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脉、十二时辰、十二地支,它们与人体的健康有何联系?
营气、卫气、清气、浊气等人体之气,它们在人体之中是如何运行和循环的呢?
五行、五味、五音、五色和五脏之间有着怎样的相生相克关系呢?这与现代人的养生保健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镵针、圆针、鍉针、锋针、铍针、毫针、大针、长针和员利针,这九针的大小、长短、形状、功用各有什么不同呢?
……
钱婷婷编译的《黄帝内经(灵枢)》将会一一为您做出回答。
本书完整收录了《黄帝内经灵枢》的所有原文,译文也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文的意思,让人可以阅读到原汁原味的中医经典。本书不同于市面上同类型的书,有的要么只写原文做一些简单的注释;有的要么只有译文使人摸不清古人真意。本书将原文、译文和注释同时给出,对于通过译文和注释依然难解的原文内容,别出心裁地增加了“浅释”栏目,并且穿插各种图表、图像、图解辅助说明,即使没有任何养生知识基础的人也可以轻松看懂。
钱婷婷编译的《黄帝内经(灵枢)》完整收录了《黄帝内经灵枢》的所有原文,邀请中医古籍系研究生,逐字逐句翻译,忠于原文,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文的意思。
原文中的生僻字的音义都加了标注,古今名家的经典解读也广布其中,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而且本书将译文的字体变大,让中老年人看起来更方便。
另外,本书对于通过译文和注释依然难解的原文内容,通过“浅释”栏目进行详细讲解,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图文结合全图解的方式让读者更快地接受中医传世经典。
请《黄帝内经》专家联名推荐,增加了本书的知名度,使本书更权威。
随书附赠《国家标准针灸穴位挂图》,增加性价比。
叙
昔黄帝作《内经》十八卷,《灵枢》九卷,《素问》九卷,迺① 其数焉。世所奉行唯《素问》耳。越人② 得其一二而述《难经》,皇甫谧③次而为《针灸甲乙经》,诸家之说悉自此始。其间或有得失,未可为后世法。则谓如《南阳活人书》称:咳逆者,哕也。谨按《灵枢》经曰:“新谷气入于胃,与故寒气相争,故曰哕。”举而并之,则理可断矣。又如《难经》第六十五篇,是越人标指《灵枢·本输》之大略,世或以为流注。谨按《灵枢》经曰:“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又曰:“神气者,正气也。神气之所游行出入者,流注也。井、荥、输、经、合者,本输也。”举而并之,则知相去不啻天壤之异。但恨《灵枢》不传久矣,世莫能究。
【译文】
从前黄帝撰写了《内经》十八卷,包括《灵枢》九卷、《素问》九卷,就是它的总数。然而世人所奉行的只有《素问》。秦越人选取了其中的部分内容编成《难经》,皇甫谧重新编次而著成《针灸甲乙经》,各家学说都由此开始。其中的观点有对有错,不可以成为后世的法则。比如《南阳活人书》说:咳逆,就是哕。我谨慎地考察了《灵枢》经,书中说:新的五谷之气进入胃中,和旧有的寒气相争,所以称为哕。将这两种说法列举排列,那道理就可以判断了。又比如,《难经》第六十五篇,这是秦越人揭示《灵枢· 本输》的内容概要,世上有人认为讲的是“流注”。我谨慎地考察了《灵枢》经,书中说:“所说的节,是神气出入运行的场所,不是指皮肉筋骨。”又说:“神气,指正气。神气的出入运行,是流注。井、荥、输、经、合,是经脉输注的关键部位。”将这两种说法列举排列,就会知道相差得何止是天壤之别。只是遗憾《灵枢》失传已久,世人不能穷究。
【注释】
① 迺(nǎi):同“乃”。
② 越人:战国名医,姓秦,名越人。由于医术高超,又被人们用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相传《难经》为其所作。传统观念认为《难经》是解释《内经》中八十一个疑难问题的,丁元力先生的研究则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即《难经》并不是解释《内经》中疑难问题的著作,它与《内经》一样,也是我国古代早期医学著作之一。
③ 皇甫谧(mi):西晋医家,姓皇甫,名谧,字士安。著有《针灸甲乙经》一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
夫为医者,在读医书耳。读而不能为医者,有矣;未有不读而能为医者也。不读医书,又非世业,杀人尤毒于梃刃①。是故古人有言曰:为人子而不读医书,犹为不孝也。
