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学生不可不知的心理常识/中学生常识书系
分类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作者 钟声
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放眼当下,人声鼎沸喧嚣,人心匆忙浮躁。无数信息充斥爆炸,稍有懈怠便措手不及。处于人生观价值观探索、建构时期的中学生极易在其中惘然四顾、迷失自我。

每个人的心理都是一方宇宙,复杂微妙,瞬息万变,但却并非全然不可知。《中学生不可不知的心理常识》从认识情绪与情感处落笔,结合日常生活,探索自身、群体,为中学生身心成长提供了必备的心理知识;同时该书以采撷知识点的方式,介绍了知觉与思维、有关学习的心理规律、趣味心理常识等,实用性与趣味性并存,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心理自助手册。

内容推荐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读书一方面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另一方面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中学生常识书系正是顺应时代对中学生的新要求、满足中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研发的阅读产品。

本丛书是国内第一套为中学生量身打造的常识书系,包括哲学、经济、科学、心理、文化、文学、艺术、地理、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等十种分册。丛书紧密结合中学生的课程特点和知识结构,牢牢把握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兴趣焦点,做到了课内与课外、基础与提高、知识性与趣味性的完美融合,是广大中学生当下必需、未来必备的常识宝典。

本书是《中学生不可不知的心理常识》,从认识情绪与情感处落笔,结合日常生活,探索自身、群体,为中学生身心成长提供了必备的心理知识。

目录

第1章 情绪与情感

 情绪与情感

 情绪状态:像海上的波浪一样

 情绪定律:人都是情绪动物

 冲动情绪:每个人都有一面叫李逵

 成功后抑郁:为啥第一了我还郁闷

 情绪共鸣:杀人的《黑色星期天》

 态度与生活:绿洲里的老先生

 坦然生活:萨本哲的画像

 让自己更聪明:好事一件

 自嘲:化解尴尬的妙招

 幸福感:如何解析

 压抑心理:会让人扭曲疯狂

 踢猫效应:连锁泄愤

 怒极反笑:情绪真的很奇妙

 情绪盲点:理智全面地思考问题

 蝴蝶效应:一展翅一场风暴

 孤独影响睡眠

 秋天与情绪疲软

 杜利奥定理:快乐永远属于有活力的人

 情绪性进食:食物填不饱心灵的空隙

 当头棒喝:让人清醒的重要手段

 黑暗效应:黑暗中的安全感

 寂寞空虚:无关朋友多少

 心理灰色:结果身体也跟着灰色了

 情感破产:慎重衡量收入与支出

 自我欺骗:眼不见为净

 情绪反弹:越不想越去想

