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寻访深蓝--欧洲四国出访笔记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高密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次80多天的远航,高密以一个中国海军院校学员的身份,体验着异国的风土人情,以一个中国海军未来指挥官的独特视角,观察着蔚蓝色的彼岸。无论是异域风光,还是军事要津,所到之处无不引起高密的思考。而他的思考是充满着当代军人的忧思的。书里还有一部分是写一路上的见闻趣事的,其中不乏个人情感的恣意抒发。

内容推荐

中国海军舰艇编队此次行动横跨3大洋,穿越5个海区,航经l6个海峡和运河,历时87天,航程22966海里,沿途航经42国相关水域,与11国25艘次军舰、10架次军机相遇,首次驶入波罗的海,首次到访圣彼得堡港、加的斯港、土伦港,首次在俄罗斯代表国家参加“中国年”活动,首次在大西洋和地中海与英、西、法三国海军举行联合军演,首次与航空母舰进行联合军演。这一切的一切,无不是在改写着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远航训练和出国访问的历史,无不是在奏响着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新的华彩乐章!

目录

第一章 直面海军

 不过平凡

 选择远航

 码头故事

第二章 远航思悟

 西沙掠影

 南疆的呼唤

 最响亮的名字

 也过马六甲

 初涉印度洋

 我非英雄

 印度洋上八一节

 深蓝

 观星测相

 海盗的悲剧

 流泪门

 任性的班长

 红海不红

 甲板运动会

 埃及之梦

 法老的运河

 邂逅

 扎菲尔的祷告

 地中海咏叹

 伟大的支点

 海权在召唤

 迷雾海峡

 初识北欧

 祖国·使命·责任

 海,云海

 想起了我们的爱情

第三章 叩访深蓝

 祭奠雄狮

 两位骑士

 二战弹痕

 冬官琐记

 苍老的身躯

 我的俄罗斯朋友

 甘甜的伏特加

 可爱的脸孔

 维尔纳夫三重错

时势英雄

调虎离山

出师未捷

一错

再错

三错

失败与辉煌

 踏访“胜利”号

 PEACEFUL PORTSMOUTH

 迷失英伦

 科林伍德海战学校

 与航空母舰同行

 朴次茅斯海军考

 一本书,—个梦

 海盗名将

 单人筏

 西班牙神韵

 小城小巷

 枕戈待旦

 邻里上下

 军嫂的笑容

 土伦情侦

 闭门砺剑

 马塞曲

 关于“拉法耶特”号

第四章 归途拾贝

 告别欧洲

 地中海,月圆夜

 少校的任务

 再过苏伊士

 海上音乐家

 错乱的时钟

 那天

试读章节

不过平凡

航线的起点在海南三亚某军港。这里群山环绕,海阔天高,有着得天独厚的南国风光。而我也知道,这里扼守着祖国海疆的南大门,是我海军举足轻重的要塞港口之一,在国家军事地缘战略中占据突出位置……

2007年7月21日,我们一行26人从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出发,途经北京中转,于下午4时抵达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再随同车队辗转到这个神秘的军港已是晚饭前后的时间。先是进入到繁密林间的柏油马路,没有行人,少有车辆,俨然穿梭在一片远离喧嚣的尘世净土。极目远眺,满眼尽收苍翠。然而,当一片平静的海面映衬着的崭新的军港突然展现眼前时,所有人都有点猝不及防了。

“丢掉幻想,准备打仗”!路旁的高墙上,八个赤红大字赫然入目。一时间,心里多了一丝惊诧、几分震撼,一种沉睡的豪情也在瞬间惊醒。我开始以一种从未有过的眼光看待军港里的一切。没料转念之间,却见训练场上一列列迷彩服热火朝天地摔打,篮球坪里光着膀子的身影迅猛地躲闪、攻防,还有服务楼前驻足等待的贝雷帽、草地上凉亭里如春花般绽放的笑容、摇曳着椰树优柔树影的海风……这一刻,血性与温隋同在,青春与美景相融,在这南国的军港里散发出令人陶醉的芬芳。

车队停在—个整洁、宽敞的码头。久闻其名的“广州”号导弹驱逐舰、“微山湖”号综合补给舰并排靠泊在码头两侧。在水面波光的反照下,两副庞大的钢铁之躯无声地传递着让人无法抗拒的震慑。“广州”舰甲板上各型雷达天线错落有致,防空导弹和粗壮的主炮斜刺苍穹,不怒而威;“微山湖”舰则高耸着舰桥,挺拔着身姿,进发着夺入的气势。

“稍息。立正。政委同志,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实习队列队完毕,请您指示!”

