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和儿子一起成长
分类
作者 杨文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剑桥读博士的儿子夏杨,是她心里最大的骄傲!『中国十大杰出母亲』是她获得的诸多殊荣之一。

一个智慧的现代母亲,与你分享她的教子经历:用更温暖、更科学的爱,陪伴孩子走过成长的岁月……

她,就是集“中国十大杰出母亲”、“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杰出创业女性”等诸多荣誉于一身的成功女性——杨文。本书内容充实、生动,语言朴素、流畅,既有学者的睿智,又有母亲的激情,非常值得一读。

内容推荐

杨文——一位有着“中国十大杰出母亲”、“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杰出创业女性”等诸多荣誉的成功女性,用她“素质教育”、“快乐教育”的亲身实践,培养出了一位开朗、善良、兴趣广泛的剑桥博士,让许许多多感叹“快乐童年”与“成功学业”不可兼得的家长钦羡不已。

本书内容充实、生动,语言朴素、流畅,既有学者的睿智,又有母亲的激情,非常值得一读。

目录

序一 他们,是我的第一任老师

序二 母爱是什么?

第一章 记忆

 儿子改写我的人生

 练体操的少女

 从纺织女工到大学生

第二章 做母亲也需要上岗证

 担起两种角色

 不做被动的父母

 聪明是吃出来的

 生活即教育

 木棉效应

第三章 “学习”是个大概念

 播种在生命的春天

 捕捉“关键期”

 床前故事与整体识读

 一只鞋垫的涂鸦和图形游戏

 玩也是学习

 读书是一种习惯

 成功来自专注力

 让时间成为“有价值时间”

 我替孩子抄作业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培养兴趣广泛的孩子

 会考试也是一种素质

第四章 为孩子建立精神银行

 亲亲我们的宝贝

 告诉孩子一个真实的世界

 我为什么不生气

 巧用“计谋”和暗示

 跌倒了,自己爬起来

 就这一巴掌

 让孩子在选择中成长

 孩子不必太听话

 蹲下和孩子说话

 批评孩子的艺术 

 “你真是个好孩子”

 常对孩子说“你来”

 节俭不“抠门儿”

 站在对方的立场

 自控力的培养

 诚信的力量

第五章 父爱如山

 父子如哥儿俩

 父亲说自己做了三件事

 爱他,就要放手

附录 教子100问(选摘)

 我眼中的杨文(代后记)

试读章节

一只鞋垫的涂鸦和图形游戏

夏杨不到两岁时,有一天,他左手拿着一只鞋,右手拿着一张纸,走到我面前说:“妈妈,鞋垫子。”我惊喜地发现,他手上的那张纸上,用铅笔画了一个像土豆一样的东西。我没有说“不像”,而是一个劲儿地夸奖他,鼓励他,并按他的要求,在他的“杰作”上给他写上“鞋垫子”三个字。

直到现在,我还保留着他的这幅“大作”。还有很多他小时候涂鸦的“作品”,包括爸爸的“肖像画”,我都为他保留着。这些稚嫩而充满情趣的童画,记录着他幼年世界里感受最深的东西。

我曾看到一个理论,说绘画是人的右脑功能的最有代表性的表现。所以,从夏杨~岁多,我就注意开发他的右脑,给他一支笔,几张纸,由他信笔涂鸦。从几道简单的、甚至画得弯弯曲曲的线,到他能够想象着把他看到的事物、或者我给他讲的故事中的人物,用画的形式记录下来,我发现,这个过程对孩子的心智培养真的很有效果。

现在亲戚朋友还经常说,“你们家那时候,都让夏杨画得不成样子了”。凡是当年去过我家的人都记得,我家的墙上,不时见到夏杨的涂鸦。铅笔的、粉笔的、蜡笔的、粘贴画的……红的、绿的、黑的、蓝的、黄的……五颜六色。甚至桌子上、地上、门后面,也成为他的“创作园地”。

我承认我是很“纵容”孩子。如果是今天的条件,我想给他装饰一面“创作墙”,让他尽情挥洒他的“创作欲望”。但那时候条件有限,没有那么大的空间,所以,我就想:一个干净整洁的家,和孩子随时随地得以挥洒的想象力、创造力、思考力的发展相比,后者更重要。

这是我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一直坚持的一个原则:注重这个过程背后。沉淀在他身上的东西。

