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以下简称“招行”)于1987年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深圳经济特区成立,是中国境内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是国家从体制外推动银行业改革的第一家试点银行。
在行长兼首席执行官马蔚华博士的率领下,在妥善处理了离岸资产业务被叫停、个别分行发生挤提的严重流动性风险,以及前期快速发展中累计的不良资产风险的基础上,招行抓住信息化、全球化的机遇,前瞻性地制定并成功地实施了科学的战略,逐步形成了有别于国内同业的业务结构与经营特色。
当前,招行正迈入新的战略发展阶段。为有效应对来自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各种变化,持续增强竞争优势,招行将在深入推进经营战略调整的基础上,全面实施以降低资本消耗、提高贷款定价、控制财务成本、增加价值客户、确保风险可控为主要目标的二次转型,着力推进经营方式向内涵集约型转变,真正走上集约化经营的道路。
起步:从知青到银行家
上山下乡,认真诠释人生每个角色
1949年6月,辽沈战役的硝烟散去不久,马蔚华便在辽宁省锦州市出生了。同年10月,新中国成立了。生在解放时,长在红旗下,与共和国同龄的马蔚华,自然有着浓烈的爱国情怀,时刻准备着为祖国奉献自己的力量。
马蔚华学习比较勤奋,成绩一直很优秀,一路过关斩将,顺利地完成了高中学业,也因此打下了比较厚实的文化功底。马蔚华高中毕业时,党中央发起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号召,他毫不犹豫地扛起行囊到辽宁省北镇县长兴店公社状元堡插队。
插队的日子有苦有甜。乡下缺衣少食,生活十分艰苦,但也磨砺了马蔚华的意志,赋予了他积极进取、坚忍不拔的性格。而且,对于知青马蔚华来说,他凭借着出众的文笔成了一名报道员,这让他很开心。正当马蔚华立志做一名有文化的好农民时,又遇到了锦州铁路局的招工机会,并顺利地通过考试。不久,马蔚华就到锦州铁路局大虎山工务段做了一名铁路工人。 虽然只是普通的铁路工人,马蔚华却一直兢兢业业,没有丝毫懈怠。从这段职业经历里,马蔚华还悟到了管理理念的系统性和精确性。他认为,铁路机构的正常运作,依靠着—个复杂的系统,必须“精准管理,规范操作”,稍有差池,便会酿成大祸。马蔚华离开铁路系统4年后,他曾经供职的锦州铁路局就发生过一起严重的火车颠覆事故,更加印证了他的观点。马蔚华对这一事故印象非常深刻,并且因此将“精准管理,规范操作”的理念深深地刻进脑子里,直到他从事金融业之后,这两个概念对他的各种决策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铁路工人马蔚华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依然保持着读书、写作、思考的好习惯。1978年4月,恢复全国性高考之后,29岁的马蔚华考入东北第一名校——吉林大学经济系国民经济管理专业——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大学生马蔚华努力学习,孜孜以求,不仅知识储备更上一层楼,也受了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
勤奋的高中生,任劳任怨的农民,兢兢业业的工人,刻苦的大学生,这一路走来,马蔚华认真地诠释着人生每个角色,直到成长为国家栋梁。
厚积薄发,位至国家级金融高管
金融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游戏,能够驾驭这个游戏的人,需要深厚的知识储备、丰富的经验、卓越的见识、敏锐的市场能力。马蔚华的知识储备和人生阅历都已具备,接下来他从吉林大学毕业之后,正式参加工作后的十多年,才是他不断为成为一个金融家不断积累、沉淀的时期。厚积薄发的他,逐渐成长为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金融高管。
1982年,马蔚华大学毕业,被分配到辽宁省计委工作。因为工作勤奋、努力,有责任心,所以一再被委以重任,先是副处长,接着又被提升为正处级的副秘书长。1985年6月,又被抽调到辽宁省委办公厅担任处级秘书。工作繁忙之余,马蔚华并未间断专业知识的学习,1986年,被调任安徽省委办公厅秘书的他又获得了吉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
在华东腹地的安徽,顶着烈日炎炎,他先后去过全省60多个县。1986年夏,长江、淮河发大水,马蔚华骑着自行车奔波于政府部门之间上传下达,全力支持抗洪防汛工作。正是这几年的从政经历,使马蔚华对国计民生、社会现实有了直观的感受。
1988年,作为吉林大学国民经济管理专业高材生的马蔚华被抽调到中国人民银行,担任总行办公厅副主任,正式进入中国金融核心领域。
马蔚华进入金融领域的时候,也是当代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对银行业和金融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有银行运作中存在的不少弊端也逐渐暴露。当时,决策层一方面考虑着对国有银行进行体制改革,出台相关政策,挖掘并充分发挥国有银行优势;另一方面也考虑建立体制较新、范围较广、功能较多的新式银行,并先后成立了中信实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等10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突破了四大专业银行一统天下的格局。
马蔚华进入中国人民银行就职后,以政府经济官员的身份参与了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推动了银行体制改革,亲历了许多重大的金融事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维护了优质的资源,这为他以后成长为大银行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P30-32
