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黄昏里的山冈/散文公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谢伦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谢伦的散文篇篇有“我”,有“我”的情感,“我”的心灵,“我”的生命,“我”眼中的大千世界。情感的浓度、人性的深度,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在当代社会、在激烈的竞争和动荡中,最容易迷失的是人性的本我,最容易忽略的是自己的感情,最容易扭曲的是自我的心灵,静心阅读谢伦的散文,对于保持本我、净化感情、抚慰心灵,会得到积极的启示。

内容推荐

《黄昏里的山冈》是作者近年来的散文优秀作品的结集。作者在长期的对生活的关注中,用自己的笔把他对于生活中的故乡和人生精神上的故乡都忠实地记录了下来。文学是他对自己的生活的一种记载方式,同时也是他对人生的表达。

目录

第一辑 大地行走

 大地笔记

 固云纪事

 黄昏里的山冈

黄昏里的山冈

滚河的秋天

 一场花事一场梦

一场花事一场梦

谷雨有雨

李家婶婶

梧桐

鱼台苍苍

 走进桃花岛

黑铁的大桥

城墙

汉江

走进桃花岛

 4月3日

这边那边

桃之夭夭

人散后

  一钩新月天如水

 落花

第二辑 滚河笔记

 滚河笔记(一)

滚河

大枣树

永远的老屋

 滚河笔记(二)

雪天里,七头牛与一条野狗的涅槃

坐化

忧伤的花枝

 鄂西人物(一)

瞎姑

雷子和青竹

 鄂西人物(二)

仇有志

黄四儿

前支书

 鄂西人物(三)

竹孝才

田贵贵

冯民生

伍九爷

第三辑 人来人往

 景先生

 付先生

 何先生

 李先生

 牛宪纲

 黄西良

 再说严学章

 留住一双干净的眼睛

 朋友

第四辑 浮世阅读

 上善若水

 读画录(一)

葛乐蒂磨坊的舞会

1878年6月30日,圣德尼街的节日

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往何处去?

 读画录(二)

呐喊

生日

凡高

 读画录(三)

梳妆·蓝色沙发上的小女孩

画家的母亲·降落的火焰

三月

 感受徐文长

第五辑 水流云在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水流云在

紫薇花开

狐狸与美人

心灵的家园

 在凤凰

从文故居

沱江夜泛

飘荡的灵魂

 武当三记

榔梅树

石道

 高高的山上白云飘

遥远的木鱼

云雨之地

 德国三章

莱茵黄昏

科隆大教堂

圣哲的故居

试读章节

大地笔记

我所在的大楼后面,是檀溪村的菜地、堰塘,稍远是纵横的麦田,若再向远,就是万山和虎头山了。冬天的万山和虎头山是苍黑苍黑的,在太阳的照耀下,它们的影子倒映在堰塘里,一如天上乌色的云朵。农民们把田块收拾得整整齐齐,沟是沟,垄是垄;只是还不到立春,麦没起苗,细细的叶片多被黄土掩着;前几日寒流突然来袭,把菜园里那些没来得及用薄膜盖住的白菜、包菜、芹菜、紫菜,都冻坏了,冰雪在一夜间洗去了它们的血色,天一放睛,烂黄的叶子如丢弃的手纸,随风在地里打旋儿。倒是菠菜和油菜能跟麦叶一样经得起寒,青绿如昨。几个眼熟的农民正趁晴雪的夹缝天挑大粪,在堰塘边破水,补肥。

我的办公室在六楼,从窗口我每天都能看到在地里劳作的他们。时间一长,就知道了这块田是谁的,那块田又是谁的,虽然叫不出备人的名字,也因距离远看不清面目,但凭走路的态势和所带的农具,我八成能猜到他或她要到哪里去,干什么。这时候,我不禁会想起我的父亲、母亲。父亲母亲在田地里滚爬了七十多年后,去世了,他们去了我目力难以抵达的地方。有时我在下班之后,不是立即回家,而是下意识地拐出大院朝地垄里走,在那里或驻足,或徘徊一阵,好像要寻找什么。春夏不必说,自有各样的花草,养眼的绿色,可十冬腊月地块里又有什么好寻的呢?空旷萧索,了无生气;垄埂上满是枯萎的茅草、蓬蒿,以及干透了的铅色的牛屎。地沟背阴处残存的冰碴往往令人心底生寒。

