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你本是尘土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杨小敏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你本是尘土》小说描写了如今五十岁下下的一代人的生存经历和心路历程。主人公梅巾从部队转业后二十多年来,时代的剧烈变迁,单位人际关系的纷纭复杂,家庭生活的隔膜疏离……给她带来了诸多迷惘、苦痛与思索。

这部小说还有着许多的思辨、叩问、心绪和探寻,它发自一个内心丰富、沉思冥想的中年城市女性,一个平凡又有些特别的女人,她的人生恰好穿越了前后三十年的历史嬗变,便以自己的经历和感悟,观照出当下中国的现实和人性。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不轻薄、读上去有些与众不同的小说。在曲曲折折、起起伏伏的故事情节之外,这部小说还有着许多的思辨、叩问、心绪和探寻,它发自一个内心丰富、沉思冥想的中年城市女性,一个平凡又有些特别的女人,她的人生恰好穿越了前后三十年的历史嬗变,便以自己的经历和感悟,观照出当下中国的现实和人性。单位里复杂的人际关系,事业上处处挫折的坎坷蹭蹬,家庭中相互隔膜的貌合神离,真爱的难以企及,情人的始乱终弃,父母兄弟间的爱怨交加……小说在精彩的故事和深邃的思考中,折射出现实中一个普通知识女性无奈的生存状态。爱情究竟是什么?时代是不是出了问题?亲情中有没有杂质?人为什么来到世间?……她站在地上爷望星空,看到的是无边的深蓝和浩淼,而穿越过苦难的森林之后,前方等待的,将是晚秋夕阳的一片灿烂辉煌。

试读章节

有一天晚上,梅巾梦见又重回到那个阔别了三十二年的小城。

背景有些灰暗,仿佛是阴天。远处,那座老宅突兀地挺立着,依然是涂刷着青灰色粉浆的外墙,依然是屋子四周高高的基台,依然是红色屋瓦,那种新式屋瓦间缝隙极小,几乎不能生长瓦松和杂草。依然是窄长的红褐色木框旧式玻璃窗,窗上的油漆因为年深日久而变得黯淡,许多地方有小小的剥落……这一切即使在梦里也如此清晰,并且熟稔到心痛。

老宅当年在小城中要算“高级”房子,一砖到顶,高大轩昂,与附近拥挤着的土坯墙民宅相比,如鹤立鸡群。那时,有一道不低的围墙将其与四周的民居相隔,当地住户称之为“军分区家属院”。

然后,她看见母亲从屋里走出来,那是许多年前的母亲,满头黑发(母亲去世前头发几乎全白了),剪成那时中年妇女们常见的齐耳短发,身上的衣着有些模糊,辨不清颜色和式样,然而她却很清楚地看见了母亲的手。

母亲的手有些小,到晚年的时候,手背上覆满干硬、松弛的皱皮,掌心的硬茧渐渐软化,指节有些僵硬,手心的赤红也有些淡褪,但依然那样干燥发烫。与其他人相比,这双掌心的温度总是有些高,母亲有一次说这叫“五心烦热”,是体质欠佳或有某种疾病的表现,但梅巾却暗暗觉得,那是与她早年过多地在水中浣纱、洗布有关。那手虽然不大却很强壮,因为过早开始的劳作而变得粗糙有力,那一代妇女的辛苦操劳和所做的事情比起现在的女人来不知要多多少倍。梅巾的手和耳朵与母亲长得最像,现在她手上的皮肤也开始起皱、松弛,但比起相等年龄的母亲来说,仍然显得细腻。

奇怪的是,在母亲去世之后,她对母亲更深的记忆不是面容而是这双手,这双她无比熟悉的、小而温暖的手,每当它带着它特有的温度、形状和肤色浮现在她心中时,她的心便已哽咽,同时泪水迅速涌满了眼眶。有一次她在想起这双手时,禁不住边流泪边从心底呼唤:“妈妈——”现在这双手已化作一把骨灰,她想再次握住它、抚摸它,感受它的温暖和粗糙的愿望再也无法实现了。她多么想留有一件和这双手有关的纪念物,比如说母亲戴过的金戒指或是常年使用的那个发黑的铜顶针,可惜,在弟弟鹏占据了父母生前居住的那套房屋并蛮横地把所有的遗物都据为己有后,她手里几乎没有任何母亲留下的纪念物了。

此刻,她看见这双她从幼年起就很熟悉的手中端着一个鸡食盆,母亲是在喂鸡。

不知为何,她没有上前去打招呼,然后就看见了父亲。是在屋子里,父亲坐在桌子旁(那张部队配给的、跟随了他们家多年的黄油漆桌子),桌子的一侧整整齐齐地摞着一沓报纸,上面压着盛放放大镜的黑色小木盒。靠墙的桌边摆放着墨水、小闹钟之类物件,一切都整洁有序。这是父亲生前的好习惯,他即使吃一颗糖,也要把糖纸抹平,整齐地放在一起或是加进书里。