“请稍息!”

“是……稍息!”

“同志们,欢迎你们来到××部队。我是‘微山湖’舰政委。首先,我代表舰党委,代表陈舰长和全体舰员向你们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

“在你们即将开始的远航生活和实习工作中,‘微山湖’舰将全力提供保障,并尽可能为大家提供一个能够得到锻炼和提高的学习、生活平台,让你们在实习中尽可能得到最多的收获。同时,无论今后大家在舰上遇到任何困难,或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向我和其他舰领导提出,我们将按照海军的指示精神为你们充分考虑,妥善解决。

一海校(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原名“第一海军军官学校”,简称“一海校”)是全国、全军闻名的海军指挥军官的摇篮,希望你们在这即将来临的远航生活里能够继承和发扬你们学校‘献身、严格、图强、求实’的光荣传统,把大洋的波涛踏平在你们作为未来海军军官的脚下!”

“开始登舰!”

登舰仪式结束,我们在舰员的引导下陆续登舰。一位一期士官帮我提着行李,我走到舷梯口,立正,面对舰艉的军旗,敬礼,踏上了日思夜梦的军舰。

这位班长(由于不知道他们的工作岗位,我们对士官一律称呼“班长”)领着我沿着舷边往舰艉走了一段,左拐,右拐,下了一层甲板再拐,进入—个无人的房间。

这是一间八人士兵舱。上下铺,两人共用衣柜,四人共用写字台。房间里显然已被细细打扫过,干干净净的,很整齐。

“我以前就睡在这儿”,一进门,班长友好地向我示意房门正对着的下铺。

“那我就睡这好了,”我顺着他的话说,可是马上发觉不对,“以前睡这儿?那你现在睡哪儿?”  他腼腆地笑了笑,说:“在……下面。”

“下面”是哪儿?这个住舱已经在2甲板了,再往下还有舱室吗?我想象着。机舱!我突然想到,士兵住舱的下层只有机舱!

“下面还有铺位吗?”

“嗯,是临时的。我的战位在下面的辅机舱,因为这次出访人多,我就在辅机集控室里临时打了个地铺……”

“噢……谢谢你们。”

我只表达了自己的谢意。本来还想为自己给他们带来的麻烦说句客气话,问问他在集控室里住得怎样,可立刻就觉得多余。因为,在军舰上不可能有战位上的地铺比住舱里的床铺更舒适,而那种苍白的歉意,那种矫情的问候,我想,军人不需要。

不久,开饭了。

学员们被安排在“士兵休息室”里就餐。房间不大,电视机柜立在墙角,四张方桌和二十来把椅子显得有些拥挤。不过伙食不错:蒜苗炒肉、红烧猪蹄、冬瓜炖排骨、红烧鲤鱼和几样蔬菜。看着这样的饭菜,辗转了一天的我们胃口大开。在排队等待分餐时,我无意中看到几个舰员端着菜盘和米饭从门口经过。伸出头,远远地看见走廊的尽头摆着几张茶几和几个小矮凳。

又是两个班的战士,为了给我们腾出吃饭的地方,他们“临时”在那里就餐……

感动掺杂着歉疚再一次盘踞着我的心。

饭后,太阳已经落到远方的海平面以下,余晖伴随着缓缓退去的潮水渐渐消散。海风的温度随着阳光的暗淡而清爽了些许,海的味道也终于变得温柔、恬静了。我望着水天线上消失殆尽的光芒,脑海里却映现出“丢掉幻想,准备打仗”八个大字。

