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九庙烟尘起,丹青让与柳枝娘。
柳如是被第一任丈夫周道登驱逐后,“风尘憔悴,奔走于吴越之间,几达十年之久,中间离合悲欢,极人生之痛苦”。由于柳如是本身是个受人关注的热门女子,这一段经历被各种版本的书籍反复讲述过,本书直接跳过了她在这十年间广为人知的情事,故事开始于她与钱谦益定情后,目的在于带给读者一些阅读的新鲜感。
吴蔚所著《柳如是(如是我闻中国古代大案探奇录)》并没有完全按照时间顺序来叙事,如《柳色独秀》引子描写的是崇祯上吊的甲申之变,在时间上晚于小说正文,这是作者刻意为之,意图以时空交错来营造历史的沧桑感。
吴蔚所著《柳如是(如是我闻中国古代大案探奇录)》讲述松江之行后,柳如是声名鹊起。然其风尘命运未改。十余丰辗转奔走于吴越之间。中间离合悲欢,极人生之痛苦。令世人惊讶的是,在经历了诸多沧桑之后,她最终定情于有“学贯天人”之称的东林党魁钱谦盎。正当柳如是在故乡嘉兴避风养病时,与其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稀世珍宝“一捧雪”再度浮出水面。绝代奇珍果真能拯救日益衰微的大明国运么?东林复社的积极预政,又能否挽救大厦于将倾?
柳如是由仆人相送,径直回来西泠楼。刚到院门,婢女小楼听到动静,摇着香扇迎了出来,先禀告道:“黄娘子的姊姊生了急病,黄娘子和姚娘子都赶去放鹤洲朱家了。本想顺道跟柳娘子打声招呼,可侍从说清友楼出了人命,最好不要过去,只得作罢。两位娘子让婢子转告柳娘子,怕是今晚不得回来了,让娘子不要等她们。”
柳如是本想今晚便与黄嫒介商议向朱家借《明史》一事,想不到其姊黄媛贞却生了病,心道:“这样也好,我明日一早便去放鹤洲探访黄嫒贞,当面提借书一事。”便打发仆人回去,掩了院门进屋。
小楼打了水,服侍柳如是洗漱,又奉上茶水糕点,这才问道:“娘子今晚还要写文章么?婢子这就去为娘子磨墨。”
柳如是满腹心事,当然不会立即就寝,可也不愿意耽误小楼歇息,道:“你先去睡吧。”她打发了小楼下去,自己随意吃了两块点心,这才来到书房。
吴昌时出身富贵,性好奢侈。这西泠楼中的陈设亦是极尽铺张之能事,如家具是产自嘉善西塘张成、杨茂两家的雕漆器,摆设则有魏塘朱华玉制作的银槎杯、张鸣歧所制铜炉、黄元吉所制锡壶,均是嘉兴著名手工特产,精美绝伦,巧夺天工,无不显露出主人的豪阔。
柳如是走到雕花书桌前,先打开花梨木盒,取出一块四眼端砚。砚高五寸,厚一寸,宽三寸八分,质地极为细腻,上面有云状花纹,四眼作星月形排列。砚背刻铭文曰:“奉云望诸,取水方渚。斯乃青虹贯岩之美璞,以孕兹五色铒戴之蟾蜍。”下隶书小字“蘼芜”款,有阴文“如是”长方印。
这是柳如是与陈子龙分手后,陈子龙托人送给她的一方砚台,每每于辗转流离中,睹物便能思人。起初,她也时常对砚流泪,觉得上苍不公,令天下有情人终不能成眷属,“悲夫同在百年之内,共为幽怨之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反而觉得空间的距离令爱人之间的情感得到了升华——虽知己而必别,纵暂别其必深。冀白首而同归,愿心志之固贞。苟两心之不移,虽万里而如贯。他心中有她,她心中有他,永不相忘,矢志不渝。就像风雪中傲然怒放的寒梅,愈远愈清,愈久愈烈。如此,才是最好的相知相许,岂不远远胜过举案齐眉、相敬如宾?
