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卢乃桂教授早年攻读于美国著名大学,分别获得美国俄勒岗大学文学士(1972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关系硕士(1977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证书(1977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博士(1982年)。 卢乃桂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三十余载,为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创院院长。历任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伟伦教育行政与政策学讲座教授、香港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生院教育学部主任、教育学院高级学位课程主任、香港教育领导发展中心主任、香港优质学校改进计划总监、香港国际学生学业评估中心(Hong Kong PISA Center)国际顾问、香港中文大学校董会委员和多个校务委员会委员,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聘讲座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国际化发展咨询委员会主任,亦受聘为国内外40多所大学(如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的客座教授、名誉教授或客座研究员,并担任园内外多个学术期刊(如中国的《教育研究》、美园的Teacher College Records、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的编委会成员。 作为华人社会教育研究的领军人物,卢乃桂教授在教师教育、高等教育与比较教育等领域均有很高的造诣,在海内外顶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并出版了多部学术专著。其多篇论文和著作在国际学术界及教育界被广泛讨论及引用。他所培养的博士生如今任职于祖国各大院校,有些已成为教授,并担任了高校学术领导职务,为我国教育研究与发展事业做出了贡献。 卢乃桂教授坚信教育是一项做的事业,且国家发展必须靠教育。因此,除了培育英才外,他还积极发起组织各种促进教育发展的项目。自20世纪90年代起,卢教授曾领导及参与多项旨在为促进中国内地及香港教育发展的工作,包括1992—1995年间在常州、洛阳、沙市推行的世界银行贷款项目,1998年在香港参与策划、推动及领导的“香港跃进学校计划”“优质学校计划”“优质学校改进计划”等项目,为提升香港的中小学教育质量做出了卓越贡献。自1995年始,卢教授还协助香港企业家田家炳先生。奔波于内地各省,捐助各师范大学及有关中学成立了田家炳教育书院和田家炳中学。为此,卢教授与内地教育界也结下了深厚情谊,得到大家的广泛赞誉。 目录 上册 一个学者的教育情怀(朱小蔓) 他架起了内地与香港的教育学术之桥(朱永新) 弘道者和架桥人(周洪宇) 前言 教育政策与发展 第一章 教育政策研究的类别、特征和启示 第二章 我国20世纪90年代教育机会不平等现象分析 第三章 信息社会的人才要求 第四章 信息时代中的青少年德育 第五章 青少年的发展——兼论校外教育的培育角色与功能 第六章 从国际评估计划剖析东亚地区的教育质量与均等问题 第七章 融合教育在香港的持续发展——兼论特殊学校的角色转变 第八章 审视择校现象:全球脉络与本土境遇下的思索 第九章 中国近代学官传统的赓续及影响 第十章 英、美、澳教育视导的实践、影响及理据 第十一章 “能量理论”视域下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政策实施的思考 第十二章 “县管校聘”模式下的轮岗教师管理审思 高等教育变革 第十三章 中国改革情境中的全球化:中国高等教育市场化现象透析 第十四章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中市场角色的研究 第十五章 西方高等教育的企业化进路 第十六章 市场化背景中的澳大利亚八校联盟及其启示 第十七章 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领域中的政府角色变迁 第十八章 政府控制与市场化的博弈——对韩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反思 第十九章 立法者与阐释者:大学专家在“校院合作”中角色之嬗变 第二十章 激励如何可能?中国高校岗位津贴制度的实践与反思 第二十一章 大学知识的组织化形式:大学本科专业及其设置的四个分析维度 第二十二章 从教学与研究之关系看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的特点 第二十三章 研究型大学师德建设的途径 第二十四章 法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变革中的教师学术职业 第二十五章 高校初任教师的教学专业发展探析 第二十六章 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背景下学术工作的分层与分割 下册 基础教育学校改进与教育领导力 第一章 学校改进中的学生参与问题研究 第二章 学校效能与学校改进走向结合的理论基础的探讨 第三章 院校协作下学校改进原因与功能探析 第四章 能动者的思索——香港学校改进协作模式的再造与更新 第五章 能动者行动的意义——探析学校发展能量的提升历程 第六章 西方变革领导理论对中国学校改革的启示 第七章 中国校长培训政策的延续与变革(1989 2009) 第八章 中国教研员职能的历史演变 第九章 作为教师领导的教改策略——从组织层面探讨欧美的做法与启示 第十章 学校符号化结构与领袖教师的沟通行为——以院校协作式学校改进为背景 第十一章 中国内地教师继续教育中的权力关系与教师领导 第十二章 赋权予教师: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教师领导 第十三章 表现主义中的“教师领导” 第十四章 跨边界能量再生与扩散:跨校专业学习共同体中的教育能动者 教师专业发展 第十五章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基础的探讨 第十六章 析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之“专业”维度 第十七章 国际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发展 第十八章 英、法教师专业化历程的解读及其启示 第十九章 规限的专业性:中国香港及内地教师评鉴工作比较 第二十章 教育改革及中国香港和内地的教师专业发展 第二十一章 论教师的内在改变与外在支持 第二十二章 挑战、支持与发展:伙伴协作模式下的教师成长 第二十三章 从教师合作看我国校本教研及其对学习共同体发展的启示 第二十四章 怀智兴教:对中国大陆教师培养中一些问题的探索 第二十五章 教育变革中的教师专业身份及其建构 第二十六章 当代中国教师教育改革与教师专业身份之重建 第二十七章 西方教学伦理研究的路向与问题 第二十八章 教师应对教学道德冲突的策略及其实证研究 第二十九章 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教师专业性与教师责任 后记:我们一起走过的路 内容推荐 本书为卢乃桂教授的教育研究论文选集,内容涉及高等教育变革、基础教育政策讨论、教师教育与教师发展、社会变革与学校改进等主题。该书聚焦华人社会的教育变革,针对中国教育各个层面的问题做了深入剖析,体现了理论关照下的现实改进思路;呈现了中国教育变革的历时性图景,也通过各个系统的勾勒,展现了中国教育变革的全景。本书不仅体现出作者对教育发展的热切关怀,也回应了中国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之后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本书具有极强的国际视野,对欧美地区、我国港澳台地区的诸多教育思潮和教育理论均有所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