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三联书店首次出版房龙作品《人类的故事》,在中国掀起了不小的“房龙热”。在这部著作中,房龙用生动流畅的文字,将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呈现在读者面前。他对人类文明是的叙述没有流于公式化,而是用最简单、最晓畅的语言讲述人类文明史上最基本的知识和最精彩的内涵。他对人类文明史上的许多问题的看法也非常独特,每个读过他著作的人都会对这一点留下很深的印象。因此这是一部最好的人类历史教科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人类的故事(全译插图典藏本) |
分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
作者 | (美)房龙 |
出版社 | 中国画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1988年,三联书店首次出版房龙作品《人类的故事》,在中国掀起了不小的“房龙热”。在这部著作中,房龙用生动流畅的文字,将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呈现在读者面前。他对人类文明是的叙述没有流于公式化,而是用最简单、最晓畅的语言讲述人类文明史上最基本的知识和最精彩的内涵。他对人类文明史上的许多问题的看法也非常独特,每个读过他著作的人都会对这一点留下很深的印象。因此这是一部最好的人类历史教科书。 内容推荐 《人类的故事》于1921年11月出版。作者房龙用生动流畅的文字讲述了人类文明史上最基本的知识和最精彩的内涵,将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呈现在读者面前。因此一举成名,饮誉世界。 目录 序言 PART 1 人类出现前的地球 PART 2 最早的人类 PART 3 史前人类 PART 4 古埃及文字 PART 5 尼罗河谷地 PART 6 埃及的几度沉浮 PART 7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PART 8 楔形文字 PART 9 出埃及记 PART 10 现代字母的出现 PART 11 中西方的首次较量 PART 12 爱琴海文明 PART 13 古希腊人 PART 14 古希腊城邦 PART 15 自治制度 PART 16 古希腊人的自由生活 PART 17 戏剧的起源 PART 18 抗击波斯人的入侵 PART 19 雅典与斯巴达间的战争 PART 20 亚历山大大帝 PART 21 梗概 PART 22 罗马与迦太基之争 PART 23 罗马帝国的勃兴 PART 24 罗马帝国的故事 PART 25 耶稣 PART 26 罗马帝国的灭亡 PART 27 教会的兴起 PART 28 穆罕默德 PART 29 查理曼大帝 PART 30 北欧海盗 PART 31 封建制度 PART 32 骑士精神 PART 33 两权相争 PART 34 十字军东征 PART 35 自由城市的兴起 PART 36 中世纪的城市自治 PART 37 中世纪的世界 PART 38 中世纪的贸易 PART 39 文艺复兴时期 PART 40 自我表现的时代 PART 41 地理大发现 PART 42 佛陀和孔子 PART 43 宗教改革 PART 44 教派之争 PART 45 英国革命 PART 46 权力均衡 PART 47 俄国的崛起 PART 48 俄国与瑞典之争 PART 49 普鲁士帝国的崛起 PART 50 重商主义 PART 51 美国独立战争 PART 52 法国大革命 PART 53 拿破仑 PART 54 神圣同盟 PART 55 强大的反动势力 PART 56 民族独立狂潮 PART 57 机器的时代 PART 58 社会革命 PART 59 奴隶解放运动 PART 60 科学的时代 PART 61 西方艺术史 PART 62 殖民扩张与战争 PART 63 一个崭新的世界 PART 64 永远如此 试读章节 尼罗河谷地 人类文明源于尼罗河谷地 人类的历史其实也是人们消除饥饿、寻找食物的历程。哪里食物丰富,人类就会在哪里安家定居。 尼罗河谷地肯定在很早的时期就已闻名世界。非洲内陆、阿拉伯沙漠以及亚洲西部的人成群结队地涌入埃及,共享这里肥沃的田地。他们后来融合成一个新的民族,称为“雷米”,即“人们”。