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国民党去台高官大结局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化夷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化夷编著的《国民党去台高官大结局》讲述了1949年国民党统治集团退踞台湾后,随着岁月流逝,那些曾经跟随蒋介石风云一时、不可一世的国民党高官政要们在历史舞台相继消失,再现了陈诚、阎锡山、何应钦、白崇禧、胡宗南、陈果夫等24人去台后鲜为人知的政治活动及晚年生活。本书以纪实文学的形式,把严肃的历史讲出了活色生香的趣致,故事性强,阅读门槛较低,能激发广大读者的阅读兴趣。本书史料丰富,文中大量引用电报、书信、日记、回忆录等文史资料,既尊重历史,又让读者能够从各个角度不同方面完整而全面地看到人物当时当日的心态、动机和行为方式,所思所想,让读者能够站在一个中立的立场上,对那段特殊的历史和参与历史的人物有更为深刻而独立的思考与认识。

内容推荐

《国民党去台高官大结局》以纪实手法,再现了国民党去台高官的人生轨迹、晚年生活和最后归宿。

国民党退踞台湾六十多年,苍狗白云,世事沧桑,蒋介石带着永远实现不了的“反共复国”梦,进了天国。跟随蒋介石去台的文臣武将们,也在远离故土的海峡彼岸,相继作古。陈诚、何应钦、白崇禧、胡宗南、孔祥熙、陈果夫……当年在民国政坛上,他们叱咤风云、声名赫赫,或一身戎装,威风凛凛;或西服革履,风度翩翩。他们都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和不同凡响的人生抱负,最后却都离乡背井,走上隔海相望的不归路。这样的结局,这些国民党高官又何曾想到?从卢沟桥事变到西安事变,再到解放战争中傅作义起义……这些历史事件虽然有偶然性,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权,代表的是中国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他们失去了人民的支持,而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得到政权。由此再回看这些去台高官的人生轨迹,他们如此这般的人生结局也就是历史的必然了。