 温水煮蛙:别当那只小青蛙

 感觉适应:为何架着眼镜找眼镜

 陌生时长:漫长的恐怖时光

 感觉剥夺:被关小黑屋绝对是种酷刑

 痛觉麻木:关云长刮骨疗毒不疼吗

 感官定律:让五官友好合作吧

 高峰体验:畅游在极致的体验中

 直觉:女人的直觉是敏锐的代名词

 身心合一:感情与身体患难与共

 越老越幸福

 食物与情绪:快乐也是可以吃出来的

 同化作用和对比作用

 阿伦森效应:人们喜欢有利的事物

 情绪也能够影响身体

 心理弱点:看看这些你有吗

 幸福递减定律:从热烈到平淡

 有压力不发泄会疯掉吗

 卡瑞尔公式:消除烦恼

 放松情绪:我不可能让地球围着我转

 转换视角:悠闲点等待

 负负得正:悲伤的音乐减轻悲伤

 自我安慰:我是被上帝咬过的苹果

 控制愤怒:试试这些法子吧

 适当放松:布雷迪的猴子

 情绪宣泄:为啥K歌会让人觉得爽

 间歇性压力有利于健康

 苛求完美心理:太完美会造成伤害

 松弛疗法:做做情绪体操

 情绪储存:零存整取零存零取

 后悔心理:别总拘泥于过去时

 嫉妒心理:烧红的美丽舞鞋

 厌恶情绪:看到它我就皱眉头

 懒惰心理:严重到进入七宗罪

 焦虑心理:紧张得歇斯底里

 霍桑效应:牢骚也是很重要的

 喜欢自己:不然谁来喜欢你呢

 消除紧张的几个小方法

 情绪宣泄:大喊出来吧

 齐氏效应:持续的紧张感

 宽容:宰相肚里能撑船

 回避法:硬碰硬会头破血流

 转视法: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幽默:自己开心大家开心

 自我参照效应:人都爱对号入座

 升华法:少年维特之烦恼的诞生

 把健康哭出来吧

 给不良情绪找个出口

 甜柠檬心理:摆脱不掉就欣赏吧

第2章 性格与个性

 巴纳姆效应:我是谁我从哪里来

 性格的分类

 路径依赖定律:和驴子比固执

 权威效应:为啥他说话大家都信

 名人效应:周董说好就一定好

 软糖实验:你属于哪组小朋友

 自我宽恕:你觉得自己是坏人吗

 埃里克森人格论

 动机: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个性:比较有特点的个体性格

 自我接纳:对自己敞开心扉吧

 换个角度认识自己:男孩与割草工

 罗夏墨迹测验:投射出内心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

 气质:难以捉摸的东西

 各种情感型人格

 个性的延续:小孩子与成年人

 微表情:别对我说谎

 禁果效应:所以夏娃MM摘了那个苹果

 投射效应:撒谎的人总觉得对方在撒谎

 做自己的健康医师:好心情造就好身体

 权力膨胀:为啥大官们还要篡位

 成败效应:别被失败效应绊住脚

 多看效应:愈看愈喜欢

 心理饱和:再溶解不了相同物质

 苏东坡效应:认识自我别把自己丢了

 心理防卫:心扉就是做这个用的

 手表效应:标准太多反而不好

 心想事成:有时候是一个盲目的陷阱

 卢维斯效应:谦虚的尺度

 布里丹毛驴效应:别当那只小蠢驴

 瓦拉赫效应:每个人都有天才的一面

 亚健康:第三状态

 应激状态

 飞去来器效应:事与愿违

 共生效应:聚木成林欣欣向荣

 中等偏上效应:自我感觉都“蛮良好”

