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冲出逆境(一个日本企业家理解的先哲箴言)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语言文字
作者 (日)北尾吉孝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哪怕功绩再卓著的人也有失败,也要汲取教训、反思,再向下一个成功冲击。在种种际遇中提炼的话语,因为出自他的切身体验而有说服力,才会触动读者。所以作者把它们收集起来。

本书,是撷取作者的笔记中内容概述而就。

书中介绍的经营者当中,既有今天仍活跃在第一线的,也有留下巨大足迹崩殂的;既有从一般出版物得到启示的,也有当面聆听示教的。

从同一个笔记中,另选了若干日本、中国圣贤的名言并述。

内容推荐

北尾吉孝先生现任日本SBI控股公司董事长、CEO。写作此书的目的是在理解先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秉承以往成功者的箴言,并以此激发年轻人或者在工作学习中遇到困难的人们前进,给在困难中迷茫的人们指引的明灯。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环境的挑战?如何从逆境中重生?成功是否真的存在运气的成分?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在理解中学习,在实践中前进。相信通过改变知识来改变命运,激发人们在逆境中前进。

本书中文简体字版由日本株式会社朝日新闻出版社授权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目录

前言

第1章 逆境中胜出的知名企业家的智慧与胆识

 创业者的话为什么历久不衰?

松下幸之助

伊藤雅俊

铃木敏文

佐伯勇

林原健

本田宗一郎

小林一三

八寻俊邦

稻盛和夫

松永安左卫门

孙正义

彼得·德鲁克

第1章小结

第2章 历史和先人的哲学传授的危机应对法

 古典名句中凝缩着人类的睿智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曾国藩

孔子

洪自诚

《孙子》

佐藤一斋

第2章小结

第3章 个人如何应付金融危机

 真是百年一遇的严重萧条吗?

(1)此次金融危机的原因和“百年不遇”的提法妥当否

(2)现代资本主义的弊病

(3)日本面临的问题以及世界霸权的走向

(4)个人怎样备战危机

第3章小结

特别期待年轻人学习古典——代后记

北尾吉孝

试读章节

“顾客不肯来。”

“泛泛地交往,供应商不肯上好货给你。”

“银行惜贷。”

伊藤雅俊生于1924年。伊藤洋华堂创始人。1944年横滨市立商业专门学校(现横滨市立大学)毕业。1958年在本家羊华堂洋品店基础上创立“洋华堂”,1971年更名伊藤洋华堂。其后,相继创建了7-Eleven、Denny's(美式家庭餐厅),对日本的零售、流通、餐饮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伊藤雅俊,我在野村证券担当伊藤洋华堂法人代表时就结识了他,相交有年。最近无暇致候,仍会随着夏季的龙须菜、秋季的苹果等一起,收到他的亲笔信,叮嘱我“关照健康”、“抽空来玩”。现在伊藤先生对我来说也深感亲近。

他很早以前对我讲过上面这番话。

“顾客不肯来”,就要琢磨怎么卖才能吸引顾客。对供应商亦然,“泛泛地交往,供应商不肯上好货给你”。怎样才能让供应商找上门来,伊藤先生绞尽了脑汁。

还有“银行惜贷”,恰似言中当下的事态,而伊藤先生并非洞见未来说这话的。这是他一贯的主张。银行不会可着你贷,所以要另辟筹资渠道。

关键是盛时常备衰时,防患于未然。

而伊藤先生令人钦佩的是,他把这些想法运用到经营中,理论联系实际。这里有个现成的例子。

全力务正业

过去和现在如是,分析家对伊藤洋华堂以及7&I集团的批评,就是“资金过剩持有”。放着现金何不去投资有效利用呢,存在银行也没几个利息。分析家多次提出类似批评。这种说法,在某种意义上是正确的。然而,既然伊藤先生有银行惜贷的认识,伊藤洋华堂执行现金主义的经营方针亦无可厚非。

