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禅者的秘密(禅茶)/茶密修养禅文化丛书
分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作者 悟义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野外有一人,独立无四邻。

彼见是我身,我见是彼身。

“兰姑娘,你这是去哪?”

“王妈妈,我给先生送饭去。”

“昨日我见你带的馒头、蔬果又拿了回来。是不合先生口味吗?”

“王妈妈,先生没日没夜写书,昨天开始入定了,不口乞不喝,我也是极其担心他的身体。”

此时的季兰,已经没有半年前风华绝代女道姑的影子了,只见她一袭素兰碎花的长裙,青丝挽起,素面朝天,干净利落,完全一个清新可人的小家碧玉形象,这不手提一个食篮,正要上山给她的渐儿送饭。

山脚下的村屋住着陆羽刚来湖州杼山脚下时路遇的一位老人家王妈妈,陆羽来湖州四处寻山找野茶,路过她家门口,讨口水喝,老人常年风湿,腿脚不便,陆羽见后教会王妈妈早晨起用野茶熏脸,调息静坐,不一时便满身大汗,湿寒尽出。不出一月,老人家的腿脚灵活了许多,感恩不尽。陆羽和妙喜寺皎然禅师结识一见如故,常来杼山探友,再一次路过她家时,王妈妈便留他住在家中。

陆羽巧遇季兰后,带她一起住在王妈妈家里,每日教季兰如何采茶、制茶、品茶、烹茶,又教她禅门功夫,王妈妈无亲无故,自是把季兰当自己女儿一般。姐弟两人久别重逢,季兰没想到鸿弟茶知识竟然如此渊博,惊叹之余,不禁加倍认真学习。

一晃半年过去。

三个月前陆羽单独移居好友诗僧皎然的苕溪草堂,结庐苕溪之湄,潜心闭门著述《茶绎》。

诗僧皎然,杼山妙喜寺主持。

妙喜寺曾名妙峰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大同七年(公元535年)夏五月,武帝以东方有妙喜佛国,因名之。旧寺在州西金斗山,唐太宗六年春二月移于杼山。

杼山位于湖州城西南三十里处,与龙溪、弁南三乡交界处,汉名“稽留”,晋称“东张”,其山胜绝,妙峰清幽。山中有奇绝山谷,谷一边是陡峭的山峰,另一边是湍急的苕溪溪流。

皎然来湖州后,定住于此,他爱诗、爱茶、爱友、爱禅,曾写《茶诀》、《诗式》。

苕溪草堂位于杼山山谷,周围原始密林中有许多野茶树,草堂建于山谷山腰处,有苕溪自山谷穿流,谷中斑斑翠竹,鸟语花香。草堂原是皎然独自坐禅的地方。

禅门坐禅的时候,首要“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方可入道”。皎然禅师在妙喜寺传法,个人精进修行则会去往苕溪草堂,草堂不大,仅可容纳三至四人,禅师定期过来独自坐禅、品箫、炼气、炼功、安居、入定。

山虽不高,但少有人烟,常有野兽出没。

传说上古“有巢氏”居于九嶷山以南的苍梧,他游历仙山,得仙人指点而有了超人的智慧,受鸟类在树上筑巢的启发,他爱在树上筑巢。

皎然禅师也用树枝和藤条在草堂前一棵大松树的树干上筑了一个巢,筑巢的松树有近千年了,树身有三人环抱那么粗,近树根处还有一个树洞,兴之所至,皎然有时跃身上树,树上有几只松鼠开始时好奇地观察他,后来发现此人无敌意,便常偷看他坐着做什么,无奈这个和尚实在无趣,呆呆地一动不动,便不再理他,自己找松果玩去也。

皎然禅师有时也会在大树洞中入定,树洞仅可容身一人,山上原多蚁蛇,奇怪的是,自从禅师在此结庐,附近的毒蛇也不出没了,不知道搬去哪里了。禅师夜间常在巢洞中入坐,抬头望天空月朗星稀,清风自来,空中萤火虫飞来飞去,远处溪水潺潺之声入耳,不觉忘乎天地,浑然无我。

皎然禅师记得早年随师父习禅,数年后师父带他前往少室山达摩洞中坐禅百日。  出关后,师父指洞前两颗茶树对他说:“徒儿,当年达摩祖师壁观九年,某一天,倦困已极,几近昏怠,蓦然惊觉后深为惭耻,扯下自己眼皮掷于地上,从此再无昏沉,在祖师掷下眼皮的地方长出此两棵茶树,后禅僧取此茶叶煮水,用以清神思治昏沉。你爱茶爱诗,可以‘茶、诗’为法门契道,弘我禅门。茶道、诗道的根本在于清心,清心便易获禅心。法喜禅悦至交接相互间,谨兮敬兮,寂兮廖兮。'’