 自己人效应:我是你的朋友

 棘轮效应: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第3章 群体心理

 社会促进:社会可以促使人进步

 社会促退:社会可以促使人退步

 熟人链:人生何处不相逢

 社会性:人是一种社会动物

 角色规范:僭越会有代价

 需求定律:索取别忘了奉献

 邻里效应:孟母喜欢搬家吗

 个人空间:走开我需要点个人空间

 换位思考:替你想想吧

 近因效应:人为何要喜新厌旧

 标签效应:我觉得你应该如此

 欲扬先抑:不只是诗歌的表现手法

 三对一效应:让劝说的力量更强大吧

 模仿学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交往效应:交往是种必要

 羊群效应:小心前面有狼

 情感宣传:情感攻势也很强大

 外部效应: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节制付出:过分付出吓跑别人

 单双面效应:露点瑕疵更能打动人

 首因效应:第一印象真的很重要

 友谊挫折法则:对友谊的考验

 安泰效应:一个好汉三个帮

 改宗效应:被青睐的反对者

 猩猩实验:善人者人善之

 留面子效应:达到真正的目的

 交际氛围:把握好气氛才不会搞砸

 互惠:不只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一

 瑕疵必要:优秀的人也需要缺点

 名片效应:缩短两人之间的距离

 自我暴露:坦诚的效果

 情感征服:情感也能构成一种火力

 暴露有度:敞开心扉要适度

 尊重他人:打断别人的话很没教养

 察言观色:不要踩到别人的痛脚

 波纹效应:矛盾水纹般扩大

 人际沟通:为何会有人类补完计划

 谦虚适度:做人不需要太低调

 孔雀心态:过度虚荣惹人嫌

 开玩笑的奥妙

 快乐与友谊:开心的人容易交朋友

 拆屋效应:谈判的心理技巧之一

 亲密距离:特殊:关系的距离

 个人距离:一般关系的距离

 社交距离:生疏关系的距离

 公众距离:标准人际的距离

 以偏概全现象

 吸引定律: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海格力斯效应:冤家宜解不宜结

 安慰他人:也是需要技巧的

 循环证实心理:两看两相厌

 同理心:了解他人的感受

 冷热水效应:调一调对方心里的秤

 群体心理学

 助人为乐心理:快乐的雷锋

 群体冷漠:旁观者都是帮凶

 皮肤饥渴:什么保湿霜也满足不了

 整体效果:1+1>2还是可能成立的

 从众心理:大家都爱随波逐流

 传播扭曲:飞来飞去的流言

 社会感染:能感染的不只是流感

 社会懈怠:大家都累了

 群体时尚:看看《瑞丽》的封面吧

 物以类聚:道不同则不相为谋

 团体效应: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

 搭便车效应:趁机走个神偷个懒

 酒·污水效应:一条臭鱼坏了一锅汤

 板结效应:群体的衰弱

 群体极化效应:群体的极端

 螃蟹效应:三个和尚没水喝

 乐队花车效应:主流不代表着真理

 牛鞭效应:水面够大涟漪够远

 结伴效应:集体压力所产生的动力

 地利效应:近水楼台先得月

 噪音烦躁:太吵了我想摔东西

 拥挤烦躁:太挤了我又想摔东西

 天气效应:那个讨厌鬼都顺眼了

 颜色效应:绿色让我开心

 大环境与整体心理:物质决定意识

 破窗效应:糟糕城市糟糕犯罪率

 社会角色转换:比如女儿、妻子和妈妈

 颜色与健康

 气象病:健康的隐形杀手

 泡菜效应:环境影响个人

 亲和效应:老乡遇老乡两眼泪汪汪

第4章 知觉与思维

 知觉是什么

 思维定势:一下子就想到了这个

 控制错觉:概率与自我控制

 偏见:为啥伊丽莎白就和达西杠上了

 代偿心理:注意你需要点现实生活

 心理麻痹:刺激一下再刺激一下

 时间错觉:我的感觉和时钟不一样

 吸引眼球:世界太精彩我要更精彩

 以貌取人:晕轮效应与扫把星效应

 心理暗示:效果堪比小宇宙爆发

 刻板印象:护士JJ总温柔吗

 身体语言:会说话的不只是嘴巴

 虚假一致偏差:那他们为啥不吃肉粥

 认知地图:庖丁解牛

 直觉偏差:水里的筷子,怎么看都是弯的

 行为塑造:狗狗为何定点便便

