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世界珍稀动植物博览(徜徉在奇妙的动植物王国)/青少年百科系列丛书
分类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作者 郭漫
出版社 航空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着重选取了一些濒临灭绝的珍稀动植物。从国宝级的大熊猫到被誉为“活化石”的扬子鳄,从憨态可掬的树袋熊到英武的白头海雕,从食肉的猪笼草到结面包的猴面包树,从美丽的银杏树到魁梧的红杉……相信通过阅读,大家都会被这些珍稀动植物的独特形态和习性所吸引;也会对那些只图一时经济利益而滥杀动物或者滥伐植物的人感到厌恶;更会被那些用自己的生命保护物种的人而深深地感动。

内容推荐

本书在编辑的过程中,着重选取了一些濒临灭绝的珍稀动植物,从可爱的树袋熊到英武的白头海雕,从国宝级的大熊猫到被誉为“活化石”的扬子鳄,从食肉的猪笼草到结面包的猴面包树,从美丽的银杏树到魁梧的红杉……相信每一位读过本书的读者,都会被这些珍稀动植物的独特形态和习性所吸引……

目录

第1章 动物篇

 阿姆斯特丹信天翁——“天空的霸主”

 白唇鹿——鹿中之王

 白袋鼠——罕见的濒危物种

 白腹海雕——从容的“飞行员”

 白腹锦鸡——长尾巴的“司仪”

 白鹳——优美的“送子鸟”

 白肩雕——身披斗篷的“飞行侠”

 白暨豚——“长江神女”

 白头海雕——美国国鸟

 白头鹤——鸟中“修女”

 白尾地鸦——生命绝地的精灵

 白尾海雕——懒散的神秘“隐士”

 白犀牛——非洲大陆上的“角斗士”

 白枕鹤——红脸“旅行家”

 斑马——来自非洲的素颜者

 北美红眼雀——叽叽喳喳的林中鸟

 歌鸲——模范夫妻

 长臂猿——空中技巧项目的冠军

 长颈鹿——文雅的“巨人”

 长尾雉——空中“杂技演员”

 穿山甲——身披铠甲的“土行孙”

 达尔文美洲鸵——温和的奔跑健将

 大鸨——“绯闻”多多的鸟

 大灵猫——“身揣香包”的“夜行侠”

 大熊猫——中国国宝

 戴胜——又懒又臭的“山和尚”

 丹顶鹤——长寿仙鸟

 雕鸮——勇猛的大猫头鹰

 东北虎——兽中之王

 独角犀——无与伦比的“演唱家”

 短尾猫——乖巧活泼的美洲山猫

 非洲象——陆上动物中的“巨人”

 菲律宾鹰——鹰中之虎

 狒狒——阿拉伯的“神兽”

 古巴钩嘴鸢——善于飞行的猛禽

 寡妇鸥——随季节“换帽子”的海鸟

 海豚——善良的“海上救生员”

 褐鹈鹕——长相怪异的捕鱼能手

 黑鹳——冷艳的“空中精灵”

 黑颈鹤——身居高原之“神”

 黑猩猩——最聪明的动物

 红脸杜鹃——害羞的鸟儿

 花脸齿鹑——被猎人追逐的“歌唱家”

 华南虎——失踪多年的猛虎

 黄腹角雉——我国独有珍禽

 喙头蜥——与海鸟同居的陆栖动物

 火烈乌——为爱燃烧的“粉红一族”

 极乐鸟——来自天堂的鸟儿

 剑羚——头顶长剑的“骑士”

 金雕——王权的象征

 金钱豹——凶猛的爬树高手

 金丝猴——最美丽的灵长类动物

 克拉克织布鸟——动物界的缝纫高手

 孔雀雉——貌似孔雀的鸟儿

 拉蒂迈鱼——地球上最古老的鱼类

 蓝鹤——南非国鸟

 蓝鲸——海洋中的“巨无霸”

 蓝鹇——台湾特有的美丽鸟

 领狐猴——森林中的长尾歌者

 绿孔雀——舞姿翩翩的“疾行军”

 马来貘——马来西亚国宝

 蟒蛇——蛇中巨人

 牦牛——“高原之舟”

 梅花鹿——鹿中美人

 美国埋葬虫——自然界里的“清道夫”