P3-5

序言

深蓝的情怀

认识高密是他从大连舰艇学院来到青岛潜艇学院进行“四加一”学习的时候。我们称为“四加一”的学习,是指他在大连舰艇学院本科毕业后,选拔到潜艇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继续学习训练。其时,正是我准备离开潜院到地方工作的时候。不过,在这个阶段,我还是应邀给他们讲过课,还应邀给学院的一些活动撰写过诗歌。也许就是这样,高密跟我认识了。当然,主要的还是经过一些战友的引荐。我对指挥院校的学员,有着天然的亲切感,每每跟他们接触,都会由衷地感到喜悦。特别是其中的文学爱好者,我总以为他们日后是可以成为文韬武略的优秀指挥军官的。而他们在繁忙的学习训练之余,或读书或写作或摄影或作曲等等,充分展示着当代军人的文化素养。作为他们的领导,我常常被他们的朝气所感染,也常常被他们的执著所感动。当然,也有几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快乐。至今,我还会常常收到已经毕业,在万里海疆建功立业的学员发来的文学作品,他们为我延伸着曾经的感动。

说这些并不是多余的,更不是跟高密无关。我是说,当代军校学员,早已不是“直线加方块”模式下训练出来的“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军人了。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崇高的感隋圣地、辽阔的文化视野、坚韧的拼搏精神等等,都以他们的文化自觉得到最恰当的表达。他们可以生龙活虎地驰骋疆场,也可以沉静如处子灯下读书;他们可以驾蓝鲸出没大洋,也可以侍弄文字如芝兰。当代军事科技的发展,不仅给他们提供了“用武”之地,也给他们带来了“用文”之机。这一代军校学员中,或可出一大批文武双全之才。

拿到高密这本书的时候,我先是为之一振。厚厚的一摞书稿,出自一个年轻的学员之手,实在是不容易的。我知道,在学习训练任务十分繁重的军校,这可能需要他的全部业余时间和精力。继而,在我一页页翻看书稿的时候,我感到了这个年轻人心底的波澜,辽阔而深邃。一次80多天的远航,高密以一个中国海军院校学员的身份,体验着异国的风土人情,以一个中国海军未来指挥官的独特视角,观察着蔚蓝色的彼岸。无论是异域风光,还是军事要津,所到之处无不引起高密的思考。而他的思考是充满着当代军人的忧思的。—个年轻军人的冷静,来自于对世界海军历史的充分了解,对海洋大国崛起的经验总结,对大国衰败教训的汲取,就更加难能可贵。“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崛起与衰败,开幕与闭幕,胜败原因各异,但总结与汲取对我们不无裨益。高密把蕴藏其中的复杂性,在历史与现实的交叉叙述中揭示出来。而不同于对大国崛起的著述宏论,他给了我们更多的感性认知和一个军校学员真切的忧思。在我们对崛起前景的展望过于乐观的时候,这种忧思是不可或缺的。当然,在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到新一代中国海军的理性和睿智,还有对蓝色国土的深情热爱与对世界和平的责任态度。

“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高密在书里引用了梁启超这振聋发聩的感叹,体现的是作为龙的传人的深蓝的理想情怀。而贯穿全书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的思想情感,则更加体现了作为继往开来的一代中国海军的冷静思考。这两者的统一,在一个年轻人身上达到了近乎完善的程度,正是“江山代有才人出”的写照。

书里还有一部分是写一路上的见闻趣事的,其中不乏个人情感的恣意抒发。连续几十天的海上生活,其枯燥艰辛,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有深刻的体验。高密把这种体验,化作心中的波浪,或汹涌而来,或逶迤而去,真切而不失灵性,具象而不失意味。所谓“无情未必真豪杰”,—个充满着青春活力的军校学员,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比他们踏波逐浪的大海要宽广深厚得多。所以才会有这既灵动又有军人风骨的文字奉献给我们。说到文字,单从文字上我看不出高密是一个年纪轻轻的军校学员,可以看得出,他读过不少的书,吸收了有价值的文化营养,其理性的力量有超拔峻毅之势,这是他的文字老道的一面。但对于情感的表达,似乎还要洒脱一点,让语言的魅力更加饱满充沛。

高密把这本书取名为《寻访深蓝》。深蓝,对于海军已经是一种象征,是理想的象征。这里,高密要表达的正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走出蔚蓝,迈向深蓝的理想。

听说高密的第二本书,是写他参加国庆60周年阅兵的。我们期待着。

刘俊科

2010年3月10日于青岛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6: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