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天外的乡愁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苏菲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天外的乡愁》汇集了苏菲年轻生命中的部分履痕。站在北京的位置看,作品中关于她自身历程的行文,是由远及近——美国是远中国是近;站在苏菲洛杉矶的所在,其行文则由近及远,美国为近,中国为远。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文本皆比较真实地表现了作者自我。

全书内容丰富多彩,文笔灵动飘逸。无论是散文还是诗篇,读起来皆韵味无穷,颇能开阔视野。

《天外的乡愁》里最后的诗篇,更通过剖析并寄怀李白、苏东坡、三毛、白娘子、嫦娥和武则天等中华古今真实或传说名人的悲喜人生,进一步表现作者对人生、女性、爱情和婚姻等的理解与思考,其中不乏奇思妙想,独到见解。

酷爱旅游的作者苏菲,还抓住一切机会,到美国境内外八方出行;到英国站立牛津城牛顿的苹果树下;体验密林生存;逛印第安人集市……此书内容丰富多彩,文笔灵动飘逸,读起来兴味无穷,颇能开阔视野。

内容推荐

《天外的乡愁》为当代散文集,内容丰富多彩,文笔灵动飘逸,读起来兴味无穷,颇能开阔视野。乡愁不仅是作者苏菲对家乡故土及亲人的思念,又是对社会生活变迁和文化兴衰更替的反刍和沉思,更有对人生终极价值的思考和人类美好情感构成的执著求索。

目录

第1篇 北美生活

 尴尬的梅花

 爆炒水仙花

 牢狱之灾

 踏花记

 又见柴门

 追梦三角梅

 玫瑰的爱情

 老人与栅栏

 石榴

 鬼节魅影

 茶花

 马背闲情

第2篇 美西风情

 南加之秋

 西部桃花

 华丽的流星

 爱上荒原

 天堂密码

 世外桃源塞多纳

 寂地

 古堡奇缘

 漫步拉斯维加斯

 夕阳中的墓碑镇

第3篇 游记

 叹息桥

 情迷爱尔兰

 原乡情

 火烤冰激凌

 别样的舞蹈

 密林幽思

 印第安集市

 印第安人剪影

 失落的玫瑰

 摇曳的玉米

第4篇 乡情

 故乡的冬天

 第一杯苦水

 青蛙妈妈

 酒人

 上学的故事

 胭脂情

 故乡的泡桐树

 寂寞的柿子树

 哭叔父

 那一片红薯地

第5篇 其他

 珍珠祭

 秘情果

 吃花的女子

 青春留香

 下午茶

第6篇 诗篇

 梦呓李白

 苏东坡

 天外的乡愁——给三毛

 致嫦娥

 祭白娘子

 再祭白娘子

 无字碑

必也正名乎(代跋)

试读章节

追梦三角梅

我父亲爱花,但似乎并不知道怎样打理它们,千方百计弄来的花就随意栽在院子的某个角落,任其自生自灭。也正因为这样,在那小小的院落,我才可以看到很多的花。从我有记忆起,冬天有梅花,春天有迎春、月季,秋天有桂花、菊花,夏天最热闹,从名贵的牡丹、大理花,到平常的凤仙、鸡冠花、卑微的指甲草、野麻花,常常是窗里挂着吊兰,窗外盆栽着太阳花,墙上趴着牵牛、黄花的丝瓜、白花的葫芦。西窗外的一株粉红的攀援玫瑰枝枝蔓蔓地不知道度过了多少岁月,一株丹桂好像也有许多年了,可以吃的紫荆花每年都在那里。其实,我最喜欢的是半依西墙的木香,最魂牵梦萦的却是芍药。但我从来没见过传说中的三角梅,即使后来离开家,到过很多地方,也真的没有对三角梅有过任何印象。

移民加州以后,每天上下班的路上总是看到绿树丛中或人家的墙角篱院里,一片片绯红的花朵,灿若丹霞,很让人心神荡漾。听朋友说,这种花叫“粉雾”,英文是“pink fogs”。这名字很有诗意,远远看上去,真像绯红的雾。

