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古镜今鉴(漫画解读群书治要)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萧祥剑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原文】虞舜,名曰重华。父瞽叟顽,母嚣,弟象傲,皆欲杀舜。舜顺适不失子道,以孝闻。于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二女不敢以贵骄,九男皆益笃。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窳,病也]。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于是尧乃试舜五典、百官,皆治;以揆百事,莫不时序。流四凶族,以御螭魅。尧乃使舜摄行天子政,尧崩,天下归舜。[《帝王世纪》日:“舜立诽谤之木。论日:孔子称古者三皇五帝,设防而不犯,故无陷刑之民。是以或结绳而治,或象画而化,自庖牺至于尧舜,神道设教,可谓至政,无所用刑矣。夫三载考绩,黜陟幽明,善无微不著,恶无隐不章,任自然以诛赏,委群心以就制,故能造御乎无为,运道于至和,百姓日用而不知,含德若自有者也。《诗》云:‘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其斯之谓乎?”](群书治要·史记)

【译文】虞舜名叫重华。他的父亲瞽叟凶暴,继母愚蠢顽固,弟弟象骄纵傲慢,他们都想杀舜。舜总是很恭顺,不背弃做儿子的道义,因为孝顺而闻名。于是,尧便把两个女儿嫁给舜,来观察他在家庭里的表现;派了他的九个儿子跟舜相处,来观察他在家庭外的表现。结果尧的两个女儿不敢凭身份的显贵而自高自大,派去的九个儿子都更加诚实厚道。舜在历山耕种,历山的人都互让田地边界;在雷泽捕鱼,雷泽四周的人都互让居住的地方;在黄河边制作陶器,生产的陶器没有粗糙破损的。一年时间,舜住的地方便成了村庄,两年便成了集镇,三年便成了都市。于是尧便试用舜,让他推行五教,到各个部门去工作,舜都做得很好。让他总管百事,没有不顺利治理的。舜流放了四个凶恶的家族,强迫他们迁到四方遥远的边境,让他们去抵御远方的妖魔鬼怪。于是尧便叫舜代替他行使天子的政务,尧逝世后,天下都归顺于舜。[《帝王世纪》中记载说:“舜(在交通便利处)竖立了木牌,以便大家谏言。评论说:孔子说,古时的三皇五帝,虽然设立刑罚,但无人违反,所以没有因犯法而被判刑关押的百姓。他们有的是用结绳记事的方法来治理国家,有的造图腾文字来教化百姓。从庖牺(伏羲)到尧和舜,都以天地运行的神妙之理来教化管理人民,可以说是起到了很好的教化效果,以致不需要用刑律来管理国家了。舜三年考核一次绩效,黜退昏愚的官员,晋升贤明的官员,使善行不论大小都得到彰显,使恶行无论大小都无处隐藏,处处彰明,以其本来的样子来进行赏罚,凭借人民大众的意愿来管理,所以能够无为而治,运用天道达到非常和谐的境地,使老百姓身处其中却不自知,怀藏道德好像是自己本身具有的一样。《诗经》中说:上天承载的道义,没有声音没有味道。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啊。”]

【原文】夏禹,名曰文命。当尧之时,洪水滔天。舜登用,乃命禹平水土。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洫。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行相地宜所有以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朔,北方也],声教讫于四海。于是帝赐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于是大平治,帝舜荐禹于天。舜崩,遂即天子位,国号曰夏后。十七世,帝履癸立,是为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汤修德,诸侯皆归汤。汤遂伐桀,桀走鸣条[南夷地名],遂放而死。(群书治要·史记)

【译文】夏禹名叫文命。尧在位时,洪水滔天。舜被提拔主事后,命禹平治水土。禹勤劳奔走,苦苦思索,在外治水十三年,经过自家门口都不曾进去看看。他节衣缩食,尽力孝敬鬼神;住在矮房子里,省出财力,用于挖沟排洪。终于开辟了九州的土地,疏通了九条河道,筑堤修治了九个大湖,测量了九大山系。禹仔细观察各地情况,按每个地方土地所宜生产之物来设定向中央交纳贡赋。东方临近大海,西方伸展到流沙河,向北向南都到达极远的地方,声誉教化播及四海。于是帝舜赐给他黑色的玉圭,向天下宣告治水成功。天下当时治理得非常好,帝舜向上天推荐禹做继承人。舜帝逝世后,禹遂登天子位,国号为夏后。传到十七世,履癸帝登位,就是夏桀。桀即位后不修德行,却以武力伤害百姓,百姓难以忍受。商汤推行德政,诸侯都归附汤。汤于是率兵攻打桀,桀逃到鸣条,终于被流放而死。P7-9