这种现金主义的想法,20世纪80年代我曾深刻领教过。伊藤先生是这样说的:

“靠理财生财,公司休矣。”

20世纪80年代泡沫甚嚣尘上,是理财最时髦的时期。例如,三菱商事在当时的副总经理亲自挂帅下展开大张旗鼓的理财,产生了巨额利润。在“不玩资本非财务”的时代,不玩资本运作的是极少数。

那时节,伊藤洋华堂集团公司之一,Denny's的主管董事以公司名义购买了野村证券子公司的抵押担保证券。野村证券业务员向他推销的一个理财产品,按常理说得过去。

然而,伊藤先生闻知此事勃然大怒,马上把Denny's的主管董事炒了鱿鱼。他简直怒不可遏。野村的专务也急忙去向伊藤先生道歉。说有野村担保,绝对万无一失。但是伊藤先生喝道:“野村担保管什么用!”

我在这件事上虽然没有直接责任,但担当伊藤洋华堂又身为担当部长,受命平息事态,前往伊藤先生那里给他压气。而解雇Denny's主管董事的决定却没能收回。

总之,伊藤先生的哲学是“赢利不靠理财靠务正业”。所以那个泡沫狂躁的年代,面对价格攀升的房地产处之淡然。

其实,伊藤洋华堂的本部大楼至今仍是租用的。因为买房地产,如果地价提高有预期收益。但地价下跌就成了预期损失。变成与正业无关的一块心病。与其为这类事伤神不如租赁,当房地产价格下跌时,讲价把租金降下来是正事。这是其思想的根基。

据我所知,伊藤洋华堂这家公司再赚大钱,顶棚上嵌的所有日光灯都吊着开关绳。让每只灯管都可以拉绳关灯。一般都是一个总控,统一开灯关灯,难免浪费。这种彻底的勤俭持家意识,是伊藤先生一手培养起来的。

反观如今的萧条期。只一瞥便不寒而栗,伊藤先生的话不是都应验了吗?银行借贷;供应商讲价钱;顾客不肯来。三越等高级百货店招揽不来顾客,处境相当窘迫。

怎么办?不景气了再想辙也是马后炮。古人云“有备无患”,发达时着眼实际,踏实地开展工作,萧条来了才不会惊慌失措。这就是伊藤先生的主张。伊藤洋华堂这家公司之所以长盛不衰,因为一代经营者伊藤先生的哲学生生不息,后继有人。

继承伊藤哲学的,正是下文介绍的现任7&I集团会长铃木敏文。P11-16

序言

回忆录、回顾录、人物史——我从年轻时起就爱看的实业家的一类书。

上高中时周围并没有人读这类书,只因为父亲经营外国图书进口贸易,书架上摆着不少此类图书。兴致一来,我就信手翻阅。

家里藏书甚丰且质量上乘,却没有一本周刊杂志,电视节目不雅父亲就会马上关掉电视。有些书是父亲直接推荐我读的,但更多的是我自己主动读的。不过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不排除父亲为让我举手之劳就能读书的良苦用心。

为什么我会对实业家的人物史发生兴趣?

理由之一,它是历史事实;其二,书中讲述了如何在困苦中求证人的可能。

我也对中国的古典情有独钟,然而近代以来的人物史与中国古典史书毕竟意义不同。中国历代朝廷编纂的国史等,都是历次改朝换代,后来的帝王重新改写的历史。这在中国实属自然。

近代以来的人物史则不然,它同时记述着大量客观事实,已经出版的书不可能被改写。像《日本经济新闻》长期连载的《我的履历书》,当然不可能事后改动。

不过此类回顾录中,时有第一次出现的、以往历史中被湮没的部分。某人以个人经验为线索,讲述记忆。其中有非当事人无从知晓的固有事实,有他对这种纯属个人的经验的感悟和见解。即,人物史也是透过人物对史实的发现,是对人物历史的追体验。这是人物史的妙趣所在。

与这样的读物邂逅,使我的人生获益良多。

读《我的履历书》,我常常发现同类项。频频出现的是“事出偶然”、“很走运”等,都会提及好运。

那么,成功者真的有造化?或者说,仅仅因为他们运气好而得到成功?

