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用“骑车走世界”的方式系统考察中国“线性文化遗产”的成果之一。书中记述了作者骑车从北京出发,沿着京杭大运河河堤,最后到达终点杭州,全程约2500公里的所见所闻、风土人情和研究者所忽视的一些原始资料,书中还展示了作者沿途拍下的上千幅珍贵照片。本书视角独特,具有纯民间、原生态的特色,语言鲜活,叙事流畅,会带给读者一种高品质的阅读享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骑车走运河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徐林正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作者用“骑车走世界”的方式系统考察中国“线性文化遗产”的成果之一。书中记述了作者骑车从北京出发,沿着京杭大运河河堤,最后到达终点杭州,全程约2500公里的所见所闻、风土人情和研究者所忽视的一些原始资料,书中还展示了作者沿途拍下的上千幅珍贵照片。本书视角独特,具有纯民间、原生态的特色,语言鲜活,叙事流畅,会带给读者一种高品质的阅读享受。 内容推荐 本书记述了运河和运河人的生活写实,粗中有细地记载了整个行程中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一个个瞬间,分别记录了七段运河的不同风土人情,更着眼运河沿岸原住民的生活状态:在干涸河堤上放羊的老人,在微山湖里驾着鱼鹰子船捕鱼的渔民,在运煤船上讨生活的船夫……更多的是随即碰到的人。 本书将成为文化学者、历史学者和社会学者研究运河的第一手资料。 目录 有梦想,人生才完整 每个中国人都该走一趟京杭大运河 序曲白浮泉 通惠河 7月30日 北京(天安门)——通州(张家湾)(0—64公里) 北运河 7月31日 张家湾——香河(65—90公里) 8月1日 香河——河西务(91—130公里) 8月2日 河西务——杨村(天津武清区)(152—194公里) 8月3日 杨村——天津(195—217公里) 南运河 8月4日 天津——杨柳青(218—276公里) 8月5日 杨柳青——静海(277—316公里) 8月6日 静海——青县(3:17—387公里) 8月7日 青县——沦州(387—420公里) 8月8日 沧州——旧州——沧州(40公里) 8月9日 沧州——泊头(462—528公里) 8月10日 泊头——东光(529—561公里) 8月11日 东光——吴桥(562—610公里) 8月12日 吴桥——德州(610—650公里) 8月13日 德州——故城(650—704公里) 8月14日 故城——临清(705—804公里) 8月15日 临清 鲁运河 8月16日 临清——聊城(805—877公里) 8月17日 聊城 8月18日 聊城——阳谷县张秋镇(888—956公里) 8月19日 张秋——梁山(957—1015公里) 8月20日 梁山——济宁(1016—1100公里) 8月21日 济宁 8月22日 济宁——微山县南阳镇(1101—1132公里,另加45公里水路) 8月23日 南阳镇——微山县(1132—1214公里) 8月24日 微山县——微山岛(1215—1250公里) 8月25日 微山岛——台儿庄(1250—1316公里) 8月26日 台儿庄 中运河 8月27日 台儿庄——邳州(1325—1375公里) 8月28日 邳州 8月29日 邳州——土山——邳州——皂河(1406—1463公里,另加30公里水路) 8月30日 皂河——宿迁(1464—1491公里) 8月31日 宿迁——泗阳(1491—1564公里) 9月1日 泗阳——淮安(1565—1636公里) 9月2日 淮安 9月3日 淮安——楚州(1636—1699公里) 9月4日 楚州 里运河 9月5日 楚州——宝应(1700—1730公里) 9月6日 宝应——高邮(1630—172l公里) 9月7日 高邮 9月8日 高邮——江都——扬州(1721—1803公里) 