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的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带领我们解开一个个谜团、发现一个个真理,就像巨人般,前仆后继,带领我们跨越无知的深渊,爬上真理的巅峰。而牛顿是其中最重要、最伟大的巨人之一。他恰好站在科科学洪流的中央,一只手囊括了过去人类所有的智慧结晶,另一只手打开现代科学的大门。
但是你知道吗?他的所有伟大发明,灵感都起源自日常生活中小小的观察和思考,也许是一个小玩具,也许是一个游戏,也许是一只苹果……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跟着牛顿,试着从一粒沙看世界,从一只苹果窥见宇宙。
本书为“与大师相遇”系列书之一,中英文对照,可供青少年学生休闲时阅读,也可作为英语学习课外书。
“如果我看得比较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牛顿,奠定近代科学基础、开创天体力学新纪元的科学巨人,在声名如日中天时,说出这句充满感谢与谦逊的话。他将他的生命、毕生的智慧与热情投注在研究物理现象上,发现了光学理论、“万有引力”、“牛顿三大定律”。这些听起来既耳熟能详又仿佛深奥难懂的物理理论,事实上和你我的生活息息相关呢!
本书作者从牛顿的童年出发,带领我们进入一位伟大科学家成长的过程,透过他的眼睛,观察我们习以为常的各种现象:透过他的智慧,在宇宙中思索、飞翔。绘者伊凡基斯塔则以轻松活泼的画面、生动的肢体表情,以及许多诙谐风趣的小配角,丰富了我们阅读的视野。文学、科学和艺术的巧妙配合,使本书散发无比魅力。
公元1642年的圣诞夜,在英国一个小农庄里,诞生了一个小男孩,名叫艾萨克·牛顿。他还没出生,父亲就死了。3岁时,母亲又再嫁,留下他一个人和外婆在农庄生活。
他就好像在大冷天里,被剥光皮毛的小猫,瑟缩在愤怒、嫉妒、不安……的寒风中,他叫喊着要杀了继父,烧掉他的房子……渐渐地,他用沉默为自己筑了一道城墙,把自己关闭起来。
在沉默中,唯一的声音,是他一个人锁在房间内,用锤子、钉子和锯子敲敲打打做模型的声音,砰!砰!砰!那沉重的敲打声,是来自心底的呐喊,还是在提醒别人:我在这里?
他有一双不可思议的巧手,做出的书架、小桌、小椅都十分精巧,甚至还能做出会跑会动的模型小马车呢!
牛顿7岁时进入乡村的私塾念书,学习一些简单的算术和词汇,以便将来管理农庄。
他并不喜欢呆板的功课,所以成绩很差,再加上身体瘦弱,不但没人喜欢和他玩耍,大家还欺负他,取笑他,叫他“笨蛋牛顿”。
牛顿假装不在乎,依旧用沉默防卫自己。他几乎不和任何人说话,只是一个人默默做着模型或者观察自然。而自然也像个博学的老师,告诉他许多许多课本没有教的事情。
但是沉默并不能保证和平.有一次,有个小流氓挡住他的路,不仅嘲笑他又笨又蠢,还踢他的肚子。小流氓的暴行点燃了牛顿心中积压的怒火,他像火山爆发般,狠狠地一头撞倒那个比他高大好几倍的孩子,一拳又一拳,直到小流氓哭着求饶。
“我再也不要让别人耻笑我!”牛顿暗暗发誓,他将从小受到的排挤、歧视……化作鞭策自己的鞭子,从此发奋用功念书,再也没人敢叫他笨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