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仅仅改变一下组合的方式,事情的进展就会出人意料地顺利。更换队员使团队更和谐、朋友之间交换想要的东西,或是在需要到同一个地方出差两次时将日程压缩为一天,这些都是例子。
改变组合并非增减什么,只是对已有的事物重新进行排列组合。
这种做法虽然简单却能让团队更好地发挥作用、得到想要的东西、更有效地利用时间。因此,改善组合对于推进事情的发展非常关键。
具体要怎样做呢?有没有已经确定的方法呢?本章以改变肾病患者和捐献者的配对组合为例探讨这个问题。
突然听到“肾脏”,也许有人会觉得莫名其妙:这本书是关于市场设计的,患者和捐献者的组合怎么会与经济学有关?到底经济学的世界里发生了什么?让我从肾脏开始说起。
交换肾源
人体有总长度超过10万千米的血管像网络一样遍布全身,血液在其中不断循环,将氧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处。
血液在循环过程中会不断积累废弃物,肾脏对血液进行过滤,将这些废弃物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肾脏只有握紧的拳头大小,但每分钟就会有一升血液流过,是身体中流经血液量最大的脏器。
肾脏功能低于正常时的30%,就称为肾功能不全,功能极度低下的状态称为末期肾功能不全。末期肾功能不全就是尿毒症,如果任其发展将无法维持生命。
因此,末期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经常要做血液透析。透析是在血管中通入细管以将体内的血液引流到体外的人工肾机过滤、再引流回体内的疗法。这种疗法每次要花3到5小时,每周2到3次,非常费时。
日本的透析技术水平已世界领先,但效果却有限。透析患者要忍受肾功能低下引发的各种症状,同时严格控制水分及食物的摄入。
根据日本透析医学会的公报,2011年底日本国内有超过30万人接受透析。但是通过透析无法恢复肾功能,患者必须终身接受治疗。
这种情况下治本的疗法就是肾脏移植。一个人有两个肾,即使失去一个,生活(基本上)也不会有问题。所以如果有人愿意捐献一个肾给某个末期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的话,不仅患者可以得救,捐献者自己也不会有实质上的损害。这种做法称为活体移植。
也就是可以这样做:现在妻子患有末期肾功能不全,为了根治需要进行移植,丈夫愿意捐一个肾给自己的妻子。此时如果丈夫作为捐献者,将自己的肾移植到妻子体内,妻子就可以得救。
但是肾脏移植并非在任何人之间都可以进行。它和输血一样,对血型有这样的要求:
·捐献者和患者血型相同,可以捐献肾脏。 ·O型捐献者可以给A、B、AB型患者提供肾脏,反之不可。
·A型和B型捐献者可以给AB型患者提供肾脏,反之不可。
·A型和B型不能互相提供肾脏。
上述条件称为血型相符条件(图1)。如果血型不相符却进行了移植,患者的身体会将捐献者的肾脏判断为异物,发生强烈的排异反应。
但是近年来在擅长肾脏移植的医院,即使血型不相符也可以采用有效的免疫抑制剂和高水平的医疗技术使移植成为可能(有关日本肾脏移植的情况后面我会谈到)。
除血型以外,患者和捐献者的相容性对能否进行移植及移植后的存活率也有影响。举个例子,如果患者的血液中含有对捐献者淋巴球的抗体,那么即使血型相符也无法进行移植。这种情况称为交叉配型阳性(淋巴球)。
P2-4
数月前,有出版社问我要不要写点东西。在我考虑期间,市场设计这个领域的研究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我想就借此机会以市场设计为题写本新书,于是写了计划书发过去,可是未被采纳。
收到回信时,心中万分不解。为转换一下心情,我离开研究室乘电梯到一楼去查看信箱,于是看到了筑摩书房的编辑桥本阳介的信。
我有很强的预感,这是一封要我针对市场设计写一本筑摩新书的委托信。打开信封一看,果不其然。
我心想:“真是太好了!”一回到研究室,我马上致电桥本,告诉他我一定会写。于是就有了本书。
不仅是这一次,筑摩书房新书编辑部的桥本阳介工作一直非常专业,在此致以深深的谢意。