9月9日 扬州 9月10日 扬州城区——高曼寺(来回30公里) 9月11日 扬州——瓜洲——镇江(1857—1906公里) 江南运河 9月12日 镇江 9月13日 镇江——谏壁——常州(1908—2046公里) 9月14日 常州 9月15日 常州——无锡(2027—2097公里) 9月16日 无锡 9月17日 无锡——梅村——苏州(2098—2187公里) 9月18日 苏州 9月19日 苏州 9月20日 苏州——嘉兴(2188—2286公里) 9月21日 嘉兴 9月22日 嘉兴——杭州(2286—2366公里) 9月23日—29日 就是杭州 附:骑车走运河路线示意图 试读章节 通惠河 川流不息的运河变成了川流不息的人流 盗版的博雅塔比燃灯塔名气大得多 那具裸体男尸是否就是曹雪芹 林黛玉在此处登岸 7月30日 北京(天安门)——通州(张家湾)(0—64公里) 北京市区到通州,18公里,连接温榆河、昆明湖、白河,并加以疏通而成。 我选择了天安门作为这次大运河之行的零起点。上午6点30分,我从颐和园附近的家出发,骑行16公里后到达天安门广场,然后将码表清零,开始记录里程。 天安门也是“漂来的”,从明朝开始,大量的临清砖沿着运河“漂”到北京,建成了紫禁城、天安门、十三陵等等。 美女警察过来问我怎么办?天安门广场不让骑自行车者逗留。我说拍完照就走,让美女警察来扶我的自行车,她转过头去说:“不要把我拍进去。”我说:“这么漂亮不拍多可惜。”她却依然不回头。 接着来到北京站东便门桥附近,作为通惠河北端的标志大通桥早已不在,代之以重建的北京城东南角楼,附近还有船板胡同、中鲜鱼胡同、西镇江胡同等等。川流不息的河流变成了川流不息的人流,昔日曾经是帆影重重,现在只是一处凝固的风景。 船板胡同口,一个60多岁的胖老头坐在板车上,昏昏欲睡,但每逢一辆车开进胡同,胖老头总会及时醒来做一个通行的手势,不知何故。他告诉我,这里以前是护城河,但是根本记不起运河的事情了。我向另外的瘦老头打听,他说,他在1971年以后就离开了这个胡同,1971年前的事,也不记得了。 中鲜鱼胡同,是专门卖鲜鱼的还是专门吃鲜鱼的?是不是在运河边有个小酒店,一群文人骚客在此地,等待着渔民打鱼上来,然后就开始现做现吃? 通惠河原有水闸24座,但保存完好的没有几座了。贴着通惠河的是通惠河北路,骑车往东,没多远就到了庆丰闸遗址。一位在锻炼的当地居民说:“原来是破木桥,现在建成了‘罗锅桥’。” 接着到达四惠,我没事找事地问一个去四惠建材城的男子:“这是运河吗?”对方说:“这不是运河,是通惠河。” 问了几次,不知道通惠河就是大运河的大有人在。 过了四惠,通惠河北路变成了“京通快速”路,依然紧贴着通惠河。高碑店运河区,立了好几座郭守敬像,有老年的,有青年的。 过了高碑店是三间房,过了三间房是八里桥,过了八里桥是通州西海子。 燃灯塔在西海子公园内,当地人告诉我,燃灯塔已经划归到了新修复的三教庙景区。 燃灯塔初建于北周,为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全塔悬有铜制风铃2224个,是国内古塔中悬挂风铃最多的一座。通州燃灯塔和杭州六和塔、扬州文峰塔、临清合利塔并称“运河四大名塔”,“一支塔影认通州”,是大运河北端的标志。 现在,“盗版”的博雅塔比燃灯塔名气大得多。博雅塔、未名湖、图书馆构成了“最北大”的“一塌糊涂”。1924年7月,燕京大学(1952年并入北大)为了向全校供水,急需建一座水塔。当时有人提议,在燕园的古典建筑群中应该建一座古塔式的水楼,才能使之与未名湖畔的风景相协调。这个建议在当时颇有争议,因为古塔在中国古代多建于寺庙内。但最终决定在“北大寺”建塔。这座水塔主要是由当时燕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晨光的叔父(当时居住在美国)捐资兴建的,所以被命名为“博雅塔”。燃灯塔是砖塔,博雅塔是水泥塔;燃灯塔高53米,博雅塔高37米。燃灯塔矗立在京杭大运河畔,是纤夫船员结束苦航的心灵期盼;博雅塔矗立在青松绿树的未名湖畔,是莘莘学子的精神家园。 