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对无数个人来说,其意思更多的是关乎快乐。拥有财富的快乐,捡便宜的快乐,艺术享受的快乐,研究的快乐,以及欺骗、掠夺、占有等邪恶的快乐。从快乐出发,真与假,也许就不再成为一个问题。当一件东西,以真的面目来到你面前时,它是客观上的真,还是主观上真客观上却假,其实是不重要的。如果一个人,拥有一些假东西,却一辈子把它当真,那它的真假,已经无所谓。它给人带来的,是真的享受,真的快乐,真的幻象。幻象还真?看起来似乎矛盾,但其实幻即是真,真亦是幻。物藏于我,只是今藏于我。过去和未来,它都只属于别人。真亦是短暂,假也不会长久。假作真时真亦假,人生一切,莫不如是。
[文心藏趣],其一是[文心],其二自然是[藏趣]。[文心]是[文人之心]、[文化之心],但首先是[文采]。[言而无文,行之不远。]收藏类图书也一样首先要让读者读下去,让读者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享受阅读的过程。本丛书和一般收藏图书的最大不同在于作者多是知名作家。说收藏,讲故事,话文史,谈人生,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妙笔生花、文采飞扬更是他们的独门秘籍。[藏区]侧重在趣味。一件藏品出身未必显赫,可能也上不了拍卖目录,但其中自有乐趣,藏品清新可玩,可以陶性情,养[文心],就会进入作者的法眼,也一专会给读者带来乐趣和启发。
“八美”手钏,一共九粒橄榄核雕。八粒之上,分别雕刻了八位古代美女。她们是:西施、貂蝉、王昭君、杨贵妃、洛神、卓文君、陈圆圆、李清照。八位是否都是美女,很难说,至少李清照不能算吧。但是,她们都是中国古代的名女子,这是没错的。把这八个女子放在一起,也许有些不搭调。但是,对于一串核雕来说,重要的是,它雕了八个女人,这些女人命运不同,性格各异,所以在小小的橄榄核上,她们呈现出了各不相同的姿态和神韵。雕刻者名叫承莉君,是一位不到三十岁的江南女子。她因为美术专业出身,所以有很强的造型基本功。为了刻好这个“八美”手钏,她查阅了大量资料,走访了多位古典文学和女性文学研究者,深入了解了这八个古代女子的生平、爱好、经历,乃至所处时代的服饰和生活起居特点。她们以浅浮雕的形式,出现在小小的榄核上。雕刻得那么精细,首饰和裙带,细致入微,发丝更是纤毫毕现。她们体态婀娜,十分迷人。
这样一串东西,承莉君要刻整整两个月。
承莉君小时候生病,打琏霉素,几乎把两只耳朵都打聋了。是助听器帮助她完成了学业,并且最终从苏州工艺美校毕业。但是,毕业之后,她就再也不愿戴助听器了。她觉得耳朵里一天到晚是哗哗的风声,头痛之极。她扔掉了助听器,重新回到她安静得有些沉寂的世界。而这份安静,正好让她在核雕路上坚定地前行。
苏州郊外光福镇有一个叫舟山的村子,家家户户差不多都有人搞核雕。承莉君的父母,以及她的妹妹,也都从事这份工作。今天的核雕,以其题材的多样、雕刻的细腻生动,早已超越了传统。承莉君有望成为新一代核雕家的代表。她的包括“八美”手钏在内的一些作品,屡屡在全国工艺博览会上获奖。“八美”获得的还是金奖。
核雕的有趣,在于可把玩。它不像一件青花大罐,只能放在家里欣赏,捧起来还得万分小心,“像捧着一个七世单传的婴儿”。核雕则可以随身携带,随时把玩。盘玩时间久了,它就会发生奇妙的变化:颜色越来越红,包浆也慢慢厚起来,最终变得像琥珀一样晶莹可爱。这个过程有点漫长,但是很享受。现在核雕玩家越来越多,核雕价格也节节攀升。大名家作品,单件的要万元以上。一般名家的,单件没有数千元也肯定拿不下来。像承莉君所刻“八美”手钏,得全国金奖的作品,三万元都不能拿到现货。一串要刻两个月,她全年无休,最多也只能刻出六串来。
玩核雕有许多讲究,首先是要多加盘玩。这样一来可以免虫蛀,二来可以上包浆。而夏天因为手上多汗,能令核子色红,所以是盘玩核雕的大好季节。其次,榄核比较娇贵,不能受潮,尤其不能忽干忽潮。温度变化也不可太大。夏天十分要注意的是,不能让它进空调房间。否则极易开裂。另外防止开裂的办法是,可经常给核子刷一点橄榄油。承莉君传授的方法是,晚上临睡前刷油,用牙刷轻轻刷,上油的同时还能去污(去污绝对不可用水)。一夜下来,油干了,第二天正好盘玩。不过我听说,经常上油,固然起包浆较快,但是,却不容易发红。当然,不管怎么样,要把新核子盘到老核雕那样红熟,路漫漫其修远兮。然而魅力也正在这里。