南加州因为气候干旱,那些藤藤蔓蔓自然生长的草木很难生存,又加上他们喜欢把花草树木做成呆板的几何图案,整个的植被感觉有点“秃”。这里最多见到的树是棕榈树,虽然亭亭玉立,但绝无旁枝,只在树顶有几片羽状的大叶子,像是用秃了的鸡毛掸子。橡树古板单调,老气横秋,尤加利树更是简洁利落,总之,觉得少了那一种藤牵蔓绕的柔美,爬山虎倒是有,但那种紧贴墙壁或死抱树木的样子让人觉得喘不过气来。我上班要翻过一道山,常常看到山间的人家绿树白墙的院落里一树树粉雾,或半依墙篱,或轻站树梢,很有一种“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意境。  有一天,我在山间迷了路,车子在一道花墙边无路可走,就停了下来。几百米长的一人多高的墙被密密的深红的花朵铺盖着。这花开得非常热烈,花朵层层叠叠,堆红叠绯,满枝满丫,密不透风,像一道花朵的瀑布。从来没见过这样开的花,如此的热烈、执着,淋漓尽致,毫不保留,把生命的美张扬到极致,让人一见感动,那仿佛不是花朵,是燃烧着的花朵的灵魂。根本看不到叶子,仔细看这花其实就是叶子,铜钱大的略呈三角形的叶子,有着叶子的形状、叶子的脉络,沿着叶子的走向一路开过来,但远比叶子稠密,三角形的花朵铃铛一样缀满飘逸的枝条,单看那花,并没有特别的美艳,也没有任何香气,但那繁花压境、排山倒海的气势没有任何花可以比拟。我迫不及待地把这一发现告诉朋友,朋友说:你看到的不是“粉雾”,一定是“三角梅”,我很惊讶,居然是三角梅。

没有梅花的美艳,也没有梅花的清香,更没有梅花的顶风傲雪,怎么可以叫梅?然而,我对这花一见倾心,每次见到都忍不住驻足。后来,发现这花不但可以开得热烈,也可以开得很节制,通常一年有两次花季,但只要阳光充足,一年四季都是花期。它可以在稠密的绿叶里半露芳颜,也可以在枯死的藤边娇艳地绽放。这花树可以向高处生长,长成一棵风情万种的藤树;也可以委屈地趴在地上,铺一地红霞。最有风情的是,倚着墙或伴树而生,花朵袅娜轻盈,摇曳生姿。它极耐干旱,不择环境,可以开在热闹的公园,也可以开在破败的农舍、墙角、水滨、贫瘠的山崖上,甚至嶙峋的石缝间。我曾在北加州的葡萄园里见到过三角梅,北加州是葡萄酒乡,庄稼是清一色的葡萄架,很多人家在葡萄园的边沿种上三角梅,仿佛给碧绿的葡萄园镶上绯红的花边,很是动人。我也曾在深入荒漠的高速公路两旁见过它,叶子都干枯了,一片不留,花儿开得照样如火如荼,最让我感动的是,在一块贫瘠的山崖上,三角梅瀑布一样沿着峭壁开放,那样柔情蜜意地守护着冷硬的山崖。

这时候,我终于意识到了,为什么它被称为三角梅,是取其梅的精神、梅的灵魂。仿佛一个坚强的女子,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地在最艰苦的环境里奉献最丰富的花样年华。

我查了一下关于三角梅的花语:“没有真爱是一种悲伤。”突然发现,三角梅是不结果的,这样热烈爱着的花怎么可以没有果实?的确,就像很多最美的爱情都没有结局,不禁为三角梅感到悲哀,但三角梅并不在乎,她似乎不想每一次芬芳都有收获,只让春夏秋冬都成为花期,就像一位潇洒的女子,有爱无爱都活得精彩无比。

从朋友那里剪了几个三角梅的枝条,放在有水的玻璃瓶里,不久就长出了根,然后移栽到院子的木篱笆边,一两年的光景就洋洋洒洒地开出花来,有红的,黄的,雪白的。幼年的三角梅,态如杨柳,花若碧桃,花谢落地时也红颜不改。三角梅如此让人心醉,疏也美,密也美,凋零更美。花销魂,叶也销魂,纵是无爱也销魂。窗外,是正在开放的三角梅,低头是它,抬头也是它,闭上眼睛还是它,这些年来,不论是他乡或是异水,只要想起三角梅,心里就酸酸甜甜,不知是喜是悲。

每天望着这些三角梅,日久生情,由情而痴。只要与三角梅有关的任何信息,我都格外地在意。

终于有了一次去南美洲旅游的机会,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巴西,因为那里是三角梅的故乡。

