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谷歌不听话(互联网背后的大国角力)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作者 吴寸木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谷歌,不是一个人在唱戏,谁写剧本?谁有演技?

原来谈判桌下上演杯具。

迷局,不是看不清的秘密,有啥动机?用啥武器?

一场互联网上大国博弈。

内容推荐

谷歌退出中国风波,瞬间牵连出谷歌全球战略以及他与美国政府、股东、用户之间的微妙关系。本书以谷歌总部华人员工近观者的角度,客观分析了谷歌的特殊性:一方面,因为其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在国际上又扮演着美国思维和文化推广载体的角色,这注定他与美国政府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另一方面,谷歌矗立在互联网这个海洋的大浪之巅,其一举一动都会对整个世界舆论、政治格局甚至国际关系产生联动影响。这两点足以让谷歌和各国政府之间产生一种既合作又矛盾的复杂关系。

本书试图揭开这些微妙

目录

第一章 谷歌不干了

 风波乍起

 希拉里的饭局

 谷歌在中国

 中国市场:阴谋还是阳谋

第二章 谷歌,白宫,游戏

 谷歌很传奇

 资本和权贵游戏

 奥巴马的算盘

 和白宫称兄道弟

第三章 谷歌不是歌,是寂寞

 互联网的带头大哥

 欧洲不是好混的

 灰头土脸的新兴市场

 老谷子头大了

第四章 假如没有谷歌

 社会:谷歌改变世界

 生活:被谷歌绑架

 文化:免费的午餐

 博弈:大企业的政治风头

第五章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数钱数到手抽筋

 总会有人不爽

 版权,很纠结

 隐私,最不像问题的问题

 垄断,我是无辜的

 山景地小镇

 不小心磕了电信

 IT巨头互掐

第六章 自由世界只是个传说

 从《花花公子》看第一修正案

 媒体该管也得管

 谷歌美国也过滤

 内外有别

第七章 在美国危局中上位

 奥巴马的困局

 美国外交的中国棋

 谷歌的得与失

第八章 卡在喉咙的一块肉

 谷歌中国的不听话

 中国互联网:美国IT企业的滑铁卢

 海龟PK土鳖

 李开复的总部压力

 提起百度牙痒痒

 出来混,有恩怨是应该的

 要练神功

第九章 全球化和谷歌

 全球化只是另一个沙场

 西雅图燃点

 另一种工具——文化传播源

 民族主义,软渗透遇到的硬壁垒

第十章 谷歌猜想

附录 谷歌大事记

试读章节

发表这篇《中国新策略》文章的作者是谷歌负责法律事务的高级副总裁大卫·德拉蒙德(David Drummond)。文章说,谷歌在2009年12月中旬的时候受到来自中国的攻击,窃取谷歌的知识产权。除了谷歌,还有另外几十家公司也受到攻击。然后具体指出,中国一些人权人士的Gmail账号受到入侵。谷歌认为这不仅涉及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更重要的是关系到中国言论自由的问题,因此决定终止与中国政府在Google.cn搜索结果审核上的合作,并且重新考虑在中国的策略问题。

一个是互联网的大哥大,一个是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最多的市场,本来两位应该花前月下,你依我侬才对,现在一个却毫无征兆地提出了分手,这演的算是哪一出?莫非谷歌也玩寂寞了?善良的群众急切需要知道真相。于是全世界每一个关注互联网的人都搬来了小板凳,坐到电脑屏幕前成群结队地围观谷歌,围观的同时互相八卦,试图找出答案:谷歌怎么了?谷歌到底要干啥?

但无论是不知真相的群众,还是无所不知的专家,只要是稍具商业常识的人都不难发现,谷歌发表这样一篇文章其实存在很多不靠谱的地方,而且有失老大的风范。为什么这样说呢?

