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战争,是一部荡气回肠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是一个巨大的精神和思想宝库,值得我们去深入挖掘。在和平年代,战争离我们渐行渐远,战争的残酷不免淡化,战争的史实逐渐缺失,因此真实而全景式地反映战争全貌,查看战争细节,直抵战争真相,让人们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更加维护和平、反对战争。苏易编著的《战火中的将军(抗战中的著名将领)》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笔触,把当年这场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给读者,以利于读者更好地维护和平、把握今天美好的生活,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更加美好的明天。
苏易编著的《战火中的将军(抗战中的著名将领)》讲述,几十年征战于沙场,他们叱咤风云,威武豪迈,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生逢乱世历风霜,铁马冰河为救亡”,他们经历战火洗礼,以壮丽的人生和杰出的智慧,谱写了一曲曲豪迈壮志的英雄赞歌。
湖南省湘潭县的西部地区巍然屹立着一座这样的山峰,这座山峰有两个峰,位于南边的叫作乌石山。在乌石山上有一个叫作乌石寨的小村庄,彭德怀就出生在这里。清朝光绪二十四年,也就是1898年10月24日(农历九月初十),在一个穷困的农民家庭里面,彭德怀降生了。家里的长辈按族谱的排列给这个孩子取名为清宗,字得华,号石穿。他的父亲是彭民言,母亲是周氏。
当这个孩子6岁的时候,母亲将他送到姨父的私塾中去读书。他断断续续地在那里读了两年书,学到的书籍有《三字经》《百家姓》《庄农杂字》《幼学故事琼林》以及《中庸》《论语》《孟子》等。
母亲在彭德怀8岁的时候就去世了,父亲也是卧病在床。留下三个弟弟没有人看管。刚刚半岁的四弟由于母亲的去世,不到一个月也夭折了。生活的重担就这样压在了年仅8岁的彭德怀瘦弱的肩上。
10岁的时候,家里的生计已经维持不下去了。彭德怀不得不带着自己的二弟在正月初一的日子里沿街乞讨。当他们来到地主家门口时,那地主高兴地问他们:“你们是不是招财童子啊?”老实的彭德怀回答道:“我们不是招财童子,是叫花子。”听到这些,地主的脸一下子沉了下去,于是,二弟连忙说道:“我们就是招财童子,恭喜老爷发财。”听到这些,地主喜笑颜开,之后将一碗米饭给了他们。一天就要过去了,彭德怀饿得快要昏倒了,但是遗憾的是乞讨到的米还没有两升。好奇的二弟问彭德怀为什么不说自己是招财童子,彭德怀回答说:“我不想说让他们高兴的话。”之后,祖母再让彭德怀去讨饭的时候,他宁可去砍柴,也不愿再去受他人的侮辱。
彭德怀的伯祖父在年轻的时候曾经参加过太平军,彭德怀经常听伯祖父讲那些太平军劫富济贫的故事,再加上自己穷困的家庭以及社会的不公平,所以彭德怀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了反抗意识。
13岁的彭德怀于1911年离开家到黄碛岭的一个煤窑当童工。在那里不仅每天要工作十二三个小时,凶残的监工还经常打骂工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彭德怀与工人们组织起来开始同监工作斗争。
尽管非常艰难,但是彭德怀依然坚持着。1913年,湘潭遇到极大旱情,市面上的粮食价格被官府、地主、商人趁机抬高,饥寒交迫的穷苦人民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纷纷起来“闹粜”,希望商户和大户人家能够平价卖米。那时候的彭德怀肩负着全家人生活的重担,于是他也就成了这群人中最年轻、最勇敢的一个。就是因为这样,反动当局要通缉彭德怀,使得他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人,开始了背井离乡的生活。
1914年,跟随招工的人,彭德怀来到湘阴、益阳交界处的洞庭湖西林一带,成了一名修堤工。彭德怀在这里工作了两年,饱尝了生活的辛酸。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1916年春节前,堤工们发动了要求年关预发工资的斗争,彭德怀也参加了这场斗争,结果被反动当局认为是“不安分子”而遭到驱逐。
此时,湘军正在长沙招兵买马,血气方刚的彭德怀,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决定去长沙参军。
1916年3月,彭德怀正式参军,当时彭德怀加入的军队是湖南陆军第二师第三旅第六团,身份是二等兵,由此开始了他一生传奇的戎伍生活。
彭德怀是一个倔强而寡言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刻苦自励、机智善战的人。在经过多次战斗之后,彭德怀在士兵中的威望渐高,只用了三年的时问,就从一名二等兵相继升任为班长、排长。
后来,彭德怀由于路见不平,拔刀将恶霸地主欧盛钦杀死而不得不离开了湘军。
之后,彭德怀同黄公略等人于1922年秋一起考入了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毕业之后,彭德怀回到二师三旅六团一营一连担任连长。重新加入军营的彭德怀因为骁勇善战、为人豪爽,于1926年被升任为营长。
彭德怀所在的湘军于1927年接受国民党改编,成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在那里彭德怀任一师一团一营营长。
P2-P3
从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开始,一直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中国革命终于迎来了伟大的胜利。这个历程充满了艰难、辛酸和血泪。那光辉灿烂的勋章上,从战火中走出的将帅们镌刻了掷地有声的史实。他们跨黄河、过草地、渡长江,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将帅们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极富传奇色彩,在中国艰苦卓绝的战争史上留下了一个个辉煌的形象。他们奋不顾身、浴血奋战,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们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为新中国的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们用自己的精神和行动谱写了一串串动人的故事,留下了一段段传世的佳话。
几十年征战于沙场,他们叱咤风云,威武豪迈;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生逢乱世历风霜,铁马冰河为救亡”,他们历经战火洗礼,以壮丽的人生和杰出的智慧,谱写了一曲曲豪情壮志的英雄赞歌。
英雄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创造了一个崭新的国家,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他们在硝烟和炮火中冲锋,前仆后继,用自己的鲜血,迎来了抗战的胜利,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当然,除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英雄之外,国民党军队中也不乏为中华民族的生存英勇抗战,进行殊死斗争的爱国将领。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新的长城,为中国的反侵略事业也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他们也永远值得人们尊敬和怀念!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正蓬勃发展、锐意进取的时候,那些当年横戈马上,为新中国奠基的老帅老将们,正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人们不能忘记他们。正是因为有他们的无私奉献,才有了人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在敬仰和怀念之际,思忖功勋卓著的将帅们几十年金戈铁马的人生轨迹,听听他们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故事,对今天的生活也是一种感悟和启迪。
本书旨在描绘将军们精湛的军事指挥才能,多角度、全方位展示将军们独特的个人魅力,以群像手法展现将帅们的群体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