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转角处幸福》是《读者》签约作家、全国中高考热点作家、“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入围作家纳兰泽芸的又一力作。著名作家叶辛、乔叶倾情推荐。
这是作者的一本关于其人生哲学的通俗读物,书中文字表达了作者对于文字、人生、尊严、真情、梦想等的观察、体悟与思考。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在生命转角处幸福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纳兰泽芸 |
出版社 | 台海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在生命转角处幸福》是《读者》签约作家、全国中高考热点作家、“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入围作家纳兰泽芸的又一力作。著名作家叶辛、乔叶倾情推荐。 这是作者的一本关于其人生哲学的通俗读物,书中文字表达了作者对于文字、人生、尊严、真情、梦想等的观察、体悟与思考。 内容推荐 作者纳兰泽芸在《在生命转角处幸福》一书里表达出了对于文字、人生、尊严、真情、梦想等的观察、体悟与思考,这是一本能触动心灵的书。对于文字,她在书中说,文字是很奇妙的东西,世间许多事物,在时间长河里都是速朽的,而文字,却能创造不朽的奇迹。 目录 第一辑 逼出人生的曲水流觞 隔岸看花,云淡风轻 请你看看自己老了吗 茭白人生 梦想母亲不被蚂蟥咬 再富不能富孩子 心若亡,书则远 逼出人生的曲水流觞 一己是人,众人是天 第二辑 人生蓬勃天命始 他的手指有星星 从无力中奋起 你让母亲怎么办 死亡是一个节日 神龟虽寿犹竟时 267年前的谎言 人生蓬勃天命始 借取一生迷离 让我再看你一眼 第三辑 芬芳,在四色人生里绽放 相顾无言,惟有泪干行 平凡的世界,真实的人生 地狱还是天堂?取决于你的选择 芬芳,在四色人生里绽放 迷离的孤独在纸页间消融 那株乱世里的独活草 请抱抱我们的妈妈 爱君笔底有烟霞 第四辑 为一句话远航 没有资格追忆苦难 那人,那狗,那爱 用一把雨伞给你最后的尊严 父爱无须分辨 微笑直面命运强加的“更” 我是“地才” “莫言”之智 清水之心 见面,是越来越少的告别 第五辑 走在你的前边 接娘到“天堂”来享福 一个人的旅行 无法跨越的栏架 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 爱的两种苦味 最重要的 嫁个“次优男” 刺穿那层包裹在心上的坚壳 第六辑 生命秋之美 百岁因书驻青春 无论世上流韵多少种语言 用烈焰熔化尖刀 用“肉夹馍”去走人生迷宫 生命秋之美 “鹰式”爱子 人心的镜子 不幸中的大幸 勇、真、诚,三字话巴金 真正的放生 第七辑 用文字绾结一个静水流深的梦境 从根霞到纳兰泽芸 一朵幽香的干瓣莲 阅读无字书 用文字绾结一个静水流深的梦境 爱在心中汩汨流淌 身居红尘,依旧妙笔生花 试读章节 茭白人生 一场校车事故,让明郁在生龙活虎的十三岁时,突然截去了双脚,成了“废人”。 当他在医院从麻醉中醒来时,发现自己没有了双脚,他的第一个反应是从那扇窗户一跃而下。然而,没有别人的帮忙,他连一跃而下的资格都没有了。 生活,就像过山车一样从白云朵朵的空中跌入深不可测的谷底。明郁极度恐慌,不知道自己将要如何去面对接下来的漫长人生。 他想起作家史铁生说他在二十一岁瘫痪之后,常常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而任凭双手鲜血淋漓,突然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明郁想,史铁生其实比自己幸运,至少他多过了近十年能跑能跳的日子。 母亲请了长假照顾他。母亲在单位里干得很出色,那份工作来之不易。说不定什么时候母亲的位置就被人顶了去。 看到母亲为他这样付出,他心里面更难过,有时候他就对母亲吼:“你去上班啊,你为了我这个废人丢了工作不值当!” 母亲静静地听着他吼,等他吼完了,母亲说:“工作没了可以再找,郁儿没了,妈妈就什么也没了。” 出院了,在家里,母亲每一餐都用心做他爱吃的菜。