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件国宝叫“岱岳奇观”,高78厘米,宽83厘米,厚50厘米,重363.8千克。这件作品以珍贵的翠绿充分表现了泰山的“中天门”、“十八盘”、“天街”、“天皇顶”等主要景观,显示泰山雄伟的气势和深邃的意境。右上角橘红色表现日出东海,一块红棕色琢成一轮红日,表现日出的景色。这是中国玉器史上继清代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的大型璧玉山景“大禹制水”图之后的又一件绝世之作,该作品1990年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金杯(珍品)奖!
泰山,是闻名世界的名山,气势磅礴,宏伟壮观,寓意深远,历代帝王将相、文豪墨客对其赞颂不绝,将其喻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它的总设计师是张志平。刚开始主持创作的王树森和张志平代表了两派意见。老艺人王树森原来的方案是要设计成“老人下棋”、“僧人骑驴”等中华民族传统的诗情画意,它符合中国传统的外圆内方的美学原理:张志平则认为现在时代变了,“外圆内方”不再符合时代的风貌,那时候国家倡导攀登高峰、勇往向上、拨乱反正的时代精神,张志平认为泰山有冲天一柱的气势,作品的风格,应该像巴黎圣母院那几根柱子一样向天空张扬。没有多久,天才的老艺术家王树森因为耗尽心力而病死。“他住在同仁医院,把我给叫去了,握着我的手,说你得赶紧,说拜托了。他说这个远山啊,得做得感觉能动。老人说得挺有道理的,说把这山别做成死山,得做成有动感。另外他说得把薄的东西做厚,这是一种浮雕的技巧”。
此后,张志平主持翡翠泰山的创作,他5次上泰山写生,作品上的十八盘景观就是由原料上原有的一条大裂纹改造出来的,这种技艺在玉雕艺术上叫做挖脏遮柳。“紧18盘、慢18盘,它这18盘盘得很有味道。正好我们利用这个裂纹的地方,做成垂山、悬崖,还做成台阶,做成小的牌坊。这个料还有一绝,就是这个料皮发赭,有地方发红——橘红,有一小块,正好在右上方,当时就给留下来了。当时王树森老艺人说这个别动,这是好东西。那块留下来,最后做了一轮红日。‘万绿丛中一点红’,挺有诗意的”。
在设计过程中,大师们因材施艺,保留大面积,并突出绿色(翠),以边线最宽的88厘米的底部作为作品的底部,最大限度地展示了玉料体积,在泰山的造型中,随形就势,尽量占用边沿和棱角料,既保持体积大的优点,又使山脉峰峦起伏,错落有致。在布局上突出重点,以中天门为背景,集中表现十八盘、天街、玉皇顶等主要景观,有取有舍,进行艺术的概括和集中,使作品不限于成为表现真实景色的模型。在作品正面,以多而密的绿色(翠)设计成郁郁葱葱、层层叠叠的树林,以亭台楼阁、小桥、瀑布、溪水等作为近景,突出展现玉料的精华所在。作品共有64个人物、9只鹤、9只鹿、3只羊,寓意吉祥。中景的山峰不加过多的人工琢磨,充分表现玉料质地、色泽的美,从而更显示作品的珍贵价值。粉白色的部位处理为缭绕山峦之间的云雾,既和绿色形成对比,又使人们感到泰山的高耸、宏伟和壮观,使作品小中见大,意境深远,更扩展了这一稀有玉料庞大的体积。正面玉料的绿色青翠,作者们设计为泰山的阳面,而背面呈深沉的油青色,则设计为泰山的阴面。这符合自然规律,因为向阳的山峦,阳光普照,树木青翠而生长旺盛;背阴的山峦,树木色浅灰暗而深重,如同唐代诗人杜甫在《望岳》诗中所叙述的“阴阳割昏晓”。
在玉器制作工艺上,一般地说,由于玉料较小,是玉料将就工具,而这件体积庞大而笨重的翡翠就必须原料固定,由工具去将就玉料,所以,工人们设计制造了大型旋转工作台,以安置玉料,并创制了大型多方向切割机,直径大至150厘米、小至20厘米的软轴金刚石磨钻头,加长大棒钉和大枣核棒、大喇叭口型和大平口型工具等几十种,同时采用切割、顶撞、叠挖、穿透、琢磨、镂贴、钩撤等多种技法。抛光是翡翠琢碾后的重要工序,工人们用自制的各种大小型号的胶锭、葫芦铊、毛刷轮等工具和金刚砂、白泥浆、氧化铬、白布竹片、蜡等材料反复过粗胶、细胶,在上蜡时采用了创新的大型专用除尘设备和自制的红外线烤箱光亮,确保了作品的亮度、光洁和平整的效果。作品的底座以进口红木为原料,刀法粗犷简练,烘托出作品宏伟、壮观的艺术特色。P049-051
梦开始的地方(代序)
高峰