师父说完,飘然离去,皎然跪地不起。也就是那次以后,皎然移居湖州妙喜寺,以“文字般若’’度人悟道,以“茶禅一味”参禅解惑。

和陆羽结识后,两人一见如故,不像禅师和儒生,倒像是失散多年的亲兄弟,亲人之间的感情很微妙,不同于社会上的朋友,这种感情的特点是平时似有似无,好像没有密友那么亲密无间,甚至在平淡的生活中还会出现倦意,可是一旦出现危险、困难,或者一方犯了错误,惹了麻烦,另一方不会厌弃,不会害怕,不会冷淡,而是自然出现保护对方的心态,越是险境越团结。

这种感情其实和血缘、和彼此的真实关系没有一定的关联,有些血缘维系的兄弟互相残杀,争权夺利,而又有许多异姓兄弟肝胆相照,义薄云天。

两人开始时仿佛有说不完的话,谈儒参禅,辩经说法,又有喝不完的茶,交换对于茶之源、器、气、水的各种见地,理解。过了几个月后,兄弟俩从不停地交流变成心心相印,一见面只饮茶,不说话,有时候是陆羽煮茶,有时候是皎然泡茶,相视一笑后便静坐,几个时辰后,起身行礼道别,仿佛在入静中得到了无穷的能量,体会了彼此的心。P1-6

目录

引:笑红尘

第一章:不二情

第二章:道可道

第三章:茶丸功

第四章:丹阳手

第五章:非非想

第六章:茶禅道

序言

继《茶密禅心》面市后,出乎意料地得到了各界的高度认同,更加加强了我将现代常常被人误解的“中国禅”在生活、修炼中的各个方面认知及思想真实还原呈现在大众面前的信心。

“茶密禅文化系列丛书”除了已经出版的《茶密禅心》外,将陆续展开我对于“中国禅”在饮食、疾病、艺术、禅茶、情绪、爱情、睡眠、教育、宜居、服装、禅定等生活禅在各方面的独特观点和方法介绍。“中国禅”虽然和其他佛教宗派相似,以禅定入门,以达到般若智慧解脱证道为目的,但它更生活化、平实化,更注重当下的力量,尤其注重不离世间而证道解脱。

禅师们会用各种独特的善巧方便之法,无论棒喝也好,大白话也罢,匪夷所思,疯疯癫癫的目的无非破除人的执着、妄想、知见,让人自见光明本性,拨云见曰,晴空万里。“中国禅”的根本精神不是让人离尘遁世,逃避生死,自身成仙,而是在滚滚红尘升华生死,出世自在,入世逍遥,在人世间普度众生,离苦得乐,超越凡夫,不为外界的情、物、欲、权、法、相所迷所困所累所牵。

所以“中国禅”不是风花雪月,也无章可循,禅法完全是“存乎一念,用乎一心”,师者根据不同根器之人运用不同相应之法,“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禅”本意不立文字,讲究心心相印,性性相契,但由于现代人和古人不同,从小思想复杂,又长期受西方教育熏陶,相信科学、实验,越来越不相信看不见、摸不着的玄妙,又有些居心叵测之人,利用玄妙,装神弄鬼,迷惑大众,中饱私囊。故,笔者试图将禅在生活中各个方面的理解细细道来,正如老子圣人所言:“道可道,非常道”,禅A.-~-妙一经解释,笔者无论怎样叙述的“禅”,其实已非“禅”了,可能就只能将部分禅理、禅法、禅诗、禅医、禅相等用文字表述,但聊胜于无吧,真正的禅心和禅境需要实修者自己体会,因缘和合参悟才可得。

决定-W“茶密禅文化系列丛书”是因为禅的禅学、禅修、禅境三部分很难混合,单纯性的禅理学术文章或禅定、打坐、修炼等专著难以惠及大众,“中国禅”的非凡在于它时时刻刻不离生活,在烦乱的社会环境中保持一心,了无一事,“行凡夫事,发菩提心”,“无心于事,无事于心”,达到这种境界,纵使叫什么名称,位居什么职位,犹如庄子所说或牛或马一任人呼,又有何不可?又有何分别呢?笔者故而将此三部分用文学的方式融会贯通,用故事的方式生动表达,希望更多喜爱中国传统文化的读者可以思考、理解、受益,就是此套丛书的意义与内涵。

“中国禅”思想从魏晋南北朝罗什师、达摩师、傅大士等祖师、大觉者奠基,经慧能禅师创始禅宗,道一禅师大事弘开,怀海禅师规范丛林,形成了新鲜活泼的禅风,当下立断的禅悟,平凡朴实的禅语的中国特色禅。可惜的是现代人一提到“禅”,忽略了“禅”的核心是般若智慧,脑海里自然产生的图画是寺庙、烧香、法会、打坐,更有甚者居然以为“禅”是茶艺、SPA、插花……让人痛心不已。“中国禅”当下立断,只破不立,佛魔俱遣,心心相印。古时禅宗大德,哪一位不是顶天立地、从容生死、出入自在、慈悲智慧的大丈夫?