记得随单位从闹市搬来郊区的头几年,我注意到,在安静的冬目的正午,或下午,常有一只老鹰从万山飞起,盘绕,然后由西往东低空滑过十里檀溪,至虎头山。然后折身再飞回去,消失。这两年没再看见了,它到哪里去了呢?虎头山是襄阳周围最高的一座山了,我们的电视发射塔就矗立在它的崖顶。我上去过两次,让我震撼的不是日新月异高楼林立的襄阳城,而是鄂西大地的无边苍茫,是西来汉水,蜿蜿蜒蜒的无尽头。

儿时好奇,多次问父亲,我们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姓谢?我们村前有条河,靠河岸也是一脉山,不高,却足以挡住一个孩子向远方张望的目光。我老是玄想那山外的天地该是个什么样子。关于姓氏和来路。父亲始终没说清过。到了若干年后,也终于明白了有些事本就说不清也没有说清的必要。初解放父亲帮镇上的货栈赶过一段牛车,先天鸡叫头遍起床,去一二百多里外的襄阳拉酱油、盐、黑糖、火柴,第二天夜里三更再赶回来。在熊集与双沟交界的贺家凹子遇过土匪,差一点死掉。父亲说,襄阳是块宝地呀,东西多,酱油可好,火柴一擦就着。听这些故事的时候已到“文革”了,那时候物资奇缺,就像是听梦。

我现在就坐在襄阳这块宝地上写这篇文字,我想假如父亲那次被土匪杀了。就没有我了。我是很侥幸才来到这个世上的吗?抑或是冥冥之中前定的安排?我无法确定;这么说一个人的姓氏和来路也是很偶然的。不过这都不重要了。我毕竟是来到这个世界上了,有了一个蹲在草丛里玩耍的童年,在乡村走过四季的经历。心里便有了安慰。我最早对温暖的体味,不是从皮肤感受到的,是听来的。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里,母亲说,麦子盖被子了。“麦子也要睡觉吗?”“咋不睡哩,地是它的床,雪是它的被。”于是温暖传遍全身。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在乡下,上学之前的孩子都会唱二十四节气的歌子了。还有九九歌:“夏至到头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这是真正的大地的歌子。当地米菜星星点点地惹人眼目的时候,当第一声春雷滚滚而来的时候,当晨露挂满草叶打湿裤子鞋脚的时候,当麦黄风刮过广袤的原野的时候……在田头唱这些歌子,格外动听。

时常为在城里生、在城里长的现在的年轻人没有乡村生活的实践感到缺憾:因为空调和暖气,他们不知道季节的来临与逝去,也几乎没有能力与自然保持同一呼吸:因为层层高楼,他们离土地愈来愈远。吃稻米不知稻米是如何成熟的,从超市里买瓜果、买蔬菜都是洗净了用薄膜纸包好了的,五谷的作用之于他们只是填饱肚子,却永远体验不到五谷生长给人带来的欣喜和快乐:我时常听到他们抱怨生活的无聊、空虚,脚底打滑,危机重重。这是不是缺少了土地的滋润和支撑?在我的故乡,清晨总是有水雾从河道中氤氲升腾,漫卷开来,和缓而轻柔,像一层层纱帐慢慢把大地展露,如同梦幻。

P3-5

序言

甘以雯

我与谢伦相识于2007年夏季,我们一起在湖北襄樊尧治河村一座清幽秀美的山庄开了几天笔会。这以后,匆匆见过两面,凭靠阅读和交谈,他的文和人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一云“灵”,亦即灵透、灵动,富有灵性,善于把握和发掘生活中的人和事并将之艺术化地展现。

谢伦是以他的散文进入我的视野的。那次笔会期间,我阅读了当地作者的多篇散文,其中有谢伦的十余篇。在对不上姓名的情况下,我选出了他《桃之天天》、《假和尚》、《瞎姑》。这三篇散文以其清秀、素朴的文字和丰厚的生活内容打动了我。我想让作者进一步修改完善,找到这位清爽的小伙子。我发现他属于那种一点就透的作者,一次就基本修改到位了,我感到轻松而且高兴。

