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就是劝导人们说话要有“口德”,不要“恶语”,从言语上打击一个人的名誉和自尊心,如此会使他产生精神上的痛苦。没有人会愿意与没有“口德”的人交朋友,没有人愿意承担这种“恶语”所带来的伤害和痛苦。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朋友是很重要的资源。我们每天都在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在这些人中,有一些可以成为我们的朋友。在给人的第一印象中,除了良好的外表,还要有绅士般的交谈中,优雅的谈吐会给我们结交朋友带来便利。相反,那些说话不经大脑、没有“口德”的人却没有人愿意靠近他们,和他们成为朋友。
1873年,电器技师沃特森通过了重重考核,顺利成了贝尔的助理,那时的贝尔还没有很大的名气,甚至他还只是刚刚自学完了电磁学理论知识,但贝尔那种坚持永不放弃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沃特森,于是,这两个年轻人慢慢产生了友谊的火花。贝尔对沃特森在电器方面的专业很佩服,他甚至不止一次对外宣称“沃特森是我见过的最优秀的助理,他甚至连一些很细微的细节都想到了,而且他处理得很好。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他是一个优秀的、令人钦佩的青年。”
他们之间的友谊火花从未如此灿烂绚丽过。
在沃特森的帮助下,贝尔的电话实验越来越取得巨大的成就。他们整天待在办公室里,不断地推倒一个又一个的设计方案。“我想你会成功的。”每次当贝尔想放弃的时候,耳边总是响起沃特森的这句话。接着他就会满腔热情地继续投入到工作中。
但很可惜,炽热很快变冷了。两年单调的设计方案与加工制作使得沃特森的热情开始熄灭,他心灰意冷,甚至对贝尔开始产生怀疑。然而,比这更坏的是他开始用语言刺激贝尔,他说:“贝尔只是一个做梦的思想家,是永远不可能成功的。”因为在他看来,每天残羹冷炙、工作十六七个小时,贝尔的工作简直就像一个傻瓜所做的事情。
一时间,贝尔很生气,他甚至心灰意冷。他劝过沃特森,希望沃特森能够珍惜彼此的友谊,不要管不好自己的嘴巴,但沃特森的回话却深深地伤害了贝尔。沃特森说:“我不愿与傻瓜做朋友,永远不愿意。”沃特森的言语让贝尔陷入了困境,他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因为电话的研究一直都是停滞不前。
直到有一天,电磁泰斗亨利先生来拜访他,他静静听了贝尔的倾诉,然后说道:“我相信你能获得成功。”
就是这短短的一句话,让页尔立刻精神焕发。他相信亨利,更相信自己。他在报刊上登出一条与沃特森结束友谊的消息,这是贝尔一生中唯一的在报纸上公开与朋友的决裂,而且是那样的决绝。
摆脱沃特森影响后的贝尔很快进入了工作状态。1878年,贝尔在波士顿和纽约进行首次长途电话试验,通话成功。一时间,贝尔和他的电话轰动全世界。
在贝尔老年时的记录本中记载着这么几句话:“对于友谊,我们要用真诚灌溉,然而友谊实在过于脆弱,一点儿风言风语就会伤害它。一些恶意的语言,尤其是来自对方的恶语,往往使我们失去友谊,我和沃特森之间也是如此。如果他能够管好自己的嘴巴,也许我会很乐意一直做他的朋友。”
沃特森在老年时写的《记忆录》中提起与贝尔一起做试验时的枯燥日子,他把这段日子称为他这一生最有价值的一段日子。他提到他时非常后悔,因为管不好自己的嘴巴,失去了一个最真的朋友。
管不住自己的嘴巴,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意的,是意识上所赞同的行为,另一种是无意识的行为,我们通常说“语言不经过大脑”、“有什么说什么”、“心直口快”便属于这种。有意的是自己的修养不够,于是便没有人愿意与他交朋友。
然而,不管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话都说出来了,伤害也是一定的。我们应该避免出现这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因一时口舌之快伤害了朋友,自己也会经常内疚,何必呢?为人处世应该把握好口风,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能说、什么话绝对不能说,都要在心里面有个标准,时刻提醒自己。
前美国总统罗斯福年轻的时候由于成绩优秀、恃才傲物、目中无人,说话尖酸刻薄,爱给别的同学提绰号。他身边的朋友一个个地远离了他,没有人受得了他的“恶语”。直到有一次,他生病住院了,在整个住院期间竞然没有一个朋友来看他。这时,罗斯福慢慢开始思考自己身上的不足,渐渐地发现了问题的症结。
出院后,他找到这些朋友,当面向他们道歉。但罗斯福心里很明白,他是不可能再和这些人成为朋友了,因为他的“恶语”对他们的伤害远远不是一句道歉就能消除的。毕业后,罗斯福时时提醒自己要管好自己的嘴巴,后来步入政坛更是如履薄冰,每天晚上,他都会用半小时的时间来思考白天说的话哪些是对的、哪些是有“恶意”的。在他当上总统后,更是把“管不好嘴巴就交不到朋友”当成了他的座右铭。事实证明,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了最受美国人民欢迎的总统。
说话无小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心,那些古今中外凡是取得一番事业、获得人们认可的人无一不是说话小心翼翼、有口德的人。
可以说,管好自己的嘴巴就是在为自己积攒品德、积攒自己的人缘。因此,如果你想在为人处世中多交几个朋友,就必须要管好嘴巴,说话留德。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