夏杨从小喜欢画,我也曾经给他报过绘画班,但他不喜欢老师试图让他们把一个圆画得最圆,把苹果画得最逼真,就愿不去了。虽然交了钱,我也没有强迫他去。因为我并不看重他学到多少绘画的技巧,而是看重在画画的过程中,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没有得到发展。我想,让他由着自己的兴趣随意地信笔画来,充分利用他的灵感,可能更能发挥他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孩子学画,不是程式化的临摹,而是画他自己的心理体验,画孩子心目中的“真实生活”,不论那些形状多么古怪,色彩多么刺眼,甚至有些会违背现实世界的规律,家长都应该学会欣赏,不要讽刺、讥笑。因为重要的不在于孩子是否创作了一幅画。而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动用了手指、眼睛和思维。

所以,夏杨画了什么,我都用赞赏的语言和眼光去欣赏,甚至在家给他开“画展”。

夏杨幼儿时期的绘画中,有机器人,有猪八戒,还有大灰狼,有的画得惟妙惟肖,有的画得很走形,但他自己能说出“道理”来,告诉我这就是他想象中的,然后,让我帮他把每一幅“画”的名字写下来,有时候甚至是写“绘画日记”,帮他把绘画编的故事写下来,然后帮他装订起来。

那一阶段,夏杨自称成立了一个“夏杨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夏杨系列故事丛书》。有惟妙惟肖的“米老鼠”做饭、睡觉的单个故事,有他自己创作的“双头怪”连环画,还有根据英国同名故事书改编的“旧帽子和新帽子”连环画……他是作者或编译者,我是“顾问”,有时候姥姥也是顾问。

于是,就有了今天我为他“收藏”的他幼儿时期的涂鸦作品。现在拿出来,连他自己也忍俊不禁:“怎么琢磨出来的呢?”

现在很多家长给孩子报了绘画班,大家都知道了绘画对孩子的好处,但是,有些家长请老师给孩子做的是“正规辅导”,重在“立竿见影”地体现在绘画技巧上,而忽略了孩子童真和想象力的挖掘开发。可能这些家长让孩子学画,抱着让孩子成名成家的梦想,但这样是否过早地给孩子的发展定了向?儿童绘画最可贵的,是他富有创造性的、独特的想象力的发展对他的学业及人生的影响,不单是技巧。

“涂鸦”是有阶段性的,在孩子的语言不能充分表达他的思维的时期,他就有了拿起笔来“涂鸦”的强烈愿望,就像人类早期在山洞、岩石上绘画的热情一样。

从孩子的一岁到八岁,是利用涂鸦想象力,锻炼孩子图形思考力、开发右脑的最佳时期。过了这个阶段,他就没有那么强烈的要画的欲望了。这个时期,孩子会自发地去描绘他周围的,以及他想象中的人物、房屋、树木、动物。有笔和纸更好,没有的话,他就会自己去找石块、沙滩、墙壁等去涂鸦。这时候家长应保护孩子的兴趣,在他往墙上或者到处画的时候,不要呵斥他,应该尽量给他提供发挥想象力的环境。

除了鼓励夏杨信笔涂鸦,我还从小注意在图形游戏中培养他的图形思考力。

孩子认识周围的世界是从图形开始的,它是孩子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形成的一个重要环节。那时我搜集了很多的从简单到复杂的图形,来和他一起做辨图游戏。比如,让他找出相似图形中的不同点,让他去寻找确定“水雷”或者“宝藏”在图形的哪个地点。我还和他玩迷宫游戏,不管到哪里,只要有迷宫的游戏,我就鼓励他去探索。他玩得兴高采烈,我也达到了让他在迷宫中体验的教育目的。

我知道一岁左右的孩子正是能够辨认几何形状的时期,我就给夏杨买来了一些玩具。记得有一座玩具小木屋,上面有圆的孔、方的窗……有时早上夏杨醒得早,我就让他在被窝里,拿着小木屋和他一边一起玩,一边辨认什么是圆形、三角形,什么是正方形……

一起上街时,我也会问夏杨:你看这个楼是什么形状的?你看这个大门的形状像什么?……

另外,像拼图、图形重组、七巧板、变幻魔方、滑块类的智力玩具,我给他买了很多,也给他做了不少,我甚至很早就鼓励他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玩具……

当时“夏杨少年儿童出版社”还“出版”了很多很小的《幼儿智力开发丛书》,夏杨绘画,我是“顾问”,内容有填表、迷宫、数图形、一笔画、画图、补图、连数等。

夏杨很小的时候,晚上和姥姥一起出去,姥姥就问他:“你看看月亮为什么有的时候圆,有的时候弯?”夏杨瞪着惊奇的眼睛望着神秘的月亮……回家后,姥姥拿出三个苹果,一个是月亮,一个是地球,一个是太阳,在演示中,给他讲宇宙运动的规律。尽管那时他还小,可能还不能完全听懂,但这种形象直观的启发,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夏杨初中的化学老师和数学老师发现,夏杨在上课听讲和课下复习时,会经常把老师的语言,在书上画成图形,来理解和记忆。他的书上,几乎标满了“符号语言”。我不知道这是否和他小时候的涂鸦、图形训练有关,但他在中学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而他并没有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在他的课本上。

或许,这就是图形给他带来的思考能力?

