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财富信息一直撞击着人们的神经:一是2009年6月24日美国“美林全球财富管理”机构和法国凯捷咨询公司发布的第13份年度《世界财富报告》显示,我国百万美元“净值”(指不包括住宅、车辆、收藏品等非流动资产的可供投资资产)富豪数超过英国,中国紧随美、德、日,富豪数达36.4万;二是当月22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国民营企业家超过300万,95%以上的中国民营企业家无法摆脱“富不过三代”的宿命,目前国内富人家族的孩子中,只有约10%的子女继承了父母的优良品质。
这两个财富信息其实可以放在一起解读,因为除不参与实业的富豪外,民营企业家应该是中国百万美元富豪的主体。这在相当程度上意味着,随着中国大国崛起,企业家财富积累提速,但绝大多数“富二代”可能没有继承父业的素质,父辈创下的基业可能在“富二代”、“富三代”身上亏空,应验一个“富不过三代”的魔咒。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有钱人家的孩子,不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从小就是家里的小太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都以孩子为中心伺候着,含在口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飞了。小孩子在这样的环境成长,难免娇惯成性、脆弱怕苦、不思进取。
作为一个成功企业家家庭的掌门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早已在运筹帷幄之中,然而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们的教育与培养问题可能会越来越让人劳神费心:为什么不惜重金将孩子送进最好的学校,学习成绩并不理想?为什么千辛万苦带大的亲生骨肉,并不愿意多与父母交流?为什么重点培养的嫡亲长子,对子承父业并没有兴趣?为什么孩子总是太自我、不听话、难沟通、不快乐,少感恩、少融合……
子女教育是许多企业家的一块心病。创业之初,企业家必须全身心地投入,不可能像正常人一样关注子女教育,许多人深感内疚。随着事业获得成功,家庭经济状况大为改善,自然想到通过物质方式加以补偿。这种放任式教育加上无限制的物质给予,最容易使孩子心灵扭曲,堕落为纨绔子弟。所以,现实生活中常见到这种现象:父母辛辛苦苦地创业,好不容易攒下一份家业,可子女却毫不珍惜,毫无感激。坐享其成,不求上进不说,还在外面胡作非为,挥金如土。
当这些企业家想把家业传承给后代时,他们发现从小生活在优裕环境中的孩子不具有商场竞争的能力,甚至眼睁睁看着自己辛苦积攒的财富一天天缩水,只能徒叹输在后代教育失败。这就是企业家忙于工作忽略孩子的教育的下场。
我们看到,许多富有家庭把孩子很小就送到国外留学,这些留学少年在国外学到了什么呢?花天酒地,纵情声色,违法犯罪。来自新西兰的报道描述了一些留学青少年肆无忌惮地滥交现象,令人发指。这样的孩子,连寿命有多长都成问题,更勿谈继承家业了!
我们知道,企业家公务、家务、商务太忙、太累,不得不忙于工作和应酬。但是孩子是我们的未来,不顾孩子所产生的社会及家庭危害性越来越大。因此,企业家哪怕再忙、再累,也要照顾孩子,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以“忙”为理由不管孩子、不顾孩子。
为了减少孩子成长的烦恼,让孩子能够完成薪火传承,后院管理用爱和良好的沟通对孩子加强教育。只有教育好孩子,才能打破“富不过三代”定律。
一、后院管理要求家长注重孩子能力的培养
俗话说:“娇子不如杀子。”对子女的过分娇养只会使他们丧失自立的能力,形成依赖心理,最终害了他们。培养后代的理财能力,是为了使孩子懂得金钱来之不易,珍惜已有的财富。犹太人堪称世界上最富有的民族,当孩子还在牙牙学语时,父母就教他们辨认硬币和纸钞,告诉孩子“钱是怎么赚来的”等观念,以此进行理财教育。 二、后院管理令父母教会孩子做人
父亲的言传身教对子女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例如,香港首富李嘉诚有句名言:简单生活就是幸福。他在香港大学与哈佛、北大等高校的百名大学生谈心时,大学生问他:“李先生,我想知道您午饭吃什么?”李嘉诚回答:“我是比较清淡的。平时午餐都是一碗汤、一盘菜。”他把这个理念用于教育他的儿子。他的次子李泽楷现在也是香港富豪了。他13岁到美国读书,同时学烧菜、洗车、修剪草坪、做推销员,在麦当劳服务,在高尔夫球场当球童。李泽楷说:“我觉得我很幸运。我们的生活是那样简单。不是说简单就是非常好,而是简单原来就是幸福。”
