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自然笔记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石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熊猫猫爱滨

2014年8月,我来到位于成都郊外斧头山的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这里的工作人员给我讲了前不久在熊猫“爱滨”身上发生的有趣的乌龙事件。

熊猫爱滨拥有一个日本化的名字和中国的国籍,它是一只国际化的熊猫。

熊猫爱滨长得很漂亮——当然所有的熊猫都是可爱和好看的——不过一只正值青春年少的熊猫显然毛色更加有光泽,人工饲养的方式、养尊处优的生活让爱滨长成了一个“美少女”,“她”洁净柔软,吃食和闲坐的姿势,甚至谈得上“很活泼很优雅”。

其实,熊猫出国的历史,算起来已经很久了,据日本皇家年鉴的记载,公元685年(垂拱元年九月十八日),也就是武则天当政的时候,这一天巳时,宫廷卫队和两个驯兽人护卫着精心装扮的兽笼,笼子里的两只“白熊”(也就是现在所称的熊猫)被当成国礼赠送给了日本。除了熊猫活物,还有七十张毛皮。

最轰动的一次赠送,是在1972年,有资料说(当年在外交部美澳司任职的丁原洪回忆):“周恩来总理在招待尼克松的一个宴会上,把熊猫牌香烟递给尼克松夫人,问她:‘喜欢吗?’尼克松夫人说:‘不吸烟。’周总理就指着烟盒上的熊猫图说:‘喜欢这个吗?你们把两头麝香牛送给中国人民,北京动物园也送两只大熊猫给美国人民。’尼克松夫人一听,惊喜地对尼克松叫道:‘天呐!你听到了吗?大熊猫!总理要送大熊猫给我们!”’在此之前,中国只向前苏联和朝鲜赠送过大熊猫。而美国和日本,长期以来,和中国是“敌对国家”,当然不在获得中国国宝之列。

熊猫外交很成功,获赠国家的民众,特别是小朋友争先恐后地围观熊猫。动物和孩子,都是无邪的,也是无敌的,让政治上的坚冰渐渐融化。

在陆续向九个国家先后赠送了二十三只大熊猫之后,1982年,中国不再向国外赠送大熊猫了,改为租借、合作研究——毕竟大熊猫太珍贵了,让熊猫回归熊猫本性,而不是像“外交人员”一样肩负使命,也更符合动物保护的理念。

据资料说,国外向中国租借熊猫,要支付不菲的费用(租期十年,共需支付一千万美元)。在国外生下的熊猫宝宝,国籍是中国的,还要另向中国支付每年不超过六十万美元的租金。熊猫宝宝到了青春期,都要返回中国,它们需要相亲交配,参与繁殖。  在国外熊猫是怎么生活的?前不久我看到一则新闻,说是生活在美国亚特兰大动物园的大熊猫,差点把动物园吃垮。这两只熊猫每天要吃一百多公斤的竹子,动物园动员了一千个当地农户给它俩提供竹子,它们黄叶老叶不吃,土地被污染的竹子不吃,电机锯的竹子不吃,不是出自同一个园子的竹子不吃,就算是最鲜美的竹子,连续吃了几个星期之后也不想吃了——而且它们可不管“谁知盘中餐,枝枝皆辛苦”的道理,吃得满地狼藉,竹子吃一半丢一半,非常浪费。

没有人责怪熊猫,人们总是尽力观察熊猫,满足它们的喜好——谁让它们是熊猫呢?

熊猫爱滨的妈妈“梅梅”,在日本被照料得极好,是在国外生养最多的大熊猫。梅梅在生下爱滨和明滨这对双胞胎之后,患肠梗阻死去(熊猫的消化道疾病发病率很高),日本民众到今天还会到梅梅的祭台前,给它放上爱吃的苹果等,怀念这位熊猫母亲。

爱滨在日本生活了五年之后(相当于人类的二十岁左右),需要回到中国“找对象”了。这是必须的,否则就只能在日本近亲交配,这是不被允许的。

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爱滨有了一个适合的对象——雄性大熊猫“勇勇”。但是,要让它们产生好感,自然交配,那可是相当不容易。大熊猫对“情情爱爱”这回事,似乎毫无兴趣。所以在网络上有传言说,为了让大熊猫学会交配,人们还给它们看“色情录像”,观看录影中的大熊猫是如何进行交配的。

