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有故事100个(实为98个),故此得名。该经在最早的经录《出三藏记集》中被称为《百句譬喻经》。《百喻经》中的故事包括两个部分,在前的是喻话(字面意义应是关于愚者的话),后面是借譬喻来发挥佛陀的教诲。与《百喻经》同收为一书的《那先比丘经》也是一部相当重要的佛教经典。它在南传佛教中的地位尤其重要,可说倍受重视。该经通过希腊籍的弥兰陀王与那先比丘谈论佛法的故事,显示了佛教的基本权义及古代西方人对东方思想的困惑。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百喻经与那先比丘经/白话佛经集成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立人 |
出版社 | 团结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百喻经》有故事100个(实为98个),故此得名。该经在最早的经录《出三藏记集》中被称为《百句譬喻经》。《百喻经》中的故事包括两个部分,在前的是喻话(字面意义应是关于愚者的话),后面是借譬喻来发挥佛陀的教诲。与《百喻经》同收为一书的《那先比丘经》也是一部相当重要的佛教经典。它在南传佛教中的地位尤其重要,可说倍受重视。该经通过希腊籍的弥兰陀王与那先比丘谈论佛法的故事,显示了佛教的基本权义及古代西方人对东方思想的困惑。 内容推荐 本书包括了《百喻经》和《那先比丘经》两部经书,由译文、原文和注释三部分组成,并将与经典有关的历史背景和知识以文内注释加以介绍,以方便读者阅赏。 目录 百喻经 愚人吃盐的故事 愚人蓄积牛奶的故事 梨打破光头的故事 妇人假称自己死去的故事 渴而见水的故事 儿子死去而想放置家中的故事 认他人作兄长的故事 山羌偷官库的故事 赞叹父亲品德的故事 盖三层楼的故事 波罗门杀儿子的故事 熬制蜜糖的故事 说某人爱发脾气的故事 商人杀向导祭天的故事 医生给国王女儿速长药物的故事 给甘蔗浇灌的故事 借出半文钱的故事 凑近楼上去磨刀的故事 乘海船丢失银钵的故事 某人批评国王暴虐的故事 妇人想再生养儿子的故事 到海中采沉香木的故事 强盗用锦缎裹布衣的故事 种炒过的胡麻子的故事 留水和火过夜的故事 模仿国王眨眼的故事 医治鞭伤的故事 替老婆换鼻子的故事 穷人烧粗布衣衫的故事 牧羊人的故事 雇请陶工师傅的故事 买卖人偷金子的故事 砍倒树摘果子的故事 给国王送好水的故事 宝箧明镜的故事 挖掉仙人眼睛的故事 杀一群牛的故事 喝木桶中的流水的故事 见别人给房子抹泥的故事 医治秃头的故事 昆合怯鬼的故事 行商死了骆驼的故事 磨大石头做玩具的故事 只要吃半个饼的故事 家奴守门的故事 偷食耕牛的故事 穷人学鸳鸯叫的故事 野干被树枝所砸的故事 小孩为分辨毛争论的故事 医治驼背的故事 五个人买一个丫头的故事 伎儿们表演的故事 两徒弟护理师傅病脚的故事 蛇头蛇尾争在前面的故事 愿为国王剃胡须的故事 索要“没有东西”的故事 以脚踢长者嘴的故事 两儿子分家产的故事 看别人做瓦罐的故事 见水底有黄金的故事 大梵天弟子造万物的故事 吃野鸡肉治病的故事 戏子穿罗刹服自相惊扰的故事 人说旧房子闹鬼的故事 五百颗欢喜丸的故事 只会背航船法而不会使用的故事 两口子争饼打赌的故事 以咒语害人的故事 祖传急速进食习惯的故事 尝庵婆罗果的故事 为两个老婆而双目失明的故事 偷米含嘴中被开刀的故事 谎称自己战马死去的故事 出家凡夫贪私利的故事 骆驼与瓦坛都损失的故事 种田人单恋国王女儿的故事 给驴挤奶的故事 父子约定清早出门的故事 为国王背凳子的故事 喝灌肠药水的故事 被熊咬伤反去伤害仙人的故事 人抬着去种田的故事 猕猴迁怒于人的故事 月蚀打狗的故事 一女子得眼痛病的故事 父亲割下儿子头保存耳环的故事 强盗分赃的故事 猕猴拣豆的故事 捡得金鼠狼的故事 拾得金钱的故事 穷人和富人斗富的故事 小孩得欢喜丸的故事 老太婆捉熊的故事 水沟与摩尼宝的故事 两只鸽子的故事 假称眼瞎的故事 被强盗夺走细棉布的故事 小孩子捉得大海龟的故事 那先比丘经 卷上 卷中 卷下 试读章节 从前有个婆罗门夸耀自己知识广博,对于各种算命卜卦的方术和种种技艺没有不精通的。