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一百多篇体育随笔组成,有世界杯、奥运会和大大小小的各种体育比赛,从体育比赛和体育有关事情说起,有对体育的评述和见解,有体育的历史和掌故,更多的是从体育说开去,从小到大、从体育到更多,涉及体育精神、文化传统、社会文明。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足球是圆的--从世界杯看世界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袁晞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由一百多篇体育随笔组成,有世界杯、奥运会和大大小小的各种体育比赛,从体育比赛和体育有关事情说起,有对体育的评述和见解,有体育的历史和掌故,更多的是从体育说开去,从小到大、从体育到更多,涉及体育精神、文化传统、社会文明。 内容推荐 世界标、奥运会,体育场内外的精彩,映照着大千世界的丰富,也折射复杂人生的变幻。 一本小书记录的是一个球迷多年看比赛的观感,也有个人地与赛场相关的世事之所见,比赛给我们快乐,锻炼让我们强健,体育与文化、体育与生活、体育与我们所处的现代世界紧紧相连。 目录 自序 人生第一次——1978年看世界杯 调着天线看足球——1982年看世界杯 什么时候全国都有转播——1986年看世界杯 天下球迷心连心——1990年看世界杯 “碗”里“碗”外的事儿——1994年看世界杯 激情巴黎——1998年看世界杯 亲历世界杯——2002年看世界杯 今宵酒醒——2006年看世界杯 球迷种种 都在参与 国歌声中 缺一不可 体育是一种文明 关怀在细节 应该罚分 小贝写书 境界 基本功 用什么吸引人? 无处不在的体育 捷克队的精神 呲起彼伏 胜却人间无数 多一些关爱 凝聚力 差距 观众也要学习 做点儿准备 东道主的“强项” 姚明的选择 交流 先学皮毛? 想起海瑟尔 经营主场 笑一笑 回归强项 像罗兰·加洛斯一样美丽 小事不小 因噎废食 激励北京 改改毛病 人过四十也学艺 蓝绒衣和名牌 别把我们当英雄 参与的快乐 视野 观众正在进步 建业今看谁建业 历练 可贵的体育精神 让刘翔他们歇会儿 分内VS外语 大众体育与贵族运动 球迷的新年 过健康的假日 进取之美 基础 爱好 人生的魅力 尝试 真与假 希望小城赛事多 正义与纲纪 第99项运动 观众不及格 游向大海 永远的阿加西 软指标和硬指标 开步走 九九去登山 轻松一点儿 一座小城两个主场 能少花点钱吗 选择 钟坏了? 生活是财富 尊重社会和他人 喜看姚明回赛场 像老虎伍兹那样练 关注弱项 纪录 一个球星和海量球迷 名人也不易 中国乒乓球队解散了吧 又是一年总决赛 赛点 胸怀 走出去应该有收获 我当过一回冠军 心如止水 为世界喝彩 开放场馆 要更人性化 别再“估汁不足” 这才是体育精神 绿色的话题 冬日断想 2008的期待 维护体育精神 今年的澳网很精彩 初识“水立方” 每个人的奥运 顶级赛事才有最多观众 春天来了 一种信念 仅有微笑还不够 在奥运的队伍里 爆炒之后 沙排就是一场秀 也是一支梦之队 骑车去看奥运 梅西是适龄球员 大戏刚开锣 奥运网球有意思 凭本事打进去 警察的笑脸 选拔国家队 这世界属于你属于我 世界选择了非洲 试读章节 人生第一次——1978年看世界杯 弹指一挥间,1978年第一次看中央电视台转播世界杯足球赛已过了几十年。 那时我家在成都,我在离成都50多公里的工厂工作,那个夏天正用攒了半年的倒休在家里准备高考。听说电视台破天荒要转播两场在阿根廷举行的世界杯,爱好足球的我高兴极了。那时我家没有电视机,巴西和意大利争第三名那天,我要去邻居家看球,妈妈拦住我说:“别去,看球要影响复习,你如果因此没考上大学会后悔一辈子。”我只好去瞅了几眼。阿根廷队与荷兰队决赛那天,爸爸见我实在忍不住,就对妈妈说:“他不看也安不下心,还不如让他看看,就算休息吧。”妈妈勉强同意了。我急忙拎着小凳子挤到邻居家12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前。 盛夏酷热,十几个看客都摇着蒲扇,一半光着膀子。电视上双方队员一进场,呼出的寒气清晰可见,我旁边的人惊叫:“他们的棉袄怎么这么厚!(那会儿我们还从没听说过羽绒服)阿根廷怎么这么冷?”我爸说:“阿根廷在南半球,我们这儿的夏天,那儿是冬天。”在那些不读书的年代我爸爸是少有的读书人。他说着又叫我回家看看墙上的世界地图,比赛地点布宜诺斯艾利斯纬度是多少。我看了回来说是南纬30多度,我爸说,北京在北纬40度,两地季节差不多正相反。 