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韩国首都首尔青瓦台本馆世宗室前走廊上,挂着九幅肖像画。他们分别是韩国自1948年建国以来九名总统,他们似乎都未能善终:第一任总统李承晚流亡夏威夷,客死他乡;第二任总统尹潽善经历了三次牢狱之灾,下台后一直被秘密监视;第三任总统朴正熙被亲信杀害;第四任总统崔圭夏被强制拘留;第五任总统全斗焕被判无期徒刑;第六任总统卢泰愚被判17年有期徒刑;第七任总统金泳三向警察交了书面调查,儿子两次被拘捕;第八任总统金大中的亲信纷纷陷身腐败丑闻,致使他官司缠身,郁郁而终;第九任总统卢武铉以惨烈的方式自杀,更是为青瓦台蒙上了一层悲剧的色彩。
六十年风雨苍荑,青瓦台依旧屹立在汉江之畔,但是为什么一任任的主人们都黯然告别这最高的权力舞台?在亚洲民主运动的历史上,青瓦台为什么总是那么阴’郁?或许我们可以从青瓦台主人们的历史上寻找答案……
有人说:青瓦台是体现韩国人的精神与气概的地方,是历尽历史沧桑仍顽固固守民族精神,昂首前进的中心舞台。
本书以清晰、独特的描写手法,叙述了自1948年以来入主青瓦台的大韩民国第一任总统李承晚以及尹潽善、朴正熙、崔圭夏、全斗焕、卢泰愚、金泳三、金大中、卢武铉等九人生平事迹,勾画了一百多年间韩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全景式画卷,再现了韩国政治的种种弊端和韩国历史演进与变迁的风雨坎坷,也体现了这九位领导人的艰辛政路!
1875年3月25日,一个健硕的婴儿在朝鲜半岛的黄海道呱呱坠地了,这时他的母亲已经40多岁了。因为母亲在怀他的时候,梦到一条大龙从天而降,飞入她的怀里。而在韩国,龙是一种祥瑞的征兆,因此家人给这新生的婴儿取了一个隆重的名号——李承龙。
韩国的婴孩所受的爱护较其他国家的婴孩多,他们常常伏在父亲、母亲、奶妈或是哥哥姐姐的背上,两腿又开,用一块布缚住,几乎就是背着长大的。由于身体的接触,婴孩一直有安全与温暖之感,当孩子啼哭时,母亲只要松开布带,就可以将婴孩转到胸前来哺乳。即使刚出生不久的婴孩,也常被大人们背到街上去应酬,背到田野间去玩,所以他们从不会感到孤寂。此前,李氏家族已是五代单传了,李承龙的出生就像一缕细线延续了李氏家族的生命。因此,李承龙更是被视为李家之宝,倍受家人的宠爱,幼时随时有人陪他玩,逗他笑,受到额外的照顾和爱护,他的童年生活是快乐美满的。
李承晚的父亲名叫李敬善,常被邻居们呼为“李圣人”,因为他是一个属于士大夫阶层的人,生长于富裕之家,受到的是不治生产的教育。虽然家道早已衰落,但李敬善一直穿着读书人的长袍,留着长发,一举一动都保持着庄严自尊,始终怡然自得地过着他的学者生活。而他又是天生一副英俊的相貌,一颗仁慈的心,慷慨好客,仗义疏财。所以见了他的人都会说:“李圣人从头到脚,都是一派书生作风。”李敬善的性格和气质,是属于韩国老一辈的古板气派,在这方面,他和孩子们之间似乎有一道无形的鸿沟。所以在家中,孩子们很少和他亲近。直到李承晚40多岁的时候,他们父子才有一段短暂的亲密无间。
那时的韩国人家,即使最穷苦的人家,也有为丈夫特备的客厅,用来招待他们的朋友,当宾客来时,家中女人是不出来的。李家的客厅很小,也许不超过10平方米的面积,按韩国人的习俗,客厅里没有什么陈设。客来时搬出黑漆小桌,一个人面前置一张,宾主盘膝而坐,慢慢地饮酒或喝茶聊天。这是李敬善日常生活里惟一的慰藉,当高朋满座的时候,似乎世上其他的事都不重要了。所以,母亲金氏曾不断地对李承晚说:“你的父亲对于女色和赌博都不感兴趣,但他是个极端好客的人,招待朋友时,什么都舍得拿出来。”
李敬善最大的兴趣是研读他书房里精致书架上的二十四大册族谱,这也是他那个时代贵族知识分子的一般兴趣。所以他对于李氏及韩国其他名门望族的业绩如数家珍。他时常将儿子叫到身边,讲述祖先的光荣史,但当发觉儿子并不感到兴趣时,他便面露愠色,无可奈何地叹口气,让他去玩了。
李敬善又常常朗诵些诗词古文给他的儿子听,并传授其中最有趣味的内容,间或也命儿子背诵一二段,李承晚有时不免忘记几句,父亲便不满意地摇摇头,然后给儿子提示。