恐怕事情不那么简单。

佛教有“多逢圣因”、“缘寻机妙”之说。意即,和好人打交道不知不觉会获得好结果,而好的缘分还会诱发好的缘分惠及其他。成功者的人生恰恰印证了此话,他与好人交友,遇到困难时就有朋友解囊相助。

细按,有造化、偶然、走运等词表达的意思无非是当事人先要具备不同凡响的魅力。

当然还要有本事。但首要的是人品,人品使一个有德之人的生态、思想等根基扎实。这样,好人自然聚拢在他的周围,彼此建构良好的联系。其结果表现为“偶然”和“走运”。

类似的说法早已见诸《论语》。

“德不孤,必有邻。”

人,德高不孤独,必有德劭之士相声以求。诸多因素聚集一起,归于“运气”。

我自己作为经营者在每天的业务运营中,有时也会迷茫。这样的时候,就请出先达的箴言警句。

有时眼前浮现出前人的身影,寻觅“他怎么说”、“这种情况他怎样做”;有时书卷在手,思索“古之贤人有何见教”,回顾_些佳句格言。

我长期以来养成了习惯,读书时感触颇深之处便随手抄下来。话都不长,大抵是只言片语,因为不长而长存于心。我在每天的各种体验中,在脑子里反刍在笔记中重新确认这些训诫,以为每天的食粮。

经营,说到底靠的是经营者的判断和宰制,然而是先人的话语给了我无穷的勇气和力量。

哪怕功绩再卓著的人也有失败,也要汲取教训、反思,再向下一个成功冲击。在种种际遇中提炼的话语,因为出自他的切身体验而有说服力,才会触动读者。所以我把它们收集起来。

本书,是撷取我的笔记中内容概述而就。

我介绍的经营者当中,既有今天仍活跃在第一线的,也有留下巨大足迹崩殂的;既有从一般出版物得到启示的,也有当面聆听示教的。

从同一个笔记中,另选了若干日本、中国圣贤的名言并述。

然而,这样的知名经营者、贤人的话汗牛充栋,受篇幅限制不可能一一道来。本书尽量贴近当今的经济环境,即“百年一遇”的景气变动和萧条,以“适逢其时才动人心弦”为遴选标准。

2008年秋,正当世界金融危机狂澜肆虐时,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RB)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说出“百年不遇的海啸”。媒体抓住“百年不遇”大肆渲染。确实,雷曼冲击以降景气收缩带来的影响,其规模之大事实确凿,一年过去的今天,仍不能说经济环境回暖。

然而,若论萧条期,也是以前曾多次发生的。

好景气和萧条期,是景气循环周而复始的过程。当然有规模大小之别,但是过去的知名企业家不是也经历了同样的时代吗?既然如此,向身经百战的先人求教必然大有裨益。

我多年点滴积累的名人名言,若在读者心中产生共鸣,我将倍感欣慰。

北尾吉孝

2009年11月

后记

尊敬的人只有父母?

雷曼冲击过去一年多的今天,日本在世界上的存在感彻底淡漠。

世界经济正在复苏,而日本的股市却死气沉沉。并非什么重大问题浮出水面,大概日本对于投资家已经没有魅力可言?

