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图说历代名相(1)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时涛//于佳
出版社 中国长安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每一个宰相都有他的传奇人生,在他们忙忙碌碌的身影中,总能折射出每一个朝代的荣辱兴衰……为了让读者能够对中国的历代名相都有所了解,本书精选了中国历史上先秦到三国时期非常著名的15位宰相的传奇故事,他们虽然不能代表全部,但却完全可以从中透视中国历史的治乱兴衰。本书无意于对这些历史人物妄加评论,我们只是将这些超重量级的官场人物的智慧、权谋、手腕及其趣味生活展现给读者,让读者们能够在每天繁忙的工作之余,花费较少的时间近距离地亲触他们,从中体味历史,感悟生活,收获智慧,提升层次。或许,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能让你体会出一点什么。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讲述了从先秦到三国时期非常著名的15位宰相的传奇故事。

宰相在历史政治舞台上一直扮演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角色,他们几乎一身系天下之安危管仲作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宰相,辅佐齐桓公成为一代霸主。伍子胥拥有雄才大略,历经磨难,镑就不朽传奇。商鞅审时度势,通过变法求得同富民丰。张仪能言善辩,在诸国之间游说,无往而不利,成就连横这父美名。秦代开国宰相李斯,辅助始皇,开辟历史之新篇。此后,西汉的治世能臣萧何、六出奇计定社稷的谋臣良相陈平、高风亮节的周亚夫,东汉第一相邓禹,三国时期为国鞠躬尽瘁的诸葛亮等,在历史的舞台上陆续登场。他们励精图治,兢兢业业,忧国忧民,谱写了不朽的历史篇章。

在历史沉浮中,历朝这些最高行政长官们,都有其独特的人生及传奇故事,在他们忙忙碌碌的身影中,也折射出每一个朝代的荣辱兴衰……

目录

先秦

 管仲——春秋第一相

莫逆之交鲍叔牙/4

“箭”走偏锋/5

识时务者为俊杰/7

尊为仲父/10

奇策治国/11

尊王攘夷树国威/13

献策鬼泣谷/16

妙计解围/18

智击楚国/19

病榻论相/20

点评管仲/23

 伍子胥——克制忍耐,成就功名

父兄被害/26

亡命天涯/30

宫廷变故/33

鞭尸复仇/35

惨遭厄运/37

点评伍子胥/40

 商鞅——变法先驱

初露锋芒/42

舌战群臣/43

商鞅立木/44

变法有功/46

作法自毙/48

点评商鞅/51

 张仪——连横之父

张仪受辱/54

首战告捷/55

破纵连横/55

说魏事秦/57

张仪诳楚/58

再欺怀王/60

封武信君/62

点评张仪/64

 范睢——天下一统的奠基者

机智脱逃/66

人生转折/68

巧激昭王/70

远交近攻/74

强干弱枝/76

智取长平/77

报仇雪恨/79

妒杀白起/82

功成身退/84

点评范雎/86

 吕不韦——天下第一投机商

奇货可居/88

献邯郸姬/90

相国擅权/92

仲父专权/94

广纳贤才/96

一字千金/96

饮鸩自杀/97

点评吕不韦/100

秦朝

 李斯——老鼠哲学的奉行者

老鼠哲学/104

谏逐客书/105

妒杀韩非/107

焚书坑儒/109

沙丘之谋/112

李斯与小篆/115

自取灭亡/116

点评李斯/118

 赵高——奸佞误国的丞相

身世之谜/120

篡遗诏,扶庸主/121

害忠良,除异己/124

不得善终/130

点评赵高/136

汉朝

 萧何——治世能臣

最亲密的战友/140

深谋远虑的“劳模”/142

独具慧眼的伯乐/143

做合格的“后勤部长”/147

开国第一侯/149

西安最早的规划者/150

成败萧何/152

伴君如伴虎/154

鞠躬尽瘁/158

点评萧何/160

 陈平——六出奇计定社稷的谋臣良相

人穷志不穷/162

弃项投刘/164

巧施反问计/167

金蝉脱壳/169

踢脚封王/170

穷寇宜追/171

计缚韩信/172

白登解围/173

智救樊哙/175

辅刘灭吕/177

追谥献侯/180

点评陈平/182

 周亚夫——高风亮节“真英雄”