P28-31

序言

生命的履痕

——苏菲《天外的乡愁》序

白舒荣

当东南亚华文作家在忧虑当地华文创作后继乏人时,旅居美国的华文文学写作者却与日俱增。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后,赴美留学潮、移民潮,为华文创作队伍不断输送新人,交出了优秀的创作成果。

苏菲可谓其中之一。

好友刘於蓉女士约我为苏菲的新书《天外的乡愁》写序时,我尚对她一无所知。她来信介绍自己:“原名王红梅,20世纪70年代出生于安徽省太和县。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皮肤科硕士。毕业后在上海某医院工作。2003年赴美,取得美国加州中医师执照,自营诊所至今。学生时代创作诗歌,在各类报纸杂志发表诗歌数十篇。赴美后开始散文创作,作品散见于北美数家中文报纸杂志。近两年尝试小说创作。现任北美华人作家协会河滨分会副会长,洛杉矶市文化艺术委员会委员。”

这些文字为苏菲其人大致勾勒了一个线条,在读完《天外的乡愁》后,一个富有艺术气质、爱花爱美爱亲人爱家乡,爱中华传统文化;一个善于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聪明睿智活泼豁达乐观进取的现代女性——苏菲,豁然鲜活生动起来。

《天外的乡愁》汇集了苏菲年轻生命中的部分履痕。站在北京的位置看,作品中关于她自身历程的行文,是由远及近——美国是远中国是近;站在苏菲洛杉矶的所在,其行文则由近及远,美国为近,中国为远。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文本皆比较真实地表现了作者自我。

全书内容丰富多彩,文笔灵动飘逸。无论是散文还是诗篇,读起来皆韵味无穷,颇能开阔视野。

苏菲出生的安徽太和县地处中国黄淮平原南端,有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著名医药集散中心之美誉,从这里飞出去的多才多能的中医师苏菲,明显烙印着故乡的文化基因。

苏菲出生那天,朱砂梅绽放,家人因此给她起名叫红梅。她嫌这个名字有点俗气,到美国后立刻改了个洋名,却丝毫不影响她对梅花的喜爱。她曾以熟读背诵的中国古代咏梅诗词,再三向不懂梅的洋人说明梅花在中国的深刻内涵。

有位每次见面必向她问梅的意大利艺术家,任她百般解释,却总把梅花比桃花。苏菲感慨道:“显然,这位艺术家也误解了梅花。梅花的尴尬至此已无以复加。我怎么才能告诉他,在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树梅花迎雪吐艳时那种惊心动魄。怎么才能告诉他,当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那种绝处逢生的沧桑感。怎么才能告诉他,当你为情所困,辗转反侧时,突然一股梅香袭来,幽幽而来,又悄然而去,那种神魂颠倒。梅花的美是摄人魂魄的,如果赏梅在淡云、晓日、薄寒、细雨,或小桥、清溪、明窗、疏篱,再加上诗酒横琴,林间吹笛,这时候你很难再做凡人,梅花是人间尤物,更是人间与仙境的使者。”

或许正因“红梅”这个中国名字,她几成花痴,对一切花花草草都情有独钟爱若珍宝。移民洛杉矶,刚拿到驾照买了车,便迫不及待地呼朋唤友翻山越岭寻寻觅觅探访赏花。甚或远途飞行,不辞辛苦山山水水地跋涉。曾为三角梅,度假飞赴它的故乡巴西,也曾为玫瑰辗转于盛产地厄瓜多尔。

苏菲爱花懂花,对花观察细致人微,巧思妙笔工笔描摹,并融汇中外文化进行比较,升华对花的欣赏和认知。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的浪漫隋怀一览无遗。

写到九重葛,她说:“记得在上海时,好像见过这种花,常常在某个人家的墙上探出头来,像红杏出墙,羞羞答答。这里的九重葛得天独厚,恣意生长,狂野泼辣,花瓣密密匝匝,若彩云压境。”

一句“像红杏出墙,羞羞答答”,一句“花瓣密密匝匝,若彩云压境”,传神地营造出上海和洛杉矶两地九重葛的独特意境。

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曾将荷叶比作舞女的裙,她亦赞美加州州花野罂粟的花茎和花蕊“像亭亭的舞女旋转的裙”。比喻雷同,妙在她的别有笔墨:“这里的舞女不像朱自清笔下舞女那样清纯雅致,这里是醉着的舞女,她们舞着、跳着、唱着,端着的杯子里盛满金色的诱惑。”“裙”字虽一,意象立见差异。