《国民党去台高官大结局》由化夷编著。

目录

第一章 陈诚:蒋介石宠臣,临终不言反共

崭露头角 -受蒋器重-淞沪抗战-“遇刺”事件-移居台湾-临危受命-

为人处世-不言反共-极尽哀荣

第二章 何应钦:得常人之难得,寿终正寝

逼张放蒋-南京受降-养生秘诀

第三章 阎锡山:昔日山西王,魂归台湾岛

帝王之相-飞离太原-“五百完人”-“行政院长”-著书立说-魂归台岛

第四章 白崇禧:棋错一着,满盘皆输

蒋李失和-身陷迷局-满盘皆输-致命错误-晚年生活-暴亡之谜

第五章 顾祝同:福大命大,终老台北

身先士卒-进攻山东-陈毅布兵-逃过一劫-终老台北

第六章 胡宗南:五十当新郎,六十得千金

占领延安-五十当新郎-屡战屡败- 大事化小 -隔海看家-老来得女-病逝台北

第七章 汤恩伯:墓草青还在,风雨怆客魂

出卖陈仪-抢运金银-逃离上海-焦头烂额-风雨客魂

第八章 张学良:荣辱一世,功过千秋

赴京请“罪” -南京受审-笼中之虎-井上温泉-宛若仇雠- 张吕会面-谜留世人

第九章 何键:反共健将,人生几何

出身卑微-马日事变-挖断龙脉-杀害开慧-主政湖南-反共健将- 老死他乡

第十章 陈济棠:经营广东,终老台湾

脱颖而出-独霸广东-停战协议-联桂倒蒋-黯然出局-香港脱险- 病逝台北

第十一章 何成浚:九头鸟智谋过人,湖北王墓葬阳明

与日谈判-劝张易帜-再立新功-争夺湖北-失宠于蒋-魂归台岛

第十二章 马步芳:“青海王”的另类结局

马氏父子 -叔侄相争-西域血战-主政青海-讨好老蒋-兰州大败- 流亡海外

第十三章 马鸿逵:眷恋故土,撒手西归

投靠老蒋-泰安盗宝-与蒋斗法-高压统治-玩弄民意-两马交恶- 勾心斗角 -病死美国

第十四章 盛世才:杀人如麻,咎由自取

远赴新疆-崭露头角-坐上“王位”-清除异己-求助苏联-制造冤狱-反复无常-疑心重重-咎由自取

第十五章 孙立人:半生征战终为囚

入缅作战-对蒋忠贞-恃才傲物-祸从天降-“何‘平’之有”- 终获自由

第十六章 郑介民:军统教父,蹊跷离世

离间桂系 -刺张行动-善于钻营-军统局长-蹊跷离世

第十七章 毛人凤:平生罪孽深重,死后丧事冷清

痛下杀手-破获电台-阴谋行刺-蒋毛斗法-罪恶勾当-罪不容赦- 丧事冷清

第十八章 孔祥熙:富可敌国,身葬异国

孔宋联姻-悄然赴美-不愿去台-家庭生活-最后岁月

第十九章 陈果夫:长病不起,无钱买药

长沙求学-参加革命-走上政坛-一撸到底-无钱买药-长眠异乡

第二十章 陈立夫:养生有道,寿过百年

弃工从政 -CC派系- 对付中共-教育部长-远走美国-回到台湾-心系统一-养生之道-与世长辞

第二十一章 于右任:长眠台岛,永望大陆

挟持去台-芒刺在背-毛于和诗-书法大师-白头夫妇-永望大陆

第二十二章 张群:人生七十才开始,六十几岁还在摇篮里

因祸得福-对日外交-昆明遇险-告别东京-颐养天年

第二十三章 吴稚晖:魂灵飘荡在台湾海峡上空

下马风波-拒不做官-一生简朴-师生情谊-怆然赴台-“正世有恭”- 魂归大海

第二十四章 蒋经国:子承父业,蒋家王朝告终结

留学苏联 -“打虎”运动-起死回生-改造运动-蒋吴决裂-“金刚计划”- 退辅主任 -接班计划-如愿以偿 -溘然长逝-权利斗争

试读章节

陈诚:蒋介石宠臣,临终不言反共

陈诚(1898--1965),字辞修,浙江青田人。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早年毕业于保定军校,曾任黄埔军校教官、国民党第11师师长、第18军军长。

抗日战争时期,先后担任第九战区、第六战区、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远征军司令长官,军政部长,后勤总司令等职。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任国民党军参谋总长、东北行营主任。后又任台湾省主席、“行政院长”、“副总统”、国民党副总裁等职。1965年病逝于台北,终年67岁。崭露头角

1947年2月,刚刚过完50岁生日的陈诚,进入了人生最辉煌的时代——他被蒋介石授予陆军一级上将军衔。

夜,已经很深了。陈诚卧室的灯还没有熄。他批阅完桌上的一大摞文件,揉了揉发红的眼睛,无意间瞥见了衣架上挂着的上将军服。

这是一套正黄色、质地考究的呢质军服,上装、长裤熨得笔挺,一级上将肩章的金边在灯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看着这套军装,陈诚疲惫的脸上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

一级上将,这可是国民党军中仅次于蒋介石的最高军衔。再往上,就是特级上将,全国暂时只有蒋介石一人享此殊荣。

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从开始时的少尉排长,到如今的参谋总长、一级上将,陈诚可谓功成名就,他的得意理所当然。

陈诚,字辞修,1898年1月4日出生于浙江青田县。1918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浙江第6师第6团任少尉排长。从此,陈诚开始了他的戎马人生。少尉排长,就是他最早的军阶。

1924年春,黄埔军校成立。陈诚随邓演达来到军校,当了一名教育副官。

陈诚结识蒋介石,并投于蒋的门下,源于一次偶遇。

陈诚刚到黄埔军校不久的一天晚上,他因外出访友,深夜才归。回来后久久不能人睡,看着窗外渐露亮色,他索性披衣起床,拿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来到操场上练习单杠。他准备练完单杠后,再找一个安静的地方,看看书。  正在这时,蒋介石散步来到操场,远远看见空旷的操场上有人在练单杠,便慢慢走了过去。来到单杠前,蒋拿起地上的《三民主义》翻了起来,只见这本书已被主人圈圈点点,写满读书心得,非常欣赏。陈诚看到校长翻阅他的书,走过来不好意思地站在一旁。蒋详细地询问了他的姓名、单位以及最近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这次操场偶遇,陈诚给蒋介石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组成了以蒋介石为总司令的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蒋介石一纸命令,将陈诚调到身边,任司令部中校参谋。不久,蒋介石又将陈诚调至21师63团,任上校团长。