母亲做的肉丝炒茭白是明郁从小最爱吃的一道菜,那肉丝母亲切得细细的,炒得略微焦黄,吃起来又香又有嚼头,茭白也切成细丝,吃到嘴里,软、糯,还有那么一点若有若无的甜丝丝。吃了这么多年了,他也吃不厌。 今天他的心情不太好,因为他的同学马朝阳去法国读书去了,听说是读一个很好的高中,接下来就可以直接上法国的好大学。马朝阳平时的成绩远远不如他,但马朝阳的家境比他家好很多,现在他又残废了,他们两人的人生从此便是天壤之别。 他沮丧地躺在床上用被子蒙住头。午饭时间到了,他不想吃。母亲用一个托盘把饭菜端过来放在床边,轻轻掀开被子:“郁儿,今天妈又给你做了爱吃的茭白。” 他不理妈妈。妈妈顿了顿,又说:“郁儿你最爱吃茭白,也吃了这么多年茭白,可你知道茭白的故事吗?你可知道茭白其实是经过了许多磨难。” 妈妈的话,让他不由自主地慢慢转过头来,他很好奇,茭白这个白白胖胖的常见蔬菜,到底经历了什么磨难。 母亲慢慢地说:“郁儿你知道我们平常说的五谷丰登是指哪五谷吗?”明郁说:“好像是稻子、小麦、小米、豆子,还有一个……记不得了。”母亲说:“还有一个是黄米,古代称为黍。稻子、小麦、小米、黄米、豆子,这是五谷。其实在很早的古代,是有六谷的,这第六谷就是菰米。古时候,中国南方的农民在水里种植一种叫菰草的植物,菰草就像稻子一样能抽穗结籽,人们把它的籽打下来,就是菰米,它是一种很重要的粮食。” 明郁被母亲的话吸引住了,好奇地问:“但一粒粒的菰米与白嫩的茭白有什么关系呢?” “有一年,菰草突然被一种非常厉害的菌类感染,得了一种怪病,那一年菰草根本就不抽穗,许多种菰草的农家都颗粒无收,面临着忍饥挨饿的困境。” “后来呢?”明郁不禁坐了起来。 “正当人们恐慌得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有一些农民无意间发现,虽然那些生了怪病的菰草不能抽穗结实,但它们的茎杆却在不断膨大,后来就形成了一个纺锤形的肉质茎。农民们很好奇,他们把那些白嫩肥大的肉质茎掰下来,有胆大的农民就试着炒着吃,没想到却美味异常,人们把菰草白嫩的肉质茎取了个好听的名字:茭白。从此,那些生病不能结籽的菰草,却更加珍贵异常……” 妈妈把明郁搂在怀里,轻轻地抚摸他的头:“郁儿,你知道吗,你就像那被病菌侵袭不能结籽的菰草,人活在世上,谁也避免不了有个七灾八难的。不要灰心,要像菰草那样华丽地转一次身,做不成粮食,咱们就做蔬菜吧,到那时你在人们的眼中会更加珍贵——郁儿,你不是从小就喜欢学钢琴吗,如果你愿意,我们马上就去拜师学钢琴,你有钢琴底子,从现在开始努力,你一定会成为一位出色的钢琴家,妈妈相信你!” 弹钢琴,不需要腿脚奔波,明郁不需要去承受一些异样与讥讽的目光,这让他的心里异常放松与镇定。他坐在钢琴前,如鱼得水。 明郁深深爱上了坐在钢琴前挥洒音符的那份陶然与沉醉。他的十指在黑白琴键上,上下翻飞。 多年以后,明郁成了一位著名的钢琴演奏家。他收获了众多掌声,众多赞叹,众多崇敬。 他在台上,无数音符从他指间流泻而出。 而他的脑海里,有无垠的菰草,在一阵阵朗润的柔风吹拂下,起伏,如浪。 P11-13 序言 竹密无妨水过 2013年,只剩下短短几天倒计时。 几个星期之前,肆虐大半个中国的雾霾天也同样来袭上海。行走在漫无边际的雾气之中,忽然就有一种恍恍惚惚的感觉。 想起2013年1月1日0点,那个午夜,我收到朋友的短信。 朋友说:“2012已经成为永远的过去,我们的双脚已踏入2013的河流,你感受到2013的流水了吗?” 那时候,我的小恬宝刚刚出生二十来天,我还在做月子。身上的伤口还在隐隐作疼,加上新生宝宝的夜啼,我感到劳累与疲倦。 可是,当我看到小恬宝那双明亮的眼睛,抚摸她柔嫩的小脸蛋时,我的内心又升涌起无限的怜爱,无限的希望。 我回复朋友短信说:“我感受到了2013的流水,它是清浅的,也是温暖的。2013年,将是累着并欢喜着的一年。” 这一年,我多了一个小恬宝,她纯净如雪的笑脸,照亮了我2013年的春夏秋冬。9岁的芮宝也懂事了,懂得心疼人了。 这一年,虽然要心挂着诸多事情,好在我没有太落下我的文章。这一年,盘点下来,写了不算少,发表得也不算少。 从2009年重新拾起笔到如今,也有逾四年时间了,一直陆陆续续写点小文章,虽然不够好,但也敝帚自珍。 不疾不徐,写出来,刊发了,然后小小地记上一笔,存档。再好的记忆力也是不可靠的,都比不上淡淡的蓝墨水。 四年多里,陆续与《读者》、《意林》、《青年文摘》等杂志签约,写了一些专栏,进入上海市作家协会,入围了鲁迅文学奖…… 每一步,走得说容易,也不容易。