比赛开始了,顶多看过省队比赛的我们这些人从没看过如此精彩的球赛,大气都没人出。90分钟双方战成1比1平,加时赛中,肯佩斯一记漂亮的凌空射门,为阿根廷打人制胜的一球,接着贝托尼接肯佩斯妙传又射进一球,阿根廷3比1锁定胜局,这个足球强国历史上第一次夺得世界杯。比赛结束,有人叹曰:电视要是彩色的该多好!能看得更舒服。 没过几天高考,打开地理试卷一看,最后一道15分的大题竟是:“北京夏至时,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是什么季节……”我大喜过望!这类在今天的中学生眼里再简单不过的题,对当年学业荒废,连“布宜诺斯艾利斯”都念不顺溜儿的考生却是高难度。当年与我同考文科的人可能还记得这样的往事。 等到考试结果下来,全厂去了两卡车人应考,只有我一人榜上有名,有工厂子弟校的学生家长找我取经,我说看世界杯得了十几分,家长叹气:这半年就没让孩子看过电视。我也不知是帮了人家还害了人家。 长头发的肯佩斯从此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他不仅是我眼里的球星,也成了我心中的福星。 调着天线看足球——1982年看世界杯 1982年世界杯决赛阶段开赛时,正是我大学毕业前夕。上一年中国足球队被沙特阿拉伯队坑害而没有出线,但世界杯已吊起了成千上万中国球迷的胃口。 为了看世界杯比赛转播,学校几个食堂里都用两层桌子架着电视机。一有比赛总是上百人围着一台电视,前边儿的坐地上,后边儿的坐凳子,再后边儿的坐桌子,最后的是桌子加凳子,我这样的近视眼若去晚了,就只好坐在离电视机不足一米的最前边儿仰视两米高的电视。当时还没有共用天线,虽然是彩电,赤橙黄绿青蓝紫老弄不到一块儿,只出一个色儿是常事,有人嚷着叫调天线,有人怕误了进球不让动。学文科的问学理科的同学:“电视能不调就清楚吗?”今天的年轻人大概觉得这样的问题很可笑。 转播效果差也没影响大家的兴致。有些同学因答辩没通过或分配不顺心而不快,还有人想着与女友可能天各一方而忧愁,可一坐到电视机前则宠辱皆忘,只随着球场上的得失而悲欢。 那阵子电视台还不能场场转实况,经常是凌晨的比赛傍晚播,西德和法国半决赛也是这样,这天我决定在家躲着,到晚上看不知结果的比赛更有意思,还叮嘱爸爸别听每日必修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谁知晚饭时妈妈叫我上食堂买馒头,一出家门就听见俩小伙子说法国人真不走运,加时赛3:1领先还被迫平,最后输在点球上。我懊丧之极,一天的心思全白费了。想想还是该埋怨电视台,为什么不每一场都直播!害得我们知道了结果才看比赛录像,乐趣少了许多。 P1-4 序言 本书是这几年写的一些体育随笔,大多数是为《人民日报》体育版写的专栏文章,还有一些是为《京华时报》写的奥运会专栏。我觉得这是一个体育爱好者对体育运动的亲身感受。 我干了20多年新闻工作,一直是从事文化报道的记者、编辑,偶然的原因让我写起了体育文章。 记得是2004年初春的一个傍晚,我到报社总编室发一篇稿件,当时电视上正转播一场体育比赛,我坐在总编室看了一会儿,随口议论了几句。两位值班的主任说:“你写篇短评吧,报社体育版改革,想多刊发言论稿。”他们都是多年的同事、朋友,知道我是球迷。于是写了一篇,见报后同事们说有意思。又写了几篇,报社老中青体育记者也对我鼓励有加。人大概是最经不起夸奖的,有人称赞就有了写下去的愿望。陆续写了一些。第二年又在《人民日报》的体育版开了个“袁唏随感”的专栏。 虽然不是专业从事体育报道,但体育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多年从事体育报道的刘小明先生对我说,看来你对体育是有多年的积累和真心的喜爱。他说得很准。我从上小学前就跟着姥爷和爸爸看足球、篮球比赛,几十过去了,如今还到体育场、体育馆看球,从班队、校队、市队、省队,一直看到奥运会、世界杯,作为球迷,确实是有多年的积累。我看电视基本上是看的体育新闻和比赛直播,订的也是体育报刊,自己追捧的球队球星有比赛没看成,总是心里发慌,不知道重要比赛的结果总是睡不着觉,也算得上真心的喜爱吧。 当然球迷和写文章还是有距离,再加上是写专栏。写过专栏的人都知道,专栏有时间,定期就得写,常急得人抓耳挠腮,跳着脚儿想题目。好在是积累能增素材,爱好能出灵感。董桥先生写过:“杂文则马南邮的《燕山夜话》耐读。这几位先生都有史识、有生活、有情趣。”我也努力以这样的高标准要求自己,以史识、生活和情趣吸引更多读者与我共享体育的快乐。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