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夏埃尔·比尔冈编著的这本《古代罗马帝国》为“历史上的帝国”系列图书(共12册)之一。全书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编讲述古代罗马帝国的历史,第二编讲述古代罗马社会与文化生活。本书另有年表、专业词汇、拓展阅读资料等内容。全书叙述脉络清晰,语言浅显易懂,是了解古罗马历史、社会与文化的入门读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古代罗马帝国/历史上的帝国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美)米夏埃尔·比尔冈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米夏埃尔·比尔冈编著的这本《古代罗马帝国》为“历史上的帝国”系列图书(共12册)之一。全书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编讲述古代罗马帝国的历史,第二编讲述古代罗马社会与文化生活。本书另有年表、专业词汇、拓展阅读资料等内容。全书叙述脉络清晰,语言浅显易懂,是了解古罗马历史、社会与文化的入门读物。 内容推荐 米夏埃尔·比尔冈编著的这本《古代罗马帝国》讲述了古代罗马帝国的历史、社会与文化生活。书中概述了罗马从一个小村庄成长为共和国的历程、促使恺撒走向独裁的政治和社会力量、罗马最终衰亡的原因以及帝国消亡之后的政治格局。罗马奠定了当代西方世界许多制度和思想的基础,而罗马的水渠直到今天仍然为现代罗马带来新鲜的饮用水。全书叙述脉络清晰,语言浅显易懂,是了解古代罗马历史、社会与文化的入门读物。 目录 引言 第一篇 历史 第一章 罗马的起源与壮大 第二章 极盛时期的帝国 第三章 罗马帝国的衰亡 第二篇 社会与文化 第四章 罗马帝国的政治与社会 第五章 罗马帝国的生活 第六章 罗马的艺术、科学与文化 结语 年表 词汇表 参考书目 拓展资料 图片来源 译名对照表 试读章节 动乱年代 公元406年,几个日耳曼部落跨过冰冻的菜茵河进入高卢。其中一支主要部落是汪达尔人,他们最终定居在伊比利亚半岛。第二年,一位叫君士坦丁(411年卒)的指挥官自立为皇帝(他与君士坦丁大帝没有亲族关系),西罗马帝国失掉了对不列颠的控制。他最后控制了法兰西及西班牙的一部分,但被赫诺瑞乌斯的部队俘虏,并遭处决。 公元408年,罗马官员们使赫诺瑞乌斯确信斯提里克正试图损害帝国,赫诺瑞乌斯随即下令处死他。此时,阿拉里克再度威胁意大利半岛。像以前和斯提里克一样,赫诺瑞乌斯试图与这位西哥特统治者达成协议。但是这些协议没有给阿拉里克想要的权力,而罗马又缺少足够强大的军事实力阻止他。 公元410年,阿拉里克率大军进攻,他们劫掠了罗马。由于西哥特人是基督徒,他们未摧毁教堂,但给罗马城的其他部分造成了巨大破坏。阿拉里克随后离开罗马城,计划征服意大利半岛的更多领土。但他在完成自己的计划前就去世了。 此后,西哥特人入侵高卢及西班牙。他们中的一些人在南高卢建立了国家。他们拥立自己的国王,但同意为西罗马帝国提供军事援助。另一批西哥特人则在西班牙建立王国。 大约在同时,另一些部落进入西罗马帝国,包括法兰克人及勃艮第人。同在高卢的西哥特人一样,这两个民族实行自治,但在战时为罗马提供援助。然而,入侵意味着罗马失去对西部帝国的直接控制。缩减税收意味着政府军事支出减少,进而也削弱了罗马面对入侵时的自我防卫能力。 公元5世纪的最初几十年,帝位之争也撼动了西罗马帝国。数人一度被军队或哥特入侵者拥立为帝。东罗马帝国还参与了对西罗马帝国的政治斗争。在一次危急关头,狄奥多西乌斯二世(401—450年)——狄奥多西乌斯大帝之孙——向意大利半岛派遣军队以确保其亲属登上王位。他支持的人选是瓦伦提尼安三世(419—454年)——东方皇帝的堂弟。瓦伦提尼安此时还是个孩子,另一位军人埃提乌斯(454年卒)实际控制西罗马帝国数年之久。 匈奴人 日耳曼部落入侵罗马帝国并不仅为掠夺财富或是削弱罗马人的实力。他们自身也遭遇来自亚洲民族——匈奴的威胁,后者本来生活在蒙古。同其他蒙古人一样,匈奴人是游牧民族,长期迁徙,为羊群及马匹逐草而居。战斗时,他们骑于马背,以骁勇善战而闻名。 