天上掉下的爵位/184

从严治军/184

智平七国之乱/186

正途末路/187

点评周亚夫/190

 邓禹——东汉第一相

远见卓识的伯乐/192

名扬四海/194

司徒安定邦国/195

不朽丰碑/198

点评邓禹/202

 王允——计诛董卓的功臣

不平凡的职场生涯/204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206

智除国贼/209

“双面”王允/212

英雄悲歌/213

点评王允/216

三国

 诸葛亮——鞠躬尽瘁的能臣

帅哥配丑妻/220

诸葛出山/221

赤壁献良策/223

草船借箭/223

巧借东风/226

辅助幼主/227

平定南蛮/228

出师北伐/231

点评诸葛亮/235

 司马懿——天才权谋家

装病辞封/238

屯田积谷,深谋远虑/239

樊城解困/240

智擒孟达/242

攻其必救,远征公孙/245

空城计背后/249

与曹爽的PK/251

故技重施,密谋夺权/253

点评司马懿/255

试读章节

[莫逆之交鲍叔牙]

管伸出身名门望族,是血统高贵的高干子弟,他的父亲管庄是齐国的大夫。本来家门的显赫可以让管仲的一生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后家道中落,生活困窘。可是不论多艰难,日子总要过下去。为了谋生,管仲放下以前尊贵的身份甘心下海经商,要知道经商在那个时代被认为是一种微贱的职业。因为要发展事业,管仲走过大大小小许多地方,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人,见过许多世面,这大大增长了管仲的社会经验,开阔了他的视野。对于一个官宦子弟来说,经商是有辱门楣的,不是长久之计,他曾试图弃商从政,都没成功。

尽管说商场如战场,没有情面可言,能结交知心朋友更是难上加难。但管仲偏偏就有这种好运气,二十来岁时就结识了鲍叔牙。起初二人合伙做点买卖,因为管仲家境贫寒就出资少些,鲍叔牙出资多些。生意做的还不错,可是有人发现管仲用挣的钱先还了自己欠的一些债,这钱还没入账就给花了,现在会计学中这种行为叫“坐支”,而且私自花钱恐怕离贪污公款也不远了。更可气的是到年底分红时,鲍叔牙分给他一半的红利,他也欣然接受了,这可把鲍叔牙手下的人气坏了。有个人对鲍叔牙说:“他出资少,平时开销又大,年底还照样和您平分收益,显然他是个十分贪财的人,如果我是管仲的话,我一定不会厚着脸皮接受这些钱的。”鲍叔牙斥责他手下道:“你们满脑子里装的都是钱,就没发现管仲的家里十分困难吗?他比我更需要钱,我和他合伙做生意就是想要帮帮他,我情愿这样做,此事你们以后不要再提了。”

说起这个管仲,还真是没法儿让人留下好印象。后来这哥俩一起从军,相依为命。有一次,齐国和邻国开战,双方军队展开了一场大厮杀,冲锋的时候管仲总是躲在最后,跑得很慢,而退兵的时候,管仲却飞一样的奔跑。当兵的都耻笑他,说他贪生怕死,领兵的想杀一儆百拿管仲的头吓唬那些贪生怕死的士兵。关键时刻已当上军官的鲍叔牙站了出来,替管仲辩护道:“管仲的为人我是最了解不过了,他家有80多岁的老母亲无人照顾,他不得不忍辱含羞地活着以尽孝道。”管仲听了鲍叔牙的这番话,感动的流下了热泪,他哭诉道:“生我的是父母,而了解我管仲的,唯有鲍叔牙啊!”两年之后,管伸的老母病逝,他心中没了牵挂,这才踏下心来为齐国效命,果然是比谁都作战英勇,很快就得到了提拔重用。

[“箭”走偏锋]