第一章的草稿是作为庆应义塾大学远程教育课程的夜间选修教材使用的,我在此感谢耐心听讲的各位学生。还要感谢为草稿做了很多注释的经济学系研讨课学生冈本实哲和池边畅平。
我的家人(万利代、文嘉、树)和爱犬(小淘气)虽然与本书没有直接关系,但他们都支持了我写作,或是受到了我写作的影响,也感谢你们日常的点点滴滴。作为父亲,我真不知道和狗一起生活花销这么大。
首次知道市场设计这个概念大概是10年前,当时我在美国著名的雪区罗彻斯特留学。当时,市场设计这个学术领域尚未确立,几乎连名称都不为人所知。近10年来,该领域迅速发展,甚至一下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社会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
这个领域关注度的提高,和它容易发挥影响力、效果显著是分不开的。市场设计受到关注是好事,但是如果仅仅将它和“有影响力”“有效果”联系在一起,就让人高兴不起来了。
因为,包含市场设计在内的所有“不知道有什么用”的领域,才是学术研究的基石。在TTc算法诞生之初,没有人想到这个算法能应用在肾脏移植中。防策略性的概念也是如此,其意义真正被理解也就是最近几年的事。
我希望,市场设计的理念能够在日本社会得到广泛应用,只是因为有趣而进行的基础研究也能够得到广泛尊重。
日本人很喜欢“制造”这个词。听到这个词,很多人都会联想到手艺人和技术人员、街道工厂和工业区这些与制造业相关的东西。
的确,这些都与制造相关。制造出某个有形之物,是“物理上的制造”,但制造这个概念不仅仅适用于有形的物品。
本书讲的是市场设计这个新的经济学领域。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市场设计这个词并不耳熟,它是一门关于“经济学上的制造”的学问。
进行产品的开发和改良,诸如制造机器、改良粮食品种、制造符合人体工学的椅子,这些都属于典型的“物理上的制造”。
再好的东西如果不能交到能够有效利用它的人的手上,也不会产生价值,无法造福社会。
比如我没有驾照,所以性能再好、外形再漂亮的车,法拉利也好,劳斯莱斯也罢,于我都是无用之物。我因酒精过敏,享受不了酒的美味,偶尔收到名贵的酒会很过意不去。还有,我的肩膀和腰非常容易酸痛,在普通椅子上久坐的话身体就会疼痛。但正因如此,我更能深切体会到坐在符合人体工学的椅子上是多么舒适。
也就是说,“东西好”和“东西交给了合适的所有者”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
那么怎样才能把物品交给合适的所有者呢?
让物品在市场上流通是一个方法,人们支付一定的金额就可以得到所需物品。这种方法很有效,很多经济学教科书都说它可以有效引导资源的分配。
但毋庸置疑,金钱不是万能的。例如几乎所有的国家都不允许器官和人身买卖;上高中、读大学的权利一般也不会拿来出售;虽然有劳动市场这个词,但是找工作时可能也没有企业会收钱减少面试次数,在公司里也无法买到课长或部长的职位。
这种情况下,一般意义上的“市场”就失去了用武之地。
经济学中经常会使用“市场失灵”(MarketFailure)这个词。之所以要在发生灾害时采取对策对有生活困难的人进行公共援助,就是因为“市场失灵”。
其实“市场失灵”这种说法很草率,因为“市场失灵”的前提是:市场一般是有效的。而这一前提事实上并无根据。
当然,本书不认同这样的前提。因为包括市场在内的一切社会机制都类似于人们生活中使用的工具,工具当然不是万能的。幻想洗衣机有微波炉的作用、奢望电脑有吸尘器的功能,都是不明智的。
那无法用钱交换或者不该用钱解决问题时,怎样做才能使资源和人才得到更合理的配置呢?再进一步说,用什么“经济学上的制造”才能改善情况呢?
本书采用了这几个例子:
○肾脏移植匹配(第一章) 假设有一位肾病患者,因与为其提供肾脏的捐献者存在免疫排斥,而无法进行移植。但如果有很多患者和捐献者,就可以对患者和捐献者重组使其不存在排斥,也许就会有很多移植成为可能。怎样重组呢?
○择校匹配(第二章)
某地有几个学区,出于上学距离、校内霸凌等原因,有的学生希望可以进入其他学区的学校就读。每个学校都有名额限制,怎样才能满足他们的期望呢?