至公元5世纪,匈奴人到达罗马旧时的行省达西亚,这片土地现在位于匈牙利。在东部,皇帝狄奥多西乌斯二世向其进献岁贡(向外国统治者支付的财富,以此免遭入侵或为了表示效忠)。在西部,匈奴人试图插手政务并派军队同狄奥多西王朝作战。 公元443年,阿提拉(约406—453年)杀死其兄弟,控制匈奴王国。诺曼·康托在《中世纪百科全书》中指出,史家约旦尼斯称阿提拉为“战争狂”,但是他能平等对待接受其统治的民众。阿提拉意欲将王国的疆域西扩至欧洲。 一些西欧的领导者也认为阿提拉强大的军队可以帮助他们达成政治野心。霍诺里娅(公元5世纪人),瓦伦提尼安三世之姊,希望匈奴人帮助其控制西罗马。同时,汪达尔人希望匈奴人帮助其抵抗高卢的敌人。 阿提拉的马军在公元451年向高卢进逼,同行作战的还有其盟友汪达尔人及法兰克人。在奥尔良城,他们同一支由埃提乌斯及西哥特王狄奥多里克(451年卒)率领的罗马一西哥特联军交战,双方都未赢得决定性的胜利。据目击者称,双方军队各损失超过15万人。 阿提拉随后挥师南进,到意大利半岛作战,意在迫使霍诺里娅嫁给自己,进而交出西罗马的控制权。在罗马城,匈奴首领与主教利奥一世(约390—461年)会面,后者劝说阿提拉撤军,不与霍诺里娅成婚。其间,许多士卒因疾病死亡,这也促使阿提拉放弃征战。他未久便死去,王国也迅速倾覆。 西罗马帝国的终结 对意大利半岛的入侵未因阿提拉之死而告终。公元455年,汪达尔人进攻罗马。他们在两周之内洗劫了罗马城,劫掠了几乎所有可以带走的东西。这一次,西罗马帝国彻底崩塌,仅剩意大利半岛及高卢、西班牙的部分地区尚处于皇帝控制之下。 其后的二十年间,西部一直处于无政府状态。这一时期极其混乱:日耳曼人觊觎该地区的权力。罗马贵族互相攻伐。东罗马皇帝则需维护其自身利益。 最终,在公元476年,意大利半岛上的日耳曼军队宣布一位日耳曼首领奥多亚克(约434—493年)成为他们的国王。这一年是史家用来标志西罗马帝国的终结及东方拜占庭帝国的开端之年。 尽管得到了军队的支持,奥多亚克意识到自己还需要政治支持。他拒绝王的名号,请求东方的皇帝芝诺(约427—491年)承认他对西部的统治。奥多亚克的继任者是一个叫狄奥多里克(约454—526年)的东哥特人,他也在东罗马的准许下执政。但究其实质,意大利半岛已然是一个独立的日耳曼王国了。 诸如此类的事件不断在西罗马重演。法兰克人控制高卢的大部分及西日耳曼,汪达尔人在北非建立王国,西哥特人在西班牙,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控制罗马不列颠的大部分,勃艮第人控制隆河沿岸。作为一支政治力量的罗马帝国,在西部终结。 P78-81 序言 提及古罗马,我们便会想到一个军事及经济大国,法律完备、政治灵活、文学一流,更有伫立逾两千年之久的宏伟建筑。罗马代表了一个帝国所能达到的极致。它还可作为一个鉴戒:纵使是最强大的帝国,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崩瓦解。曾有史家断言,罗马的兴与衰是史家能够处理的两个最纠结的题目。罗马帝国其人其地,以及其诸种观念依然令现代学者着迷。 罗马人留下的大量书籍,详述了帝国及其公民生活(不幸的是,更多的文献没能保存至今)。这些记录者们,如同今天的作家以及史家,描绘了他们所看到的世界,并将个人观感及思想倾注到作品之中。这些作者有时对同一个人物或事件各异其说。当代研究罗马的史家试图平衡这些相互冲突的观点以还原帝国的真相。现代史家还兼顾到由考古学家发掘的遗存。人类遗物——日常生活器具——为古代世界提供了有形的证据。 为何一个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就被攻陷的帝国仍然吸引着今天的读者呢?它的语言——拉丁语,因为现代国家已经不再使用而被称为“死语言”。形塑其宗教的诸神及神话(传说故事)也如童话故事一般。 然而,今日西方世界盛行的诸多制度及观念都导源自罗马帝国(地理学言之,“西方世界”通常意指欧洲国家及其居民栖届的土地,包括了北美、南美以及澳大利亚)。 罗马帝国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为今天的政治家及哲学家提供了镜鉴。罗马史家李维(公元前59—公元17年)读史后写道:“你和你的臣民可以之为鉴。”(引自Jo-Ann Shelton的As the Romans Did)罗马历史还提供了诸多人类品质的典范——那些所有人都想要效仿的人。