 鸟笼效应:您养的鸟死了吗

 发挥失常:为何优秀的学生会马失前蹄

 顿悟:灵感就在一瞬间

 门槛效应:求人办事的技巧

 记忆选择:大脑总留下点啥,清空点啥

 心理疲劳:不是身累,是心累

 挫折必然:成长的必然遭遇

 心理定势:陷阱往往就是为这个准备的

 认知现象:B与13

 半途效应:半路而折返

 归因理论:为什么不去试试呢

 紧张与记忆:为何演讲时大脑一片空白

 紫格尼克效应:印象深刻的未完成品

 优势兴奋法则:爱迪生为什么煮手表

 逆向思维:给思维另找条出路

 辐射定律:牵一发而动全身

 詹森效应:为何关键场合掉链子

 模糊状态:真相藏在那片迷雾中

 不值得定律:认为不值得所以不好好做

 相关定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性格特征与学业成绩

 语词遮蔽效应:语言模糊记忆现象

 坐向效应:位置对心理的神奇影响

第5章 学习中的心理常识

 兴趣:学习最好的老师

 自信心定律:自信让人的神经强韧

 角色深化:讲题是件不错的事情

 整理大脑:知识是片领地我是国王

 墨菲定律:倒霉的定律

 习得性无助:不要成为失败的懦弱俘虏

 过犹不及:叶克斯一道森如是说

 态度的重要性:以什么姿态,把握什么度

 酝酿效应:有时候相信直觉没错的

 杰奎斯效应:注意适可而止

 德西效应:让大脑做做有氧运动

 自我服务偏差:全面客观地看问题吧

 南风效应: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ABCDE模式:告诉自己不要焦虑

 强化训练:马戏团的动物们为啥听话

 赫洛克效应:给一句评价吧

 坚持心理: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达维多定律:勇者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重复定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淬火效应:适当打击是必要的

 累积定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摩西奶奶效应:年龄不是绊脚石

 莫扎特效应:天才的音乐让大脑灵活

 免疫效应:温故而知新

 莱斯托夫效应:独特性与记忆

 专精定律:学贵在精

 显现定律:有志者事竟成

 瀑布效应: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惯性定律:习惯是一种力量

 挫折合理化心理:荒唐的心安理得

 毛毛虫效应:跟随的悲剧

 水桶效应:重视那块短木板吧

 蜕皮效应:痛苦与成长

 懒蚂蚁效应:分工的必要性

 延迟满足:为了将来而努力

 奋起效应:愈挫愈勇

 鲇鱼效应:竞争利于生存与进步

 反馈效应:及时反馈有利于提高效率

 自我实现的需要:能力需要被运用

 注意力

 可以一心二用吗

 想忘记的却总是记得

 忽视鲜花下头的牛粪

 蘑菇定律:从基层做起

 替换定律:用覆盖来忘记

 狮羊效应:英雄带动历史

 重叠效应:相似者的混淆现象

 饿老鼠与饱老鼠效应:千锤百炼的强韧生命

 记忆与昼夜规律

 放下法则: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霍布森选择效应:有对比才有选择

 缄默效应:沉默是金

 培哥效应:神奇的瞬间记忆

 海潮效应:引力吸引人才

 鳄鱼法则:牺牲与保全的衡量

 贝尔效应:不要轻言放弃

 布利斯定律:磨刀不误砍柴工

 过度理由效应:理所当然的心理

 彼得原理: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小心假期综合征

 金鱼缸法则:打破局限才能超越自我

 麦克莱兰定律:权力激发动力

 乌兹纳泽定律:需要创造动力

 波什定律:鼓励增强动力

 梅约定律:赠送的学问

 杜根定律:胜利迟早属于有信心的人

 系列位置效应:U形的记忆位置曲线

第6章 生活中的心理常识

 迁移效应:触类旁通

 囚徒困境:坦白从严,抗拒从宽

 马太效应:缺点优点打包闪光

 零和游戏:动动脑子吧

 打哈欠的原理

 视网膜效应:出现在你眼中的

 心理账户:一块钱=一块钱?