李夫人虽然整日忙于家事,但总是忙里偷闲地教导她的孩子。她的思想是努力传授古老的美德,李承晚对于诗歌的第一次印象,即是幼年时母亲读给他听的一首诗,一直珍藏在他的脑海里,并启发了他的灵感。
许多年后,李承晚的出身对他成为一种障碍及困扰。他的祖先是皇子李让宁大君,即李家创天下的首任朝鲜国王李成桂的孙子,但这位王子放弃了继承王位的权利,让给弟弟接任。李家的宗谱在韩国的知识分子之间是人人皆知的,后来他的政敌就常常利用这一点,恶意地指骂李承晚,说他想做皇帝搞专制。
李承晚的曾祖父李晃,从他们在汉城的老屋迁移到黄海道的海州。那里是清津半岛的顶端,位于西海岸一座小山的中间。李承晚出世前不久,他的双亲因为收入减少,不得已又搬到平山县的一座小屋子里,李承晚就是在那里诞生的。当他三岁的时候,家境每况愈下,经济情形十分困难,迫使他们再度返回汉城。不久,又搬到汉城南郊的桃村,他在那山边的小屋里,一直住到1895年。所以,虽然他有贵族的血统,但他却是在韩国平民中长大的,和一般的贫苦大众有同样的思想和同样的感觉。
在李承晚的童年思想里,对群众生活遭遇的关心,由于他的境遇,已经深入他幼小的心灵。对于国家的经济低落、政府的紊乱无能、士大夫们的消磨时日,李承晚在童年时就感到憎恨,虽然他也是这个社会制度里的一分子,但他早就发现了它的缺点并深为不满。
从丰富的韩国谚语里,从母亲那里听来的许多民间故事里,从走江湖的说书人所说的通俗话本里,从八百年来民间流传的歌颂自然、忠爱、思念、奋斗的诗歌里,少年的李承晚从多方面陶冶了他坚忍乐观的性格,同时吸收了韩国人传统的刻苦精神,他对祖国的热爱成为他做人的一部分,因而在他的心腑里蕴藏着一股烈火般的热情。
春秋佳日,汉城的气候真是太好了,至于酷热多雨的夏天,可以在河里尽情游泳。寒冷的冬天,也有机会作剧烈的户外运动,自造的溜冰鞋及雪橇,在寒冷的冬天是常用的。可以说,李承晚的童年生活和他的朋友们没有什么不一样,从他成年生活的爱好中,有充分证据可以推测他在青年时期一定消磨过许多时间作户外的运动。这些游戏多半是合作玩耍的,如捉迷藏、造房子、角力、赛跑等等,他们从集体生活中学习与人相处之道,启发自己的智慧。街边的小贩卖给孩子们种类繁多但不太甜的糖果,所以孩子们生活得倒很愉快。由于韩国的山川交错,家人或青年朋友的集体旅行或野餐也是很普遍的,孩子们都聚精会神地出游或踏青,因此他们的生活虽然简朴却也并不单调。P3-5
在韩国首尔市钟路区世宗路上,有一栋风格独特的建筑群,它每天都在吸引着全世界大批游客来此观赏旅游。
映入眼帘的首先就是主楼顶上的青瓦。主楼背靠颇具王者气派的名山——北岳山,山上的绿树与曲线型的青瓦房顶,白色的柱廊和墙壁,在蓝天下相映成趣,非常漂亮。它由位于中央的主楼、迎宾馆、绿地园、木槿花花园、七宫等组成。这些建筑的外观各不相同,所有建筑都是按照韩国传统建筑模式建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主楼的青瓦和曲线设计的房顶是它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据说下面共有15万块青瓦,每块都能使用100年以上。
这就是韩国的总统官邸——青瓦台!在青瓦台有一处名为“守宫处”地方,立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天下第一福地”六个汉字。按照风水学的说法。北岳山左有青龙——骆山,右有白虎——仁王山,是朝鲜半岛山脉的中心地带,堪称风水宝地。因此,从高丽时代起这里就被用作宫地。
但是,我们翻阅历史,才知道它原来并不叫青瓦台,而是叫景武台。它原来是高丽王朝的离宫,1426年朝鲜王朝建都汉城后,把它做为景福宫后园,修建了隆武堂、庆农斋和练武场等一些建筑物,并开了一块国王的亲耕地。
1927年日本入侵后毁掉五云阁以外的所有建筑,建立了朝鲜总督官邸。1945年日本投降后变为军政长官官邸。1948年8月大韩民国成立的同时,它成为总统官邸并改名为“景武台”。
1960年4月19日推翻李承晚政权后,尹潜善当选总统并入主景武台。不久,因为尹潜善忌“武”字并为了同美国白宫相对应,给白墙蓝瓦的这群建筑起名为青瓦台,所以也有人称其为“蓝宫”。据说,这里还一度差点儿更名为“黄瓦台”。在朴正熙总统执政时期,有人提出要将总统府的名字改成象征皇帝色彩的“黄”字,但被总统驳回。