仆本庸昧,自髫②迄壮,潜心斯道,颇涉其理。辄不自揣,参对诸书,再行校正家藏旧本《灵枢》九卷,共八十一篇,增修音释,附于卷末,勒③为二十四卷。庶使好生之人,开卷易明,了无差别。除已具状经所属申明外,准使府指挥依条申转运司④,选官详定,具书送秘书省⑤国子监⑥。今崧专访请名医,更乞参详,免误将来。利益无穷,功实有自。
时宋绍兴乙亥⑦仲夏⑧望日⑨锦官史崧题
【译文】
行医的人,关键在于多读医书。读了医书却不能成为医生,这是有的,但没有不读医书而能成为医生的。不研读医书,又不是医生世家,那他伤人比兵器伤人还要厉害。所以古人有言道:身为人子,却不读医书,就如同不孝。
我本来平庸愚昧,但从年幼到壮年,都潜心研究医道,了解其中很多的道理。于是不估量自己的愚庸,参考和核对各类书籍,再校正家藏的旧本《灵枢》九卷,一共八十一篇,增补修正了读音和注释,附于卷末,刻成二十四卷。希望使爱护生命的人,打开书卷,容易明白,不致有差错。除了已经陈述情况向所属部门申明之外,还恳请府里的指挥根据条例申请转运司指定官员作详细审定,备办文书送秘书省和国子监。
现在我专门拜访和聘请名医,进一步请他们参酌详审,以免贻误今后的读者。这样利益是无穷的,而且也有我的一份功劳。
时值宋绍兴二十五年五月十五日 锦官史崧题
【注释】
①梃(tǐng)刃:棍棒和刀。泛指兵器。
②髫(tiáo):古时候小孩前额下垂的头发。引申指童年。
③勒:雕刻。
④转运司:中国古代官职,始置于唐朝,主管运输事业。
⑤秘书省:古代管理皇家图书馆的官署。
⑥国子监:中国隋代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的最高学府,同时也是当时国家教育的主管机构,隶属礼部。
⑦绍兴乙亥:即公元1155 年。绍兴,宋高宗年号。乙亥,即绍兴二十五年。
⑧仲夏:夏历五月。
⑨望日:即十五日。
P12-13
《黄帝内经》是一部中国医学的经典巨著,其内容十分丰富。其书又可分为《素问》《灵枢》两部分。《素问》偏重人体生理、病理、疾病治疗原则和原理等基本理论,《灵枢》则偏重于人体解剖、脏腑经络、腧穴针灸等。两者的共同点是有关疾病的理论阐释详细。《黄帝内经》是历代医学家探讨疾病与健康的理论依据,也是中国医学发展的理论之源。现代人学习研究中医,必须首先攻读《黄帝内经》,只有掌握好《黄帝内经》的要旨,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进行各种疾病的诊断、治疗、拟方、用药等。
重温《黄帝内经》,研而习之,静而思之,施而行之,常以用之,在忙碌中关注自己的健康,在应用中收获硕果,那么健康会永远受惠,人生财富坚实其本。可是现今社会,物质诱惑无所不在,竞争激烈到处显现,或因于工作,或适于社会,或耽于生计,人们匆匆忙忙,奔波劳累,耗气伤体,有违养生之道,其代价是机体功能不足,阴阳失衡,肝气郁结,脏腑亏虚。因此而得来的所谓“幸福”,代价昂贵,也难以长久。
《灵枢·逆顺篇》中谓:“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不治已病治未病”就是要摄生防病和既病防变。摄生防病是指只有强身才能防病,只有重视摄生才能强身;既病防变是指疾病发生后,必须认识疾病的原因和机理,掌握疾病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变化规律,争取治疗的主动权,以防止其传变。
古人在三干多年前就明白这个道理了,现代人往往是等到病痛缠身才开始四处求医问药,既耗费了金钱也损害了健康。通过阅读此书可以让大家轻松理解深奥的养生理论,学会简单易行的养生方法,既病可治疗,未病可养生。古人之智之思之谋之略之术之法,将是我们享用不竭的宝藏。
此书蒙赐,先睹为快,获益有加,乐之为序。
——吴中朝
国家级名老中医、中央保健会诊专家
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教授
通过阅读此书可以让大家轻松理解深奥的养生理论,学会简单易行的养生方法,既病可治疗,未病可养生。古人之智之思之谋之略之术之法,将是我们享用不竭的宝藏。
——国家级名老中医、中央保健会诊专家/吴中朝
本书将《灵枢》文白对照,逐字逐句了翻译;原文中生僻字词的音义都加了标注,古今名家的经典解读也广布其中,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另外,本书对于通过译文和注释依然难解的原文内容,通过“浅释”栏目进行详细讲解,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图文结合的方式让读者更好、更快地接受中医传世经典。
——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王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