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结婚的东西捐出去,张女士倒没觉得可惜,因为她觉得,那件衣服虽然一看之下就是一件普通的罩衣,其实好多人家都有,也许还有好多,没什么了不起,但是捐出去后能让人们体会一下当时人们的爱美之心。
“20年改革开放,人们能过上现在的这种生活,想穿什么可以穿什么,就是你可以大胆地穿,甚至自己去设计都没什么不可以,但是在当年,是不可以的。所以我就是想让人们回味一下,那个时候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现在的生活水平的差异,就是要永远记住那段时间,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我是这么想的”。
其实这件衣服摆在家里,可能一辈子塞在柜子里也没啥用处,但是捐给博物馆之后就成为大家共同的记忆。那么,为什么这样普通的一件衣服,博物馆就决定可以作为展品收藏了呢?它的收藏标准又是什么呢?
陈禹:“应该说,文物的选择标准还是‘稀有’二字;还有一个,它得有证明历史和补充历史、传承文明的作用。这件衣服就记载了张女士当时结婚那个特定的年代,是很鲜活的一个器物。其实服装包含的历史信息挺多的,它的颜色、花色,它设计的式样、制作的工艺、扣子的工艺等,都能反映当时历史的状况、生活的状况、生产资料的状况。我们要收藏的就是这样的文物,所有这些信息能集中在一件器物上来证明一段历史。还有一点,我觉得在收藏每一件文物的过程当中,应该至少对心灵有一个震撼。因为有这个震撼,才能把这件文物收藏进馆,展出的时候,用我们讲解员的说明去感动其他观众,让观众了解历史,起到这样一个作用。”
还有人捐献了洗衣机,现在见到它的人一定比较吃惊,因为这种洗衣机现在已经见不着了。应该说,在20世纪70年代末,北京已经有“白菊牌”洗衣机了,但是它的价格非常昂贵,当时是199元,那时候算大件,大家买不起。双职工一个月才能挣100元,很多家庭都不可能一下子拿出那么多钱来买一台这样的洗衣机,因此就产生了一个过渡。严格意义上说,这种机器不应该叫洗衣机,应该叫洗衣器,它解决的问题就是没有电它能洗,另外,没有上下水也能洗,把衣服塞到里面,再把肥皂水倒进去,盖好盖,一拧那摇把,这筒就会转。现在的洗衣机是衣服随着水流在洗衣机里转,而“拧摇把”这个办法笨了点,是靠人力让洗衣机自己转,比用手搓省不了太多的事。它在城市里面的市场应该说是非常短暂,因为城市里一是有水有电,再者双职工有收入,省省还是能买得起洗衣机的。但在20多年前,在农村,不光是没有电的问题,还没有上下水,如果要洗一件衣服又想省点力气,就只能靠这个。但它只是洗衣机进入寻常百姓家历史过程中的一个器物,因为最终还是要靠洗衣机来解决洗衣的问题。
目前,博物馆还在跟一个协会一起合作向民间征集家书收藏,由协会来收藏,博物馆则择优入馆。现在的国家博物馆是由以前的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组建而成的,在进入国家博物馆阶段以后,它的收藏思路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它不光是反映党的历史,还想通过展览、通过文物,反映老百姓生活的变迁。
人们天天都有往来信件,那么,什么样的信能成为被博物馆收集的东西呢?