这三篇散文也就五六千字,没有渲染,没有刻意的雕琢,却生动地勾勒出三位影响他童年、乃至一生的乡间人物。这文章有点像或者说学汪曾祺,写得有神采,有意蕴,自然清纯,深入到心灵的深处,于看似淡淡的述说中,现出坚实的生活、情感和艺术素养,好读而且耐读。我以为,这种文章是在现实生活中、在生命运动进程中自然形成的,不是刻意做出来的,正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样的作品,毕竟更符合作家创作的天性,也更符合散文读者阅读的天性,是我们期冀和提倡的,《散文海外版》作为“散文新星”一并推出,反响很好。

二云“秀”,亦即清秀、秀美、多愁善感的艺术气质。

谢伦是学美术的,个子不高,瘦瘦的,五官清秀,一看就像搞艺术创作的,相貌和他的专业很吻合。他的散文常常写得很美,描写细腻形象,有一点多愁善感,可能是艺术型性格吧。

在他近期写作的《一场花事一场梦》中,昔日文化馆的生活在他的笔下显得是那么美好。他描绘文化馆院中的梧桐花:“一天比一天繁盛,枝压枝朵叠朵,挤挤拥拥不甘人后地争抢着开,格外缤纷绚烂。……满头的花,薄梦似的,是那么一股醉人的味道。”可以想见,一个乡村青年能够到文化馆,为剧团画舞台背景,干的是自己钟情的工作,人和事、自然和舞台都是美好的,正所谓“繁花似锦”,他津津乐道地述说着。而在剧团无力承担经济重压有可能要解散,他将不知何去何从时,在河边,他看到了飘落的樟树叶,“它先是在枝头颤了两颤,待叶蒂断开后,便在空气中如一小舟在汪洋中飘飘摇摇,然后滑过我的眼睑,落到地上。……着地的那一刻,极大地震动了我的内心,恍若身置秋后的肃杀之境,顿生悲怆之感。”他完全把自然花事拟人化了,对自然万物,知音者芳心自懂,感怀者断肠悲痛。繁花似锦,是他前程的“梦”;落叶飘零,是美梦将醒时的无奈。繁花似锦,自然美妙万分;落叶飘零,也飘逸着一种青春惆怅的感觉……

三云“生命体验”,这是驱动作者创作的原动力,在散文创作中是至关重要的。

在市场化的今天,任何人都不能忽略物质,但相比之下,我感到谢伦可能更重精神,他的职业是当今的热门职业,原本可以玩命地挣钱、聚集财富,可他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却是家乡的山冈、滚河,以及由此所带来的关于生命的思考。这在《黄昏里的山冈》、《滚河的秋天》中有着充分的体现。

他老家屋后有座山冈,一座大庙,一片坟场,七棵古柏。在小学五年的生活中,这是他翻越山冈时必须面对的事物。当然,也会遇到蛇、野菊花、蚯蚓和立在路中间一动不动的狐狸。在这片山冈上,他迷失过、迷惘过、惧怕过,无数次地思考过、觉悟过。若干年间,作者亲眼见父亲、母亲、二哥以及严四爷、皮二奶奶等亲人、乡亲相继走进那片坟场。他每次回到家乡“总要躺在它的脊背上去看血红的夕阳,让一天中最后的辉煌从身上慢慢滑落,直到泪流满面。”这片甚至作者都叫不出名字的山冈,使作者无数次感悟了自然、人生、生命、死亡、聚合、离散,获得彻骨的生命体验,他拼着命也想将其深刻地表现出来,这是宿命,也是使命。由此,他的《黄昏里的山冈》、《滚河的秋天》、《桃之天天》、《瞎姑》、《一场花事一场梦》等才真正具有了感人的力量。

我觉得,谢伦的散文篇篇有“我”,有“我”的情感,“我”的心灵,“我”的生命,“我”眼中的大千世界。情感的浓度、人性的深度,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在当代社会、在激烈的竞争和动荡中,最容易迷失的是人性的本我,最容易忽略的是自己的感情,最容易扭曲的是自我的心灵,静心阅读谢伦的散文,对于保持本我、净化感情、抚慰心灵,会得到积极的启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