从中国传统文化着眼,她认真地诠释了桃花:“也许是桃花并不特别的美丽,而且凋零很快,功利的美国人是不会看中的。但桃花对于中国人却有着特别的情结,桃花自两千年前从《诗经》里款款走出来之后,在崔护的‘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诗句里风流了千年,在陶渊明桃花源的梦里婉转百结,它的香魂艳骨又经林妹妹的锦囊收留之后,桃花已经不再是本来的桃花,桃园也不再是那个桃园,桃花已成为流淌在我们民族灵魂深处的那一抹嫣红、一种美的律动,中国人对桃花的眷恋根深蒂固。”

花开花落,春秋时序,苏菲亦有自己的感动和领悟:“‘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在我看来,秋叶比落花更美,春花零落时很狼狈,让人伤感,再说,春花落后还有绿叶和果实。秋叶落后一无所有,而且明知道就要凋落了,还是把自己艳装起来,在最美的时刻凋零,那样静美,那样洒脱,那样气定神闲的,大富豪一样挥洒用不完的金币银币,大手笔一样书写人生的图画,大智大慧的人一样拥有一切,却不带走任何东西。所以,落叶总拨动我生命里最美的那根琴弦。”

“美是一种升华,美是一种财富。”她说。

酷爱旅游的苏菲,抓住任何机会抖擞精神到美国境内外八方出行。漫步赌城拉斯维加斯、在亚利桑那州连绵不断的荒山和焦枯的谷地驰车、乘热气球飘荡于北加州广袤的葡萄园上空。到英国站立在牛津城牛顿的苹果树下,遥想如雷贯耳的哲学家培根、诗人雪莱、天文学家哈雷……徜徉剑桥大学康河,探访叹息桥的传说,默一曲徐志摩《再别康桥》。继而情迷爱尔兰,品味墨西哥火烤冰激凌、欣赏别样舞蹈,体验亚马逊密林生存,逛印第安人集市,巴西寻三角梅,厄瓜多尔觅玫瑰……

她从旅游中收获的不仅是感官愉悦和增广见闻,也深化了她对生命的理解和思考:“大自然是神奇的,就像这林子,有高就有低,有直就有曲,有的在高处攀登,有的在低处匍匐,有的在中间困苦,有的干脆就寄生在别人身上,生存的竞争随处可见。”

在美西满眼狰狞、黄褐色荒山沙滩乱石遍布、声息全无的“死亡谷”,她感慨:“谁说山清水秀才是美,谁说繁华富丽才是美,这里的死寂,这里的洪荒,涤静了心中所有的杂念,所有的烦恼忧愁都烟消云散,人类的欲望也降了又降。”

对赌城拉斯维加斯,她的体会是:“这黄金堆砌的城市,白天和黑夜连在一起;欢乐和痛苦连在一起;生和死,天堂和地狱都连在一起。这仿佛是欢乐之都,也是死亡之都,绝对是个拷问灵魂的地方。”

苏菲热爱中华文化,唐诗宋词脱口而出、信手拈来为我所用,与行文水乳交融,为之赋予更深刻新奇的内涵,表现出她比较深厚的文化积淀。

《天外的乡愁》不少篇幅成功地浓墨重彩状物写景,亦有不少篇幅情真意切描述了形形色色的人。

文学是人学,无论小说、散文,还是诗,无论何种题材,都离不开对人、对人性直接或间接的描写与省思。

景中有人,人中有景,人景密切交融。《天外的乡愁》里那些侧重描绘自然界花草胜景的篇章,不乏作者的身影及流露出的真性情。那些被她专门描写的人物,也形象鲜明个性突出,于臧否中,表现她的爱憎,及悲天悯人的情怀。  德国著名作家歌德曾在《少年维特的烦恼》中有言:人的感情和行为千差万别,正如在鹰钩鼻子和塌鼻子之间,还可能有各式各样别的鼻子。