通州政府对运河投入巨资开发,但投入再多的钱,雕梁画栋的大画舫也只能搁浅在干枯的河床里。运河文化广场大得让人无法亲近,很多旧迹在开发的名义下无影无踪。 唯一可欣慰的是,通州运河客观上形成了一大片湿地,水草、水葫芦丛生,水面一群燕子在飞舞。 通州博物馆有漕运历史展览,展出了铁锚、石权等实物。有意思的是,这里还发现了元朝漕运官员赵温石质头像。 11点半到达张家湾镇。 张家湾位于通州东北部通惠河、北运河和开挖于辽代的萧太后运粮河交汇处,而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万户侯张碹督海运漕粮至此设港,加上河道弯曲,故名张家湾,作为北运河北端码头延续了700多年。因从南方“漂来”的大量建设北京城的石料、木料要在张家湾装卸、验收,这里还形成了皇木厂等村子。 张家湾镇中心街是一条狭长的东西大街,一派穆斯林气象,因过了饭点,又是最热的下午,街上行人很少。天气实在太热了,我不由自主地拐进了清真寺,顺便纳凉。 从成吉思汗开始,蒙古族三次西征,葱岭以西、黑海以东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都成了蒙古帝国的子民,他们随蒙古军队东迁至运河沿岸。明朝时,朱元璋西征时把一批回民带回南方,让他们在运河沿岸围绕着新建的清真寺相对集中地居住。因此,清真寺就像一颗颗明珠点缀在运河沿岸。 张家湾镇95%是回民,在这里,汉人是“少数民族”。 张家湾清真寺的阿訇(教长)是24岁的肖建凯。2000年,肖建凯从山东来到张家湾清真寺讲经堂学习,四年后留下来当了教长。 张家湾清真寺规模不算大,大殿四周有六个圆玻璃窗户,每一个窗户都有一个伊斯兰教义的阿拉伯文图案,分别是:念、礼、斋、课、朝,第六块是重修后新增的“孝”。据悉,这六个圆窗户在全中国清真寺中绝无仅有。 出寺往西第一个路口往南走到头,便是通运桥和修复后张家湾古城遗址。遗址门洞里,两个老人正在下棋,对我的探寻一脸不耐烦。通运桥建于明万历年间,见证了北运河和张家湾镇的沧桑。来来往往的车轱辘把桥面青石板轧出了一条条深深的凹痕;风霜冰雹打残了桥的两侧18根望柱上的狮子,运通桥下自然一片冷清,唯有污水垃圾源源不断光顾。 林黛玉当年从苏州出发,沿着运河北上,在通州或者张家湾登岸换车进入贾府。当年林黛玉进贾府是步步小心,时时留意;而我骑车走运河却是东游西荡、四处招摇。 清代故宫《太平词》云:进南门,走百步,曹家有个大当铺。据史料,康雍时期,曹家曾于通州区张家湾城内花枝巷开设本银7000两的曹家当铺,而且有典地600亩,现在叫大扇地。现在南门不远处却是一片荒野和菜地,边上仅立着一块“花枝巷”的石碑。一切都不复存在了,就连曹家坟也早在1968年大跃进的时候被平掉,当时还挖出了一块“曹公讳霈墓”的刻石,和刻石一起出土的还有一具裸葬男尸,未作鉴定就草草重新掩埋到西太后运粮河畔。这块墓碑是否真的就是曹雪芹的墓碑?那具裸体男尸是否就是曹雪芹?至今争论未果。 从花枝巷继续往南走,便见一片新区了,一排排整齐的高楼和宽阔的马路把我拉回了21世纪。 天气说变就变,暴雨突然降临。匆匆入住御香苑住宿,标准间180元,号称准三星,但装修粗糙。此时16点多。 也许是极度的高温和闷热天气加上高强度的骑行,我感觉浑身酸疼。 当晚就在宾馆餐厅吃牛肉火锅,服务员介绍说所有的牛肉都是严格按照伊斯兰屠宰的方式现杀现卖的。我要了一个小锅、牛肉、蔬菜拼盘、啤酒,外加赠送的东西,满满的一桌。面对如此琳琅满目、热气腾腾,我感觉生活很美好。结账,47元。 回到房间,我瘫得如一堆烂泥,很快就睡着了。滴滴答答的雨声伴我美梦到天明。 P11-16 序言 有梦想,人生才完整 高希希 一段时间,我收到过很多关于京杭大运河题材的剧本和片约,虽然都因美中不足而放弃,但我内心深处,一直想通过影视的形式来解读一下京杭大运河。因为这是一条两千多年历史,三千里行程的世界上最长生命力最旺盛的人工河。这样的运河,该有着多少风景多少故事,多少起承转合多少恩怨情仇啊!但没想到我的朋友徐林正已经做了这件事,他不是用影视而是用自行车。 2007年夏天,徐林正骑个自行车,从北京出发,沿着京杭大运河河堤一直骑到杭州,每天到一个地方住下,虽然疲惫不堪,但他依然坚持每晚写下日记。