甘苦欣悦,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虽然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这点小成绩,简直不值一提。但是,只要脚踏实地一步步努力过,就算琐屑,也值得收藏。 就这样陆陆续续地写,陆陆续续地发表,几年下来,居然,也写出了近千篇文章,居然,也累计发表了逾二百万字。 集腋成裘吧,当时并不觉得有多少,但一步步脚踏实地地走,回过头来一盘点,也还不算少。 我喜欢这样的状态。 2013年逆袭村上春树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爱丽丝·门罗说,她的写作并不是短时间疯狂地写,而是细水长流地,每天写一点,就像散步一样,时间长了,一样可以成为巨著。 所以她就那样不疾不徐地,不紧不慢地,在三个孩子的小呼噜声里写上几笔,在烧菜的时候写上几笔,在烤面包时写上几笔。 写着写着,到她82岁时,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这一文学的最高奖赏,就飞临她的头上。她是一只雁,扇动着双翅,在文学的天空里不疾不徐地飞翔。 在不紧不慢的飞翔过程中,她照顾她的三个孩子长大成人,她照顾她的家安宁温馨。 她的生命中什么也没落下,到最后还获得一顶诺贝尔的桂冠! 82岁的门罗,发虽如雪,但眼神依然清澄如水。她微笑,温婉如昔,在如刀岁月面前,她依然知性,并美丽。 而诸如路遥,他太过用力,他用生命去书写一部《平凡的世界》,到最后英年早逝。 如果他均匀用力,如果他不是生命在43岁的年华戛然而止,凭他的才华,他能再创作出多少文学瑰宝?谁能肯定,若干年后,诺贝尔的桂冠不会飞临他的头上? 所以,写作,是长跑,是马拉松,不是百米短跑。马拉松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动作要协调、省力,跑速要均匀。 马拉松比赛中,那个笑在最终的冠军,往往不是那个一开始就跑在最前面的人。 一直以来,我不太喜欢说自己写的那点小东西是“写作”。就像不久前在一个访谈里说的那样,我说一直以来我有这样的感觉:“写作”二字是神圣的,甚至,是沉重的,是一定要带着社会责任感的。 所以,“写作”一词不太经常出现在我的词汇里。我说得比较多的是“写文章”。 我觉得理想的写文章状态是,没有任务在紧追压迫,用一种很放松的心情去写自己的性情文字,我比较倾向于有感而发,不是为写文章而去写文章。 正如苏东坡所说:“人生之至乐,在执笔为文之时,心中错综复杂之情绪,我笔皆可畅达之。”能够用手中一支笔,去淋漓地抒发错综的心情,那样至情至性的状态,是我所向往的。 自己也感觉得到,近几年自己成熟了很多,也恬淡了很多,对许多事情,看得比从前通透了一些。 曾经因为少不更事,走了许多生活上以及心灵上的弯路。如今想起来,才更清晰地知道什么是最可贵的,什么是最值得珍惜的。 “竹密无妨水过,山高不碍云飞。”我喜欢这几个字,觉得应该要像水或者云那样,就算生活有时候的确比较烦心,比较不如意,也要想办法去超越生活。 要像穿过竹林的那泓溪水,就算竹林再密,也能淙淙流过;要像山巅那朵轻盈的白云,就算山再高,也能盈盈飘过。 那天听一位台湾著名作家说,他最初学写作的时候,租住在一个小木屋的简陋阁楼里,白天在报社拼命跑新闻,晚上回到小阁楼上,把窗子的布幔垂下,依着一盏孤灯,一任文思泉涌奔泻。 二十多年后,他成了名震海内外的著名作家,他回到自己旧时租住小木屋的地方。 木屋早已在岁月里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就连小木屋后面的一个池塘也早已填平,建起了公寓楼。当年的一切,已经寻不到一丁点踪迹,被时光巨手抹得干干净净。 而二十多年前工作之余他在小阁楼上依着孤灯写出来的文字,若干年后在他出版的著作里依然字字分明,数不清的读者仍然能从字里行间读到他数十年前彼时彼刻的心情。 他说,甚至透过昔日的文字,似乎都能听到当时自己停匀的呼吸声。 所以作家想起匆匆逝去的时光,真如烈酒入腹,血脉翻涌。他感慨,写作,是一个永恒的事业,世间许多事物,在时间长河里都是速朽的。只有文字,能创造不朽的奇迹。 谁说不是呢?