 幸福是钱堆出来的吗

 赌徒心理:沉没成本

 你知道弗洛伊德吗

 格式塔心理学

 非零和效应:win-win

 因果定律:有因必有果

 罗森塔尔效应:被自己的研究污染

 贝勃规律:诱敌深入

 越诉苦越得不到同情

 性格影响记忆

 相似定律

 记忆选择性定律

 心理旋转

 俄狄浦斯情结

 心理发展

 敲门人的心理

 边际效应: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更感人

 睡眠效应: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醒来

 得陇望蜀:欲望有时候就像黑洞

 动作泄密心理:你的肢体出卖了你

 脸色反映心情:千面人生

 心理创伤:受伤严重的目击者

 把抽象变具体:经验让我们更聪明

 对比定律:所以上帝创造了差距

 无声的环境不利于健康

 留白定律:此时无声胜有声

 武器效应:手指扣动扳机扳机也带动手指

 洼地效应:水往低处流

 下意识

 多米诺骨牌效应:轻轻碰倒摩天大厦

第7章 青春期心理常识

 凯西定律:尝试一下变化和挑战吧

 异性定律: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恋爱心理:挺美丽挺单纯也挺脆弱

 出丑现象:你肯定知道这是啥

 哕嗦心理:妈妈怎么越来越哕嗦

 幻想与理想: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逃避心理:鸵鸟认为躲避了整个世界

 失恋心理: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青春期孤独:不咋好受又有点享受

 青春期矛盾现象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愈挫愈爱

 追星心理:别太疯狂吧

 为何情人眼里出西施

 逆反心理:你能把我怎样

 表同心理:孩子是长辈的作品吗

 玩耍改善记忆:玩玩更聪明

 适当参照物:我觉得自己好差

 青春期离家出走心理

 异性效应:绝对不能出糗

 青少年愤怒心理

 青少年暴力

 友谊:男人肩并肩女人面对面

 指标与目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目标适度:一步一步地前进

 青春叛逆:叛逆的孩子们

 承诺心理:一诺千金所以很沉重

 羞耻感:脸皮是被磨厚的

 他律与自律:成熟一点吧

 下坡容易定律:下坡容易上坡难

 超限效应:教育要适度

 约拿情结:停留在成功一步之遥的地方

 女孩真的比男孩笨吗

 青少年反复心理

 道德:把握好底线吧

 心理落差:升得越高摔得越疼

 答布效应:传承的信念与规范

 动机适度定律:平常心的可贵

 享乐主义:天堂假象的地狱

 虚无主义:眼光放在那缥缈的彼岸

 保龄球效应:鼓励与批评的效果鸿沟

 翁格玛丽效应:你真漂亮

 花盆效应:温室里的小花朵

 热炉效应:惩处原则的形象化

第8章 异常心理

 自我保护心理

 恐惧症

 场所恐惧

 广场恐惧症

 异性恐惧

 学校恐惧

 信息焦虑

 动物恐惧

 青春期社交恐惧

 考试焦虑

 幽闭空间恐惧

 恐惧震颤

 总想上厕所

 怕碰触心理

 心理成瘾

 心理危机

 抑郁症

 疑病症

 过分保护

 自残心理

 青少年自杀心理

 上网成瘾

 食物依赖

 看见人就脸红

 药物依赖

 手机依赖

 情感依赖

第9章 趣味心理常识

 随机应变:司马光砸缸

 不丹国王的理论

 酸葡萄心理:那串葡萄肯定很酸

 视听连觉:碰到天鹅绒时听到天使哭泣

 为何孤独症患者没有白日梦

 竞争优势:即便损人不利己

 施德罗效应:帽子衣服要配套

 完美笑话公式:很神奇,还有点复杂

 心理暗示: “弹症病”与画圈圈

 白日梦:做做白日梦吧

 掉牙的心理

 爱情与记忆

 孤独的人爱养猫

 为何有时候过度恐惧会出不了声

 为何很难守口如瓶:国王长了驴耳朵

 笑与心理

 镜子技巧

 心理摇摆效应:乐极生悲

 恐怖片为何越怕越看

 失眠: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唠叨改善记忆

 为何没有做贼也感到心虚

 为何说曹操曹操就到

 饮食与记忆

 互补定律:文科女喜欢理科男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旅途中为何易有心理障碍