但是,做了不到一年的尹潜善总统就被朴正熙的武力撵下了台,灰溜溜地离开了因他改名而留世的青瓦台。
有人说:青瓦台是体现韩国人的精神与气概的地方,是历尽历史沧桑仍顽强固守民族精神,昂首前进的中心舞台。
在青瓦台本馆世宗室前走廊上,挂着9幅肖像画。他们分别是韩国自1948年建国以来9名总统,他们都未能善终:
第一任总统李承晚流亡夏威夷,客死他乡;
第二任总统尹潽善经历了三次牢狱之灾,下台后一直被秘密监视;
第三任总统朴正熙被亲信杀害;
第四任总统崔圭夏被强制拘留;
第五任总统全斗焕被判无期徒刑;
第六任总统卢泰愚被判处17年有期徒刑;
第七任总统金泳三向警察交了书面调查,儿子两次被拘捕;
第八任总统金大中的亲信纷纷陷身腐败丑闻,致使他官司缠身,郁郁而终;
第九任总统卢武铉以惨烈的方式自杀,更是为青瓦台蒙上了一层悲剧的色彩。
六十年风雨苍荑,青瓦台依旧屹立在汉江之畔,但是为什么一任任的主人们都黯然告别这最高的权力舞台?在亚洲民主运动的历史上,青瓦台为什么总是那么阴郁?或许我们可以从青瓦台主人们的历史上寻找答案……
德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弗里德里希有一句名言:“腐败是附着在权力上的咒语,哪里有权力,哪里就有腐败的存在。”作为一个政党或是一名领导人,如果对于权力与腐败的关系没有充分的认识,并放任由之,那就很难摆脱“权力的咒语”而最终走向衰败的命运。当然,个人也会倒在腐败的咒语之下。
有人说:独裁的权力,腐败是独裁的普遍腐败,如果不及时遏制,最终导致的腐朽根本。而民主的权力,腐败是有局限性的,民主的力量是可以及时剔除已发现的腐败权力。但就是这种“局限性”让韩国总统卢武铉走上了不归路。
可以说,在世界政治史上,领导人面对贪污丑闻的调查,不堪困扰而自寻短见的,卢武铉算是第一人。
2008年2月,卸任后的他在家乡峰下村曾这样对支持者们说:“卢武铉这个政治家,如果了解了就会知道他还算是个不错的种子。希望大家好好爱护,不要让这颗种子干枯。”
没想到,仅仅15个月后,“这颗种子”就以一种近乎悲壮的方式“以死明志”。
卢武铉和其家族涉嫌贪污的两项控状,涉及款项加起来共600万美元。这一数目,与韩国在80年代军政时期大财阀动辄数亿美元的政治献金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为了区区数百万美元,62岁的卢武铉犯得上“畏罪”自杀吗?
纵观韩国政治现实,这一事件背后的确盘根错节。“左”和“右”的政治角力,改革与保守之间的明争暗斗,加之情绪激昂的群众政治,使得韩国民主政治体系始终难有机会平心静气、深入彻底地解决自身问题。
与深陷政商勾结漩涡的右派政治家不同,农家出身的卢武铉经历了“艰难跋涉、百折不挠”,在戏剧性的成功和失败的反反复复中,最终依靠清明的政治作风赢得总统选举。
执政5年期间,他大力反腐倡廉,并为韩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他亲自主导这一变化,成为多个争论漩涡中的中流砥柱。但是同时,这些争论也导致了韩国社会的严重对立。他的政绩,可用“毁誉参半”来形容。
他卸任后要开创离任总统的全新模式,回到家乡务农种田。没想到命运弄人,一生倾力反腐的他却不幸碰上“贿赂门”。他用半生建立起来的政治道德被彻底击垮,人格尊严、案件调查、政治道德的多重压力终于成为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于是,强调“道德”并试图以此区别于黑金政治的卢武铉,在自己的道德有可能毁于一旦的“真实之门”前痛苦徘徊,最终在2009年5月23日晨间选择了极端之路。
但是政治仅仅是基于道德吗?从中国台湾地区的陈水扁的身陷囹圄到韩国前总统卢武铉的突然自杀,亚洲地区民主转型过程中的腐败问题,再次深刻暴露了出来。
对卢武铉悲剧及其发生机制的检讨,则将作为沉重的一课,在未来民主政治的操练中,被长久地谈论。
如果将目光扩大到民主化转型中的亚洲,类似的现象比比皆是。这是人类无法医治的痼疾,还是经济起飞与政治改革脱节而新产生的癌症?