第一,像谷歌这样的大企业,经营都是非常规范的,如果公司有什么重大决策,一般都是通过新闻稿或者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和公众宣布,而且新闻稿的每个词甚至每个标点都是仔细斟酌过的。媒体公关部门的人就是专业干这个的,必要的时候还要请吃请喝,请领导讲话。而这个谷歌博客虽然是谷歌的官方博客,也是由谷歌在维护,但是其内容都是半官方性质的,一般都是介绍新产品的使用或者发布一些谷歌企业内外活动的信息,有点企业内部刊的味道。如此重大的经营决策,一般不会在这个博客上发表,这显得很不严肃。

第二,通读这篇文章,它充满了美国式的“似是而非”文风。什么意思呢?文章里面说了一些现象,进行了一些分析,把这些内容放在一起,看起来彼此之间似乎有着很大的关联,但是仔细一推敲,其实没有什么内在联系。比如文章提到,一些Gmail的账号受到入侵可能是由于病毒软件引起的,并且还专门说了一通如何保护电脑信息安全。然后笔锋一转,说这个事件不仅是网络信息安全的问题,还涉及中国言论自由的问题,所以公司决定停止对Google.cn的搜索结果进行审核。但是只要仔细想想,从Gmail账号被入侵的“因”到停止对搜索结果的审查的“果”,其理由有些牵强附会,在逻辑上很不严谨。如果真的像谷歌所说因为技术的原因造成Gmail账号被人侵,那么重点应该放在信息安全上,从技术人手解决问题,防止账号被非法入侵,而不是转个方向,把问题指向言论自由。美国人在很多问题上,尤其在法律事务上,很擅长这种“似是而非”的写法,其目的无非是留出以后进一步解释的余地,便于灵活处理,不至于把话说得太死,到时候没了退路。可见谷歌也还是有很大的顾虑在里面,这一步好像只是先放放风,看看市场反应再说。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更加激发了围观群众打探内幕的欲望。

第三,谷歌是单方面停止与中国政府合作,而且还给了个下马威,说谷歌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会与中国政府讨论协商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圆满解决,谷歌有可能关闭Google.cn和中国办事处。这样的做法显然也不符合美国人做事情的一贯风格。自称为民主典范的美国最擅长的就是协商和妥协,上到国会,下到企业、个人,出现问题和争端,第一步想到的就是开会协商。而且有时候这个过程是极其漫长的,比如一个公司并购另一个公司的事可以谈个一年半载,其目的就是希望最终形成一个能为各方面都接受的最理想的方案。但是现在谷歌单方面做出决定在先,还将了中国政府一军,似乎想告诉中国,我跟你协商也就是给你点面子走走过场而已,反正我决心已下,再大的骡子也不能把我拉回来。这看起来也不像是谷歌这样的成熟企业的做法。中国国务院新闻办网络局之后也说明谷歌是在未与中国政府部门事先通气的情况下发表了这个声明。

第四,谷歌也提到了,受到攻击的不仅仅是谷歌一家。照理说,应该联合受攻击的几十家企业才会人多力量大,但是为什么单单只有谷歌站了出来,其他公司都没有声音?更何况,跟谷歌一样“受到攻击”的美国微软公司甚至还觉得谷歌由此退出中国市场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总而言之,谷歌发表这样一篇文章,存在很多不合常理之处。但是这条新闻还是毫无疑问地在整个互联网业界炸开了锅。谷歌声称要退出中国的新闻几个小时后就成了《纽约时报》网站的头条。《纽约时报》的记者曾试图采访谷歌,却吃了谷歌的闭门羹。随后,《纽约时报》的记者采访了一些业内人士,专家们也是众说纷纭,但是大部分人都提到了谷歌在中国经营不善的事实,而且报道还说谷歌的高层把在中国的经营不善归结于中国的互联网审核制度,对此恼火已久。

美国的一些专业IT新闻网站,包括一些个人博客,对这个事件也是众说纷纭:有些人支持谷歌的做法;有些人说谷歌是为经营不善找替罪羊;也有的说谷歌没耐心,在中国亏本的美国公司多了去,但是因此就放弃这么大的一个市场,是很不明智的。总之,每个人都在等待真相大白于天下。

P2-4

序言

就在本书还在紧锣密鼓地写作进程中时,谷歌又出事儿了——

北京时间2010年3月23日,中国大陆

一大早,大部分中国内地网民还像往常一样,穿过车水马龙的早高峰,进到办公室,打开电脑,输入http://www.google.cn,这时竞发现自己悄无声息地“被偷渡”到了http://www.google.corn.hk/!其实很多人只是使用谷歌搜索,还没注意到自己已遭漂流。与此同时,谷歌官方宣布,关闭中国大陆搜索服务,将用户重新定向到谷歌中国香港网站。

而在此之前,北京时间2010年3月16日,中国政府曾提醒谷歌的合作伙伴:为退出做好准备!