中国传统文化,第一阶段:三代前后,从伏羲画八卦创立《易经》开始,经夏、商、周的发展,以原始、质朴的特色,形成易、礼为中心的思想。第二阶段: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互为异同,逐渐形成儒、道、墨三家并举,称为“显学”。第三阶段:经历魏晋南北朝的演变,儒、释、道三家鼎驰,互为兴衰,故此中国传统文化,三教互不可分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偏举。中国文化的特色,是文史不分,文哲不分,所以讲中国文化,就无法独立偏重哪一点。纵横交错,追本溯源,才可以不以偏概全。

盛唐时期是中国文化的顶峰,中西文化交融,国都朝野市集中各种思想、文化、语言交集,大国风采在于文化泽被天下,引百鸟朝凤,百川归海,经济独立,富国强民。文化的力量犹如春雨一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知不觉中改变现实社会的道德取向、价值观、人心。禅文化在盛唐之所以被广泛接受,慧能禅师创立的“禅宗”不是凭借帝王政治力量的推动,而是由民间社会自然发展认可,是因为“中国禅”不神秘、不迷信,无论士大夫还是老百姓,也无论男女老幼,有文化没文化,众生平等,当下悟了便悟了。

“中国禅”顿悟法门的意义在于人的本性犹如太阳,光芒万丈,但被乌云遮挡,不见阳光,如果在刹那间吹散乌云,人就可以看见自己清净的本来面目,这就是“禅”的契机,但顿悟的意思不是一次悟了便结束了,就证道了不用修了。如何时刻保持那刹那间的光明,保持生活中时刻发菩提心?这是需要修持的,当年道一禅师在悟道前经过了多年的坐禅基础,禅定功夫了得,可就是不悟道,后经南岳怀让禅师一番“打牛打车”的教育后彻悟,悟道后他继续在师父身边随侍9年,都是不断修证、学习的过程(参见《茶密禅心》马祖篇)。

《茶密禅心》作为此套丛书的开篇,禅心是在生活中保持的一心不乱、了了分明、如如不动,是禅者的境界,活在当下,三心不得,《茶密禅心》将“中国禅”的源头、发展和本质娓娓道来。

内容推荐

陆羽晚年飘泊,曾写“月色寒潮入剡溪,青猿叫断绿林西。昔人已逐东流去,空见年年江草齐”,有许多学者认为此诗就是为李季兰所写。

万古长空中娇小的身影,在一朝风月里又翼长千里,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在湖州吴兴等地的烹茶技艺中,依稀可见李冶的一缕香魂犹存。

中国历史上最有诗情的禅僧皎然,他首次提出“茶道”的概念,举办了许多重要茶事活动,作者认为皎然禅师是禅茶一味的开创者。公元760年,陆羽游抵湖州,与皎然禅师一见如故,同住杼山妙喜寺,结成“缁素忘年之交”。不久移居皎然书房——“苕溪草堂”,潜心著述。如果没有皎然禅师绝世独立的友情,没有皎然禅师激越清明的文字,没有皎然及众多史子经学倾力相助,《茶经》会不会如期完成?

茶心禅心凡心,心心一心;茶密禅密道密,密密同密;禅茶本来平凡,平凡之中,得见非凡……

《禅者的秘密(禅茶)》的故事地点发生在风景如画的浙江湖州,湖州这个地杰人灵的地方从来都不缺美丽动人的传说。

那好,让我们一起回到温柔多情的吴兴,开始缓缓的归乡之路吧……

《禅者的秘密(禅茶)》由悟义编著。

编辑推荐

《禅者的秘密(禅茶)》是悟义老师第一本长篇小说、茶密修养禅文化丛书之一,生动地描述了唐代茶圣陆羽、诗僧皎然、才女李冶之间关于茶的传奇故事,从茶的产、制、煮、器、品、熏到茶诗、茶艺,帮助人们领会中国茶文化的精要。书中精彩纷呈,千年茶文化娓娓道来,让人不忍释卷。

  中国禅师们手中的禅茶,不仅解渴、解乏,更是存思、养生、洗心、悟道入清凉地的上品,故,茶在禅师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中国禅”存在于活泼泼的当下、热乎乎的生活中,只有心在当下,在向死求生的修炼中,不念既往,不畏将来,才更加知道惜缘,不会不重视当下的缘分,而在头脑里老是思考着下一件事,禅便是此时此刻的一心一意。不是冰冷的戒律、死沉的教条,或者一尘不变的仪式。茶的个中滋味,禅的玄妙境界,唯有契合当下的平常心乃知之,“平常心是道”。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23:2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