父亲坐在桌旁的椅子上,举着放大镜,正专注地阅读一本什么书。他微低着头,头顶上的头发已经花白,不过黑发还有一多半,这也是许多年前的父亲,父亲要比母亲大十岁。

桌子一侧不远处就是那个同样是黄色油漆的两扇玻璃门书柜(也是部队配给的),在十二岁至十六岁之间,这个书柜曾是对少女梅巾最有诱惑力的“百宝箱”。现在看来里面所收之书已显贫乏,基本上是两大类,一类马列著作、毛泽东选集、党史、政治教科书——像艾思奇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联共(布)党史》等等;另一类是四大名著、《资治通鉴》、《史记》等常见的中国古籍。有一点要说明,少女梅巾并非“天才少年”,在十二岁到十六岁之间,这个“百宝箱”里吸引她的其实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红楼梦》,加上《镜花缘》、《聊斋》、《诗经》、《中国历代诗歌选》、《唐诗三百首》几种,但在那时,那些即使还读不懂的书也让她感到神秘和诱惑。所以在那个求知欲炽旺的女孩心目中,这个并不大且式样普通的书柜是家中所有简单家具中最为贵重的。她走近它时,常常感到它高大、肃穆,笼罩在一种不可觉察的光芒中。

她也没有跟父亲说话,不,她其实一直没有在梦中出现,只是在旁观,像观看一部无声的黑白默片。

很长一个时期内,书柜实际上是父亲的领地,更多时候是他站在那两扇玻璃门前,他掌管着它的钥匙。那里面有一些属于他个人的小物品:七八枚收藏在小盒中的军功章,一个树根烟斗,一个发黄的象牙烟嘴,两枚私章,几本早年的笔记本,一个早已停走的老式怀表……在父亲去世后,收捡他的遗物时,梅巾不无伤感地发现:一个人漫长的一生,属于他的个人物品竟然可以这样少得可怜。

那个书柜在一次搬家前上交了。那时候父亲这样的军队干部,家中的家具大部分由公家配给,式样简单、统一,是供给制的产物,调动或搬家时就要上交,还会定期检查。她至今记得有一次一个年轻的后勤管理员拿着登记簿,来家中一样一样核对桌椅床柜的情形,那时候真正属于私人的大件东西只有些皮箱或木箱。不过那之后另外的书柜肯定是有过的,只是当时梅巾已经离家参军走了,对它们不再留有印象。

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中的书柜永远地消失了,父亲去世前,家里实际上已经既没有书柜也没有什么书,桌子的一角上也再看不到摞得整整齐齐的报纸和压在上面的放大镜,父亲已经许久不再阅读什么东西,只是常常低垂着头,或是仰面在沙发靠背上,坐在开着的电视机前打瞌睡。

父亲是在1994年,他82岁时去世的。

梦在继续,仍然是无声的黑白默片,现在她好像是在沿着小城的大街小巷逡巡,这些街巷她曾经多么熟悉,叫得出它们每一条的名字。路是青石板铺就,粗糙、陈旧、龟裂、高低不平,石料来自距此不远的山里,不知何年何月铺成,但显然已经年代久远,晴天时布满灰土,雨天时湿漉漉地呈现出青黑色。街道狭窄、曲折,两边几乎没有树,最繁华的地方是一个叫十字口的街道,那儿有一个绸布店、一个食品店、一个杂货铺和一个当时看起来挺气派的新华书店。

小城很普通,乏善可陈,在那时也算得上贫陋,可是命运之手使得她在人生很重要的童少年时代,有将近十年的时间在此度过,在此完成了成长和向成人的转折,在此培植了她的梦想、知识和人生观。

忽然问,她发现自己已来到河边。小城鳞次栉比的黑色屋脊和高大的树冠背后,有一条生动的大河在奔流,夜深人静时能清晰地听到它的呜咽声。离城五六公里的这条河和群山以及开阔的野外是她至今怀恋之地。

河依然是记忆中的样子,对岸是大片大片的田野和山脉远近起伏的身影,那些山有时是黛青色,有时是淡紫色,有时是灰绿色,有时又是苍白色,在四季和阴晴中变化不定。河上有淡淡的白雾氤氲。河床宽阔,不过水并没有将其充满,两岸都裸露有铺满鹅卵石的河滩,河中心也露出一些大大小小的石滩,不过,河水清澈而激越。丰水季节,或是上游发了山洪,河中心甚至两岸的那些石滩就会被淹没不见,那时河水会变得浑黄,发出惊心动魄的喧哗声。

她仍然没有出现,但是能感到自己是在河上巡游,时而在河的左岸,时而在右岸,时而在河心的石滩上,时而在河流的上空。她丝毫没有觉察到是在梦中,因为能清晰地嗅到河流潮湿的气息,清晰地看到河边的柳树、槐树和蒲草,甚至,在靠近河水和波浪时,清清楚楚地感到有水花冰凉地溅到了手臂上。

这条河流过她的童年和少女时代,这条河送她离开小城,踏上人生之途去远征,然而她并没能“钟山川之灵秀,得日月之精华”,最终是个平庸者。她也不像是这块土地上生长的人,那些山、河、小城和后来定居的省城都有着中国北方的特点:粗粝、干燥、古朴,到处蒙着一层似有若无的黄尘,人们说话时高喉咙大嗓门,质朴豪爽的外表下掩盖着深藏不露的心机。

她自始至终都有外乡人的感觉,这块土地不是母亲,只是乳母。这种感觉使她比任何人更能体会到人生如寄、世间过客的意味。我们在时光中流转,到处都不是故乡,世界只是暂时让我们享用的一间房子,连同它的美丽、严酷、多姿多彩一齐出租给我们,而人离去的时候带不走房子。千万年来,这间房子已经换了无数的房客,房客和场景对于房间来说只是它一个个的梦。

她确实不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她的祖籍在南方——山清水秀的鱼米之乡。血脉的奥秘深不可测。P1-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14: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