前言 为什么给“驷马”代言/1
引子 “三马”领跑新世纪十年经济领袖/1
背景篇 全球化时代呼唤创业英雄
第1章 新时代,大发展/5
中国经济的千年发展与百年夙愿/6
大步走进改革开放的新时代/8
经济发展的沃土:政策和资金/11
第2章 中国梦,大复兴/15
银行业的勃兴/16
保险业的新生/18
互联网的浪潮/21
电子商务的传奇/24
奋斗篇“跨界F4”最隐秘的创业史首次联合曝光
第1章 马蔚华创新招商银行/29
起步:从知青到银行家/30
发展:把自己当做职业经理人/35
危机:迎难而上,招行实现跨越式发展/41
未来:先发制人,决胜金融大局/46
第2章 马明哲打造金融航母/61
起步:“小司机”的大金融梦想/62
发展:革新战略造胜机/70
危机:有压力就有动力/77
未来:危机之下有新机/83
第3章 马云缔造阿里神话/93
起步:从英语教师到电商教父的蜕变/94
发展:网络电商的春天/102
危机:风口浪尖上的舞者/110
未来:阿里巴巴的拓新之路/122
第4章 马化腾构建腾讯王国/135
起步:创业不是闹着玩/136
发展:企鹅插上梦想的翅膀/142
危机:遭遇网战漩涡/149
未来:缔造在线生活社区/161
秘笈篇 一辈子活在成功里的方法首次联合公开
第1章 性格决定命运,“驷马”成功非一日之力/173
坚韧之金马蔚华——中国最具创新意识的银行家/174
宽厚之士马明哲——中国最具前瞻眼光的金融家/177
激情之火马云——中国最具偶像气质的创业家/181
绵柔之水马化腾——中国最具专业特色的企业家/184
第2章 “驷马”能追,中国企业家向“驷马”学什么/187
决断与选择力/188
专注与坚持力/190
团队与领导力/192
创新与学习力/194
价值与文化力/197
第3章 “驷马”同槽,联合发展大金融/201
互联网与金融业的竞与合/202
“驷马”同行,书写商界“四大名著”/207
尾声:“‘驷马’不息,奔腾在历史天空/211
为什么给“驷马”代言
“三马同槽”是2013年年初中国网络最热的话题之一。1月,有媒体称,由阿里巴巴马云、腾讯马化腾、中国平安马明哲联手设立的众安在线财产保险公司,目前已走完监管审批流程,预计保监会很快将正式发布同意其筹建的批文。
紧接着,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3于3月在北京举行,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与腾讯CE0马化腾就“商业银行和互联网的关系”展开了对话。在马蔚华看来,马化腾是推动自己前进的动力,“IT不断给人们生活方式提出挑战,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又不断地对银行需求提出新的要求。”这一次对话,被媒体解读为银行家向互联网企业家致敬。
早在2012年10月,在广州召开的券商座谈会上,证监会有关领导曾以“驷马”精神——马化腾、马云、马明哲、马蔚华的实业家精神,号召券商们在大环境下踏实、勤勉,以求打造出一流的投资银行和财富管理机构。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媒体纷纷为这四位马氏家族的企业家代言?又是什么原因,使这四位马姓的男人如此频繁地被捆绑在一起?他们身上,有哪些共性和个性值得众多企业家和创业者借鉴、学习?
马蔚华、马明哲、马云、马化腾,分别生于20世纪40年、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前后分属两代人,但是他们在80年代末到21世纪的新时代,在各自的行业内开创了令人瞩目和震惊的传奇伟绩。他们不仅成为各自行业的翘楚,而且共同引领了我国新经济的前进步伐,改变了中国社会和普通民众的生活方式。他们是怎么成功的?成功的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笈和坎坷?未来他们将如何联合起来,借助互联网发展大金融?
请随笔者走进“驷马奔腾”的时代!
《驷马奔腾:马蔚华、马明哲、马云、马化腾经营大智慧》由李墨编著。
《驷马奔腾:马蔚华、马明哲、马云、马化腾经营大智慧》讲述了:
改革开放以来,古老的中华大地激荡起波澜壮阔的创业大潮。一批批创业者们或功成名就,或功败垂成,都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世纪回响。
马蔚华、马明哲、马云、马化腾四个“马”姓男人,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先后创业,他们怀着梦想与激情,以百折不挠的勇气、脚踏实地的精神,演绎了各具特色而又同样精彩的创富传奇。他们不但是中国金融和互联网行业的翘楚,而且成为共同引领中国新产业奋力前行的“驷马”。
他们的追求与梦想,道路与成就,是这个创业时代最生动的剪影,是无数后来者追随的方向和榜样,也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真实写照!
李墨编著的《驷马奔腾:马蔚华、马明哲、马云、马化腾经营大智慧》通过对马蔚华、马明哲、马云、马化腾四位著名企业家的创业历程及商海智慧,反映了20年来波澜壮阔的中国经济发展与创业热潮,能给企业经营者和创业者、商务人士以启发和借鉴。金融和互联网行业正是最近20年来中国发展最具最具前景的行业,通过他们的成功与合作,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走向。市面上关于这四位企业家的作品不少,但是将这四位在中国企业界乃至中国社会具有深远影响的一线企业家放在同一个平面进行全景式的观照与评价,还是第一个,足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作品并非四人事迹的简单罗列,而是从企业经营的角度全面描述和剖析期他们在企业创业、发展、危机和未来规划四个阶段,为于企业经营者和创业者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此外,作品对他们的成功作了详细的背景铺垫和独到的分析,总结出其成功的必然性,不同点与共同点,既科学严谨,又有趣味性,具有非常独到的视角。四人在事业和思想上都有合作与交集,让作品能够浑然一体,生动而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