“八美”手钏第九粒核子,承莉君刻了一朵兰花。花下是她的名款,“莉君”两字就像兰花一样清丽优雅。她是一位清纯可爱的江南姑娘,前途看好的年轻核雕家。她的“八美”手钏,我更愿意将它看作“九美”。这个手钏天天在我手上盘玩,日渐晶莹润泽。我常常感觉到有一股兰花的幽香,从指间散发出来,令人愉悦而又恍惚。P32-36
收藏的人都是这样,像老鸦做窠似的,东西一样一样拖进来。日积月累,家里像杂货铺一样,终于堆放不下了。其实,买一百件不如买一件,这样的真理,从踏上收藏之路那天起,就成为了座右铭。但是,真理往往务虚,缺乏可操作性。每次买东西的时候,你能确定你是在买那“一件”呢,还是一百件中的一件?这是很难知道的。就像写东西的人,也常常有人告诫他,你要写得少一点,写好一点。道理是对的,但是,没有一个人在决定写一篇东西的时候,是认为自己将会写出一篇不太好的作品。每一篇东西,在落笔之初,都是把它当作惊世之作来写的。一篇东西好不好,是不是值得把它写出来,往往是在东西写好之后,甚至在作品发表之后,才能知道答案。收藏也是这样,买一件东西,当时总是有买它的理由的。如果觉得它不好,就不买它了。因此,尽管怀揣着“宁买一件不买百件”的真理,也往往会把许多垃圾货拖回家里来。
怎样才算少?是一个月买一件,还是一年买一件,或者干脆一辈子只买一件?一辈子买一件当然是太少了,那不是玩收藏了,那是结婚,或者入党。那么,一年买一件,算是多还是少呢?我个人认为,一年只买一件东西,还是少了点。玩不起来了。如果说,谨慎而成功地购买藏品,必须以一年一件为度,那真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了,像牛郎织女的会面,是不是能够“胜却人间无数”,也还是不一定。不一定买得少就肯定买到好货。如果一辈子只买一件藏品,那么这漫长的人生,其他时间都干什么去呢?守护这件藏品么?还是在为购进某件藏品作一生的准备?我想到一个比方,一辈子只买一件,好比一辈子只和一个绝色美女良宵一度,但是其他的日日夜夜,就只能打光棍了。用一辈子的寂寞孤单,换取一夜的颠鸾倒凤,这样做是不是值得?或许取决于不同的价值观。
精与粗的关系,也是这样。什么是精?什么是粗?总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如果每次买东西,都怀疑自己,怕买下来的并非精品,那还怎么买东西呢?东西对不对,可以凭眼力、凭经验来确定,但总是相对而言的精与不精,却常常是很难确定的。在向精品重器高峰攀登的路上,我们总是会发现,我们苦苦追求到的,常常其实不精。继续受着精品的召唤而前进,是动力,也是我们苦恼和沮丧的全部原因吧?
甚至真假都是这样。在这个混沌的世界上,真的有什么真相存在吗?造假借助现代科技,借助人性中的美好和邪恶。进步和贪婪,都在为造假鼓劲。永远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当然我相信,东西的真假,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主观的判断,却永远可以是暖昧,可以模糊,可以是欲盖弥彰和自欺欺人。收藏对无数个人来说,其意思更多的是关乎快乐。拥有财富的快乐,捡便宜的快乐,艺术享受的快乐,研究的快乐,以及欺骗、掠夺、占有等邪恶的快乐。从快乐出发,真与假,也许就不再成为一个问题。当一件东西,以真的面目来到你面前时,它是客观上的真,还是主观上真客观上却假,其实是不重要的。如果一个人,拥有一些假东西,却一辈子把它当真,那它的真假,已经无所谓。它给人带来的,是真的享受,真的快乐,真的幻象。幻象还真?看起来似乎矛盾,但其实幻即是真,真亦是幻。物藏于我,只是今藏于我。过去和未来,它都只属于别人。真亦是短暂,假也不会长久。假作真时真亦假,人生一切,莫不如是。谁能说梦一定是假,醒着的生活必然是真?人生如梦,镜花水月,收藏的境界,大抵亦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