没有资源、国土狭小、人口下降、几乎没有好材料。而且,拿不出明确的产业和经济政策远景。世界的投资家不屑一顾也是情有可原的。那么,不能不考虑将来怎样生存?即日本从什么角度展示它在世界的存在感。

重要的是,不要只看现状而徒悲伤,而是首先有目标强健自身体魄。

我因为工作关系或招聘等常见到年轻人,多数人说他尊敬的人是“父母”。这当然不错,但也让人不无失望。地球上有60亿人,人类有几千年文字记载的历史,而且他们都接受过大学教育,仅只“父母”吗?读书方面也大同小异。问他受到哪些书的影响?说出来的都是街谈巷议的书名。导读类、卿卿我我的小说之类,从没碰上边读或读后能够动脑认真思考的书名。

重要的是,描绘自己的未来,就要多看多学站得高的人怎样行动和思想。攀登高耸云天的山峰,就要看着远处的顶峰。否则只盯着眼前的路,容易迷惑。早早地认知卓越的先人,就能树立目标。这是当今隍惑的时代,为了对工作和人生树立目标、克服闭关自守、自寻烦恼的最好药方。

我在孩提时代,读了包括《普鲁塔克英雄传》、发明家爱迪生、艾伯特·史怀哲(Albert Schweitzer)博士等,古今东西大量的伟人传。自己也想跟他们那样。回首往事,拥有崇高目标正是英雄传、伟人传等图书的妙用吧。

我认为,生动再现了历史和历史人物的书包括《三国志》、《坂上青云》,都是应从小到大反复阅读的。了解或重温心怀远志的人物。被感动的过程中,希望自己也像他那样。憧憬、景仰先人之心,变成向他学习、向他看齐的不懈努力。

反之,没有成为榜样的老师,没用成为榜样的书,就没有指针,失去方向。这是现在年轻人的问题,也是日本的现状。

历史是重复的

古典的好处是言简意赅。词语简洁,既可以抄录下来贴在墙上,也容易记忆,还可以随时用于日常工作。

不言而喻,现实世界始终是在变化的,必须临机应变。少有一成不变的情况。但是心间有了久经沙场的先人留下的话,就能活用先人的经验应变自如。因为“历史是重复的”。

本书引用的各界各类知名经营者、先哲的名言,基本都在讲一个道理。顺境时不忘逆境。冬去春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痛苦的时候进行根本改革,等等。都在反复强调,不管细节如何,同样的危机要以同样的姿态克服。即无论任何时代,珍爱这些真理准则是渡过难关的关键。

首先要有“志气”

贯穿这种姿态,需要精神力量、坚韧的毅力。为此,就要坚持前述“事上磨炼”。我自己作为判断的尺度主张“信、义、仁”,但要有见识涵养胆识并不简单。自我感觉多少掌握了这样的姿态,还是不惑之年或45岁以后。

野村证券时期,自认为早晚要担起组织大任。也有人在我耳边这样灌输。结果,这个方向中途出现重大变异,但目标远大才能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我认为这是自己的使命、天命。为此确立了每天付出多少努力的具体方针。

这一点就日本的未来而言亦然。将来自己要达到什么目标?发挥什么作用?树立志向,才能向目标迈出一步。即,志向决定前进的方向,引导出具体落实的方法。而今的日本,就是完全缺乏扶植什么产业,创建什么国家的远景。这是政治的失职,纠缠这一点就收不住了,但至少个人要有理念去面对工作。几十年前高速增长的现象一去不复返了,今后构筑包括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已经成为共识。那么,现在应该做什么,需要从目标回溯思考。这绝不是平坦的路,但也不必悲观沮丧。日本培育的产业、技术、服务以及教育绝不输于别国。

正如知名经营者、先哲所说,看问题的方法取决于心理准备。悲观地看,则往坏的方面发展,乐观地看则有乐观的前景。以为“反正我不行”,没有志向也就不努力了。认识现状,并提出远大的目标前进。只有这样前途才是光明的,才能解决问题。

读到本书的读者中,一定也有不少年轻读者,你们最需要而且现在最需要向过去的人和事学习,并自己动脑思考,向前迈出一步。最后的一章提到,日本的未来不容乐观。但是,通过改变自己,可以改变命运。正是“一灯照隅,万灯照国”。本书能成为刺激你的那本书,将是我之大幸。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4:0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