李嘉诚正是凭借自己对孩子教育的重视,成为了扭转“富不过三代”铁律的成功人士之一。他要求儿子生活上克勤克俭,不求奢华;事业上注重名誉,信守诺言;特别教导儿子考虑对方的利益,不要占任何人的便宜,要努力工作。如今,大儿子李泽钜帮助父亲打理家族传统生意,二儿子李泽楷在新闻媒体、数码港、电讯盈科等业务上接连取得令人瞩目的业绩,靠自己的奋斗赢得“小超人”的美誉。
P10-12
欣赏感谢
欣赏感谢我的父母和哥嫂们,他们从小给了我很多娇惯和宠爱,让我很幸运地活在爱的家庭里,使我能成为一个有爱心、有智慧和有力量的人。
欣赏感谢我的妻子顾营、女儿李伊凡,她们是我生命的依靠和前进的动力。
欣赏感谢深圳市关爱办、市企业家协会和市保健协会的领导,在出版此书的过程中他们给了我很多支持和鼓励。
欣赏感谢马来西亚的吴学文老师、香港萨提亚家庭治疗导师林沈明莹博士、著名心理学家李子勋老师、深圳水务集团董事长于剑女士、中国管理培训网的郑健教授、经济管理类畅销书作者盛立军老师……他们的许多思想理念和谆谆教诲成为我写《企业家后院管理》的素材和观点。
欣赏感谢著名企业文化专家张朝阳老师在本书初创及定稿阶段的策划和润色。
欣赏感谢北京华韵大成文化传播公司陈龙海总经理和他的全体员工,他们这个优秀的团队为《企业家后院管理》的出版立下了汗马功劳。
欣赏感谢海天出版社编辑部的王颖和她的同事们,有他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企业家后院管理》才得以较快地与读者见面。
欣赏感谢更多良师益友——中裕冠集团董事长刘磊先生、出版界的专家孙雅洁老师、河南知名心理咨询专家翟雅洁老师、深圳海之梦心理咨询中心张红云主任、伞螺旋俱乐部阎杰先生及所有伞友、资深策划人杨有恒先生、《生命保养手册》作者罗汉先生及其王室养生会的专家团队、左手创意文化产业创始人左罗先生、网络营销专家杨伟武先生。
欣赏感谢我所有的企业家朋友,他们给了我很多锻炼的机会并陪伴我一起成长。我愿意把我更多的心得和体验与朋友们分享。
邮箱:hming3k881@163.com
QQ:415067806
李鸣
2010年春节
序:关爱企业家的精神家园
自序:为企业家朋友做点什么
第一章 后院管理:创造平衡的成功
第一节 企业家的前院与后院
第二节 后院管理是一种盈利模式
第三节 后院管理打破“富不过三代”定律
第四节 后院管理铸造幸福“铁三角”
第五节 后院管理创造平衡的成功
第二章 寒流入室:企业家后院的六大天窗
第一节 第一大天窗:轻生自杀
第二节 第二大天窗:英年早逝
第三节 第三大天窗:冷战升级
第四节 第四大天窗:爱人再见
第五节 第五大天窗:子女脱缰
第六节 第六大天窗:不测风云
第三章 暗路坎坷:企业家后院的八道门槛
第一节 第一道门槛:身心疾患
第二节 第二道门槛:躲在角落大喘气
第三节 第三道门槛:不想和陌生人蜕话
第四节 第四道门槛:早晨从中午开始
第五节 第五道门槛:家庭氛围“无主题变奏”
第六节 第六道门槛:选择爱?选择性?
第七节 第七道门槛:永远不跟自己妥协
第八节 第八道门槛:死后的羁绊
第四章 “旧城”改造:企业家夫妻关系的管理之道
第一节 创造真实的亲密关系
第二节 创造深刻感人的时光
第三节 没有时间相处就提高相处的质量
第五章 基因移植:企业家后院的家庭接力
第一节 子女教育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第二节 爱,是不能“代理”的
第三节 用沟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第四节 系统式家庭治疗的手段
第六章 生命管理:保值的生命永恒的爱
第一节 生命风险管理之日常人身风险管理篇
第二节 生命风险管理之人寿保险篇:让生命保值,让爱延续
第三节 健康管理
第四节 情绪与压力管理
第七章 真爱秘笈:女企业家婚姻、情感指南
第一节 真爱
第二节 如何找到真爱
第三节 女企业家防骗秘笈
第四节 恋爱婚姻中的难题
后记 欣赏感谢
序:关爱企业家的精神家园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阶层式崛起的中国企业家群体,被主流经济文化逐渐认同为“经济脊梁”和“精英阶层”。然而,耀眼的光环遮盖不住深藏其后的焦虑、孤独和苦闷:他们中,自杀者有之,杀人者有之,发疯者有之,逃遁者有之,犯罪者有之,郁闷者有之……《经理人》杂志曾对经理人的生存状态进行专题调查,竟发现经理人有“25种椎心之痛”!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其中折射出的一个阶层的生存文本,也许更值得追思和反省。
有数据表明,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已有1500多名企业家因种种心理障碍走向了自杀之路,而这仅仅是有文字记录的一个部分!