饲养人员证实说:“确实是有这么回事,不过,这只是让大熊猫练习自然交配的方法之一。”其实大熊猫生存能力是很强的,在野外曾有研究人员观察到熊猫在树上交配,在这个时候,很多亚成年熊猫会主动去现场观摩学习。而在圈养情况下,熊猫缺乏学习机会,所以人们要给它们提供这种机会,看“色情录像”是其中一种方式。

雌性大熊猫一年发情一次,排卯时间只有一到两天。另外,大熊猫对配偶非常挑剔,如果只是雌性“剃头挑子一头热”,那也是洞不了房的。最后,两只熊猫在尝试失败后,双双恼羞成怒,可能会当场打起来。人们只能赶紧把它们分开,叹息着等来年再促成好事了。

当然,现在的研究成果已经能给熊猫人工授精,还可以冷冻熊猫精子,大大提高了熊猫的繁育率。但是,人们还是最希望熊猫能够自然交配,为此,想尽了一切办法。如果看录像可以让熊猫学习,为什么不呢?

我在参观熊猫的游乐园时,有一个地方是最欢乐的:几只大熊猫在“表演”吃……

P21-23

后记

明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史书上第一次出现“深圳”一词,当地人称田间水沟为“圳”,这个被称为“深圳墟”的小村子因靠近一条深深的水沟而得名。

六百年后,这个水沟边的小村子生长成了一座风生水起的大都市,缘起,其实就是一片湿地。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上的三大生态系统,也是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丰富的食物来源,便捷的水陆交通,为人类文明的诞生提供了条件。世界古代四大文明都起源自湿地,深圳也不例外。最早的人类文明缘起于东部的海岸湿地,最早的商业文明缘起于蜿蜒穿过这片土地的深圳河的两岸。

1979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宝安县即将升格为市,变身为“经济特区”,当时没有直接取名为“宝安市”,是因为深圳这个名字含水,在广东,水为财。新生的城市对财富和改变充满期盼。

短短三十五年,这个缘起于湿地,名称里带水的城市,接纳了一千多万移民,创造了难以估量的财富。201 3年,深圳的总产值超过一万四千五百亿元,用“富可敌国”形容深圳并不过分;在全球的GDP排名上,深圳与芬兰、以色列、希腊接近。

与此同时,这片不到两干平方公里的土地,以及一千平方公里的海域,为人口增长五十多倍、GDP增长五千多倍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三十五年里丢失最多的就是湿地——就是那些映照着蓝天白云的池塘、湖泊和水库,那些芳草萋萋的沼泽和湿草甸,那些长满红树、候鸟特别钟爱的海岸滩涂,那些芦苇茂盛、草长莺飞的河岸和冲刷出来的三角洲,那些被原住民称为“涌”的、咸淡水交汇、河流与海洋的交接处……

这个源于湿地,以湿地命名的城市还剩下多少湿地,有多少面积,分布在哪里?这些都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更谈不上明确的保护。

找来一个地球仪,慢慢旋转,你会发现,深圳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北纬22°,在同样的纬度上,是荒凉的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沙漠。紧贴着北回归线的深圳,地理上应该属于热带,从理论上讲,受热带高压脊下沉的影响,深圳应该也同样干燥,会是一片荒漠。幸运的是,造物主在这里“画了一个圈”,就像这个城市在行政上是“经济特区”一样,它有自己的“小气候”。深圳夹在广袤的陆地与浩瀚的南中国海以及太平洋之间,不仅有着丰富多变的山海地貌,同时,每年夏季,由南向北的季候风走过漫长的海路,携带着丰盛的水分,登陆时落下大量雨水——深圳的年平均降雨量达到1933.3毫米。雨水充足的滋润……

3.西海堤湿地

2006年8月12日,“西海堤保护界”碑立在西海堤湿地岸边。讽刺的是,这个碑连自己也没有保护住,如今湿地被大面积填埋,碑也早已不知所终。

4.坝光湿地

2007年2月11日,鹭鸟飞翔的坝光滨海湿地。坝光曾是深圳观鸟协会推荐的六个观乌胜地之一。如今,湿地大部分被填埋,先是被规划为化工城,后又被规划为火电厂,都在民间的强烈反对中下马。