或许冥冥之中自有安排,与鲍叔牙的相识,为管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好运气。在他们共同的努力下,二人都获得了平步青云的机会,效力于齐僖公。齐僖公的三个儿子:太子诸儿、公子纠和小白都是王位的有力竞争者。其中太子诸儿最被看好。尽管他品质卑劣,国中一些老臣对此甚为忧虑,但因为他是嫡长子,最有可能继承王位,所以还是有很多臣子愿在他身上下赌注。按理说管仲与鲍叔牙这哥俩儿也应该认清形势共同辅佐未来的君主才是。可他们想法独到,分别去辅佐当时希望渺茫的公子纠和公子小白。起初,鲍叔牙也有顺势而为辅佐太子诸儿的打算,只是碍于齐僖公的旨意,不得不遵从。当然,对于这种安排他也是颇有微词的,经常假装生病,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在他看来,“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正因为齐僖公知道三儿子将来没啥希望继承君位,又以为他鲍叔牙没啥才能,这才让他辅佐小白。而管仲却不以为然,当他了解内情后,劝鲍叔牙说:“国内的人都不喜欢公子纠的母亲,恨屋及乌,因此也不喜欢公子纠本人,反而同情小白这个没有母亲的孩子。太子诸儿不是块当王的料,所以将来统治齐国的,非纠即白。而公子小白虽然没有公子纠聪明,且性格有点急,但却深谋远虑。我可以大言不惭地说,不是我管仲,没人能够理解公子小白!即使日后废兄立君,公子纠接了王位,那也是一事无成。到那时,不是你鲍叔牙——小白的老师来辅佐他安定国家,还会有谁呢?”鲍叔牙这才听从了管仲的意见,接受任命,尽心侍奉小白。

公元前698年,齐僖公驾崩,太子诸儿即位,史称“齐襄公”,在位期间,他平庸无能,无法肩负起治理一个国家的重担。后来,他又与自己的妹妹,也就是鲁桓公的夫人文姜秘谋私通,趁文姜的老公鲁桓公酒醉之际将其杀害。管仲和鲍叔牙都是极具政治远见的人,对此,他们都预感大祸将至。所以他们想方设法替自己的主子寻找出路。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国国君的女儿,因此管仲保护公子纠逃到鲁国;公子小白的母亲是卫国国君的女儿,卫国离齐国太远,所以鲍叔牙就同公子小自跑到了齐国的南邻莒国去躲避。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去的地方虽然一南一西,想法却不谋而合,那就是静观事态的发展,伺机而动。

如管鲍二人所料,齐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86年),齐国爆发内乱。齐襄公有个叫公孙无知的叔伯兄弟因齐襄公即位后废除了他原来享有的特殊权利而怀恨在心,勾结大夫闯入宫中,杀死齐襄公,自立为国君。可公孙无知在位仅一年有余,齐国贵族又杀死公孙无知,一时间,齐国没了君王,全国上下陷入一片混乱之中。两个逃亡在外的公子,一见时机成熟,都想急忙回国,以夺取国君的宝座。

公孙无知死后,在齐国商议拥立新君的各派势力中,正卿高溪的势力最大,他和公子小白从小就是好朋友。于是高溪同另一个大夫国氏勾结起来,暗中派人火速前往莒国,请公子小白回国继位。公子小自接到信后,和鲍叔牙仔细分析了国内的形势,然后向莒国借了兵车,日夜兼程回国。与此同时,鲁国的国君鲁庄公得知齐国无君后,也万分焦急,立即派兵护送他的外孙——公子纠回国。谁知公子小白抢先一步,管仲于是决定自请先行,亲率30乘兵车到莒国通往齐国的路上截击公子小白。队伍刚过即墨30余里,正巧遇见公子小白的大队车马。管仲不慌不忙,等公子小白的车马一走近就操起箭来,只听“呼”的一声,一箭命中,公子小白应声倒下。

管仲见公子小白已被自己射死,便率领人马凯旋而归。可他却不知公子小白其实没死!管仲的确射中了小白,但却是射在他的铜制衣带勾上。公子小白也不是等闲之辈,他急中生智,倒下装死,躲过一劫。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此一惊后,公子小白与鲍叔牙更加警惕,飞速向齐国挺进。当他们来到临淄时,由鲍叔牙先进城劝说,齐国正卿高氏和国氏都同意立公子小白为国君,于是公子小白进城顺利登上王位,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齐桓公”。