 假装心情好心情真的会好

 梦中的灵感与发明

 笑话的秘密

 泡吧心理:“90后”一代的娱乐之一

 失忆现象

 情绪低落与穿衣

 触摸的心理效应

 流言效应

 复仇真的可以雪恨吗

 “三分钟热度”现象

 心灵感应现象

 三分之二的疾病由心态决定

 老板和经理人大脑活动有差别

 科学的爱情

 暗示效应:潜在的诱导

 数钱的手不怕痛

 躺着思考更快得到答案

 天才和常人有何差别

 人为何爱算命

 为什么算命的总是算得特别准

 选择适度定律

 催眠术

 安慰剂效应:治病也得看心情

 植物心理学:植物也有思想吗

 手干净的人更容易宽容他人

 养狗比养猫更有利于身心健康

 自言自语有利于身体健康

 易怒的人伤口好得慢

 搬动家具有利于改善心情

 人在饿的时候容易乱花钱

 独身者比已婚者早死率要高

 理发有利于缓解不良情绪

 爱脸红的人更容易被原谅

 出点丑心情更好

 喝咖啡让人更容易妥协

 走神时大脑更活跃

 自恋心理

 眼神:暗送秋波眉目传情

 一个人跑步容易有孤独感

 一千元的诱惑

 音乐的神奇效力

 出生顺序效应:长子女的霸道

 心理防御机制

 幸福婚姻5:1

 幸福、肥胖也会传染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果真如此吗

 运动成瘾

 主导人情绪的神秘物质

 似曾相识感

 懒惰是天生的吗

试读章节

温水煮蛙:别当那只小青蛙

时刻保持警惕是很重要的。这个道理适用的范围可大可小。同样是癌症,有的人一被查出就是晚期,数月之内就会失去最宝贵的生命;有的人却因为发现及时,配合治疗,安然无恙。山洪暴发,子弟兵日夜抢险,沿河筑堤,24小时巡查险情,哪怕有一丝漏洞都要第一时间抢修,一旦疏忽,万亩良田就可能变成湖底。“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高度关注环境的变化,关注自身的发展,才能不被时代抛弃,走在时代的前端,掌握自己的命运,否则被煮熟的就不会是一只可怜的小青蛙,而是感慨着青蛙的悲惨却不知道自己已被抛入水锅,正在被小火慢炖的自己。

感觉适应:为何架着眼镜找眼镜

人们有时用“骑着驴找驴”来打趣那些东西就在手里却到处找的人。其实这未必是一种健忘,而可能是一种感觉的适应。平时人感觉不到每一次呼吸时空气流过鼻腔的感觉、衣服压在身上以及摩擦时候的感觉,在一个地方待久了也会忽视那里的气味,这些都是感觉适应的表现。感觉适应又分为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的适应。这些适应无疑对人更好地习惯起居环境的变化有所助益,并且让人们在出现变化时有所缓冲地调整自身,保障自己的安全和正常活动。

陌生时长:漫长的恐怖时光

尼尔·盖曼有篇非常不错的中短篇魔幻小说《卡萝兰》,主人公是个小女孩,她搬到新家后去探索自家后院,遇到了会说话的老鼠、眼睛是两颗纽扣的新的爸爸妈妈等。此文的行文流畅自然,天真诡异的氛围被刻画得入木三分。想象一下如果你遇到某种恐怖的情况,是否会觉得每一秒都是折磨?中学生进入大学后,如果以前对大学生活并不十分了解,又背井离乡去了一个陌生的地方,那么一般至少有半年不那么愉快的适应时间。这就是所谓的陌生时长定律,陌生的环境和境遇会让你觉得时间漫长,生活中一下子涌入了大量的新事物,有点手足无措感。这时候不要立刻缩回自己的壳里去,从陌生到熟悉有一个过程,认识陌生的事物自然也有一种乐趣,为何不尝试着去接纳它呢?踏足未知领域时,惧怕艰难永远体会不到全新的精彩。

感觉剥夺:被关小黑屋绝对是种酷刑

从经典的《肖申克的救赎》到近两年大热的《越狱》,相信我们对欧美监狱片中关禁闭的场面并不陌生。你有没有想过,在那么野蛮的地方,为何采取关禁闭这么温和的手段?答案很简单:因为这手段一点都不温和。感觉被剥夺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黑伯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将自愿的被试者关进一所小房间,戴上看不见的护目镜、棉手套,塞上耳塞,除了吃饭上厕所以外要尽可能长时间地躺在床上。12、24、48小时后被试者要做一些算术、字谜游戏等,结果证明,隔离时间越长,成绩越差。而且被试者出现注意力涣散、情绪激动、紧张、幻觉等问题。作为一个看似独立的个体,我们要不停地与外界发生各种有意识和无意识的联系,包括观看、触摸、嗅、品尝等各种感官体验,如果将这些完全剥夺,不但这些感知外界的“触角”会迟钝掉,人的心理也会面临崩溃掉的危险。