 美洲野牛——命运多舛的野牛

 欧洲棕熊——传递国际友谊的使者

 婆欧里鸟——离灭绝危险最近的鸟儿

 儒艮——童话里的美人鱼

 蛇雕——蛇类的天敌

 猞猁——高山上的猎手

 树袋熊——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

 双峰驼——“沙漠之舟”

 水鹿——溪谷精灵

 水獭——机敏的吉祥物

 苏眉鱼——世界最大的珊瑚鱼

 塔尔羊——悬崖绝壁上的“行者”

 跳羚——非洲大陆上的跳高能手

 驼羊——貌似绵羊的群居者

 夏威夷水鸡——害羞的水鸟

 小杜父鱼——小身形的大头鱼

 小熊猫—一憨态可掬的“九节狼”

 新西兰岸鹆——海滩上的歌者

 熊猴——体胖如熊的猴

 雪豹——豹中珍品

 鸭嘴兽——动物“活化石”

 亚洲象——长鼻子的大力士

 亚洲野驴——荒野上的“长跑健将”

 扬子鳄——中国土龙

 野牛——孤傲的“白袜子”

 野猪——嗅觉机敏的山猪

 遗鸥——人类最晚认识的水鸟

 玉带海雕——凶猛漂亮的黑鹰

 鸳鸯——貌似忠贞的水禽

 藏羚羊——“高原精灵”

 藏马鸡——婀娜多姿的的鸟类

 针鼹——浑身长刺的食蚁兽

 中华鲟——游动的“活化石”

 中美貘——泥地里的“小坦克”

 朱鹮——鸟类“东方宝石”

 紫貂——身穿高贵皮衣的动物

 鳟鱼——交响乐中“游”出的主角

第2章 植物篇

 瓣鳞花——荒漠中的“花仙子”

 报春苣苔——喜钙草本植物

 长自松——树中“美人”

 莼菜——水中一宝

 刺桫椤——最古老的蕨类植物

 翠柏——永恒与高洁的象征

 冬虫夏草——由虫变草的神奇生物

 独叶草——独花独叶一根草

 多花蓝果树——园林童话树

 凤凰木——木中“火凤凰”

 珙桐——鸽子树

 海南罗汉松——濒危的“罗汉”

 海椰子——“爱情之果”

 鹤望兰——人间“天堂鸟”

 红椿——速生的木中“贵族”

 红杉——千年寿星树

 猴面包树——最粗、最长寿的树木

 华盖木——季风气候区的珍稀树种

 黄檗——金发姑娘

 箭毒树——世界上最毒的树

 金花茶——“茶中皇后”

 金钱槭——果实奇特的野生植物

 冷杉——傲骨嶙峋的常绿乔木

 连香树——古老的家族

 鹿角蕨——庭院中的“鹿角”

 落叶木莲——鹅黄美人

 木兰——花中“活化石”

 楠木——百年成材的珍贵树种

 坡垒——气候带指示器

 七子花——“花中仙子”

 人参——百草之王

 珊瑚莱——可以食用的沙参

 睡莲——水中的美人

 四合木——植物中的“大熊猫”

 四数木——最典型的板根植物

 蒜头果——“娇责”的虫媒传粉植物

 天麻——不含叶绿素的植物

 秃杉——老树幼树叶不同的植物

 望天树——雨林巨人

 喜马拉雅长叶松——世界屋脊上的稀有树种

 喜树——抗癌植物

 夏蜡梅——初夏盛开的梅花

 香果树——茜草科的唯一代表

 星叶草——喜欢“群居”的植物

 雪莲——高山上的“圣女”

 羊角槭——羊角形果子的落叶乔木

 银杉——“杉中公子”

 银杏——植物界的“活化石”

 羽叶点地梅——石缝中绽放的花

 云南石梓——花色明艳的大树

 樟树——防虫高于

 猪笼草——食肉植物

 紫椴——环保树材

 秤锤树——树上的斤两

 紫荆木——木中极品

 紫檀——帝王之木

试读章节

白腹海雕——从容的“飞行员”

白腹海雕,鹰科,海雕属,没有亚种。在国外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澳大利亚、新几内亚和西南太平洋中的岛屿上,在我国分布于江苏、浙江等地,但各地均极罕见,为世界一类保护动物。