1927年2月中旬,陈诚率部随21师在桐庐附近与孙传芳的三个师遭遇,陈部伤亡过半,士兵们纷纷往后退缩,情况十分危急——再不顶住,整个部队就会崩溃。陈诚见状,拔出手枪,大吼一声:“不准往后退,谁退老子毙了谁!”他右手举枪,左手抓着手榴弹,冲了出去。身后的特务队、侦察队见状,也跟着陈诚向前发起了反击。退下去的士兵见陈诚带头冲入敌阵,也纷纷掉头向前。战场上顿时杀声震天,孙传芳的部队很快被打乱。

接着,陈诚又带领部队连克新登、杭州。

此战之后,陈诚擢升为21师少将副师长兼第63团团长。不久后,任21师师长。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蒋军第12师在曲阜陷于阎锡山的重围之中,面临灭顶之灾。陈诚率部及时赶到,解了第12师之围。随后,又与第60师、61师攻下济南。

中原大战以蒋介石的胜利告终。蒋介石对陈诚在战场上的表现非常满意。

大战一结束,蒋便派陈诚与钱大钧等人组成军事参观团,前往东京考察。

这是陈诚第一次出国。

深秋的富士山,樱花虽谢,枫叶正红,景色十分迷人。陈诚是个工作狂,他没有沉湎于东瀛的美景,而是马不停蹄地到东京、名古屋等地,参观日本的各类军事学校,考察军事教育。在东京参观一所军事学院时发生的一件不愉快的事情让陈诚终生难忘。

那天,参观正在进行,陈诚与日本一名高级将领闲谈,当谈到自己很早就有到日本士官学校留学的愿望时,那日军将领对陈诚不屑一顾,还把他嘲笑了一番:“你这么年轻,怎么就当上了师长?”陈诚年轻气盛,亳不客气地回答道:“贵国的天皇不也很年轻吗,他怎么当上了天皇?”

日本人把天皇当神一样看待。

陈诚的回答显然冒犯了皇威,这一事件在日本引起一场不小的风波。何应钦曾在日本留学,日本军界的许多上层人士都是他的同学。后来,由何应钦出面周旋,这事才算了结。

从日本参观回来后,陈诚被提升为第18军军长。当时,18军只有第11师,师长由陈诚兼任。

在日本无端受辱,陈诚刻骨铭心。当上军长后,他开始对18军进行大刀阔斧的整顿,扩编部队,招揽人才,同时对官兵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他成天与士兵在一起摸爬滚打,发誓要把18军训练成一支战斗力最强,能够适应山地与平原作战的精锐部队。果然,这支部队日后战斗力极强,成为陈诚的嫡系部队。

从这个时候开始,人们就把陈诚系称之为“土木系”。

按照汉字字形,“土”字由“十”字与“一”字组成,“木”字由“十”字与“八”字组成。“土木”意在表示陈诚的成就始于第11师和第18军。受蒋器重

在风景秀丽的江西庐山南麓五老峰下,有一座古朴的寺院,名叫海会寺。海会寺不像其他寺庙那般金碧辉煌,其建筑风格与其说是寺庙,倒不如说是一片普通的农家院落。青砖黛瓦,绿树红墙,古寺藏深山,晨钟暮鼓,倒也别有一番韵味。

1933年7月初,清凉安静的海会寺忽然热闹起来,大大小小的车辆开到这里,车上下来的几乎全是身着戎装的国民党军官。由蒋介石倡办的国民党庐山军官训练团在这里正式开学。参加训练的学员,主要是江西“进剿”部队中营长以上的军官、政工人员,也有少数地方行政官员,教学形式为短期轮训,每期时间为2~4个星期不等。

为了办好军官训练团,蒋介石亲任团长,任命陈诚为副团长。这是蒋、陈第一次以正副官阶的形式出现在公众面前。此后,陈诚开始在各种场合,担任蒋介石的副手。蒋有意培养陈诚的意向也逐渐显露。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1: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