同为华人新移民,苏菲靠自己的艰苦努力在美国站稳了脚,而《玫瑰的爱情》里的苏州新移民玫瑰,却希图不劳而获走捷径,终至幻灭落拓。《老人与栅栏》中的老者孤独寂寞,渴求温暖,却以无理取闹的方式希望达到目的,徒惹人厌烦。

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关于自己和家人的一些描述及感怀。苏菲五岁时因坚拒喝中药被家人五花大绑捏着鼻子往下灌的情景令人忍俊不禁。她说,人生的第一杯苦水,让她学会坚强,日后每当遇艰难困苦,就咬紧牙关,攥紧拳头,对自己说“既然不能逃避,我就挺过去。就像《飘》中的女主角斯佳丽,在极端困难的时刻,站在原野上高喊‘明天,明天我会有办法的’。”

离婚三年后,她终于再见到儿子的一段书写,令人鼻酸:“终于找到了儿子所在的幼儿园,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放学时分,儿子坐在他爷爷的自行车的后座上,我清楚地看到儿子一只脚上没有穿袜子,半截小腿在冷风里乌青着。我大喊他的名字,告诉他我是妈妈,妈妈来看你了。不料,他看了我一眼,冷漠地说,‘你不是我妈妈,你是青蛙。’我放声大哭,引来了一大堆围观的人,儿子在自行车的后座上,再没有回头。”

或许正因经历了生活的多重磨炼,方有今日苏菲的进取和清醒乐观。

坚忍不拔千方百计乐此不疲地督促孩子读书学艺的母亲、清水泡鹅卵石当下酒菜的酒痴二舅爷、一生清苦默默为亲人奉献的叔父,她的这些亲人们在其笔下皆鲜活生动,可敬可爱可亲。

尤其关于二舅爷的一些描述生动传神,幽默发噱。有一次,二舅爷和剧团的朋友到苏菲家做客,在河边钓了不少鱼,却酒少不够喝。他出门去买酒,发现钱装在烟盒里,被他误扔进了水,便转身去河边找。迟迟不见其身影,苏菲奉母命跑去找他,只见“二舅爷正稳稳地站在河边专心钓鱼,微风吹鼓起他红色的衬衣,面对着一汪清清的河水,背对一望无际的碧绿的田野,笔直地站着,一手握着钓竿,另一只手握着一壶酒,甩开鱼竿的刹那,我觉得二舅爷很帅,如玉树临风。我前去招呼二舅爷,问钱找到没有,二舅爷藏起那酒壶说,鱼儿都来吃钩了,正是钓鱼的好时候。我说,大家都在等你的酒,二舅爷一拍脑袋,笑着说,不着急,钱在树枝上晾着呢。这时我见他脚边有一棵野生的一尺多高的枸杞子树,一张十元的钞票搭在树枝上,早就干了。说时迟,那时快,正好一阵风吹来,那张钱飘飘悠悠吹到河水里去了。我慌忙去捞,那钱越漂越远,二舅爷笑着说,不要找了,我钓了他的鱼,又喝了他的酒,该付钱给他了。我怔怔地看着二舅爷,二舅爷笑眯眯的,看不出一点儿醉意。”其人其行,可直追魏晋时代的竹林七贤了。

《天外的乡愁》里最后的诗篇,更通过剖析并寄怀李白、苏东坡、三毛、白娘子、嫦娥和武则天等中华古今真实或传说名人的悲喜人生,进一步表现作者对人生、女性、爱情和婚姻等的理解与思考,其中不乏奇思妙想,独到见解。

苏菲名其书《天外的乡愁》,当取自她那篇咏三毛的诗《天外的乡愁》,这似乎出于她对台湾当代传奇女作家三毛的喜爱景仰痛惜叹惋和惺惺相惜,或者也暗示着作者在文学创作上的某种自我期许吧。

苏菲的文学创作,路远且长。遥送祝福和冀望!

