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匈奴平民墓葬研究/一带一路考古学研究译丛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作者 (蒙)策·图尔巴特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是蒙古国古代丧葬习俗方面的第一部研究成果,以蒙古国境内近40余年中发掘清理的174座匈奴墓葬资料为主要基础材料,其中包括作者亲自参与发掘和研究的额金河河谷100余座墓葬。作者运用考古学与民族学资料,对匈奴平民墓葬丧葬习俗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试图对匈奴诸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做出一点微薄贡献。
书后附有作者精心统计和整理出来的蒙古国境内70余处匈奴墓地的简介,为该领域学者的查阅相关资资料提供了便利。
作者简介
萨仁毕力格,男,蒙古族,1980年出生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博士、研究员。2004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系,2007年获得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北方民族史专业硕士学位,2022年获得吉林大学战国秦汉考古专业博士学位。2007-2020年,在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从事田野考古与研究工作,现就职于内蒙古博物院,主要从事战国秦汉考古、北方草原青铜时代至早期铁时代考古、匈奴考古。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研究概况与研究方法
第一节 匈奴平民墓葬研究概况及文献综述
第二节 匈奴平民墓葬、丧葬习俗的研究理论与方法
第二章 匈奴平民墓葬的分布与形制
第一节 匈奴平民墓葬的分布
第二节 墓葬外部与内部结构(形制)
第三节 葬式与方向
第四节 儿童墓葬
第五节 双人合葬墓
第三章 随葬品与殉牲
第一节 随葬品
第二节 殉牲
第三节 殉狗
第四章 丧葬和祭祀习俗的特点
第一节 匈奴人对另一世界的想象
第二节 匈奴丧葬、祭祀习俗特点和过程
第三节 匈奴族属及丧葬与祭祀习俗
结语
附录1 蒙古国境内匈奴墓葬概况
附录2 蒙古国境内匈奴墓葬习俗对照表
参考文献
РЕЗЮМЕ
主要人名、地名及墓地名称中蒙俄文对照表
译者后记
序言
努力开创中蒙考古交流
的新篇章——“‘一带一路’考
古学研究译丛”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
书,是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
究基金资助的“‘一带一路’考
古学研究译丛”之一。“一带
一路”是党中央提出的国家
级顶层合作倡议,也是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平台
。中国人民大学鼓励并资助
“一带一路”历史文化研究,
不仅是对学术发展的强有力
地推动,更具有重大的现实
意义,它将为实践“一带一
路”倡议提供必要的历史参
考。
“一带一路”主要指从我
国西北,经中亚直达欧洲的
漫长的陆上通道;及从东南
沿海出发,从南洋到阿拉伯
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的
海上通道。这些通道自古就
是重要的交通要道,沿线发
现的大量古代文化遗产,是
中西文化交流最直接的载体
,是实现“一带一路”国家倡
议的文化基石。因此,对“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考古学
的了解和研究,是中国考古
学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加
强中国与沿线国家考古学科
的交流合作,势在必行。把
优秀的国外考古学著作,翻
译引介给国内学术界,是这
种交流合作最快捷、最有效
的方式之一。
自古以来,广袤的蒙古
草原就与中国历史有着紧密
的联系。蒙古高原不仅是丝
绸之路上重要的地理单元,
更是游牧民族生息繁衍的大
舞台,匈奴、鲜卑、柔然、
蒙古等叱咤欧亚草原的北方
民族都曾在这里留下大量的
活动遗迹,造就了绚丽多姿
、丰富多彩的草原文化。正
基于此,我们的“‘一带一路’
考古学研究译丛”把翻译、
介绍蒙古国的考古学著作作
为肇始。

蒙古国地处世界最广大
的草原——欧亚边草原的核
心地带,在人类起源、草原
民族的形成及文化传播的舞
台上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
的古迹古物,使得蒙古国考
古一直是国际研究的热点区
域。
从1889年俄罗斯学者
H.M.雅德林策夫实地调查
鄂尔浑河谷突厥文碑刻和哈
拉和林废墟开始,蒙古考古
学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历
程。1941年,蒙古考古学
的奠基人、著名考古学家X.
普尔列在中央省阿布达尔乌
拉山进行的发掘,是蒙古学
者首次独立开展的考古研究
。1990年以来,蒙古考古
更是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并
已经成为世界考古学研究的
一支重要力量。目前,蒙古
国内从事考古工作的机构已
有蒙古国国家科学院考古研
究所、蒙古国国家博物馆、
蒙古国立大学、成吉思汗大
学、乌兰巴托大学和蒙古国
科技大学等多家单位,除了
职业考古工作者,还有大量
的学生和外国志愿者。据不
完全统计,蒙古国每年有百
余项考古项目,其中配合基
本建设(被动)和主动性考
古项目大体各占一半,且绝
大多数的考古项目都是国际
合作项目。俄罗斯、法国、
日本、美国、中国等众多国
外科研力量及资金的引进,
使得大量的蒙古考古材料为
世界所知,也涌现出了很多
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近年
匈奴高勒毛都高等级墓葬、
燕然山碑铭等重要考古发现
,也在不断吸引国际学术界
的兴趣和注意。
蒙古国地处欧亚草原中
部,是重要的草原通道。中
国与外部世界之间通过草原
通道进行的人文互动与交流
,远在张骞凿通西域以前的
石器时代就客观存在。东西
方远古居民通过这条草原路
线进行的文化交流,代表了
中西文化交流历史长河中连
绵不断的文化浪潮。历史学
家李学勤先生指出:公元前
8世纪以前的中亚通道,交
流的证据非常少。中西之间
起重要作用的是草原文化,
是通过北方的草原连接起来
的。考古学家林沄先生认为
:欧亚草原在中国历史上起
过两个重大作用。一个是起
了中国中原地区和西方交流
的大通道作用,特别是在海
路交通发达以前,起到了主
要通道的作用;另一个是孕
育出一批和大河流域农业居
民完全不同的游牧民族。林
沄先生的上述论断,在中国
北方的很多考古发现中得到
证实。
2001年夏季,我参与发
掘的内蒙古锡林郭勒金斯太
洞穴遗址,出土了多件使用
勒瓦娄瓦技术制作的石器,
最新研究认为这些石器属
4.7万年前的欧洲莫斯特文
化遗存,可能是尼安德特人
沿着蒙古高原的草原通道携
带到锡林郭勒的。植物考古
研究证明,早在距今9000
年的小河西文化时期,小米
就沿着穿过蒙古的草原之路
传到西方。同样是9000年
前,外贝加尔湖地区的圜底
罐,也通过蒙古高原传播到
锡林郭勒、乌兰察布等地,
形成独具特色的四麻沟、裕
民等遗存。陶鬲是一种极具
中国特色的三足炊器,在蒙
古和俄罗斯外贝加尔等地区
都发现过多件花边陶鬲,可
见,中华文明的向外传播,
蒙古高原的草原之路也是主
要的文化路线。类似的还有
仰韶文化彩陶向北的传播等
等。上述的考古发现表明,
远在石器时代,蒙古高原就
已经成为中国和西方文化交
流的重要通道。因此,对蒙
古高原考古的了解与研究,
在研究中华文明的形成、发
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学术
意义。

史前之后的蒙古高原,
进入到了游牧人时代。这里
是游牧人的故乡,乘马的草
原人“至如猋风,去如收电”
,那些“将树木连根拔起的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8: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