在中国台湾地区,蒋经国早期扶助民间经济,一批家族涌现,创造了“台湾钱淹脚目”的经济奇迹。此时,政界与民间商贾之间更多是互助共建的关系。尹仲容、李国鼎、孙运璇三位高官被誉为“经济发展三杰”,是台湾地区经济腾飞的奠基人,卸职后的生活可以说是穷困潦倒。
到蒋经国后期,商界大佬纷纷从政,王又曾等巨贾更是担任国民党中常委等要职,政商开始出现合流的趋势。到了李登辉时代,政商密切勾结合流。黑金政治正式登台。而这与民主选举时代的到来竞莫不相关。 台湾地区党禁、报禁解除后,长期一党独大曾让国民党形象败坏,在民主选举中优势不断减少,为了赢得选举,国民党开始扶持有黑道背景的商界大佬,而商界大佬则通过捐政治献金、贿赂的方式报答国民党。在李登辉任内,“黑金政治”达到了极致。
2000年中国台湾地区“大选”,“百年老店”国民党失去政权,除了因党内分裂外,“黑金政治”导致形象崩坏也是重要原因。而获得选举胜利的正是长期以追打“黑金政治”闻名的陈水扁。
和陈水扁一样,卢武铉正是正确把握了“反腐败”的民心脉动和群体诉求,营造了“同过去的腐败一刀两断”的政治幻想,才走到了政治最高位,人生的最颠峰。
作为韩国民主转型后由民选产生的第三任总统,卢武铉曾以“平民政治家”的当选改写了韩国的现代政治史。
当初卢武铉跻身政坛,其最吸引人的特点便是“与腐败无缘”。2002年举行总统选举时,候选人卢武铉给竞争对手贴上了“腐败”的标签,并说自己是依靠“小猪存钱罐”参加选举。
卢武铉草根出身的背景,更让人们对此充满了希望。人们希望在西式“民主”制度下的卢武铉,能够使政府摆脱与利益集团的联姻(但是这只能停留在民众的幻想之中,在选举中若想实现政治上的野心,就需要各种造势,有来自各方的支持,而在现有经济体制下只有金钱才能使政客实现理想,这在西方也是同样的,由于西方民主早已实行,在长期的实践,左翼的影响,内在固有的基督教教化,他们的民主政治已经处于成熟阶段,权力分配得相对完善,政府运行机制相对于东方新兴民主制度合理,于是他们的问题相对不太严重。当然重要的因素是经济状况如何,一种普遍现象:在贫穷国家或遭遇经济困难的国家他们的政府必然矛盾重重,腐败问题必然突出。这可以表面地说明这一结论)。
在此之前,韩国离任总统似乎都摆脱不了贪腐指控的困扰。韩国正是在朴正熙时代实现了经济起飞,而国家权力与大企业的结合,恰是韩国经济起飞的原因之一。因此,在社会转型后,如何从制度上抑制由此而产生的裙带之风、金钱政治、政商勾结、暗箱操作,便成为韩国政治生活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不过,无论是陈水扁还是卢武铉,都让自己的支持者失望了。给对手贴上“腐败”标签的卢武铉,不得不在卸任后,为说明“是自己直接收受还是家人和亲信瞒着自己收受”的问题走向检察机关大楼;而给对手贴上“黑金政治”标签的陈水扁呢,自己则成了“黑金政治”的最大代表。
这真是亚洲民主的多事之秋——印度正在举行最大规模的民主选举,但是看看《金融时报》专栏作家吉迪恩·拉赫曼近日发表《印度民主丑陋的一面》一文:
“上届印度议会的543名成员中,有128人曾面临刑事指控或调查,其中83人涉及谋杀。在一个贫困社会,黑帮分子能够凭借武力和金钱进入议会,而他们也的确这样做了。”
对经济人而言,“无利不起早”是个永恒的定律。亚洲不少地区的新富阶层也开始走上政治前台,为获得相应的政治地位,有的新阶层人物便会去寻租权力或进行贿选——于是就有了腐败,红色民主被“黑金政治,,撞腰现象时有发生。
那么,说到底,问题的症结之处,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为什么监督在亚洲地区就难以实行?
这似乎印证了亨廷顿的民主观点——第三世界国家实现现代民主的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一旦公权力实现比较开放的竞争之后,对权力自身实行有效的监督,往往就成了最为棘手的问题。
客观地说,卢武铉的自杀在揭示了韩国民主有待完善的某些软肋外,同时也昭示了民主的益处——假设韩国依然继续全斗焕时代的集权方式,经济依然发展,那么,从全斗焕、卢泰愚到卢武铉的黑金腐败会暴露吗?应该不会暴露在司法调查下,最多暴露在民众的嘴巴上。
谁知道,这种民主之咒还会延续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