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及寓于其中的医学道德均属于文化现象,以人为本、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已成为当代社会普遍的道德要求,医学院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有较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医学道德素养。将医学理论学纳入医学教育系统,在医学院校作为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开设,使医学院学生了解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知识,提高善恶选择能力,对在职医务人员也应该经常进行医学伦理学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
大医治病,“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医乃仁术,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卫生事业是造福于全人类的事业,医药卫生人员担负着救死扶伤、防病治病,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的神圣使命。卫生工作的服务宗旨和医务人员的行为特征均显示出医学道德的特殊重要性和内在必要性。医学及寓于其中的医学道德均属于文化现象,以人为本、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已成为当代社会普遍的道德要求,医学院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较扎实的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有较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医学道德素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卫生改革的深化,医学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中国加人WTO,一方面更新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增强了医疗卫生单位的活力,拓展了医学伦理学的研究领域,促进了医学道德的进步;另一方面,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以及落后、腐朽文化和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蚀,使得医药卫生人员的职业道德面临着新的考验。因此,要将医学伦理学纳入医学教育体系,在医学院校作为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开设,使医学院学生了解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知识,提高善恶选择能力,对在职医务人员也应经常进行医学伦理学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