把这两件事儿摆到一块儿,包括作者在内的很多人都扔出了同一个问题:谷歌玩真的了?

然而——

北京时间201 0年4月3日,谷歌中文首页

刚刚习惯了“香港10日游”的大陆谷歌用户,在谷歌中文首页赫然发现,沿用四年之久的中文名“谷歌”已被更名为“Google中国”。这很容易让人想起小沈阳:我的中文名是小沈阳,英文名是Xiao Shenyang。

可是一天之后,谷歌中文首页又变回“谷歌”了。

当地时间2010年4月20日,美国G00gIe

真是个好演员,戏份不断增加,更难得的是,说来就来,特专业。

就在全世界人民刚收起看戏的小马扎之际,谷歌又公布了一份名单,列举了一段时间以来,对他从搜索结果中移除某些信息做出最多要求的政府,以及向他索取信息以帮助犯罪调查做出最多要求的政府。这下连他的哥们儿白宫也赫然在目,而且成绩排名还很靠前!

没办法,谷歌太淘,让我们有些眼晕了。本书的内容,也因此经历了不断的重定向,但是,始终没放弃对这次谷歌事件结果的猜想:是否会像流鼻血一样,过程很鲜艳,结局很苍白?

果然不出所料——

当地时间2010年6月28日,美国Google

大卫·德拉蒙德在谷歌的博客上又发言了,说要向中国政府申请新一年度的ICP备案。博文中绕来绕去,娇羞无比,可意图再明显不过:前阵子大刀没耍好,以为能玩好过家家的游戏,结果弄得灰头土脸,没捞着便宜,现在谷歌又想自己回来了。

这事还真的耐人寻味,谷歌这么玩,要说背后没玄机,鬼都不相信。

现在,这本书终于摆在读者面前。为了本书内容不折腾,我曾一度随着谷歌事态发展而不断地折腾,甚至有些心力交瘁。

不过,首先还是要感谢互联网和本书的主角——谷歌。不管目前人们对谷歌退出中国事件存在着什么样的评价,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和以谷歌为代表的搜索引擎拓宽了我们普通人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把每个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无论我们处于世界的哪个角落。

正是得益于此,所以笔者虽然人在美国,但还是能够通过互联网和搜索引擎关注谷歌退出中国事件的最新进展,同时不断丰富自己对谷歌的认识以及对一些争议性问题的看法。

谷歌事件还在继续,不同的读者对这个事件会有不同的评价。本书的目的并非是要下一个是非对错的结论,而是在于结合笔者在美国工作和生活的一些感受,从这个角度向读者提供一些对此事件的分析和思考。如果这些信息有助于读者获得一个更大的视野,从谷歌在美国的处境以及全球市场的角度去看问题,从而能够更加理性地做出自己的分析,那么本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同时笔者还想说的是,对于谷歌退出中国市场存在争议,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利益,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就要维护自己的利益,但是在这中间,我们需要有理性和宽容的态度。其中,理性是对自己的,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是自己应该获得的,什么是不应该获得的;而宽容则是对别人的,我们应该考虑别人的处境和立场,从而更好地做出自己的选择。而无论是理性还是宽容,都需要一个人有一定的知识和宽广的视角;无知和狭隘只会导致愚昧。在这一点上,互联网用其独特的方式,提高我们每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并且一点点地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功不可没。

其次,要感谢卢国俊先生,邀请笔者写作本书,才使笔者有机会将自己的一些思考形成文字,与读者分享。在本书写作的过程中,卢国俊先生还提供了大量的指导和建议。

最后还要感谢虞哲华、梅屏、张金珠、王力勇、康赛琴、王翠芹和翟冠朝等人在本书写作期间提供的支持。

 本书写作较为仓促,如有不当之处,还请读者批评指正。

吴寸木

2010年6月

于美国加州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8 12: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