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科托(原版引进)/伟大钢琴家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皮耶罗·拉塔利诺
出版社 上海音乐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阿尔弗雷德·科托,1877年出生在尼翁。科托并不像其他伟大的钢琴家一样从小就显出过人的天赋。而是因为他的父母希望他成为作曲家或演奏家,所以科托才开始努力学习音乐,为的是能让父母开心。科托9岁的时候移居巴黎,试过考音乐学院,但却被拒绝,第二年才通过。在他的学习生涯中,一直到最后的阶段,才以出众的成绩于19岁那年拿到文凭。之后,科托迅速搬到了拜罗伊特,但当时他并不打算做一名钢琴家,而要做指挥家,一名瓦格纳派的指挥家。1902年他实现了这个愿望,在巴黎他指挥了《众神的黄昏》。

皮耶罗·拉塔利诺著的《科托(原版引进)》讲述了伟大钢琴家阿尔弗雷德·科托的音乐传奇。

内容推荐

《伟大钢琴家传记》囊括了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世界最著名的钢琴家——霍罗维茨、里赫特、古尔达、拉赫玛尼诺夫等。这些钢琴家都是国内音乐爱好者比较熟悉和喜爱的,且他们的演奏风格、擅长演奏的曲目各不相同,研读他们的传记可以启发钢琴演奏者和钢琴教师的演奏和教学,也可以满足音乐爱好者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

皮耶罗·拉塔利诺著的《科托(原版引进)》讲述了最著名的钢琴家阿尔弗雷德·科托的艺术生涯。

目录

等待救世主

形象酷似的人

教育者阿尔弗雷德

从莱蒙到塞纳

贝多芬和他的周围

浪漫主义

交错的职业生涯

“复仇”的英雄们

德彪西和拉威尔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天堂

三个先知

科托委员长的个人战争

从塞纳到莱蒙

注解

演奏曲目

唱片和录音信息

附录

试读章节

形象酷似的人

就像我们之前所提到的,贝纳德·加沃特认为肖邦的照片(这里指的是1849年最著名的那个版本,并不是1846年褪色的照片版本)和科托一张在相同年纪的照片极为相似。对于一张技术含量高的照片,它的图像在感光板上呈正面像,而不是反面像。和所有的银版照相机原理一样,这点十分重要。这种相机对拍摄技术要求也很高,为了使图片更加逼真,每两张照片中间会有10—15分钟的停顿。肖邦的那张照片就是用这种相机拍摄出来的。加沃特是那种因为一次冲动或一个想法就可能把自己母亲的脖子拧下来的人,但是他这一敏锐的发现却成功地吸引了大众的兴趣。

科托拥有一些肖邦的照片,其中有一张照片就是出自这种银版照相机,由摄影家比森在音乐编辑毛利斯·施莱辛格的巴黎工作室拍摄完成。《多面的肖邦》是科托的一部充满智慧的书,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找到关于银版照相机在拍摄肖像方面的一些说明和评论。科托曾经这样说过:“我收集肖邦的肖像照片,是因为我从中感受到了对我深爱的大师的崇敬之情,这情感弥久而深刻。”这是一套饱含深情的收藏,此时银版照相机就不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了。科托这样说:“为了解释银版照相机那奇特的原理,我们得承认它在机械构造方面的不完善和不确定性。”这些问题如果可以解决的话,那最终结果就是可以完全避免那10—15分钟的停顿。然而,科托感兴趣的并不是银版照相机拍摄的照片本身,而是照片中的人物脸部结构特点以及和他以前收藏的那些肖像照片的巨大差别。

科托的失望以至于让他穿上肖邦的衣服站在照相机前摆起了同样的姿势:

那宽大的面庞在照片平面上尤为突出,给人不平衡的印象,科托在大部分照片中所表现出来的忧伤,却不会在这里让我们想起。更多地表现出一种充满苦涩的集中,他几乎是本能地拒绝让自己脱离于精神和感受。

那时,肖邦离去世只有几个月的时间,就连他在照相机前摆姿势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看出来他的身体健康状况非常不好,没有一点气力,但是科托却没有注意到:

从他痉挛的脸部轮廓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来他很疲惫,这种疲惫有可能是一种来自身体内部的对于照相很不情愿的抵抗。那呆滞而紧绷的眼神似乎充满恶意,紧张又收拢的嘴唇,一切都证明他没有放松下来,他不是自愿前来的。

