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虞舜,名曰重华。父瞽叟顽,母嚣,弟象傲,皆欲杀舜。舜顺适不失子道,以孝闻。于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二女不敢以贵骄,九男皆益笃。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窳,病也]。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于是尧乃试舜五典、百官,皆治;以揆百事,莫不时序。流四凶族,以御螭魅。尧乃使舜摄行天子政,尧崩,天下归舜。[《帝王世纪》日:“舜立诽谤之木。论日:孔子称古者三皇五帝,设防而不犯,故无陷刑之民。是以或结绳而治,或象画而化,自庖牺至于尧舜,神道设教,可谓至政,无所用刑矣。夫三载考绩,黜陟幽明,善无微不著,恶无隐不章,任自然以诛赏,委群心以就制,故能造御乎无为,运道于至和,百姓日用而不知,含德若自有者也。《诗》云:‘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其斯之谓乎?”](群书治要·史记)
【译文】虞舜名叫重华。他的父亲瞽叟凶暴,继母愚蠢顽固,弟弟象骄纵傲慢,他们都想杀舜。舜总是很恭顺,不背弃做儿子的道义,因为孝顺而闻名。于是,尧便把两个女儿嫁给舜,来观察他在家庭里的表现;派了他的九个儿子跟舜相处,来观察他在家庭外的表现。结果尧的两个女儿不敢凭身份的显贵而自高自大,派去的九个儿子都更加诚实厚道。舜在历山耕种,历山的人都互让田地边界;在雷泽捕鱼,雷泽四周的人都互让居住的地方;在黄河边制作陶器,生产的陶器没有粗糙破损的。一年时间,舜住的地方便成了村庄,两年便成了集镇,三年便成了都市。于是尧便试用舜,让他推行五教,到各个部门去工作,舜都做得很好。让他总管百事,没有不顺利治理的。舜流放了四个凶恶的家族,强迫他们迁到四方遥远的边境,让他们去抵御远方的妖魔鬼怪。于是尧便叫舜代替他行使天子的政务,尧逝世后,天下都归顺于舜。[《帝王世纪》中记载说:“舜(在交通便利处)竖立了木牌,以便大家谏言。评论说:孔子说,古时的三皇五帝,虽然设立刑罚,但无人违反,所以没有因犯法而被判刑关押的百姓。他们有的是用结绳记事的方法来治理国家,有的造图腾文字来教化百姓。从庖牺(伏羲)到尧和舜,都以天地运行的神妙之理来教化管理人民,可以说是起到了很好的教化效果,以致不需要用刑律来管理国家了。舜三年考核一次绩效,黜退昏愚的官员,晋升贤明的官员,使善行不论大小都得到彰显,使恶行无论大小都无处隐藏,处处彰明,以其本来的样子来进行赏罚,凭借人民大众的意愿来管理,所以能够无为而治,运用天道达到非常和谐的境地,使老百姓身处其中却不自知,怀藏道德好像是自己本身具有的一样。《诗经》中说:上天承载的道义,没有声音没有味道。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啊。”]
【原文】夏禹,名曰文命。当尧之时,洪水滔天。舜登用,乃命禹平水土。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洫。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行相地宜所有以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朔,北方也],声教讫于四海。于是帝赐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于是大平治,帝舜荐禹于天。舜崩,遂即天子位,国号曰夏后。十七世,帝履癸立,是为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汤修德,诸侯皆归汤。汤遂伐桀,桀走鸣条[南夷地名],遂放而死。(群书治要·史记)
【译文】夏禹名叫文命。尧在位时,洪水滔天。舜被提拔主事后,命禹平治水土。禹勤劳奔走,苦苦思索,在外治水十三年,经过自家门口都不曾进去看看。他节衣缩食,尽力孝敬鬼神;住在矮房子里,省出财力,用于挖沟排洪。终于开辟了九州的土地,疏通了九条河道,筑堤修治了九个大湖,测量了九大山系。禹仔细观察各地情况,按每个地方土地所宜生产之物来设定向中央交纳贡赋。东方临近大海,西方伸展到流沙河,向北向南都到达极远的地方,声誉教化播及四海。于是帝舜赐给他黑色的玉圭,向天下宣告治水成功。天下当时治理得非常好,帝舜向上天推荐禹做继承人。舜帝逝世后,禹遂登天子位,国号为夏后。传到十七世,履癸帝登位,就是夏桀。桀即位后不修德行,却以武力伤害百姓,百姓难以忍受。商汤推行德政,诸侯都归附汤。汤于是率兵攻打桀,桀逃到鸣条,终于被流放而死。P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