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为自己、知识工程的科研工作者和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者精选的语言知识库,是作者为研究生授课的讲义。本书也可以比喻为作者的“学术自传”。
本书只讨论从事“知识工程”的人应具备的那些“语言学”知识,不涉及信息处理的技术、程序和算法,全书通俗易懂。对于关心语言信息处理的文科师生来说,不仅可了解“知识工程”需要什么样的“语言学”知识,也可找到在为语言产业提供“语言学”研究成果方面您自己能作出哪些贡献。至于关心世界汉语教学和我国外语教学的读者,因本书明确表示“知识工程包括跨语种知识交流、知识学习和知识传授”,您当然能在书中找到感兴趣的章节和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内容。
本书是作者在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中国邮电大学研究生讲授“知识工程语言学”课程时所写的讲义的基础上完成的。这本书为人工智能、知识工程及相关专业的人员提供了所需的最必要的语言学基础理论和最有用的语言数据,包含对汉语特色的最新认识以及跟英语的对比。它凝聚了作者数十年从事知识工程领域科研工作和坚持不懈钻研语言学的心得。
本书可供从事人工智能、知识工程、自然语言理解、中文信息处理、机器翻译的研究人员参考,也可供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推广、英汉对比研究的教师和研究者参考,还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选修课教材或参考书。
上篇 导论
第1章 信息时代需要知识工程语言学
1.1 信息
1.1.1 信息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之
1.1.2 信息的定义
1.1.3 人类文明的三个时代
1.1.4信息时代的高级阶段必然出现知识经济
1.2 知识
1.2.1 信息有待于优化和系统化
1.2.2 知识的定义
1.2.3 知识的层次
1.3 智能
1.3.1 知识处理主要包括知识获取、知识传播和知识运用
1.3.2 智能的定义
1.4 人工智能
1.4.1 人工智能的诞生和初期的发展
1.4.2 知识表示和自然语言理解应该紧密结合
1.5 知识工程
1.5.1 知识工程的提出
1.5.2 初期的知识工程主要是专家系统
1.6 自然语言理解
1.6.1 自然语言的特点
1.6.2 自然语言理解的难点及其原因
1.6.3 自然语言的自释性和突破其理解难点的方法
1.6.4 自然语言理解的进展拓宽了知识工程的范围
1.7 知识工程语言学
1.7.1 新兴的作为交叉学科的语言学分支的融合
1.7.2 知识工程语言学的研究内容
第2章 语言是知识的编码系统
2.1 人类语言观的发展
2.1.1 语言是人类跟其他动物的主要区别之
2.1.2 语言是人类和计算机传递信息及实施控制的符号系统
2.2 语言是人类认识世界和表述知识的编码系统
2.2.1 客观世界·认知世界·语言世界
2.2.2 语言信息的发送和接收
2.3 语言的基本结构单位
2.3.1 汉语和英语的基本结构单位
2.3.2 汉语和英语基本结构单位的差异
2.4 认知模式对语言的制约
2.4.1 认知模式对语言基本结构单位的制约
2.4.2 认知模式对语言基本结构顺序的制约
2.4.3 认知模式对语言类型的制约
2.5 语言研究的观察视角和剖析平面
2.5.1 语言研究的观察视角‰
2.5.2 句子构件的剖析平面
2.6 语言的优化发展和人类的国际通用语
2.6.1 人类的语言正在逐步优化而发生重大变化
2.6.2 人类文明史上最成功的通用符号系统
2.6.3 衡量语言“科学性”的标准
2.6.4 推荐汉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候选者
2.6.5 国际通用语的基本条件
2.6.6 汉语要持续优化才可能成为国际通用语
2.6.7 “汉语一千字”成为通用语义符号的可行性
中篇 语言的库存单位
第3章 语形学:语言的光波载体和视觉感知
第4章 语音学:语言的声波载体和听觉感知
第5章 静态语义学:语言库存单位的意义
第6章 词汇学:语言库存单位的构造
下篇 语言的交际单位
第7章 语构学:表层结构的一维句法序列
第8章 动态语义学:里层结构的多维语义网络
第9章 语用血:提高交际效果的语言运用
第10章 语序学:句子的语块序和语块的词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