5.深圳水库湿地

2011年1 1月27日,草木丰美、水质清澈的深圳水库湿地。建于1960年的深圳水库是深港两地的重要水源,是深圳保护得最好的人工淡水湿地。

一片滨海湿地的理想国

一片湿地的理想国应该就是这样,生命缤纷杂陈,戏码轮番上演,犹如一个生生不息的舞台——这个舞台的背景是日月更替,季节更换,潮涨潮落。草木、飞乌、鱼蟹、昆虫乃至我们肉眼看不到的浮游生物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领地,都在竭尽全力地求生、觅食,寻找猎物,逃避天敌,物色伴侣,繁衍后代,上演着永远没有结局的连续剧。

目录

 靠民间力量推动环保事业/王石

 那个鸟语花香的世界/李云迪

Chapter 01 生命之殇

 三只大熊猫/蒋方舟

 留住长江的“原住民”/陆川

 黑嘴鸥和它的守护者/吴晓梅

 跨世纪的归来/石述思

Chapter 02 尘埃咏叹

 听十八亿年前的石头讲故事/陈胤希

 国境边的红树林/李栓科

 候鸟停歇的衡水湖/秦志军

Chapter 03 沃野仰望

 往回走,倾听自然的呼唤/萨顶顶

 老袁的故事/蓝瑞雪

 马背上的环保史诗/张春旸

代后记 其实,“深圳”的缘起是一片湿地/南兆旭

序言

音乐是我最直接表达情绪和感情的一种方式。不论我走到哪里,都希望可以用自己的指尖和琴键为大家带来欢乐。同样,在这个急需全民一起来参与环保、建设美丽家园的时代,我也希望可以作出自己的贡献。2011年,我在家乡重庆参与拍摄了一部公益微电影《爱的深呼吸之爱的风铃》,在里面我扮演一位在旅途中对人生、自然和音乐有所感悟的音乐家,希望从一个钢琴家和音乐人的角度,对中国当下城市发展和自然保护所面临的生态问题进行思考。我很高兴可以参与这部公益短片的拍摄,用自己的力量去呼吁生态保护、善待自然和自己周围的一切,为能尽到一名钢琴演奏家的社会责任感到欣慰。

身为重庆人,我也很感谢家乡人民对我的信任,曾将“重庆市环保大使”的责任授之于我。在未来,我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环境保护的队伍中来,重视中国的绿色经济和环境保护,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积跬步,行千里。音乐需要坚持,自然保护更需要坚持,这是一件长久的事情,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很荣幸为《中国自然笔记》作序。在这本书中,自然使者们带着自己对生态、对环保、对自然的热爱,不知疲倦地奔赴每一个自然保护区,行走在山间田野,用文字和影像记录着自己的切身体验和感悟,让我们了解到当地工作人员保护自然的努力,分享他们的自然保护理念、自然保护知识和自然保护经验,唤起更多人的环保意识。平凡而伟大的工作中,传递的是他们对公益事业的信念和坚守。我深深为之感动,心底深处对大自然的最原始的敬畏被唤醒——大自然需要我们去呵护和珍惜;自然无言,它一直在默默等待。感谢自然给予我们的一切美好。感谢命运,让我用音乐的力量,去坚持对环境保护的热情。

内容推荐

《中国自然笔记》脱胎于“2014欢乐海岸中国自然使者行动”,是知名环保人士首次跨界领衔的榜样行为,也是政府和企业联手践行“中国梦·生态梦”的一次尝试。包括王石、李云迪、陆川、石述思、萨顶顶、陈胤希、蒋方舟、李栓科、秦志军、南兆旭、张春肠、吴晓梅在内的十二位“中国自然使者”,奔赴中国十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走访,用文字和影像记录每一个地域的风土人情,考察环保现状,分享自然保护的经验,引导更多的公众参与到保护自然的行列中来,让人人成为“中国自然使者”,共同铸造更蓝的天,更绿的地,更美好的和谐家园。

编辑推荐

《中国自然笔记》记录了王石、李云迪、陆川、蒋方舟、萨顶顶、陈胤希、石述思、李栓科、秦志军、南兆旭、张春旸、吴晓梅这十二位环保名人,首次跨界组合,行走中国,感知自然,倾情记录,践行公益的行动。同时让他们了解到当地工作人员保护自然的努力,分享他们的自然保护理念、自然保护知识和自然保护经验,唤起更多人的环保意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9:3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