事实上,这些驰骋商场的企业家们深陷“后院”的泥沼并不在少数。据调查,有53%的中青年企业家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不少企业家深感工作繁忙,心理压力过重,心力疲惫;相当部分企业家劣性情绪增加;许多企业家有强烈的“亲情减少引起的心理失衡”感受;许多企业家觉得朋友减少,内心孤独感加重;不少中年企业家缺乏安全感,心理承受能力下降;很多中年企业家对工作产生厌烦感,甚至想干脆“退出江湖”……
作为企业的灵魂人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企业家的身心健康也是企业健康的基础。在为近百家中国企业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咨询工作中,我们发现,中国企业家与中国企业健康之间有着一种规律,那就是企业家的“快乐指数”和企业的“健康指数”之间密切相关,其中企业家的心理健康与企业的文化健康更存在着长期紧密的关联性,甚至可以说,企业家的心理健康关乎着企业的兴衰!而从另一个大的方面来讲,人的行为模式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复杂而微妙,所以,经济心理学在人类理性决策领域的地位也日渐凸显。在此情况下,将心理学应用的实战理论弓I入企业家群体的个人行为管理,在身体、家庭与事业之间寻求平衡点,并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工具之一已是势在必行了。
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终于看到了这样一部全面关注企业家后院管理的专著。这部专著的作者李鸣先生长期在商学两界游走,对密布在企业家后院里的风雪迷雾有着非同于常人的解读和彻悟,弥足珍贵的是,李鸣先生在寻求企业家后院管理的解决方案时,那种孜孜以求、诲人不倦的执著精神,他认为解决社会问题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其中强化社会责任感和精神世界建设是绝对不可忽视的。
这种对中国先富阶层生存状态的探询,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众多中国的企业家能够真正领悟“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涵,在密如蛛网的后院管理中选择坚强和突围。毕竟,这是一个强者才能生存的世界。毕竟,中国需要一支坚强的企业家队伍。祈愿在经济的冬天,我们不再听到企业家后院传来的不和谐音,祈愿我们的社会能够出现更多如同李鸣先生这样的精神家园的守望者,来关爱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善待财富和财富的创造者。
张朝阳
2010年1月于深圳
1997年,贵州习酒老总陈星国开枪自杀;
1998年,一场人命官司致使三株销售额下滑,集团董事长吴炳新卧病在床,三株步入绝境;
1999年,罪犯因借钱不成,便将福建恒安集团董事长吴世界一家4口杀害;
2002年5月26日,任轻纺科技董事长的丁遐被公司总经理、丈夫徐建平所杀;
拥有超过10亿资产的“河南首富”乔金岭,2003年9月7日自杀身亡;
“东方电脑天才”、 王安公司奠基人王安因用子不当,最终导致上市公司巨额缩水并破产……
——你曾经叱咤风云、屡建奇功;你率领下的企业曾问及鼎峰,兴盛一方;尽管你率领企业崛起的线路不尽相同,却最终难逃悲剧命运,或败走麦城或晚节不保或死于非命!
一桩桩血案,一幕幕悲剧,在令人扼腕痛惜之余,更发人深省。
或许整个人类的脚步太快,作为精英阶层的你更是疾步如风,以至于把灵魂忘掉了,把灵魂甩掉了。
如果你的脚步走得很快,灵魂不知在何处,最难听的词便将落到你头上——行尸走肉——速度很快的行尸走肉。
所以,你要节省出时间来,更多将时间生命放进自己的后院,细心品味自己的生命,总结最有价值的生命意义,而不是只顾往前跑……
这本书,将企业家精神世界归称为“后院”,从夫妻关系、子女教育、生命风险等多维视角,提出企业家后院建设与管理也是一种盈利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打破“富不过三代”定律、铸造幸福铁三角、创造平衡的成功等新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