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以其独特的管理智慧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管理文化遗产——邓小平管理哲学。本书拟以管理哲学为理论视角,以邓小平管理哲学特色为主线,以邓小平管理实践活动为基础,从仔细解读“总设计师”这个融领导者与管理者特色于一体的称号入手,来研究和探讨“总设计师”的管理智慧。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管理的迫切需求,促使我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西方发达国家。在那里,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催生出科学管理理论的一片茂密丛林。而西方管理学中推崇领导、贬损“管理”的新潮流,又促使我们把关注的目光转回到自己的身边:在长期革命斗争的烈火和改革开放伟业中诞生的“总设计师”,才是真正的管理大师。真正的管理大师不仅要解决怎么做,更要解决好做什么。“总设计师”是邓小平的特殊名号,这个名号意味着,他不仅能指引方向,而且长于实施,能把理想有效地变为现实。这一切,从管理哲学的角度看:他既是英明的领导者,又是强有力的管理者,二者兼而有之,这正是“总设计师’,特有的管理智慧。邓小平不仅在实践中体现了这种“总设计师”的管理智慧,把领导与管理才能完美结合起来,而且把这种风格渗透到管理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中,形成了邓小平管理哲学的基本特点,这一特点反映了当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体现了管理活动的规律。论文以这一特点为视角,从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管理方法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邓小平管理哲学的基本内容。
一个重要的领域一种独到的视角
导言
一 研究邓小平管理哲学的意义
二 相关研究概述
三 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 邓小平管理哲学总论
一 管理哲学视野中的领导与管理
(一)考察领导与管理关系的意义
(二)关于领导与管理关系的几种观点
(三)领导与管理的辩证统一
二 重新解读“总设计师”——一个管理哲学的视角
(一)“总设计师”一领导者+管理者一管理大师
(二)从具有战略眼光的执行者到富有落实能力的掌舵人
三 邓小平管理哲学的含义、形成及意义
(一)管理、管理哲学及邓小平管理哲学
(二)邓小平管理哲学形成的历史背景
(三)邓小平管理哲学的重大意义
第二章 邓小平的管理主体论
一 管理主体的一般理论
二 人民群众是最终意义上的管理主体
(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人
(二)正确处理领袖与群众的关系
三 群体管理主体
(一)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
(二)提升中国政府的行政能力
(三)建立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
四 个体管理主体
(一)素质要求:符合“四化”原则
(二)能力要求:“能够办事”
第三章 邓小平的管理客体论
一 管理客体的一般理论
二 邓小平新时期人本管理思想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基本理论
(二)邓小平新时期人本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邓小平新时期人本管理思想的理论意义
(四)邓小平新时期人本管理思想的实现途径
三 具有特殊意义的群体客体
(一)正确对待农民
(二)正确对待知识分子
四 具有全局意义的个别客体
(一)从改革大局出发,三谈“傻子瓜子”
(二)从开放大局出发,树起中信的旗帜
五 具有普遍意义的特殊客体
(一)西方管理学中向上管理的理论
(二)邓小平向上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第四章 邓小平的管理方法论
一 管理方法的研究与进展
二 作为方式的方法
(一)从核心理念变革入手
(二)多种管理方式综合运用
三 作为步骤的方法
(一)以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为指导
(二)决策与执行
结束语 邓小平管理哲学的当代启示
一 实现领导能力与执行能力的有机统一
二 坚持以人为本与以事为中心的有机统一
三 体现大局意识与细节精神的有机统一
四 坚持向群众负责与向上级负责的有机统一
五 坚持文化管理与科学管理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