2014年10月20日于北京

后记

必也正名乎(代跋)

王清正

胞妹苏菲从美国急切地打来电话,说她的文集出版进入到排版阶段,责任编辑打来电话,要求马上敲定文集的书名,要我帮她想想。当然,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所以,子日:必也正名乎!何况此文集又是她的处女作,起一个好的书名那是必须的。

我想到的第一个书名是《一路行吟集))c苏菲出生于安徽省淮北平原沙颍河边一个闭塞的乡村,她通过学习,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命运,从县城到省城,到上海,到北京直至移居到美国;又以美国为平台,遍游了南美和欧洲,并且雄心勃勃地将在近几年内游遍全球。作为一名医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这样一路走来,其中的奋勇拼搏和酸甜苦辣,令我深为感叹!但是,她走过来了,而且步伐日益轻陕从容。这一路过来,从本文集诸篇章的题目比如《故乡的泡桐树》《青春留香》《南加之秋》《情迷爱尔兰》中,我们可以看到她留下的清晰足迹,瞥见她匆匆的身影。然而,她一路留下的不仅仅是足迹和身影,还有她声声不息的歌唱。她时而徘徊低吟,叹息着生存的艰辛,时而浏亮清扬,赞美着生活的美好。她时而唱的是“篱笆女人和羊驼”式的俚语,时而是响彻云霄的西洋咏叹调。在这优美的旋律中,始终蕴含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又具有率真切实的思维特点,表现出西方生活和文化环境的晕染。文集的篇什都源于对生活的深切感受和触发,如《玫瑰的爱情》里玫瑰鲜活的形象,表现了初到美国的新移民酸甜苦辣的爱情生活。在《爆炒水仙花》中,情节的结局犹如相声一样抖开了包袱儿,我们淡然一笑之后,眼眶中又忍不住涌出热泪。诗文洞察、切人生活的角度之独特,展现的时空范围之阔大,有相当的认识价值,又足以摇荡和陶冶我们的情怀。  我想到的第二个书名是《锦囊翠玉集》。这个书名源于唐人李贺创作诗歌的典故。《全唐文·李贺小传》记述,诗人李贺经常骑着瘦马背着一个锦囊在郊外闲游,触景生情便写下诗句放到锦囊中,傍晚回家就拿出这些锦囊佳句整理成篇。我为什么脑海里会瞬间冒出这一典故呢?我想,应是李贺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和诗句中的瑰丽意象深刻持续地感染了我的结果,如“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磨刀踏天割紫云”等。他的创作特点是骑马到郊外闲逛,而苏菲的不少篇什也是在旅途中成就的。其次,文思中也时有令人惊绝的意象,比如,“我就要在这里歌唱,直到星星纷纷开始坠落,月亮变成口袋里的冰糖。”二者之间竟如此的神似!我是有幸赏读该文集的第一人,在我的感受中,此文集中的文和诗犹如一颗颗精致的翡翠,碧澈晶莹,姿态横生,叮当作响,名为《锦囊翠玉集》,岂不贴切!

我把上述两个书名用微信发给了苏菲,很快,反馈回来的看法是:“哥,行吟一词非常好,我真有些行吟诗人的气质,洒脱不羁到处旅行,探幽访古抒发诗情,传播思想,搜集浪漫故事……还是你了解我。书名就叫《西游行吟集》或《天外的乡愁》吧。”

《天外的乡愁》是文集中的一个篇名。责编也基本认定用这个作为书名。我以为这个书名也很好,使我马上联想到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著名的诗篇《乡愁》,顿时,故园之思油然而生。乡愁啊乡愁,你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愁绪呢?在苏菲的文集中,乡愁不仅是对家乡故土及亲人的思念,如《故乡的冬天》《寂寞的柿子树》;又是对社会生活变迁和文化兴衰更替的反刍和沉思,如《胭脂情》《夕阳中的墓碑镇》;更有对人生终极价值的思考和人类美好情感构成的执着求索,如《原乡情》《爱上荒原》《天外的乡愁——给三毛》。这种乡愁仿佛来自天外,来自不可企及的地方。  在电话中,苏菲时常向我询问乡里乡亲近来的情况,询问故园的花草和树木,我告诉她:所有的年轻人都涌人城市打工挣钱去了,故乡已是空壳村。我们家的老屋因无人居住,几乎就要倾塌了,院中蒿草萋萋。听说现在要建设新农村,说不定重新规划后,你我的乡愁就再也无所依托,就要失去精神家园了!听完我的话,电话那边先是长时间的沉默,然后是平静的诗一样的句子:“哥,不会的,精神的家园永远不会沦丧,心灵如果有了栖息的地方,天涯海角都不会流浪。”

话虽淡然,我依然感受到:日暮乡关何处去,大洋彼岸有人愁。

我坚信,苏菲凭借丰富的阅历、深厚的学识和美好的情思,更多更美的文集正呼之欲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0:5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