罗马历史还将现代国家及其民众应当避免的言与行昭示后人。 崛起的村落 罗马起源于台伯河附近、沿意大利半岛上七座山丘而建的村庄。台伯河流入第勒尼安海,后者是更大的地中海的一部分。据传说,罗马城始建于公元前753年,但人们旱在之前的数百年就定居于此区域。区域内的部落包括拉丁人、萨宾人以及埃特鲁里亚人。所有居民均受到其南方、东方近邻希腊人的影响。 罗马一开始采取君主制(由君主掌权的政府),由传说中的手握军事及政治权力的诸王统治。所有权力集中于一人之手称为“至高统帅权”(imperium),该词是英文“帝王”(imperial)、“帝国”(empire)及“皇帝”(emperor)的词根。王采纳罗马公民中一批要人的建议,他们被称为“贵族”(patricians)。这些人是公元前6世纪初贵族(最高阶层)的后裔。贵族大多是富裕的土地持有者。他们组成了日后的元老院。 公元前500年左右,贵族反叛并迫使王放权。在元老院治下,罗马的政府形式称为“共和制”。元老院控制罗马的时期也被称作共和国时期。 久而久之,元老院开始与平民(“plebs”,亦作“plebeians”)分享权力。他们是罗马最庞大的阶层,而非贵族。平民组成他们自己的政府机构,包括一个平民大会,还选举出称作“保民官”的领袖。元老院仍然控制政府,但保民官可以否决(拒绝)元老院的政令。 无论是君主制还是共和制治下,罗马都开疆拓土。它击败了埃特鲁里亚人以及其他邻居部落。被打败的部落随后同意与罗马一起抵抗外敌入侵。罗马最终成为地区内最有势力的城市,以拉丁姆之名扬威于世。接下来的数个世纪,罗马帝国的实力进一步壮大。 罗马与外部世界 罗马共和国建立之初,地中海周边地区已有数个帝国崛起。埃及在公元前1400年左右达到极盛,将影响力远播到东亚地区。中东的地区则历经了几个民族的兴衰更替,包括巴比伦人、赫梯人以及亚述人。他们的国家涵盖今土耳其及伊拉克的一部分。在波斯——今伊朗,第一个帝国于公元前550年寿右建成并在此后延续了1100年。 …… 渐趋衰落 罗马的祸乱随着外国军事力量的加强而增多。在欧洲的北部及西部,日耳曼部落觊觎帝国的领土。在小亚,新兴的波斯萨珊王朝攻击了罗马军队。罗马皇帝不得不花耗更多的财力挥军远征。这损害了帝国的经济。同时,皇帝们还要向行省(罗马征服及控制的土地)中的地方官员下放某些政治权力。 公元286年,皇帝戴克里先(245—316年)决定与共治者分享权力:每人行使对帝国一半的控制权。这一分权方式在逾两百年间维持不变。例外之一是君士坦丁大帝(285—337年),他在324年到337年统治着统一的帝国。君士坦丁最为人铭记,他是第一个改信基督教的皇帝,基督教是耶稣逝世(约公元29年)后在罗马本土发展出的宗教。君士坦丁还迁都拜占庭,即今土耳其的一座小城市。这座城后来改名君士坦丁堡,今称伊斯坦布尔。 帝国在君士坦丁大帝卒后再度分裂。此后的几十年,帝国西部遭受了被称作蛮族入侵者的日益增多的劫掠。及至公元5世纪,日耳曼首领控制了帝国大部分。此时,罗马人向友善的日耳曼诸部落求得军事援助,其中一些最智勇的军人还成为罗马的将领。公元476年,日耳曼士兵拥立他们的统帅之一作为西罗马的皇帝,此事标志了西罗马帝国的终结。然而东罗马帝国幸免于难,以君士坦丁堡为首府,其后成为拜占庭帝国。这一帝国又延续了近一千年。 然而,罗马城作为大帝国中心的观念死而未僵,罗马城成为教皇的居所,他是西欧基督教的领袖。教会在礼拜仪式中使用拉丁文——罗马的官方语言,并受到罗马法律及文学的影响。这个基督教教会今日称作天主教会。它衔接了古罗马以及西欧所承袭的政治及社会结构。 罗马帝国的兴替发生在一千年之间。这段岁月里,罗马人统治了远胜于其前人的庞大帝国。相比其他西方国家,罗马帝国维持了一个最为持久的政府。据芬利·胡珀《罗马往事》一书,其社会的繁荣得益于“传统、教育以及家族的荣耀”。最后,帝国的倾覆多是由于罗马社会的衰竭,而远甚于外患。权术与贪念取代了传统,经济凋敝、政治衰败,罗马的皇帝们再无回天之术了。 罗马历史中充斥着滥权的统治者以及帝国扩张时所使用的武力。其时,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仅享有有限的法律权利。然而,罗马以其诸多伟大成就,成为现代西方世界的基石之一。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