我认为,思考能力就是和人的各种认识活动相关联的一种潜在能力。生活中我们常听人们用“聪明不聪明”来概括一个人的思考能力,“聪明”,顾名思义是耳聪目明之意。所以,聪明首先包括以感知为基础的观察力,而涂鸦和图形游戏锻炼的首先就是一个人的观察力。

现在夏杨能够在学业或生活中,从很多纷繁的现象中,善于抓住主要特征,而且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我想这和他从小得到的图形游戏训练,应该也有很大的关系。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思考问题时,不是用语言,而是用活动的、跳跃的形象进行思考,当这种思考完成后,我要花大力气把他们转换成语言。”

图形游戏锻炼了夏杨的观察力,并开拓了他的想象力,而且他能够把联想当成习惯,使他在今天的科学探究中,能够具备快速、高效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给孩子一颗自由的心、一双自由的手吧,让他在尽情的想象中,涂抹属于他们那个世界的缤纷多彩……

P68-71

序言

母爱是什么?

杨文

我一辈子只从事过一种职业——“教育工作”。有时,我会反思自问,我是不是有“职业病”?我是不是“好为人师”?因为,每当我与朋友及其家人相处,聊得最多的是孩子的教育问题;每当看到某位朋友——无论是老朋友还是新朋友—一用我认为不正确的观念或方式对待孩子时,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悄悄把他拉到一边,把我认为更恰当的教育方法告诉他。

2003年,儿子夏杨刚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时,就有出版社想出一本“剑桥男孩——夏杨”的书,夏杨婉拒了。他说:“这只是我人生的—个起点,没什么可写的。”

我理解孩子,他不喜欢张扬。但却有更多的朋友来和我探讨教育孩子的问题。同样的话重复了许多遍,所以,当朋友麓雪请我在她的节目中谈谈孩子教育的方法时,我征求了夏杨的意见,就在山东人民广播电台《阳光女性》节目开设了为期一年的“杨文教子”专栏。

没想到,节目在听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大家来信、来电咨询并索要文字资料,我们就一起把录音整理成一本书《杨文教子》。后来,《中国妇女报》、《齐鲁晚报》等连续刊载了《杨文教子》的部分内容,读者反应也很热烈。省内外的很多家长把咨询电话打到报社、打到我们英才学院,为此,我们又设立了教子公益热线,在两年里义务接听了上千个电话……

这上千个电活让我意识到:多少孩子在爱的名义下,心灵被禁锢了——

一个五岁的男孩,被妈妈斥责为“光知道玩,就不知道学习”;

一个十六岁的少女,日记被妈妈偷看,行动被妈妈监视,最后离家出走;

一位妈妈曾经哭着对我说:“为了孩子,我把工作都放弃了,全部精力放在孩子身上,为什么我总为他好,他就是不听话?”

一个二十岁的男孩,在电话里对我说:“从小到大我妈妈没给我一点自由,连我学的专业,都是她选的,可我根本不喜欢……”

一个八岁的孩子,和妈妈听完我的报告会,反复跟妈妈说:“记住了吗?妈妈,畅文阿姨说‘玩也是一种学习’。”

我们英才学院的一名年轻员工,看到我有关孩子教育的“十大戒律”之后摇着头唉声叹气,说:“这十条戒律,小时候我妈妈都在我身上实施过,尽管我知道妈妈很爱我。”

我们的孩子在渴望一种什么样的家庭教育?

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却也更需要我们用科学、无私的爱,没身处地,换位思考。在夏杨成长的过程中,有教洲,有遗憾,却也更让我用心体会,孩子最需要的“教育”是什么。我想,这应该是一种“全人教育”,是健全人格的塑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个具有良好身体、良好心理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教育的过程,应该是愉快地促进孩子的精神成长,潜移默化地把孩子带入人类的优秀精神文化中,使其成为具有创造精神和独立思维能力、全面发展的人。

古人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认为,学习是一个大概念,它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时时刻刻。“随机教育”是我教育孩子的核心理念。我对孩子的教育,并不在乎他具体做什么,而在乎他做这件事情的过程当中和之后,是不是能够沉淀下对他终生有益的素质。

每一个母亲都渴望把最真最浓的爱给孩子,町什么是最真最浓的“母爱”?