目录

卷一 君德

 圣王第一

 帝尧放勋

 尧道在恕

 虞舜大孝

 大禹治水

 禹王泣罪

 商汤撤网

 文王孝父

 文王之囿

 文王寝疾

 文王结系

 泽及朽骨

 周公吐哺

 贤君第二

 穆公薄己

 穆公以秕

 庄王先醒

 君贤臣刻

 简子沈徼

 文侯期猎

 惠王食蛭

 昭公后醒

 赵氏其昌

 光武烧书

 暗主第三

 商纣乱国

 厉王好利

 灵公不君

 庄公失国

 虢君不醒

 吴王伐齐

 昭公失国

 一祝万诅

 始皇之叹

 袁绍祸始

 孙皓昏暴

 尊贤第四

 沐捉食起

 周公礼贤

 齐魏异宝

 虐善祸国

 豫让事主

 简子好士

 孟尝君待贤

 虎会行歌

 魏文宝仁

 桓公见稷

 沛公辍洗

 孙权穿壁

 酤酒狗猛

 色衰爱弛

 纳谏第五

 尺蠖食黄

 献子贵言

 灵公凿池

 文侯仁德

 梁君出猎

 闻善则赏

 文公逐麋

卷二 臣行

 尽忠第一

 共子从君

 屈原投江

 晏子为相

 袁安流涕

 王修厚恩

 阎温请兵

 孔明效忠

 关公大义

 张昭忠直

 立节第二

 子罕置玉

 袁涣不辱

 负荆请罪

 第五伦尽节

 赵武无私

 守职第三

 克黄复命

 解扬成命

 丙吉大体

 郅恽守职

 苏则死请

 陈矫亮直

 吕范见信

 晏子侍君

 进谏第四

 三臣谏纣

 周舍愕愕

 史鱼正君

 优孟善谏

 一食三叹

 杜蒉扬觯

 刖跪击马

 杀马三罪

 咎犯夜哭

 师经撞桀

 一言以教

 保申笞主

 周昌直谏

 陆贾进言

 朱云槛折

 杜袭善谏

 治民第五

 卓茂治密

 鲁恭德化

 宋均仁慈

 任延礼化

 辛毗恤民

 羊祜之功

 戒贪第六

 斗且先知

 晏子拒辂

 鲁相嗜鱼

 钟离意弃珠

 杨震四知

 田豫受金

 胡威守廉

 举贤第七

 鲍子之贤

 祁奚举善

 解狐荐贤

 萧何追信

 蒯通荐隐

卷三 爹身

 知本第一

 詹何修身

 孝道第二

 子春下堂

 贵德第三

 子方仁厚

 宋弘好德

 诈不如诚

 宋就报怨

 立信第四

 郭仅亭候

 君无戏言

 曾子杀彘

 窒欲第五

 庄王纳妃

 九重之台

 翟王示俭

 薛公献珥

 文子不奢

 宣王三好

 杨秉不惑

 曹衮恭俭

 正身第六

 白龙鱼服

 文公出田

 田巴智明

 邻人疑铁

 积善第七

 于公积德

 平王为善

 陆凯责定

 退隐第八

 周党不仕

 严光隐居

 汉滨老父

 谦德第九

 周公诫子

 楚父后吊

 宥坐之器

 慎言第十

 金人三缄

卷四 治国

 治本第一

 周之所盛

 何必日利

 晏子论礼

 庞媛论医

 童子天师

 过间而轼

 曲突徙薪

 为政第二

 孔子始诛

 子产治政

 西门豹治邺

 晏子宰阿

 卜式牧羊

 仁及小鱼

 臧孙猛政

 子路治蒲

 宓子贱治单父

 桓公逐鹿

 管仲治国

 爱民第三

 雨雪不寒

 平子平费

 景公射鸟

 封人之祝

 反裘负刍

 闾丘不拜

 孙登爱民

 风俗第四

 晋盗逃秦

 陶侃易俗

 邰雍缉盗

 伯成辞耕

 何曾知乱

 赏罚第五

 华元食士

 景公立武

 咎犯献计

 文公行赏

 用法第六

 父子同狴

 法善盗多

 季羔刖人

 晏子近市

 郭躬平狱

 朱公断案

 将兵第七

 庄王伐陈

 穰苴斩将

 孙武试兵

 吴起为将

 赵奢贤能

 纸上谈兵

 灾祥第八

 太戊胜妖

 殷国大妖

 齐侯消灾

 昭王除灾

 景公荧惑

 康王见瑞

卷五 用人

 知人第一

 管鲍之交

 识人第二

 荆人善相

 管仲论相

 择人而树

 尚贤第三

 得师者王

 楚国之宝

 南郭先生

 子张去鲁

 宣王拜相

 纳贤第四

 九九之术

 择贤第五

 文侯定相

 任人第六

 桓公用贤

 桓公知衣

 尊贤不用

 郭氏之墟

 宋燕见逐

 马穷则逸

 庞恭出使

 李意出仕

 绝缨存士

 宁戚干齐

 举孝廉第七

 韦彪论官

 隐之孝廉

 辨贤佞第八

 威王成治

 臧孙哭哀

 晏子和同

 释之论贤

 景公夜移

 齐宣九石

 恭王后觉

 曾母投杼

 指鹿为马

 苟勖邪佞

卷六 女德

 懿后良妃

 樊姬兴楚

 无盐安齐