白腹海雕的头部、颈部和下体都是白色,背部为黑灰色。与其他海雕不同的是,它的尾羽呈楔形,为褐色,端部为白色。虹膜为褐色,蜡膜和上嘴为红灰色,下嘴为蓝灰色,尖端为黑色,嘴裂为红蓝色,爪为黑色。

白腹海雕在飞翔的时候是非常从容的,它们通常单只或成对沿着海岸在水面上低空飞翔,两翅扇动缓慢而有力,有时也在高空翱翔或滑翔。当在高空翱翔或滑翔的时候,两翅常上举成“V”字形。叫声为“啊,啊”,较为简单。

白腹海雕的繁殖期从每年的12月份到翌年3月份,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亚等地则通常在5~10月份。每窝通常产卵2枚,偶尔为3枚。卵为白色,形状为卵圆形。亲鸟轮流孵卵,但以雌鸟为主,雄鸟仅在白天替换雌鸟。白腹海雕的领域性甚强,也是由亲鸟共同来保卫。

白腹海雕主要在白天觅食,尤其在早晨和黄昏最为频繁,它们以鱼类、海蛇、野鸭等为食,也在陆地上捕食蛙、蜥蜴、野兔和蛇,有时还吃动物尸体,偶尔捕食家禽。

白腹海雕是大型猛禽,为留鸟,多活动于海岸及河口地区,有时也出现在离海岸不远的丘陵和水库上空,但一般不远离海岸,因此是典型的海岸鸟类。它们一般营巢于海岸边高大的乔木树上或悬崖岩石上,也营巢于内陆沼泽地带的小树上、没有树木的岛屿的地上或岩石上。巢的结构较为庞大,直径通常可达250厘米,主要由枯树枝构成,里面放有一些绿叶,它们还喜欢利用旧巢,通常一个巢可使用多年,但每年都需要增加新的巢材,因此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巢也变得愈来愈大。在印度曾发现一个直径达270厘米、高达180厘米的巢。

由于白腹海雕的数量稀少,人们已经加大了对白腹海雕的保护工作,如禁止捕杀、遥感监测、及时救助伤病鸟等。目前,人类对白腹海雕的保护工作已经取得成效。

白腹锦鸡——长尾巴的“司仪”

白腹锦鸡属鸡形目,雉科。主要分布在缅甸东北部至中国西南部,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藏东南部、云南、四川南部、贵州西部至广西西部,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

白腹锦鸡多生活在低山、中山和高山地区的森林中和灌丛中,以多种植物的嫩芽、叶、花、果和种子为食,也吃蘑菇、白蚁和蝗虫。

雄白腹锦鸡非常美丽,其体长约1.2米,头顶上、胸、背以及两翼呈现出富有金属光泽的深绿色,猩红色的冠羽,白色颈背呈扇贝形而带黑色边缘,白腹黄腰,尾羽特长微有下弯,白黑两色相间,部分尾端为橘黄色。相比之下,雌鸟则逊色了许多,它们体形较小,长约60厘米,上体多黑色和棕黄色横斑,胸为栗色并多具黑色细纹,虹膜为褐色,嘴脚都呈蓝灰色。

白腹锦鸡的叫声有多种变化,彼此联系时,发觉有危险时,母鸟寻找小鸟时,小鸟寻找妈妈时,或是在繁殖期,它们都会发出不同的呜叫声。平时,白腹锦鸡常成小群活动,在森林中游荡觅食。繁殖季节里,雄鸟会占据一块山地,禁止别的雄鸟进入,甚至有时还会为争夺地盘发生激烈打斗。

白腹锦鸡多筑巢于人畜罕至的山坡地面上的倒木枯枝或巨岩缝隙中,以枯叶或残羽为材料,非常隐蔽。它们通常在4月下旬开始繁殖,每窝产卵5~9枚,卵为浅黄褐色或乳白色,光滑无斑。孵卵期为21天。

白腹锦鸡在我国古代是高贵的鸟类,二品官的官服上绣的就是白腹锦鸡,可见其地位之高贵。170多年前,英国人便把白腹锦鸡带到伦敦饲养。现在,它作为世界上最漂亮的观赏雉之一,同红腹锦鸡一样,在各地动物园和野生动物养殖场均有饲养。

白鹳——优美的“送子鸟”