母爱是温情,是智慧,是责任;是对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是与国际接轨的教育观念的更新;是与孩子的共同成长,是为孩子做出的人生榜样。

我爱儿子,但不是化作春泥,而是希望和他一起成长;我爱儿子,不光是燃烧的蜡烛,而且是希望照亮他前程的同时,让自己的生命之光更加绚丽多彩。

感谢中信出版社,让我有机会与更多的朋友们交流。我知道,自己只是一个孩子的母亲,一个热爱孩子的教育工作者。天下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个性,教育夏杨的方法也不一定适合教育其他孩子。但我愿意把个人积累二十年的教子心得,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让大家分享和借鉴。

希望这样一本书,像爱的回音壁唤起千万个共鸣。让我们成为更具爱的能力的父母;让我们用彼此的经验、教训,解开教子的困惑,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

让我们用更温暖、更科学的爱,陪伴我们的孩子走向成长的岁月吧……

后记

我眼中的杨文 麓雪

书橱里摆满了书,地上堆满了书,这是她家的书房。

她从一堆书中拿出一本女性励志的,指着“励志”两个字,说:“这是我从小就喜欢读的一类书。”然后自己就无声地笑了,又很认真地加一句“真的”。那一刻,她眼睛里透出的那份真诚与笃信,让我觉得她竟然少女般的纯真。

我看女人,喜欢看她的眼睛。听她说活时,我还会从她的眼睛里,发现一个更真实的她。

她的眼睛明亮、清澈,让我认定她不是个复杂的人。她内心的柔软和纯净,甚至让人觉得和她现在的成就与身份不太吻和。

她抿着嘴笑,温声细语地说话,像个邻家的大姐。

在她身边,你会感到温暖。

其实,很早我就认识她,但没在意她。当年她与一批热爱教育的专家一起筹办山东英才学院,家父是当时学院的顾问之一。父亲曾经多次对我说要多跟杨文接触,多向杨文学习。学习她做女人的文静贤淑,学习她做事业的完美执著,学习她做母亲的教养方式,学习她对人对事的温柔平和……但直到现在,我才意识到对父亲建议的忽视,是我的遗憾——我错过了有可能因为一位良友改变自我意识、改变教育女儿方式的最佳时机。

因为如果不是十分走近,谁也不会感到,这个不温不火的女子的内心,有着怎样的力量和智慧!

我做了二十年的职业记者,认识了很多人,见识了很多事。但这个叫杨文的人,这个说话温言细语的女子,带给了我对自我生命旅程和对女性生命价值的重新审视,包括做母亲的智慧和艺术。

带着“相知恨晚”的遗憾,我走近了她。

(一)

2006年12月22日,她站在人民大会堂的舞台上,领取属于一个母亲的殊荣——“中国十大杰出母亲”。一枚金质奖章,一尊晶莹的奖杯,鲜花簇拥中,这个来自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女子,幸福而谦和地微笑着。

那一刻,我坐在台下,浮想联翩——

这是那个在平衡木上翻滚、在高低杠上腾跃,两只手掌脱掉一层皮,还坚持训练的小女孩吗?

这是那个为了补习功课,在漆黑的雨夜,独自穿越一片坟地,掐着自己的手腕告诉自己“我一定要考上大学”的十七岁的纺织女工吗?

这是那个认真敬业,为带好一个班级,把自己累得心脏出毛病的大学教师吗?

这是那个为了让孩子见识一个真实的世界,不管酷暑寒冬带着孩子到处跑的“驴客”妈妈吗?

这是那个在英国的街头,啃着冷面包、喝着凉水,转遍旧书市场,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和千千万万的中国孩子早一天学好英语,在英国诺丁汉大学拼命读书的留学生吗?

这是那个发着商烧,在建没新校舍的工地,深一脚浅一脚地奔波在泥泞中,被两万名学生称作“妈妈院长”的民办大学的创办者吗?