[识时务者为俊杰]

小白即位后,急需找到一批有才干并且值得信任的人来辅佐自己。可想而知,齐相的首选之人当然是自己的老师鲍叔牙。谁知鲍叔牙对齐桓公说:“臣只是平庸之辈,现在国君施惠于我,使我享受如此厚育,这是国君的恩典。如果真要把齐国治理富强,我的能力有限,还得请管仲才行。”

齐桓公一惊,大为不解,反问道:“你不知道他是我的仇人吗?”

鲍叔牙回答道:“撇开那一箭之仇,客观地说,管仲英明盖世,才能超众,是天下难得的奇才!”

齐桓公又问鲍叔牙:“管仲与你比较又如何?”

鲍叔牙冷静地分析:“管仲有五点比我强——宽以从政,惠以爱民;治理江山,权术安稳;取信于民,深得民心;制订礼仪,风化天下;整饬军队,勇敢善战。国君应该冰释旧怨,化敌为友。而且当时管仲射国君,并不是他的主观意愿,而是因为公子纠命令他这么干的,现在如果赦免其罪而委以重任,他一定会像忠于公子纠一样为齐国效忠的。”

那个时代,通讯不像现在这么便捷。那边,小白已经当上了国君;这边,管仲与公子纠一伙还以为公子小白反正已经死了,再也没有人可以争夺王位了,也就不急着赶路,六天后才到齐国。一到齐国,没想到已经有了国君,而这个新的国君不是别人。正是“死而复活”的公子小自!  公子纠的外公鲁庄公得知齐国已有新君后气急败坏,当即派兵进攻齐国,企图武装干涉来替自己的外孙夺取王位。齐桓公也不示弱,双方在乾时(齐国地名,位置在山东临淄西面)会战,结果鲁军大败,公子纠和管仲随鲁庄公败归鲁国。齐军乘胜追击,进入鲁国境内。齐桓公为绝后患,送信给鲁庄公,叫鲁国杀了公子纠,交出管仲和召忽,否则齐军将全面进攻鲁国。

鲁庄公看完信,立即与大夫施伯商量。施伯认为齐国要管仲不是为了报仇雪恨,而是为了重用他。因为管仲的才干世间少有,只要是他为政的国家就必然会富强称霸。假如管伸被齐国任用,将会给鲁国带来大患。因此施伯主张杀死管仲,将尸首还给齐国。施伯分析得头头是道,但是鲁庄公刚打了败仗,又听说齐国大兵压境,早吓得心惊胆颤,哪里还有心思仔细体会施伯的主张。迫于齐国的压力,鲁庄公杀了公子纠,擒住管仲和召忽,准备将二人送还齐桓公发落。谁知,召忽为了表达对公子纠的忠诚自杀了,死之前对管仲说:“我死了,公子纠可说是有以死事之的忠臣了;你好好活着,建功立业,让我们的齐国称霸诸侯,公子纠可说是有生臣了。死者完成德行,生者完成功名。死生在我二人是各尽其份了,你好自为之吧。”

正如召忽生前说的那样,抱着“定国家,霸诸侯”的远大理想,管仲被装入囚车,随使臣回国。在回齐国的路上,管仲生怕鲁庄公改变主意,为了让役夫加快赶路,他心生一计,即兴编制了一首悠扬激昂的快歌,伴随着歌曲激越人心的节奏,本来两天的路程,结果一天半就赶到了。

管仲果然料事如神,缓过劲儿来的鲁庄公还真是后悔了!他想:“管仲是天下奇才啊,如果被齐国所用,齐桓公无疑是如虎添翼,这对自己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只有除掉他才能高枕无忧。”可是他醒悟得太晚了,派兵追赶时,早已来不及了。

管仲一路恐慌,不过最后还是平安到了齐国,鲍叔牙正在齐国边境堂阜(古地名,地址在今山东省蒙阴县城西北15公里处的西高都村)迎接他。老友相逢,格外亲切。鲍叔牙马上命令打开囚车,去掉刑具,让管仲沐浴更衣,表达了让管仲辅助齐桓公治理国家的愿望。稍事休息后,管仲对鲍叔牙说:“我与召忽共同侍奉公子纠,既没有辅佐他登上君位,又没有为他死后尽忠,实在惭愧。现在又去侍奉仇人,那该让天下人怎么耻笑呀!”