痛觉麻木:关云长刮骨疗毒不疼吗

有个朋友曾经讲她小时候的一件事情,说看见她弟弟被人家欺负,立刻冲过去保护弟弟,经过一场小规模冲突两人回到家,她才发现自己的凉鞋扣扎进脚心,流了很多血,可她居然一直没有感觉。这就是疼痛麻木的一种表现。经研究发现,疼痛感其实并非完全由身体受刺激的大小决定,也会受到心理反应的影响。心理的这种影响是两方面的,即夸大或减小疼痛感。具体来说,如果人的注意力很大程度上被其他的事物吸引过去,就容易忽视或者减轻疼痛,而如果将注意力完全放在伤口上,就会感到格外疼。所以比赛中的运动员即便受伤严重有时候也并不知晓,或者知晓后还可以忍痛完成比赛,同样,关羽将注意力放在下棋上(那盘棋他居然还赢了),自然有展示个人气魄的一面,也有借以转移一下注意力的意思。人的心理对身体感觉的影响还是很奇妙的。

感官定律:让五官友好合作吧

朱熹有云“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是说即便进行的是念书这种貌似单纯的脑力劳动,各种感官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生活大爆炸》里谢尔顿在地板上学习游泳,在电脑上学习攀岩,最后在真的实践时吃尽苦头。所以,做事情要尽可能地让自己进行全方位的各种体会,这样便于对其了解得更深,且不容易遗忘。经研究,得自听觉的知识,人可以记住15%,得自视觉的为25%,而得自二者合作的则为65%。“读万卷书,行千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中学哲学课本也让我们反复背诵,所谓“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当我们在学习、尝试记忆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太懒惰,让你的各种感觉友好和谐地一起行动吧。有时候,《好汉两个半》里面查理叔叔的那种身体力行全方面进行教育的方式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高峰体验:畅游在极致的体验中

成功者的心理是什么样的?有什么区别于常人的地方吗?很多人都想一窥究竟。心理学家马斯洛经过研究后告诉我们,那些最成功的科学家、人类学家、心理学家、艺术家等是心理最健康的人,而这些人经常具有的共同感受是高峰体验。作为一个心理学上的概念,高峰体验是指人在生活、学习、工作或投身于其他事情的时候,感受到的一种痴迷、忘我、与外部融为一体的美好感觉。这种感觉往往让人:忘记自我的存在和时间的流逝,全身心地投入到该事情中,仿佛飘飘于高峰之间。马斯洛表示,心理健康的成功者往往频繁体会到这种感觉,而这一感觉也使得他们更有自信心,抑郁减少,心理也更加健康。

马斯洛告诉我们:“这些科学家、心理学家、人类学家、艺术家等,他们表面上承认习俗,但实际上对这些习俗是漫不经心的、马马虎虎的和超然的,也就是说他们能够接受这些习俗,又能遗弃它们。这是因为他们能够全部地、平静地、幽默地抵制文化的愚蠢和缺陷,用或大或小的努力来改进它们。他们明显地表现出与这些缺陷进行坚决斗争的能力。”这实际上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即心理健康的人并非是那些完全消极地适应环境的人,他们会用自身的意志和行为来改造、对抗环境,保持着自我的独立性,坚持着自身的理念,在必要的时候甚至会固执己见,我行我素,这种与周围环境相共存而又不被同化的人,往往具有高度的“心理自由”,在追求自己目标的时候经历更多的高峰体验。P12-1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3:5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