是她。是那个在不断的变化中,追逐着自己人生梦想的杨文;是那个在女性生命的常态中,创造了幸福和辉煌的杨文;是那个在八千天的时间里,和儿子一起走向更宏阔的人生的杨文。

我也曾疑惑:这样一个温和柔性的女子,凭什么力量一次又一次地改变着自己的命运?她说:“我是龟兔赛跑里的龟,不停地爬呀爬;我是笨鸟,不停地飞呀飞。”

不是因为上帝特别眷顾于她,也不是因为她有特殊的才能和关系,她的韧性和耐心,她的真诚与包容,成就了她。连做母亲,她都比别人做得认真而执著,她说“母亲也是一项职业”。

我想,这枚金质奖章和这尊晶莹的奖杯,是对她二十二年“母亲职业’’的最高奖赏,也是对她二十二年奋斗人生的最高奖赏。

我一直拒绝在自己的笔下出现完美的人物,可在杨文身上,我看到的只有一个女子爱的力量,还有个人奋斗带来的人生辉煌。

当然,还有太忙。可了解她的丈夫说:“不让她工作才是对她的惩罚。”

既然是自己愿意做的,那也就正合了杨文的幸福观——我所爱的人幸福,我想做的事能够去做。

或许,两年多的相处还太短?有时,我也用记者挑剔的眼睛去“偷窥”她,但看到的依然是让我感喟和尊敬的她;或许,在我心灵深处,她已经谱写的人生华章中,有我曾经的梦想和渴望?我发现,我们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很相近的人,但她做的,我却没做。所以,她有的,最终我也没有。

反正,我推开她人生的窗,看到的是油画般的风景。

她的生活、事业、家庭几乎完美得让人无法相信,但她却真实地拥有着这一切:

儿子夏杨乐观、聪慧,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本科毕业后,放弃跨国投资银行的百万年薪,现在剑桥大学世界顶级生物实验室读博士。做母亲难掩的幸福和喜悦,让平日里内敛的杨文,见到好朋友,也忍不住地说:“告诉你个好消息,人家夏杨……”轻声细语的,还有些不好意思。她的朋友们倒好像比她更自豪,聚会时急欲告诉更多的人,而这时杨文会拉拉好朋友的衣角,小声说:“说点别人感兴趣的话题。”

其实我知道,二十二岁的儿子夏杨是她心里最大的骄傲呢!这个从小在宽松的家庭教育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性格开朗、品学兼优、兴趣广泛,具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走到哪里都会凸显出自己的不凡之处,而他自己内心却自信而谦和。

你说,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一个母亲自豪和欣慰的呢!

2006年年末,杨文从北京领取了“中国十大杰出母亲”的殊荣,她的先生,同时也获得了“富民兴鲁”带动奖章。她和他像自行车的两个轮子,可着劲儿地一起往前转。在相知相遇的近三十年中,总有一种力量,让他们像接力赛一样,把事业越做越大,把心贴得越来越紧。

她对我说过很多话,都很触动我。做母亲,做妻子,做事业……我突然有种感觉,我像一块被挤千了水的海绵,在重新汲取生命的水分和能量。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一个现代女性的智慧与开创,也看到了一个传统女性的贤淑和善良。在我生命处于低谷的时候,我找到了一个可以追随与学习的好朋友。

我半开玩笑地对她说:“准能想到你是中国幼儿英语教学法的鼻祖呢!”这一次她没谦虚,笑着半皱眉头说:“是啊!将来在幼儿英语教学史上,孩子们会叫我杨文奶奶呢!”

我知道她当之无愧。

当年,她留学英国,专攻幼儿英语教学法,成为中国第一位国际儿童英语教师学会会员。她主编的《杨文幼儿英语》已经连续十多年在全国的几百所幼儿园里使用;她独创的“全息全感幼儿英语教学法”被列入中国当代外语教学法十大流派,她的专著《幼儿英语教学法》一书,填补了我}虱幼儿英语教学法的空白,而由她主讲的幼儿英语教学法课程被确定为教育部国家级精品课程。全省一百零九所高校只有十六门课程获选,民办大学独此一门,实现了山东省民办高校零的突破。

山东英才学院的学前教育专业,成为省级示范专业。在山东英才学院这个两万余人的民办大学中,有十分之一的学生在学前教育专业学习,并将成为合格的幼儿英语教师。英才学院的学前教育学院,也已经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幼儿英语师资培训基地。

我亲眼看她演示给孩子们上英语课的情景,那份机灵和风趣,那份神采飞扬的童心和欢乐,怎么也让我无法和平日里温和少语、沉静娴雅的她联系起来。在她的《杨文幼儿英语》录音带中,她一个人扮演几种角色,惟妙惟肖。难怪当年她从英国回国,在珠海当幼儿英语教师时,狂爱她的孩子们,每当见她走过,就抓着栏杆跳着喊:“Miss Yang!Miss Yarn!”后来,连幼儿园的鹦鹉也会喊“Miss Yang”了。

儿子健康成才、夫妻相知相爱、事业蓬蓬勃勃、友情真挚环绕……这是一位怎样的女子?她用什么样的“魔力”,把自己生命的时光编织成一条如此灿烂的彩虹,让自己拥有如此充实而温暖的人生?