白鹳亦称老鹳,属鹳形目,鹳科。易驯化,是我国一级保护珍禽。

白鹳主要在我国东北北部和东北部以及新疆西南地区繁殖,常迁徙至东北中部、河北、长江中下游及台湾等广大地区越冬。当然,在欧洲的一些国家也可以见到这种鸟的足迹。

白鹳洁白美丽,全身几乎为纯白色。肩羽、翼上的覆羽、初级覆羽及飞羽等均呈光亮的黑色,喙也呈黑色。眼周及颊部裸区呈红色,腿及脚呈橘红色。

白鹳温驯而又警觉。当它们步行时,举步缓慢,休息时常以一足站立,飞行较慢。成年的鹳从不鸣叫,但有时上下嘴打动时会发出“哒哒”的响声。

白鹳通常筑巢于高大乔木或建筑物上,在每年的3月份开始繁殖,每窝产卵3~5枚,白色。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约30天。繁育期间成对活动,越冬时常集群生活,移飞前幼鸟随大群游荡。

白鹳对人类来说是一种益鸟,它们经常以一些害虫为食。据记载,1849年6月初,俄国发生了蝗灾。这时,大群的白鹳聚集到蝗虫密集的农田附近,像一队队围歼顽敌的白衣士兵,每天歼灭大量的蝗虫。到了7月初,蝗灾便被控制住了。

由于白鹳外表美丽,人们赋予了它们一些特殊的文化内涵。在欧洲,人们把白鹳称为“送子鸟”。据说,送子鸟在谁家屋顶筑巢,谁家就会喜得贵子,生活幸福美满。时至今日,在欧洲乡村,还经常能看到住家的屋顶烟囱上搭着一个平台,那是专为白鹳准备的,这在欧洲也可以说是一种奇观了。白鹳因此受益匪浅。

然而,随着城市的扩展及环境污染的加剧,白鹳的数量已大为减少。这种曾给人类带来幸福吉祥的鸟,也正在受到人类活动的威胁。

白肩雕——身披斗篷的“飞行侠”

白肩雕,又名御雕,在亚洲分布较广,在我国多见于新疆、甘肃、青海、陕西,并常到长江中下游、福建、广东等地越冬。它栖息于山地,可达海拔1400米的高处,也见于草原、丘陵、河流的沙岸等地。白肩雕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中。

白肩雕的体形比金雕小,全身黑褐色,背邵具有光泽,屑有白羽;头、颈为褐色,缀以黑斑;尾灰褐色,具有不规则黑色横斑。白肩雕飞翔时,常缓缓地鼓动着双翼在空中滑翔。

白肩雕在捕捉猎物的时候有一个怪脾气,那就是喜欢让小动物们自投罗网。所以它喜欢长时间蹲在一个地方不动,窥视猎物的到来,当黄鼠、跳鼠等出现时,突然飞起捕捉。有时,它们也吃一些鸟类和动物的尸体。

白肩雕不仅分布在我国,在西班牙与葡萄牙等一些国家也可看见它们的踪影,但是也很稀少。它在20世纪60年代曾一度濒临灭绝。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白肩雕的数量锐减呢?除了人类的捕杀外,对于白肩雕而言,最大的危险就是触电。白肩雕在飞行途中经常会遇到高压电线,一旦撞上就会没命。约60%出生不到1年的小白肩雕就是死于触电。

为此,人类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来挽救这些可怜的生灵,比如西班牙最高科学研究中心的生物学家们发明了电子“牧羊犬”,用来“教会”幼雕避免触电。科学家在雕巢附近的电线杆上安装这种电子装置后,可使电流变得微弱。当有小雕触到电线时,会受到一阵“无害但讨厌”的电击,提醒它们务必远离此物。同时,西班牙还在进行多项保护幼小雌雕的试验。目前雄性白肩雕数量大大超过雌雕,如果白肩雕雌雄比例不平衡,产蛋量就将下降,最终也同样会走向灭绝。

只要人类能够始终不放弃对生命的关爱,那么,它们的悲惨境遇将会有所改变。

白鱀豚——“长江神女”

白鱀豚又名白鳍豚,也称“白旗”。属哺乳纲,鲸目,淡水豚科。人们称其为“长江神女”、“水中大熊猫”、“活化石”,其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一带。白鱀豚是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为国宝级的珍贵动物。