 皇后衣缯

 和熹节俭

 亡国艳妻

 幽王嬖爱

 贾后性残

序言

《群书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初年命魏徵、虞世南、褚亮、萧德言等名臣,从经、史、诸子百家著述中整理辑录历代帝王治国理政史料,撷取其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汇编而成的一部资政巨著。

根据《新唐书·萧德言传》记载:太宗欲知前世得失,诏魏徵、虞世南、褚亮及德言裒次经史百氏帝王所以兴衰者上之,帝爱其书博而要,日:“使我稽古临事不惑者,公等力也!”

唐太宗在读《群书治要》后,在《答魏徵上(群书治要)手诏》中感慨道:“观所撰书,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使朕致治稽古,临事不惑。其为劳也,不亦大哉!”(见《全唐文》)。贞观九年,唐太宗再次总结阅读《群书治要》的感受说: “手不释卷,知风化之本,见政理之源。”(见《贞观政要》)由此可知,《群书治要》一书为唐太宗及其群臣创建“贞观盛世”的重要施政参考和智慧源泉。

然而,此书亡于唐末兵戎,所幸由日本遣唐使带至日本,成为日本天皇和臣子必读书,并开创日本历史上的两朝盛世。直到清朝时期才重新传回国内,然知者甚少。

《群书治要》的特点,用一句话总结,即“博而要”。书中博采经典,又以“务乎政术”、“本乎治要”为原则,浓缩了中华古圣先贤和历代明君贤臣治国理政的思想精华。加上魏徵等人又是经国大器,有着高尚的道德与卓越的史识,这更使得《群书治要》成为一部“用之当今,足以鉴览前古;传之来叶,可以贻厥孙谋”的经典之作。对当今领导干部来说,学习此书,一可节省时间,二能概览精华,能够快速领会传统文化中的治国智慧,有着极高的价值。

编者先后负责和参加了《群书治要考译》和《群书治要译注》的编辑、整理和出版工作,曾阅读《群书治要》若干遍,常常被古代明君贤臣的行持所感动落泪,尤其对《群书治要》中选录的历史人物和故事倍爱有加。因此在译注的过程中便萌生了将书中的故事整理成编的想法。现在我们将这些故事节录出来,共二百三十二则,整理成册,并配以漫画插图,名日《古镜今鉴——漫画解读(群书治要)》。

这部书的译文部分,是从《群书治要考译》一书中节录的。《群书治要考译》一书,最初由陕西魏徵研究会会长吕效祖老先生组织了一批学者、教授义务译注此书,自启动至出版,前后历时近十年。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习仲勋及其夫人齐心同志的支持,习仲勋先生曾专为《群书治要考译》一书题词:“古镜今鉴”。2011年,这部书出版以后,反响巨大,被中央党校列为学员读物,受到不少领导同志的重视。现在这本《古镜今鉴》以习仲勋老先生的题字为书名,旨在望诸读者将此作为一面镜子,对照古人的嘉言懿行,蓄养己德。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但愿读者诸君,以书中的人物、故事为镜,进而生起慕贤之心,效法圣贤,则国家贤才蔚起,人民自然可安享太平也。

萧祥剑执笔

《群书治要考译》编委会

甲午年叄月

内容推荐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习仲勋先生曾专为《群书治要考译》一书题词:“古镜今鉴”。

《群书治要》的特点,用一句话总结,即“博而要”。书中博采经典,又以“务乎政术”、“本乎治要”为原则,浓缩了中华古圣先贤和历代明君贤臣治国理政的思想精华。是一部“用之当今,足以鉴览前古;传之来叶,可以贻厥孙谋”的经典之作。

而萧祥剑编写的《古镜今鉴(漫画解读群书治要)》,则甄选《群书治要》中的经典故事,整理成编,共二百三十二则,且每个故事附有译文,并配以漫画插图,使得该书内容更为生动丰富。

编辑推荐

《群书治要》,博采经典,又以“务乎政术”、“本乎治要”为原则,浓缩了中华古圣先贤和历代明君贤臣治国理政的思想精华。萧祥剑编写的《古镜今鉴(漫画解读群书治要)》,则甄选《群书治要》中的经典故事,整理成编,共二百三十二则,且每个故事附有译文,并配以漫画插图,更为生动丰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1: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