(二)

“每个人的今天都是她过去选择和积累的结果。”这句她经常说的活,恰恰契合了她自己的人生路。

今天的杨文事业有成、荣誉环身——她的拥有两万多名学子、八百多名教职员工的山东英才职业技术学院,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职业技术学院”、“全国先进民间组织(国家民政部)、全国民办非企业单位自律与诚信建设先进单位(国家民政部)”、中国十大名牌民办大学”、“中国民办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二十强”、“全国教育教学管理示范高校”、“全国创建‘平安校园’示范学校”、“全国民办院校就业力示范院校”、“山东民营企业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单位”、“山东省百姓口碑最佳荣誉单位”、“2006年度山东教育总评榜·高职院校——最具影响力学校”等称号。

她个人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母亲”、“全国‘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好家长”、“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囤杰出创业女性”、“2005中国经济女性年度杰出贡献人物”、“山东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济南市‘春蕾计划’爱心大使”等多项荣誉。她所珍爱的家庭,在2005年获得“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荣誉称号。

这不太会让人有阅读愉悦的文字,显得枯燥了些但对于杨文,却是人生画卷里浓墨重彩的几笔。

或许,这光环太耀眼了,迎着这些光去看一个人,你的视线会被干扰。但光芒之下的杨文,却很清醒地知道“我是谁”。

大学毕业时,她那么兴奋地把毕业证书展给妈妈看,说:“妈妈,我成才了。”妈妈一脸严肃地说:“你成什么才?现在你还什么也没做呢!”杨文的妈妈是1958年的高中毕业生,考上了大学家里却没有能力供。女儿的身上,寄托着那个时代的一个有志女子无法实现的梦想。

杨文说:“我很幸运,生而逢时。”

“做有准备的事情”,“做更有价值的事情”,“做理性的选择”,这个本来很感性很细腻的女子,背负爱的使命,在人生一个个平台上,在舍弃中,做出了一次次不同于常人的选择。她说:“一个人对生命的驾驭,就是不断增强爱的能力。”爱儿子,爱家人,爱事业,爱她想给予爱的人。

爱,让她不停地向前……

好朋友对她说:“你走路的速度再放慢一点,就更女人了。”她说:“停不下来了。”

其实,现在的她,完全能够过一种悠闲而优雅的生活——飞到英国去看看儿子,留在家里品茶养花,可那不是她想要的生活。

她说:“两万多学生,八百多名员工,和这样一个大家在一起,才是最快乐的。”

曾经有人问:“她怎么不知道累呢?总那么连轴地转。”

我见过她把自己耗至极限的疲惫,很多次。是因为事情太多,也因为她做事的完美与执著。

丈夫和儿子戏说她有三大傻——忙起来不睡觉,请客吃不饱,看电视陪着哭成红眼泡。

不睡觉干什么?停不下来忙什么?这些年她从一个纺织女工成长为一个两万人大学的董事长,学术上也拥有自己在全国独一无二地位的权威成果,还捎带着培养了一个剑桥学子,而对亲人的责任与爱也没有因此放弃。她不是神,那就只有付出更多的辛劳和汗水了。她就是一个用韧性把事情做到极致的人。

在工厂准备考大学时,她边吃饭边看书,碗里的小虫子喝到嘴里也不知道,急得父亲在旁边直喊;读大学时,她在食堂里边看书边排队,结果饭盒都不知道丢在了哪里;大学毕业的二十多年里,她从来没有停止过学习。她去清华、北大、复旦大学学习MBA、EMBA,总是坐夜车去,坐夜车回,天亮再赶到学院上班……好在有少年时练体操打下的身体底子,撑一撑,这么多年就过来了。

还因为,痴迷于自己梦想的人,总有—种内在的激情,这种激情能够激发生命的巨大能量。

有天晚上,她破天荒地对丈夫说:“早睡觉。书上说‘睡觉是最好的免疫力”’。丈夫一听高兴了:“这是哪个伟大的作家说了这么一句伟大的话?把你给说服了,我得好好谢谢他。”

在杨文书桌的台历上,我看到了她写的这样一句话——让生命更有意义!每一小时都是唯一的。耕耘:收获。

这是一个四十六岁女子的座右铭!