鲍叔牙诚恳地对管仲说:“你是个明白人,怎么倒说起糊涂话来了。做大事的人,常常不拘小节;立大功的人,往往不需要求得他人的谅解。兄弟你有治国的奇才,而齐桓公又刚好有做霸主的远大志愿,如果你能辅佐他,日后必然功高天下,扬名四海!”

做好管仲的思想工作后,鲍叔牙赶回临淄,向齐桓公报告。经鲍叔牙的建议,齐桓公同意选一个吉祥的日子,以非常隆重的礼节,亲自去迎接管仲,以此来表示对管仲的重视和信任,同时也让天下人都知道他齐桓公的贤达大度。

P4-9

序言

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他们总揽政务,在历史的政治舞台上扮演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角色。他们几乎一身系天下之安危,其权力的大小,往往直接影响政治局势能否稳定、天下能否长治久安。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长河中,曾经产生了无数的宰相。而每当在大治大乱中,都会涌观出一批批叱咤风云、扭转乾坤的历史贤相。

他们竭尽忠诚,在他们的心里,高尚的品德和情操高于一切,忠君为国思想深扎心里,他们的忠肝义胆,可昭日月。纵使身处险境,他们也能依靠自己的才智,有声有色的演绎出一幕幕动人的篇章。他们的功德名垂青史,万古流芳,为世人所称道、所景仰、所效法。

这其中最应提及的要属管仲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宰相,依靠他的聪明才智,使齐国成为当时的霸主;而后秦国的商鞅、范雎、张仪等著名宰相也相继登上历史舞台;被称为“千古一相”的李斯,更是能力非凡,他为秦国统一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此后,华夏大地上诞生了无数的杰出宰相,西汉的萧何、曹参等,东汉的马援等,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等,偏安一隅的东晋的王导、谢安等。盛世大唐更是涌现了一大批贤相,像有“房谋”之称的房玄龄、一代诤臣魏征、备受争议的裴炎、惩恶扬善的狄仁杰、五朝元老姚崇、晚唐朝廷的政治流星李德裕等等。而宋代也不乏杰出代表,靠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越老却越倔强的寇准、邋遢成性的官场楷模王安石,等等。大明王朝亦是相星璀璨,这其_申以铁腕改革重振大明的张居正最为杰出。中国最后一封建王朝清朝同样也出现了不善领兵的曾国藩、洋务巨擘李鸿章等人物。

当然,在封建社会的宰相之中,有贤相存在,就同样也有奸相的存在。他们臭名昭著,为天下人所唾弃。他们对待君主阿谀逢迎、对待人民横征暴敛;在任期间贪赃枉法、榨取民脂民膏;为达目的阳奉阴违、结党营私。

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秦二世时期的奸佞宰相赵高了,他祸国殃民,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他导致了秦国的灭亡。而口蜜腹剑的李林甫、擅权误国的流氓贾似道、以青词换得大权的严嵩、贫贱中发家的美男子和砷等,无不是让人深恶痛绝的。可以说,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败类,将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每一个宰相都有他的传奇人生,在他们忙忙碌碌的身影中,总能折射出每一个朝代的荣辱兴衰……

为了让读者能够对中国的历代名相都有所了解,我们精选了中国历史上从春秋战国到晚清之间的数十位宰相,其中,贤相有之,奸相亦有之,他们虽然不能代表全部,但却完全可以从中透视中国历史的治乱兴衰。

我们无意于对这些历史人物妄加评论,我们只是将这些超重量级的官场人物的智慧、权谋、手腕及其趣味生活展现给读者,让读者们能够在每天繁忙的工作之余,花费较少的时间近距离地亲触他们,从中体味历史,感悟生活,收获智慧,提升层次。或许,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能让你体会出一点什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5:4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