他们感觉自己就像“上帝的子民”希伯来人一样,是命运女神的眷顾,把他们带到了这片狭长的河谷地带。夏季里,尼罗河会把两岸变成浅湖,而洪水退去后,会留下几英寸厚的肥沃泥土覆盖在所有农田和牧场上。 在埃及,尼罗河是一条足以养活数以百万计人口的河流,使人类历史上第一批居于大城市的人们得以生活。当然,所有的耕地并不是都位于河谷地带。运河系统、纵横交错的灌溉沟渠系统以及吊杆这种汲水工具的大量使用,使各处的土地都得到浇灌。 当史前人类为了自己和家人不得不每天花费十几个小时采集食物的时候,古埃及的农民或者城市居民则拥有了更多空闲时间。他们利用农事劳作之后的闲暇时间,给自己制作了很多只供装饰而没有实用价值的装饰品。 不仅如此,还有一些人,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的大脑除去思考吃、住这些根本问题外,还可以思考所遇到的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星星从何处来?令人惊恐的雷声是谁发出的?是谁让尼罗河水按时上涨,以至于人们据此制定了历法?而他们自己呢,一个被死亡和疾病包围却能够坦然面对的奇怪生物,又是谁呢? 面对这些形形色色的问题,总会有人诚恳地走上前来,尽其所能地给出答案。而这些人就是被古埃及人称为“祭司”的人,他们因为能够指导人的思想而备受尊重。他们有广博的学识,承担起用文字记载历史的神圣使命。他们指引着人们关注来生,而今世的利益并没有太大的益处。在来生,人的灵魂居所在西部的山脉之外。在那里,掌管生死的大神奥赛里斯要听取他们关于前世所为的汇报,并据此评判他们的德行、功过。正是祭司们对艾西斯和奥赛里斯统治下的来世生活的重视,使得古埃及人开始把人生看作是为来世所做准备的阶段,并把死者安葬在丰饶的尼罗河谷。 更为奇怪的是,古埃及人认为灵魂如果失去了生时所寄居的躯体,那么死后便不能进入奥赛里斯的冥国。所以,人死后,亲属们就会请人在死者的身体上涂抹香料和药物,以防尸体腐烂。尸体在氯化钠溶液里浸泡数个星期后,再以树脂填充。在波斯语里树脂被称为“木米乃”(Mumiai),因此人们把涂抹香料和防腐药物的尸体称为“木乃伊(Mummy)”。木乃伊用特制的亚麻布层层包裹起来,放进事先准备好的特制棺材里,最后移往其最终的安居之所。古埃及的人的墓地也像活时的居所一样,墓室里摆放着家具和乐器(用来消磨等待进入奥塞西斯国土的寂寞孤单时光),还有厨师、面包师及理发师的塑像环立四周(他们是为墓主人提供食品、修剪头发的)。 最初,人们把坟墓建在西部山脉开凿的石窟中。后来,随着古埃及人的北迁,他们只能把墓地建在沙漠里了。但是,沙漠中的野兽和盗墓者常常侵入墓内,损坏或偷盗随葬的珠宝,惊扰了木乃伊。为了防止这中亵渎死者行为的发生,古埃及人通常会在墓顶上方建造小石冢。后来这些石冢越建越大,它成为人们富有程度的象征,人们争着看谁能建造最高的石冢。古埃及第四王朝的法老胡夫金字塔是最高最大的,高度达500多英尺,占地面积13英亩,相当于最大的基督教堂——圣彼得教堂的三倍。 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数以10万计的劳工从尼罗河的对岸搬运石料,运送石料过河(至于他们是如何完成这项任务的,我们至今也无法知晓),然后有条不紊地将巨石拖曳过沙漠,最终将这些巨石安放在合适的位置。现在我们可以看到,通往这一巨石建筑物中心墓室的墓道,在上面数以干吨计的巨石的重压下,至今也未走形。由此可知,法老胡夫金字塔的建筑师和工程师们是多么得出色。 P20-22 序言 汉斯和威廉: 在我十二三岁时,我的一位伯父答应带我去探险,我对阅读和绘画的喜爱就是因为受了他的影响。伯父要带我去登鹿特丹老圣劳伦斯大教堂的塔顶。这次探险让我永生难忘。 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我们的探险开始了。圣劳伦斯大教堂的司事用一把能与圣彼得堡教堂相媲美的大钥匙为我们开启了通往塔楼的神秘之门。“等你们下来后,拉拉铃就可以了。”这位司事说完,费了好大的劲才关上我们身后那扇吱吱作响的大门。繁华喧嚣的闹市顿时和我们隔绝了,我们被锁在了一个崭新而又一无所知的世界里。 就是在这时,我生平第一次体会到了“可听见的寂静”。从踏上第一阶楼梯开始,我又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可触摸的黑暗,我所知道的有限的自然现象又增加了一个。我们在一根火柴的光亮指引下顺着楼梯向上攀爬,第二层、第三层……我已数不清走了多少层了,仿佛这个楼梯没有尽头。 但是突然之间,我们进入了一片光明之地。塔楼的这一层与教堂的顶部一样高。