难怪她总用天来计算生命的长度。她说:“就是工作到八十岁还有三十多年的工作时问,也不过一万多天。”人的有效工作时间是很短暂的,所以,她经常在车上吃早饭,在车上化妆,在车上安排一天的工作。她称这是“把时问变成有价值时问”。

有一个关于她的“笑话”,是她自己对朋友说的。

她去清华的总裁班学习,有一次上健康管理的课程,老师提问:“大家说说退休之后的计划。”各企业的那些老总们兴奋地畅想着退休后的快乐,“我建一个高尔夫球场,天天在自家的球场里打球。”“我带着孙子们去周游世界。”……

老师指着杨文说:“这位女同学,你说说。”杨文站起来,说:“在我的‘辞典’中,没有‘退休’二字。”然后半调侃地背起那个时代的人都熟悉的名言:“当我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还没说完呢,一位男同学高喊:“优秀共产党员。”同学们大笑。

那一刻,杨文觉得自己的肺腑之言,还真有点落伍的感觉。

如果非要给杨文找个明显的缺点的话,那就是,她对时问太吝啬了。

但这些年,她就是在和时间的赛跑中,跋山涉水,和丈夫一起,带着儿子,走到了一个更广阔的人生平台上……

(三)

和杨文在一起的日子,我会经常想:一个女人在人生的路上能走这么远,她一定是剥离了很多东西,也附加了很多东西。我试图从她身上找到这些东西。

可以肯定的是,她不是一个婆婆妈妈的女人。盐涨价油降价,东家长西家短……不在她的关心范围。用她的话说:“我不去关注那些我不能左右的事,也不去关注那些属于别人隐私的事。”

她是个目标感很强的人,比较善于忘掉过去。她笑说:“虽然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但不忘掉就意味着停滞不前。”为实现更高的目标,她没有时间回首。

一个有新生活的人永远不会沉湎于过去,因为在前方,会不停地有更富刺激和活力的东西来丰富自己的生命。  她几次放弃在他人看来已经很安逸的生活,去追逐自己人生更高的目标,而且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她把吃苦当成乐趣。

有时候我会不自觉地把我的遗憾和后悔说给杨文听,她不附和我,也不劝我。后来她告诉我,她是用心理学的淡化,来帮我忘记那些不需要记住的。她说:“有胸怀接受不可改变的,有勇气改变能够改变的,有智慧区分两者的不同。”这句话后来就成了我们在一起说到很多事情时心照不宣的哲学解释。

她还有一句座右铭:对过去事情的追悔和对未来事情的担忧,都是生命的浪费。两年多的相处中,我几乎没听她i兑过“那件事情要是不那样就好了”“当初我怎么就没那么做呢?”“你说要是发生什么怎么办?”……

她还说:“你的心能容纳多少人,你就能够带多大的团队,做多大的事情。”

她不是个小心眼的女人。

她说是团队成就了她。每次得到荣誉,她都说自己是团队派出去领奖的人。在她的领导团队中,有她志同道合的丈夫,有德高望重的国办大学的校长,有军队的将军,也有曾经是省直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她以女性的细腻、尊重,关爱着他人。班子里的院长身体有恙,员工们的家人遇到难事,都会感受到来自她的温暖。

力量就是一种温暖对人的凝聚。

我看她做事,就越来越理解,这样—个不事张扬的女子,为什么能够做成那么大的事了。

干正事才受尊重。

总有记者问杨文“你什么时候会哭?”杨文说:“看电视的时候。”记者们很失望,一个女人,怎么会在创业遇到困难的时候不哭?杨文说:“真的不哭。动物遇到灾难时,本能是要么逃跑,要么战斗。我遇到困难,总是来了精神。”

她是个在温和中蕴含着力量的女子。

以我的观察和理解,大凡能成事业的女人,通常在大的层面都比较理性。她是个温情细腻的女子,但她不囿于小情小爱。她心细,看得远,而且很准确。因为她的女人直觉中,有智慧的判断;她的人生执著中,有一分清醒的缜密。她的爱与关心,都是经过了理性的选择,所以才持久而有力量。

因为要做事,她很少有时问守在家人的身边,连住得很近的妈妈,她也是经常一两个月见不了一次面。她i兑:“在他们不需要我关注的时候,我努力做事。一旦他们需要,我会不遗余力。”

我亲眼见她那么细致地把丈夫吃的感冒药片,按时间顺序分好,把水凉好,盯着丈夫按时按量服药;婆家在德州,平日里没有时间去陪老人,逢年过节,再忙再累,总是要抽出时间前去探望。

“关注需要关注的,不关注不值得关注的。”杨文经常用英语说这句话,而且她会把需要关注的关注到细节。

杨文的手机是“院长公开热线”,24小时开机。暖气不热了,饭菜质量有问题,身体不舒服……大大小小的事情,学生只要发一条短信给杨院长,就会在最短时间内解决。杨文说:“孩子们的事,总是最重要的。”