在博物馆收集到的家信中,有这样一封,应该说是很有意思的,它讲的是一个人第一次坐飞机的感受。应该说,在20年前,坐飞机是很难想象的一件事,一般的人也坐不起飞机,因为一张从北京到上海的机票在当时是50多元钱。
他写道:目的是达到了,在天上蓝天白云什么都能看见,起飞的时候路上的汽车也能看见,上到最高的地方只能看见河流、村庄、山,看不见车马行人。他还说:以为在飞机上很高,会很冷,准备了大衣,但是脱了,因为越坐越热……最后他总结了一句话,“我认为太幸福了”。尽管头发胀,耳根发胀,衣服也脱了,可还是太幸福了,这就是第一次坐飞机的感觉。P098-099
梦开始的地方(代序)
高峰
小时候在家里,我们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一角,或是一个抽屉,或是一个纸盒。女孩子们存着一些漂亮的图片、精美的糖纸,以及手工折叠的纸鹤、幸运星,摘抄着一段段诗文的笔记本等等……男孩子们则可能保留着心爱的玻璃弹球、铁丝制作的弹弓、手枪,甚至一个简陋的矿石收音机……闲暇时,我们常常会独自把玩这些让我们充满回忆和遐想的“收藏”,并彼此炫耀和分享。任时光流淌,它们始终留存在我们心中最温柔的地方。
长大后,我们逐渐了解到,有一个叫做“博物馆”的地方,和我们小时候的“百宝箱”一样,收藏着全人类最经典的过往和宝藏。于是,我们开始走进那些散布在中华大地、世界各处的形形色色的博物馆,去印证和充实我们在书本中了解的历史和自然。
博物馆里那一扇扇或古朴、或高雅、或现代的大门,为我们开启了一条条超越时间、空间、种族和类别的通道,一件件被人们精心挑选并历久保存的藏品,以它们独特丰富的内涵引领我们沿时间的长河溯流而上,去目睹我们的祖先如何从远古一路走来,地球如何在宇宙中生存、变幻,人类和自然的种种又是怎样地彼此依存、生生不息……
我居住在北京,常常想起沈从文的散文《北京的博物馆》:“北京有许多博物馆,同时又是个大型建筑博物馆。北京在世界上以古建筑著名……是用故宫皇城大建筑群作中心,在500年前北京建都总计划中就定下来,经过累代创修陆续完成的。设计规…模的雄伟、协调、明朗,以及每一建筑物装饰的华美精细,都给人留下不易忘记的深刻印象。”如同世界上其他古城一样,北京城和博物馆融为了一体,走进北京城就走进了博物馆,走进北京城的博物馆你就能触摸到中华文明几千年历史那暖暖的温度。而这样的博物馆也在西安、南京、长沙、成都……甚至伦敦、巴黎、纽约……
夏陶周鼎,秦砖汉瓦,魏晋书画,唐诗宋词……那些瞬间千年的历史定格,那些千古释疑的文化现场;孔子、庄子、苏格拉底、黑格尔、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柴可夫斯基、莫扎特……这些熠熠闪光的名字,这些人类智慧和美丽的爆发点。在博物馆,我们和它们、他们相遇,对话;我们用今天的眼光去探究、求索,去理解那些积淀着精密思想和华美人性的历史文化,去发现沧海桑田、凝重跌宕的文明脉络和历史指向。
“一步,一步,一步,从无数被人类小心收藏起来,认定那是最值得纪念的东西前面走过,把它们装进自己的心里,看这个世界和自己,是怎样从木变成舟。”陈丹燕这样感受着博物馆。而在双目失明的海伦·凯勒心里,博物馆则是一个不灭的梦想、一个恒久不变的约定:“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将在有视觉的第二天,向世界、向过去和现在的世界匆忙瞥一眼。我想看看人类进步的奇观,那变化无穷的万古千年,我还要通过艺术来搜寻人类的灵魂。这么多的年代,怎么能被压缩成一天呢?当然是通过物馆。”
“我不在博物馆,就在去博物馆的路上。”还等什么呢,咱们去博物馆吧。博物馆以它博大多彩的内涵丰富着我们、感动着我们、启迪着我们,它是我们丰美富饶、不离不弃的精神家园。
2007年8月于北京
博物馆里那一扇扇或古朴、或高雅、或现代的大门,为我们开启了一条条超越时间、空间、种族和类别的通道,一件件被人们精心挑选并历久保存的藏品,以它们独特丰富的内涵引领我们沿时间的长河溯流而上,去目睹我们的祖先如何从远古一路走来,地球如何在宇宙中生存、变幻,人类和自然的种种又是怎样地彼此依存、生生不息……
《特色博物馆观赏》为《教科文行动》之一,带大家走进特色博物馆,感受人类社会的悠久历史文化。
《特色博物馆观赏》由CCTV走近科学编著。
“一步,一步,一步,从无数被人类小心收藏起来,认定那是最值得纪念的东西前面走过,把它们装进自己的心里,看这个世界和自己,是怎样从木变成舟。”陈丹燕这样感受着博物馆。而在双目失明的海伦·凯勒心里,博物馆则是一个不灭的梦想、一个恒久不变的约定:“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将在有视觉的第二天,向世界、向过去和现在的世界匆忙瞥一眼。我想看看人类进步的奇观,那变化无穷的万古千年,我还要通过艺术来搜寻人类的灵魂。这么多的年代,怎么能被压缩成一天呢?当然是通过物馆。”
“我不在博物馆,就在去博物馆的路上。”还等什么呢,咱们去博物馆吧。博物馆以它博大多彩的内涵丰富着我们、感动着我们、启迪着我们,它是我们丰美富饶、不离不弃的精神家园。由CCTV走近科学编著的《特色博物馆观赏》,带大家走进特色博物馆,感受人类社会的悠久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