分辨他人的面孔是一个生理过程,有一些阶段,如果你缺乏必要的能力就无法去描述和分辨。当然,我们也不需要多么深刻的知识去从语义学的角度理解什么是极为相像的人,什么是遗传,因为它涉及的不单单是面相学,还有历史文学和肖像学。当它渗透于自己的文化和情感之中,我们才有足够的能力去分辨。在富有激情的肖邦学习者中,科托可谓是天才。对我而言,他创造了一个既是肖邦又是科托的形象:当然在某些方面,肖邦还是肖邦。但是我认为,科托简直就是活生生的肖邦。这种犹如肖邦附体的感觉是银版照相机所办不到的:

这张照片是否选择了准确的拍摄材料,我们没办法下一个定论。因为它完全不取决于主观的诠释,我们也没办法说在某个短暂时刻有一些面部细节是相符的。

毋庸置疑的是,复制品虽然原理相同,但却没有得到人们在心理上的认同。灵敏的感光板不能只接受短暂的实体,我们还需要外部的真实性。复制品不能再造人的脸,复制品好像没有灵魂的人,只是一张没有精神支持的臭皮囊。

那么有哪些肖像文件没有和那些“深层的事实”脱离?如果在科托收藏的肖像画中选择的话,肯定不是那个“故作学院派的外表,没有反映出一丝肖邦特征”的路易斯·加内特。雕塑家波维的浮雕徽章可以说做到了一部分,“细腻的雕刻”使得人物“外表表达更加有力”。如果将眼光放到科托收藏之外的话,可以说,也一定不是卢浮宫愤怒的德拉科瓦洛肖像画,也不是悲哀的谢弗瑞恩肖像画,更不是严肃的科尔伯格肖像画,而是一幅本来属于著名的查尔斯·德·门扎德,后来有幸放在科托家中的一副肖像画,一副科托每天都要朝拜的肖像画。这幅画中肖邦的表情和乔治·桑描述肖邦肖像基本特点时所说的最后几句话有点相似:“肖邦的脸是那么俊俏,就好像一个悲伤的女人的脸,好像诉说着什么,但好像又什么都没有说。”

科托认为他这副肖像画的作者是意大利画家路易吉·罗比,他的夫人曾是肖邦的学生——著名的俄罗斯画家威若·德·科洛格里夫。但是接下来的研究明确地指出这幅肖像画的作者是泰奥菲尔·克维亚特克夫斯基。然而,肖像画的内容和这幅肖像画的特殊性并没有任何重要的联系,那么科托在这幅画中到底看到什么足以让他每天去膜拜?

这张感人的脸是憔悴的,忧郁大于痛苦,脸上还有一些病理的斑纹,仿佛很严重的样子。

那双蓝色的双眼也接近灰色,当我们距离它更近时,我们可以看到那双眼睛呆滞无神,是那种发烧时才会有的混沌双眼。

嘴和下巴还是跟年轻时一个样,但是嘴唇苍白,整个椭圆形的轮廓向我们透露了一些蛛丝马迹:他其实是一个需要被照顾的脆弱生命体。

他那个波旁家族式的微微颤抖的鼻子一直是人们调侃的话题,另一方面也可以看作是感性在反抗着身体内的日渐衰弱,从而反射着一种奇特的活力,就好像一个非物质实体和突然而来的真实主义是矛盾的。肖邦给我们留下的是沉思的形象,也预示着肖邦的故事会成为永恒的经典。  P6-9

序言

阿尔弗雷德·科托

形象酷似的人

阿尔弗雷德·科托,1877年出生在尼翁。科托并不像其他伟大的钢琴家一样从小就显出过人的天赋。而是因为他的父母希望他成为作曲家或演奏家,所以科托才开始努力学习音乐,为的是能让父母开心。科托9岁的时候移居巴黎,试过考音乐学院,但却被拒绝,第二年才通过。在他的学习生涯中,一直到最后的阶段,才以出众的成绩于19岁那年拿到文凭。之后,科托迅速搬到了拜罗伊特,但当时他并不打算做一名钢琴家,而要做指挥家,一名瓦格纳派的指挥家。1902年他实现了这个愿望,在巴黎他指挥了《众神的黄昏》。

科托虽然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就,但是经济状况却一塌糊涂,甚至有负债。为了能够尽快还清债务,他又重新做回了钢琴家。自从和雅克·蒂博以及帕布洛·卡萨尔斯组成三人团体后,他的事业发展得非常顺利。1914年,他已成为国际性的钢琴家。但真正使他名气直线上升的是战后他在美国进行的一系列巡演,将他重新推入了欧洲市场。1919年他成立了一所学校,开始了教授生涯。他召开了一系列的研讨会,出版了对一些天才艺术家的评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和法国维希政府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成为同盟。1946年,他开始再次举行系列演奏会,直到1958年成功地在各大洲举办自己的演奏会。最后,科托在普拉德斯,以一场和老友卡萨尔斯共同的演奏会结束了他的演艺生涯。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5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