有一年冬天,在校园里,风雪中她看见一个男生很瘦弱而且穿得很单薄,蓦然心生爱怜,情不自禁地拉住他,说:“你这孩子怎么穿得这么少?”从此以后,学校广播站的内容里,每天就多了天气预报的播出。

她说:“我们不是商人。”她是以一颗母亲的心、一份师长的爱在办学。

跟杨文在一起,我发现她经常有惴惴感,让身边关心她的人不免为她觉得累。她那颗感恩的心,所能想到的细微处,让她觉得总欠了别人。

我能理解。一个总想给别人的人,如果觉得欠了别人的,心里是一份怎样的不安!

杨文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她记着办学之初,在资金最困难时,老师们一夜间慷慨解囊,倾其所有,凑齐两百万资金帮助学院共渡难关;她记着大雪纷飞的天气里,为了给学院的图书馆整理书籍,老教授和老师们利用休息日义务工作,雪天路滑,汽车不能前行了,老师们就下车步行到学院,他们相互扶持,在雪地里艰难地走着……

她对自己“机遇”的解释就是“总是有机会遇到帮助我的人。”

她是个感恩的人,也是个心软的人。

朋友在说着别人的一个很心酸的故事,她在一边已经红了眼圈:“哎,别说了……”一如她看电视时,泪水涟涟,甚至比剧中人哭得还伤心。

她见不得别人的悲苦。

有一次,一个外地贫困生的家长千里迢迢地来到英才学院,老泪纵横,清求杨文收下自已的孩子。杨文了解了情况,当场决定为该生免除所有学费。感激不尽的家长“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久久不肯起来。那一刻,杨文的心也流泪了。2003年,杨文提供一次性资助五十万元,在全国首次使“春蕾汁划”惠及女大学生,圆了五十名贫困女生的大学梦。八年来,她为贫困生减免了四百多万元的学费。现在又正在筹建“山东英才助学基金会”,为的是,止更多的优秀贫困生得到资助。

当然不能把这些仅仅归于心软和良善,还有一个教育家母亲般的责任和爱力。

她是一个孩子的母亲,她也是上万个孩子母亲般的朋友。

一个柔韧的女子,用奋斗告诉我们一个童话般美丽的故事——做母亲做得智慧,做妻子做得幸福,做事业做得成功,而且儿子、丈夫和自己,都努力着成为自己的最好和最好的自己。

多少女人梦想的生活,杨文把它实现了。

只有她自己最清楚,她到底做了什么,得到了命运如此丰厚的馈赠!

我决定策划一本书,说服这个谦虚过度的人,来写一写她和儿子一起成长的故事。我相信,那些深深地影响了我的东西,也会止和我一样,希望自己的人生精彩、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材的朋友们受益。

她说过她人生的幸福,不是奢华享乐的物质生活,也不仅仅是让自己的儿子成为有用之材。她希望自己是一个有大爱能力的母亲,一个能为经济社会做出贡献的新女性,一个能与社会分享成功分享爱的人。

我对她说:“那就再和大家分享一次吧。把你个人生命成长的体验,把你的教子心得,写成一本书,与更多的朋友分享。”

我知道怎么劝她。

但直到她拿起笔,还在不停地跟我说:“我行吗?这些东西会对别人有用吗?”那份惴惴的认真,竞像个小女孩接受了一项多么巨大的“任务”。

我笑了。

我知道,这就是她,举轻若重的一个人。

我还知道,她肯定行,就凭她的执著和认真。

麓雪简介:

资深记者、专栏撰稿人。

198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分配到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工作至今。做过编辑、记者、节目主持人。采访、写作、主持的情感专栏“麓雪热线”,受到报纸读者、电台听众的热切关注,并出版有《苦茶》一书。

擅长媒体策划,曾多次策划组织媒体联动的大型公益社会活动,为多家企业的文化和产品策划、宣传。

书评(媒体评论)

今日中国,问题妈妈比问题孩子多。杨文教子成功的秘诀不是因为她是留归来的教授,而是因为她通过自己的努力真正获得了母亲的“上岗执照”,她这本书的最高价值就是告诉读者怎样做一个合格的母亲。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孙云晓

因采访“杰出母亲”而结识杨文,我最在意的不是她培养出了多少成功的儿子,而是她缔造了孩子的健康人格和一家人开放、文明、欢快、坦率的相互关系。杨文说得对,做“母亲”是要学的,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着做“健康的母亲”、“健全的女人”吧。

——《半边天》主持人 张越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0 1: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