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计30余万字,主要从中间组织的视角切入,将同业公会置于其所处的国家形态及社会系统之中进行宏观性的制度分析,以此理清同业公会的内外治理机制,并进一步探讨同业公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全书内容共七章,卷首还有一篇绪论,首先分析了民国时期工商同业公会制度兴起的原因及发展状况,接着从法律的角度探讨同业公会的法律地位与内在冲突,随后主要讨论同业公会的组织网络及其治理结构,以及同业公会的行规问题。在上述考察的基础上,该书又进一步将同业公会置于政府、企业与市场之间,研究同业公会与政府经济治理、同业公会与行业经济治理的关系,并探究了同业公会在国家政治体制中的地位与政治功能,重点分析了在训政体制下同业公会的政治功能,最后对同业公会的社会公益职能也进行了考察和论证。其特点是史料丰富,论述全面,有些见解是作者经过深入思考之后提出的独到的学术见解,具有参考借鉴价值。
序
绪论
一 行业组织的制度形态与制度角色
二 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三 研究视角与研究思路
第一章 同业公会制度
——企业与政府的双重选择
一 工商同业公会兴起的市场因素
二 政府心态与制度选择
三 从立法到普设:同业公会的发展概况
第二章 法律定位
——工商同业公会的法律解读
一 同业公会的法律地位
二 政府对同业公会的管理
三 行业自治权及其内在冲突
第三章 治理结构与组织网络
——工商同业公会的制度建构
一 同业公会的内部治理结构
二 同业公会的经费问题
三 同业公会的组织网络
第四章 习惯与法令
——工商同业公会的行规问题
一 行会时期的行规及其演变
二 行规习惯与国家法令:以1930年业规讨论案为中
三 “重整行规运动”及其影响
第五章 经济中介
——工商同业公会的经济职能
一 政府与企业之间:同业公会与财经政令
二 企业与市场之间:同业公会与行业自治
三 同业公会与统制经济
第六章 社团政治
——工商同业公会的政治参与
一 合作政治:同业公会与国民党的政治动员
二 政治表达:同业公会的自主性政治参与
三 阶级政治:同业公会与劳资关系
第七章 公益角色
——工商同业公会的慈善救济活动
一 同业公益:同业公会的救济、教育活动
二 社会公益:同业公会的社会救济活动
结语
一 同业公会的中间性治理机制
二 行业组织的制度比较分析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