仗恃着这种本领,他打算显示自己的才能,就跑到另外一个国家去,抱着自己的儿子痛哭流涕。有人问这个婆罗门说:“你为什么哭泣?”婆罗门说:“这个小孩过七天一定要死!我可怜这孩子短命,所以悲伤啊!”旁边的入劝他说:“人的寿命难以预料,算保卫也会有差错的,七天以后也许不会死,又何必预先就痛哭呢?”婆罗门说:“太阳月亮有时会阴暗,星宿可能会陨落,可是我所预测的事,从没有错误的。”为了追逐自己的名利,到了第七天,婆罗门把儿子杀死了,想用这件事来验证自己的推算准确。当时听过他预言的那些人,过了七天听说他的儿子果真死了,大家都感叹地说:“他真是个了不起的人,所预言的事,真正一点不错。”并从内心里佩服他,也都来向他致敬。 这就像佛祖的四辈弟子中,有的为了名利等好处,自己夸耀已取得佛道,以错误的教导杀害本性善良的人们,而假装慈悲显示善德,以致今后受到无穷痛苦。像这个婆罗门为了证实自己的预言,杀了儿子来欺骗世人,不也就如此么? P15 序言 千百年来,流传于中国的佛教是分为两截的。一端是知识分子的佛教。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他们读解佛教,将此视之为怡情养性的手段,他们或“以庄老玄微应佛理,颇亦属意”,或“博综六经,尤善老庄”;使佛教成为中国文化的三大源流之一,而且具有很高的思辨性、艺术性的文化宗教形式。 佛教还有另一面,即更集中地体现了它作为宗教,需要争取广大信徒,需要得到无条件热情信仰的一般特征,也强烈地体现了它在端正人心、淳化人伦风俗方面的社会功能。这便是大众的宗教。 任何宗教都必须解决一个人死后的价值问题,即肯定人在结束生命光阴之后,还有一段无尽期的存在。宗教认为人生的根本价值就在于依附于这一存在。通俗地说,宗教肯定此生的肉体死亡之后,人的价值不会相随而消失,未来如果被视之为空虚,那么无论今生今世如何辉煌,到头来也只能是梦幻泡影。今生今世的价值是肯定有一个比人的存在更高的存在,有一个在此生之后的更美好的世界。在佛教当中,这就是涅檠境界,就是西方极乐净土。 西方极乐净土,它是对现实不合理世界的否定,它要摆脱永远周而复始且充满痛苦的轮回。轮回意味无聊、单调、无意义,轮回是死寂和令人厌倦的存在状态,它现在没有新意,将来也没有依托。如果可以预见,个体生命的每一天,从此时直到停止呼吸,都是一模一样,然后一下子中断,再往下便是永恒的黑暗,人们就不会欢天喜地地期待每一个早晨。因而净土的存在,是借佛菩萨的愿力来超越现实,超越有限,超越相对,以求赋予人的生存以最终的完善与绝对。于是,产生了净土经典;并随净土信仰获得了持久而热忱的信赖。 我们在本套《白话佛经集成》首批书中推出《佛说阿弥陀经》、《杂宝藏经》、《百喻经与那先比丘经》和((大方便佛报恩经》四卷共8部经典,以飨读者。 《百喻经》有故事100个(实为98个),故此得名。该经在最早的经录《出三藏记集》中被称为《百句譬喻经》。此经为天竺僧人僧伽斯那所撰。他在经末的偈颂中说到自己作此撰述的目的:以嬉笑的语言传达佛陀的正说,如同以蜜糖包裹治病的苦药。他以嬉笑的文字将正法显示给人们。因此,他称自己的作品为“痴花鬟”——目的在启发愚痴的花鬟饰物。 《百喻经》中的故事包括两个部分,在前的是喻话(字面意义应是关于愚者的话),后面是借譬喻来发挥佛陀的教诲。 与《百喻经》同收为一书的《那先比丘经》也是一部相当重要的佛教经典。它在南传佛教中的地位尤其重要,可说倍受重视。该经通过希腊籍的弥兰陀王与那先比丘谈论佛法的故事,显示了佛教的基本权义及古代西方人对东方思想的困惑。 本书包括了由译文、原文和注释三部分组成,并将与经典有关的历史背景和知识以文内注释加以介绍,以方便读者阅赏。 由于水平有限,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编 者 2006年1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