肾脏和入学名额都不能通过买卖来配置。所以本书将在第一章“肾脏移植匹配”中就患者和捐献者,在第二章“择校匹配”中就学生和学校的组合匹配进行探讨。
专门研究组合匹配问题的学术领域就是“匹配理论”。该理论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始于戴维?盖尔(DavidGale)和罗伊德?沙普利(LloydS.Shapley)1962年发表的论文。也许有人听到数学就胆怯,其实大可不必。
这篇论文的题目很特别,叫作《高校招生与婚姻的稳定性》(CollegeAdmissionandtheStabilityofMarriage),论文中一个公式都没有出现。
此后的匹配理论研究中的确用到了很多公式,但是几乎所有讨论的焦点都可以用非常简单的例子表述清楚。本书将以简单的例子和故事,直击匹配理论的本质。
顺便提一句,沙普利对匹配理论和市场设计的贡献受到称许,2012年他和阿尔文·罗斯(AlvinRoth)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肾脏移植和择校匹配,都是以往的经济学从未涉足的问题,那么沙普利为何会凭借“市场设计”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呢?这是因为他用市场概念进行了“经济学上的制造”(在美国,肾脏移植匹配和择校匹配机制已经付诸应用)。
当然市场设计也面向允许货币交易的普通市场。但是市场良莠不齐,利用市场设计理论可以巧妙地设计出高质量的市场,这和以往的经济学有所不同。
比如本书中会研究下面这样的问题:
○拍卖(第三章)
假设政府计划出售某行业的经营许可执照。那么要怎样才能让能够对其进行有效利用的企业,出高价把它买走呢?拍卖是一个办法,那么与其他方式相比,拍卖又有什么优势呢?拍卖的方式多种多样,应该采用哪种呢?
在拍卖问题中,出售单一物品的情况是最简单的,但找到拍卖的最佳方式却并不简单。例如“出价最高的人中标”这种最普通的方式,买家都希望尽量以低价拍得,如果他们共同采取策略性操作,就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低价。
拍卖理论有着巨大的经济价值,采取不同的拍卖方式,销售额会出现上亿甚至上百亿的差额。美国从1994年开始采用拍卖的方式向电信运营商发放频谱执照,保罗?米格罗姆(PaulMilgrom)等拍卖理论专家精心设计了拍卖机制。截至2012年4月,由此提升的收益高达约780亿美元。
被誉为经济学鼻祖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Smith)在他的主要著作《国富论》中将市场价格调节机制比喻为“看不见的手”,将市场视为神秘的黑箱。
在市场设计的研究者的眼中,市场并非黑箱。就如建筑师基于建筑学原理设计建筑物一样,经济学家根据经济学原理设计市场规则,让我们看到箱子的内部。
如今,市场设计受到多方注目,被作为前沿理论介绍的情况越来越多。这门理论确实很前沿,但它并非建立在对传统的否定之上,更确切地说,它的确立是传统经济学实用化的一个结果。
因市场设计的“市场”二字而担心该理论是“市场原理至上”,或是从“设计”二字联想到“计划经济”,都是错误的。这个领域思考的是脚踏实地对肾脏移植匹配、择校、拍卖等匹配机制做出切实的改善。我们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坚持这种踏实的工作使社会变得越来越宜居。
19世纪70年代建立了现代经济学基础的里昂?瓦尔拉斯(LéonWalras)对经济学的实用化十分关注。当然几乎所有的经济学领域都可以在实践领域发挥作用,但是市场设计更为实用而且效果显著。
本书主要探讨了实用性很强的匹配问题和拍卖问题。第一章和第二章讨论匹配,第三章讨论拍卖。对拍卖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直接阅读第三章。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经济学技术的结晶吧!
长久以来,用何种方式将东西交到最合适的人的手中,一直是经济学家致力解决的问题。在一般商品市场中,价格决定商品的分配:你出得起价钱,就能获取心头好。可是出于道德或公平的考量,有些市场没有或者无法标出价格。此时,经济学家的任务就是设计出合理的“游戏规则”,引导参与者真实地表达意愿,有效地分配资源。
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最终指向了创造性地解决了上述问题的“市场设计”领域。该理论极具实用价值,挽救了众多肾衰竭患者的生命,改善了城市管理者颇为头疼的升学择校制度,甚至为美国政府带来了高达780亿美元的牌照拍卖收益……
《合适(从升学择校相亲配对牌照拍卖了解新兴实用经济学)》作者坂井丰贵为日本经济学界新晋翘楚,轻松剔出现实问题的骨架,将之精简为可供剖析的案例,依次揭示出单边匹配、双边匹配和拍卖问题的内在逻辑。沉浸书中,你会惊艳于看上去如此“简单”的方法竟然能够释放出如此巨大的能量,同时也一定会为经济学家思维的层次感与创造力所折服。
招生、选课、分配宿舍和实习岗位,系统如何设计才合理?经济适用房、机动车牌照该如何分配?有些东西不能用钱来买,怎么分才能让各方满意?
诺贝尔经济学奖新潮理论,用人人都能懂的算法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力图让资源得到合乎心意的配置。
《合适(从升学择校相亲配对牌照拍卖了解新兴实用经济学)》作者日本经济学界新晋翘楚坂井丰贵,用简明易懂的案例,一目了然地揭示出问题背后的原理和规律,让读者收获茅塞顿开的阅读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