白鱀豚是一种美丽的动物,它们体长1.5~2.5米;有背鳍;背面呈淡蓝灰色,腹面呈白色,鳍为白色;吻突极狭长,约有30厘米,上颌和下颌几乎等长,且微微上翘,上下颌共有130多枚圆锥形的同型齿;额顶显著隆起;眼小,位于口角下方;耳孔极小,形似针眼,位于眼的后下方;颈部两侧、耳孔后及鳍肢上方区域有一半圆形的白色宽纹,在肛门上方的尾侧有两道半月形的白色宽纹。

白鱀豚雌性6岁、雄性4岁时可达性成熟。生殖交配期在4~6月,孕期约9个月,至翌年1~2月份在江中分娩。母豚每年只生1胎,每胎1崽,偶有双胞胎。刚出生的幼豚吃母豚乳汁长大,并随群一起活动。

很多人都误认为白鱀豚是鱼,而不是哺乳动物,其实,它是兽而不是鱼类。它体温恒定,用肺呼吸,体内受精,胎生哺乳。据科学家发现,鲸类的祖先是生活在陆地上的原始哺乳动物,后来由于受冰川的袭击,它们不得不迁入水中避难。经过漫长的生物进化历程,演化成完全适应水中生活的特殊类群。

白鱀豚喜欢在远离岸边的江心主流区活动,是一种疏人性豚类。在行动中有集群习性,常三五成群地在江心活动,偶尔也进入湖泊、支流与长江干流汇合处活动。白鱀豚用肺呼吸,每隔一两分钟就要露出水面换一次气。换气时总是头先出水,有时会喷出水花,喷出的水花不高,尾鳍并不出水,出水呼吸时会发出声响。当天气闷热、暴雨即将来临之际,它便频频露出水面一起一伏。

白鱀豚是肉食性动物,它们常在浅滩、岔流以及支流汇合处觅食,以鱼为主,其食量很大,一般摄食量可占体重的10%~12%。其视觉很差,靠自身发出的超声波信号发现食物并用突袭方式吞吃食物。它有和猩猩一样发达的大脑,是一种聪明而有智慧的动物,并且具有“回声定位”能力。

白鱀豚拥有流线型的体形、丰厚的皮下脂肪,这种结构在仿生学上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葛洲坝和三峡大坝建成后,使长江生态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航运业的发展、河道整治、机动船只增加、水质污染、江湖淤塞、使用有害渔具及有害捕捞方法等,严重威胁着白暨豚的种族延续。据实测统计,现长江白暨豚资源量已不足100头,远低于大熊猫。为使白暨豚在自然界免遭灭绝的厄运,国家已将其列入一级保护动物,并将长江天鹅洲古道和安徽铜陵江段划为自然保护区,以保护白暨豚资源,拯救这一濒危的物种。

P5-10

序言

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的名著《寂静的春天》可谓轰动一时,相信每一个读过此书的人都会感到深深的焦虑。人类的活动已经对地球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越来越多的地方少了报春的鸟儿、少了呢喃的虫鸣;清晨早起,原来随处可以听到的莺歌燕语已经消失……本该喧闹的春天也因为人类而变得悄然无声。

对于自然界动植物的生长、繁殖,达尔文曾经精辟地将其规律概括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人类没有出现或者没有能力过多介入的时候,自然界的动植物也都在不停地消失湮灭或者生长繁衍,但是自然界的基本平衡没有被打破。人类社会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取得了突出的进步,从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到具有现代化工、农业生产的当代社会,人类用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已经使整个地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方面,这沧海桑田的变化的确让人类引以为傲:但与此同时,这也的确令人伤感,因为太多的动植物已经因人类的活动而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

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着重选取了一些濒临灭绝的珍稀动植物。从国宝级的大熊猫到被誉为“活化石”的扬子鳄,从憨态可掬的树袋熊到英武的白头海雕,从食肉的猪笼草到结面包的猴面包树,从美丽的银杏树到魁梧的红杉……相信通过阅读,大家都会被这些珍稀动植物的独特形态和习性所吸引;也会对那些只图一时经济利益而滥杀动物或者滥伐植物的人感到厌恶;更会被那些用自己的生命保护物种的人而深深地感动。

本书将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我们除了对每一种珍稀动植物作生动的文字介绍以外。还配以精美的插图和与文字内容相关的知识链接。相信每一位读过此书的人,都会对神奇的自然界生灵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本书编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6: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