后来,他把日记结集整理成一本书《骑车走运河》,并由北大出版社出版。 五六年前,因为工作关系,我和影视记者徐林正认识。作为一名记者,徐林正为人真诚,工作认真,视角独到,在圈子里有一定的知名度。我认识的很多演员都认可他,对他的采访很放心。因此,他在影视圈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我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会一直干下去的。但后来有一天,徐林正告诉我,他辞职了,要骑车走世界去。我不是特别在意,没想到他一口气走了东北走西北,走了运河走丝路,走了云南去越南,总行程超过两万公里,大部分积蓄所剩无几,但依然很开心。有一次他告诉我,走遍世界是自小的梦想,现在如果不去做,将来会后悔一辈子。至于钱和工作都不那么重要,反正总能活下去。这么一说,我完全理解了。就像我,在重拍四大名著热潮时,我婉拒了其他三部的片约,而独独青睐《三国》。因为我小时候经常看《三国演义》,里面的各路风流人物都在我的脑中纵横驰骋,当导演后一直希望用影视的方式把他们再现出来——现在恰好有机会圆梦了。有梦、圆梦的感觉是非常快乐的,无论这梦多小还是多大。 尽管徐林正说,骑车走运河是为了“吃喝玩乐”,但是他其实很深入。因此,《骑车走运河》一书提供的信息,有着其他相类似的书无法替代的价值。在这两个月期间,徐林正分别记录了七段运河的不同风土人情,更着眼运河沿岸原住民的生活状态:在干涸河堤上放羊的老人,在微山湖里驾着鱼鹰子船捕鱼的渔民,在运煤船上讨生活的船夫……更多的是随即碰到的人。我想,如果我要拍运河题材的电视剧,这些个性鲜明却有着高贵理想的小人物也是我关注的一个点。 无可讳言,很多驴友去过的地方比徐林正多得多远得多;很多作家写的作品比徐林正深刻得多。但是,徐林正却身兼作家和驴友,每天在骑行的过程中坚持写作,坚持把最初的印象和感受记录下来,使得他的作品比一般作家多了一份鲜活,比一般驴友多了一份深刻,他在作家和驴友的夹缝中找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属于自己的路。 有好几次我问他,你周游世界结束了没有。他说:“没有,只是走了个开头。”他本来可以在事业上做得更好,但是,他总是选择了一次次放弃。也许会有人问,这是不是逃避现实?其实这要面临着更大的现实。 我想,“骑车走世界”这个梦想已经浸透到他的骨子里。在这个梦想缺失的年代,徐林正坚守着自己的梦想,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也是非常幸福的,因为有梦想,人生才完整。 书评(媒体评论) 徐林正是经常有一些貌似不着边际的想法并且马上身体力行的人。比如过去,他非要辞去好工作去做自由撰稿人,比如现在又折腾骑车周游世界了……鲜活的气息、独到的视角、犀利的笔触,使得《骑车走运河》趣味盎然、别具一格。 ——著名作家 莫言 这样的行走,能让人看到世界的细节。这是一种点点滴滴的观看。无数真实、朴素却又充满感性的细节,会在不经意间涌来眼前。而那些,却正是我们平素轻易忽略掉的。我以为,徐林正选择骑自行车周游、观察以及思考,是在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很多人都想这样,但很多人却无法做得到。 ——著名作家 方方 徐林正骑自行车漫游天下,写成一本本书,《骑车走运河》是其中一部。这样的行走,可谓真生命中的真感情、真境界。这样的创作,可谓“原生态行走文学”。 ——著名评论家 张颐武 我一直想通过影视的形式来解读一下京杭大运河。因为这是一条拥有两千多年历史三千里行程的世界上最长、生命力最旺盛的人工河。这样的运河,该有着多少风景多少故事,多少起承转合多少恩怨情仇啊!但没想到我的朋友徐林正已经做了这件事,他不是用影视而是用自行车。 ——著名导演 高希希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