再回想当年她与张岱在泖水分手时的约定。如果张岱也如那些复社公子一般追求她,她早已经是他的人了,那么今日又会是什么局面呢?反倒是再未谋面,一份羁绊眷念永系心间,足慰平生。张岱当真是个奇人,她生平阅人无数,心目中最杰出男子之首位,除了张岱,别无人选。他是富贵公子,尽情追逐红尘中的繁华与享受,却有一双洞悉世事人情的眼睛,从未真正迷失过。她真正的挚爱,自然是云间陈子龙,但在她心底深处,一直认为张岱是她的初恋。她始终不能忘记与他携手松江的情景。也许,令人难忘的,并不真的是初恋情人,而是情窦初开的别样情怀。
也不知道出神了多久,直到手臂有些酸软,柳如是才回过神来。她叹了口气,终于将蘼芜砚放回木盒中,重新盖好。忽看到书堆上有一封信,上面写着“柳娘子亲启”五字,书法甚差。随手拆了,却是她以前的使女荷衣写来的。
荷衣早已嫁给了小厮勇夫做妻子,夫妻二人在盛泽开了一家小店,开开心心地过着小日子。信中简略说了一些家常,又提及勇夫乘船出去采办物资时,曾见过一名模样酷似景三的男子,追过去时,却又不见了踪影。末了荷衣特别提醒柳如是,说是吴江一直有谣言说,是柳如是害死了周道登,有人要找她报仇。
这类谣言,柳如是早有所闻,以前就未太当回事,而今周道登已经死了近十年,她也即将再披嫁衣,又如何会放在心上?当即将信放下,目光无意中落在‘‘景三”上,蓦然想起一事来——今日往鱼眼中做手脚的厨子,小名就叫阿三,会不会就是景三?当年在松江与郑芝龙亲弟郑芝虎一番恩怨后,白面、景大等人被杀,师徒中只有景二、景三跳水逃脱。难道是景三想报仇,又因郑芝虎已被刘香所杀,尸体抛入南海,尸骨无存,便将仇恨转嫁到其侄子郑森身上?
一念及此,急忙起身,预备赶去园中告知贺顺。冷不防在门前撞到一人,吓了一跳,定睛一看,却是黄鉴。
柳如是问道:“淑娘去了放鹤洲,黄公子不知道么?怎么还在这里?”黄鉴道:“淑娘不在,我就不能来找柳娘子么?”
柳如是认识黄鉴已经有好些年,这个人虽然有些怪异,但绝对不是什么轻浮浪子,而且他极爱姚淑,根本不将别的女子放在眼里。一时疑惑不已。却见对方目光炯炯,紧紧盯着她,人也挺身挡在面前,不肯让开。那一刹那,她看到他的眼睛,便明白了。
P283-P285
本书副标题名《如是我闻》,故事情节直接承接上一本《柳色独秀》。柳如是被第一任丈夫周道登驱逐后,“风尘憔悴,奔走于吴越之间,几达十年之久,中间离合悲欢,极人生之痛苦”。由于柳如是本身是个受人关注的热门女子,这一段经历被各种版本的书籍反复讲述过,本书直接跳过了她在这十年间广为人知的情事,故事开始于她与钱谦益定情后,目的在于带给读者一些阅读的新鲜感。
小说并没有完全按照时间顺序来叙事,如《柳色独秀》引子描写的是崇祯上吊的甲申之变,在时间上晚于小说正文,这是作者刻意为之,意图以时空交错来营造历史的沧桑感。
要说明的是,明人习惯以字号互相称呼,而不是名字,还有用籍贯代称士人的习惯。因书中人物众多,为避免混淆,尽量不采用。
书中引用了大量诗词,这是作者个人偏爱使然。某些诗词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但并不直接推动情节,不喜欢的读者可以直接跳过。诗词、酒茶、戏曲及娼妓本就是明代中后期文人雅士社会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陈寅恪先生名著《柳如是别传》亦是完全以柳如是诗词为主线,以诗证史。
另外,作者习惯在书中埋伏长线。《如是我闻》中部分隐线埋藏在上一本《柳色独秀》中,而本书《如是我闻》中所述及的一些看起来与主体故事没有直接关联的情节(含注释),也可能是下一本续集的线索。到下本书时,将不会再度重复介绍背景。
特别谢谢台湾好友简伊婕,为作者查阅宝岛相关论文提供了宝贵的帮助。
《柳如是》与之前出版的《鱼玄机》《韩熙载夜宴》《孔雀胆》《大唐游侠》《璇玑图》《斧声烛影》《大汉公主》《和氏璧》《明宫奇案》《包青天》《宋慈洗冤录》共同组成了作者正在构思创作的“中国古代大案探奇录系列丛书”。感谢杨瑞雪女士,感谢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肖启明社长、刘海涛先生及所有的工作人员。感谢读者长久以来的支持。
冀白首而同归,愿心志之固贞。苟两心之不移,虽万里而如贯。谨以《柳如是》一书献给所有真心爱过、真正探寻过自我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