮。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殷切地希望,新的一代能够纠正以前的一些错误,从而根据人类的需要和光荣,控制住正在展开的可怕的未来景象。 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于肯特郡,韦斯特汉, 恰特韦尔庄园 1948年3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