这里被用作了储藏室,地上散乱地堆放着一些被遗弃的圣像,圣像上都蒙着一层厚厚的灰土。很多年前,这个城市里的人们曾把这些圣像当做攸关生死的神灵,顶礼膜拜,但人们很快抛弃了这种信仰,当初的圣像沦为了垃圾,被随意地丢弃在这储物间。耗子肆无忌惮地在这些圣像间做了窝,而警觉的蜘蛛则在一尊雕像的两臂间搭起了网。 再上一层楼梯,这在里我们发现了光亮的来源——敞开的巨大窗户。窗户上嵌着仍然牢固的铁栏杆,成百的鸽子穿梭其间,将这个高处不胜寒的地方当成了它们居所。清风将城市的喧闹声吹到高空,又穿过铁栏杆弥漫在空气中,成为一种澄澈柔和的音乐,令人心旷神怡。 从这里再往上就没有楼梯了,往上望去是一部接一部的梯子。我们开始顺着第一部梯子往上爬,因为梯子陈旧而湿滑,我们不得不小心谨慎,每一步踩实后才能接着往上走。上完这部梯子,在这一层有一座巨大的城市时钟。我兴奋而好奇地站在时钟面前,静静地听着它发出的有节奏的声响,一下、两下、三下……直到六十下。我突然觉得时钟所有的齿轮都停止了转动,时间好像停在了我所听到的这一分钟里。其实,时钟并没有停下。突然,所有的齿轮一齐摩擦发出巨大的声响,犹如雷声掠过我们头顶。这巨响向全城的人们宣告——现在是正午12点。 我们沿着梯子又爬到了上面一层。这一层全是各样的铜钟,有精致的小钟,也有大得吓人的大钟。在深夜报道火灾或者洪水来袭的洪亮钟声就是正中间的那口大钟发出的。我每听到这巨响,就会吓得心惊胆战。这口钟记录了它和鹿特丹的居民600年来甘苦与共的历史。大钟周围整齐地排列着许多小钟,跟大钟比起来,它们就像药店里摆列地圆柱形的大口药瓶子。这些小钟负责每周为进城经商购物或者探听新闻的乡下人演奏轻快美妙的音乐。角落里还有一口大黑钟,孤零零地,好像别的钟都躲着它一样,因为它是在有人去世时才会响起的丧钟。 再往上爬,四周又变得一片漆黑。越往上,梯子也越难爬,简直是直上直下的了。忽然,一阵清新的空气迎面吹来。我们终于来到了塔楼的最顶上!无边的蓝天在上面,玩具似的城市在下面。来往的人就像是忙碌的蚁群,城外的山就像是一堆堆的石头,再远处就是绿油油的田野。 这是我有生以来所看到的最广阔的世界。 这次探险之后。我只要有时间就会爬到塔楼顶上来享受一番。这样做虽然要费一番力气,但是所得到的足以补偿爬梯所费的体力。 我很清楚自己得到了怎样的补偿——欣赏蓝天和大地,听像老朋友一样和蔼的教堂守门人讲故事。他住的小屋子隐藏在塔楼的一个角落里。他掌管着那座时钟,也像整座城市的老父亲一样在提示防火时敲响那些小钟。他有太多的时间来抽烟或者安静的思考。他进学校是50年前的事了。现在很少读书。但是经年累月住在塔楼顶上,也给了他无穷的智慧。 他熟悉历史,因为那些历史就是他所经历的生活。他指着一处河道的转弯处对我说:“我的孩子,你看到那片树林了吗?那里原来是奥兰治亲王掘开河堤的地方。虽然它淹没了农田,但是却拯救了莱顿城。”他也会滔滔不绝地说起默兹河的历史,讲它如何从一个优良的港口变成现在的大道,讲它怎样在最后一次的航行中把德·鲁伊特和特龙普…的船送入海洋。为了让海洋成为允许人们自由航行的公共海域,两位英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他还会指给我看教堂周围的村庄,那些虔诚的圣徒曾经把教堂当成家一样。还有远处的德尔福斜塔。就是在它那高高的塔顶上,沉默的威廉被人暗杀了。在那儿,还有罗格西斯开始研究拉丁语的记忆。远处的高达教堂曾是一个可怜的孤儿的家。这个孤儿就是后来以智慧出众而闻名的埃拉斯穆斯。 放眼眺望,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泛着银色光辉的边缘。再低头看我们的脚下,庭院、烟囱、工厂、医院、学校、街道……这一切。组成了我们口中所说的家。教堂的塔楼赋予了这个“家”新的意义。它让一切身处其间的纷乱,无论是街道或市场、工厂或车间。都展示了人类井井有条的处事能力与目的。这座塔楼给我的最大的感受还在于。曾经拥有的光荣的历史,给了我们力量和勇气。让我们不再畏惧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想想看。人类的历史不就是“光阴老者”在过去的年代里逐渐修筑起的,犹如老圣劳伦斯教堂一般的“经验之塔”吗?攀爬到这座塔的顶端比攀爬老圣劳伦斯教堂的塔楼可要难多了。虽然“经验之塔”没有按便捷的电梯,可年轻人有着足够的勇气,只要他们相信自己的力量。可以最终到达它的顶端。 在这部书里。我试着把打开历史大门的钥匙递到你们手里。也许,等你们归来时就会懂得我的良苦用心。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