且不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单说姑苏城外寒山寺中的那一脉夜半钟声,自敲响那刻开始,就随着二十八个简简单单的文字,在无数人的心里悠悠绵延了一千多年: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一千多年前那个黑暗的夜里,月亮即将沉落,孤独的寒鸦在哀哀啼鸣。霜冷夜寒,一个愁苦的年轻人夜半难眠。 十年寒窗,一朝梦灭,此次赴京赶考,自认为才华耀目的他却名落孙山。孤舟返乡,夜黑如漆,心冷似冰,愁寐难眠,只有与江边点点渔火寥落相对。 蓦地,一阵低沉悠远的山寺钟声自远方响起,穿林涉江,敲在耳中,击于心上。 他胸有块垒,不吐难纾,遂披衣点烛,铺纸执笔,写下——《枫桥夜泊》。 时光走马,千年已逝。没有人会记得千年前金榜上那些高高在上的名字,却有一代代的人都记得那二十八个字,记得“张继”这个平凡不过的名字,记得“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 文字是有生命的,文学家同样也是活生生的生命。他们同样生活在苍茫人世间,同样是血肉之躯,同样担负着生活的重担与悲欢,同样一天24小时,但他们的内心里有更细致的巧思。 一杯茶、一碗饭、一棵草、一粒沙、一羽燕、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都会拨动他们的心弦,促使他们用笔开启一个由平淡到深邃的世界。 即使这个文学家的生命早已终止,但他们笔下文字的生命,却永存在苍茫人世间。 曾亲眼看见一个老人退休的情景。拿着一个纸箱,里面装着一些个人用品,离开了呆了半辈子的办公室。老人落寞地说,一辈子快过去了,一下子感觉很空,好像什么都没有。 一个纸箱,装进了一个人的大半辈子。离开了那间办公室,再看看自己,两手空空。这种感觉,让人惊恐。 我问自己,年复一年的若干年后,我愿意承受这样茫然的失落吗?不,我不能。 我记得两年前的2011年,也是年末,我写过一篇《夜来无梦过邯郸》,我说,有句话说:人出生时都是紧紧地握着拳头,而当离开这个世界时却无一例外两手放松地离开。 因此,该走的,总会离开,就像2013。该来的,总会来到,就像2014。 我们试图用紧握的双手去抓住,最后终于明白,没有人能够抓住该走的,也没有人能够拦住该来的。 抓不住。那就不如怀念吧。 钟书先生诗:“弈棋转烛事多端,饮水差知等暖寒。如膜妄心应褪净,夜来无梦过邯郸。”是说,世事无常,个人心中喜忧,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心境平和恬淡一点,将虚妄之心褪却一些,可以为自己活得坦然一点。我只愿,握住手中这支小笔,平和而恬淡地,一天天,一年年,坦然地走好脚下的路。 那年看《甲方乙方》,结尾时,葛优饰演的杨重说:“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今年,冯晓刚说,在《私人定制》的结尾,他想让葛优大爷说:“2013年过去了,我很害怕它。”据说这样是为了回应16年前的《甲方乙方》结尾那句话。 而我想说:“2013年快过去了,它让我成长,我很怀念它,也很感谢它。” 2013过去了,2014来了。 斗转星移,生活不息。 竹密无妨水过。 无论生活欣悦也好,伤怀也罢,让我们就做那泓静静的溪水,清清浅浅地,流过生命细密的竹林。 书评(媒体评论) 海阔鱼跃,天高鸟飞,纳兰泽芸聪慧勤勉、脚踏实地,定会走出一片新天地。 ——著名作家叶辛 因为被文学祝福,我的心里一直有光。我觉得,纳兰也是如此。 ——著名作家乔叶 纳兰泽芸对文字有着非同寻常的领悟力,她能够在业余时间里坚持创作数百万文字,这种精神非常可贵。同时,她的文字能给广大读者带来精神力量。才情+勤勉,一定会越来越好。 ——《意林》杂志资深编辑许之贤 我是纳兰泽芸老师的一名忠实读者,我喜欢她的文字,更钦佩她坚韧、刻苦的精神,以及她善良、真诚的为人。我曾经在纳兰老师的文章里读过这样一句话,她说: “我在心里给自己的文章定了一个小小的标准:不要写无用之文,不要写令读者思想堕落之文,每一篇文章,都要’给人们或者社会,带来一些或多或少的裨益之处。”纳兰老师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这是她赢得众多读者喜爱的原因吧。 ——读者程国辉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