小时候在家里,我们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一角,或是一个抽屉,或是一个纸盒。女孩子们存着一些漂亮的图片、精美的糖纸,以及手工折叠的纸鹤、幸运星,摘抄着一段段诗文的笔记本等等……男孩子们则可能保留着心爱的玻璃弹球、铁丝制作的弹弓、手枪,甚至一个简陋的矿石收音机……闲暇时,我们常常会独自把玩这些让我们充满回忆和遐想的“收藏”,并彼此炫耀和分享。任时光流淌,它们始终留存在我们心中最温柔的地方。
长大后,我们逐渐了解到,有一个叫做“博物馆”的地方,和我们小时候的“百宝箱”一样,收藏着全人类最经典的过往和宝藏。于是,我们开始走进那些散布在中华大地、世界各处的形形色色的博物馆,去印证和充实我们在书本中了解的历史和自然。
博物馆里那一扇扇或古朴、或高雅、或现代的大门,为我们开启了一条条超越时间、空间、种族和类别的通道,一件件被人们精心挑选并历久保存的藏品,以它们独特丰富的内涵引领我们沿时间的长河溯流而上,去目睹我们的祖先如何从远古一路走来,地球如何在宇宙中生存、变幻,人类和自然的种种又是怎样地彼此依存、生生不息……
我居住在北京,常常想起沈从文的散文《北京的博物馆》:“北京有许多博物馆,同时又是个大型建筑博物馆。北京在世界上以古建筑著名……是用故宫皇城大建筑群作中心,在500年前北京建都总计划中就定下来,经过累代创修陆续完成的。设计规…模的雄伟、协调、明朗,以及每一建筑物装饰的华美精细,都给人留下不易忘记的深刻印象。”如同世界上其他古城一样,北京城和博物馆融为了一体,走进北京城就走进了博物馆,走进北京城的博物馆你就能触摸到中华文明几千年历史那暖暖的温度。而这样的博物馆也在西安、南京、长沙、成都……甚至伦敦、巴黎、纽约……
夏陶周鼎,秦砖汉瓦,魏晋书画,唐诗宋词……那些瞬间千年的历史定格,那些千古释疑的文化现场;孔子、庄子、苏格拉底、黑格尔、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柴可夫斯基、莫扎特……这些熠熠闪光的名字,这些人类智慧和美丽的爆发点。在博物馆,我们和它们、他们相遇,对话;我们用今天的眼光去探究、求索,去理解那些积淀着精密思想和华美人性的历史文化,去发现沧海桑田、凝重跌宕的文明脉络和历史指向。
“一步,一步,一步,从无数被人类小心收藏起来,认定那是最值得纪念的东西前面走过,把它们装进自己的心里,看这个世界和自己,是怎样从木变成舟。”陈丹燕这样感受着博物馆。而在双目失明的海伦·凯勒心里,博物馆则是一个不灭的梦想、一个恒久不变的约定:“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将在有视觉的第二天,向世界、向过去和现在的世界匆忙瞥一眼。我想看看人类进步的奇观,那变化无穷的万古千年,我还要通过艺术来搜寻人类的灵魂。这么多的年代,怎么能被压缩成一天呢?当然是通过物馆。”
“我不在博物馆,就在去博物馆的路上。”还等什么呢,咱们去博物馆吧。博物馆以它博大多彩的内涵丰富着我们、感动着我们、启迪着我们,它是我们丰美富饶、不离不弃的精神家园。
2007年8月于北京
博物馆里那一扇扇或古朴、或高雅、或现代的大门,为我们开启了一条条超越时间、空间、种族和类别的通道,一件件被人们精心挑选并历久保存的藏品,以它们独特丰富的内涵引领我们沿时间的长河溯流而上,去目睹我们的祖先如何从远古一路走来,地球如何在宇宙中生存、变幻,人类和自然的种种又是怎样地彼此依存、生生不息……
《中国博物馆观赏》为《教科文行动》之一,带大家走进中国博物馆,感受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
《中国博物馆观赏》由CCTV走近科学编著。
“一步,一步,一步,从无数被人类小心收藏起来,认定那是最值得纪念的东西前面走过,把它们装进自己的心里,看这个世界和自己,是怎样从木变成舟。”陈丹燕这样感受着博物馆。而在双目失明的海伦·凯勒心里,博物馆则是一个不灭的梦想、一个恒久不变的约定:“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将在有视觉的第二天,向世界、向过去和现在的世界匆忙瞥一眼。我想看看人类进步的奇观,那变化无穷的万古千年,我还要通过艺术来搜寻人类的灵魂。这么多的年代,怎么能被压缩成一天呢?当然是通过物馆。”
“我不在博物馆,就在去博物馆的路上。”还等什么呢,咱们去博物馆吧。博物馆以它博大多彩的内涵丰富着我们、感动着我们、启迪着我们,它是我们丰美富饶、不离不弃的精神家园。由CCTV走近科学编著的《中国博物馆观赏》,带大家走进中国博物馆,感受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