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作者一直主张并坚持:坚守诚信的文化,建立家庭、人际关系的互相信任;坚守“太和万物”与“和而不同”的多元和谐文化,建立企业和社会的普遍和谐;坚守宽容、孝慈、仁爱的美德,建立普遍的人文关怀和人性管理体制;坚守团结自律的企业文化和公正的经济秩序,以节制、谦和的意识取代对于金钱、特权和消费的盲目追求;坚守向善的人性理念及尊重生命和自然的理念,以保持企业在良性竞争中的永续发展和旺盛的生命力,更好地造福苍生。
作者是用心灵在与读者交流,也衷心期待读者能从心灵深处去认知这本书中的理念,期待这本书能为智者所鉴,给每一位正在为人生而不懈奋斗的有志之士带来深一层的体悟和信念,完善道德人生,早日登上成功的巅峰。
修正本身就是哲学,就是认识论和方法论。不修何以为正?所有事情都要修,不修就不正。修正是人类社会最伟大的方法,修正哲学是缔造卓越人生的大智慧。
修正哲学不仅仅是一门哲学管理学,更是一门哲学成功学。修正哲学是“内圣外王”之道,是引导人们走向巅峰人生的超级吸引力法则。
修正哲学的核心意义,就在于让人们及时修正“过分”和“不及”,把握好根本、方向和度,以达到“致中和”的正确目标。
修正哲学应当成为我们认识客观世界和管理企业的最佳思维模式。无论是宏观上,还是微观上,都可以应用修正哲学的思辨方法,不断地“修正”人类认识真理和决策思维中的以“过分”和“不及”为最终表现形式的一切错误,寻找正确的“中”,创建包容的“和”,达到完美的“正”。这是得到真理、掌握规律、臻于完美的一条简便、易行的思维通途!
修正哲学是一门人人皆可“操作”的、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实用哲学。运用修正哲学,操作修正哲学,就可以达到历代哲学家梦寐以求的“理势合一”的太和境界。
赚钱要赚得光荣,花钱要花得伟大。
赚得光荣,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的,只要我们能以德正心,不赚不该赚的钱,就能保证赚得光荣,赚得心安理得。
修正人靠良心药、放心药、管用的药去赚取利润,不偷工减料、不偷税漏税,我们赚钱已经赚得光明磊落、赚得非常光荣。
那么,怎样才能够花钱花得伟大呢?这里面可大有学问,这也是我近年来一直在思索的一件大事。
金钱是一把双刃剑,如何把钱花得伟大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要像雷锋一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事业当中去。
一个企业如何才能做到基业长青,这是每一个企业家都梦寐以求的。
但令人遗憾的是,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不可能保持永远的胜利。为什么呢?因为没有永远的动机,没有永远的动机就不会有永远的胜利。
所以说,人的一生非常有限,生命短暂,怎样才能活得有价值?这是一个大命题。在这里,我们只探讨这个大命题中的核心问题,即怎么样才能够“赚得光荣,花得伟大”?
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课题,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必须要解答的一个重大问题。那么,什么事才是伟大的事呢?把赚到的钱投入到哪里才是伟大的呢?
很早以前,我就把修正人定位为健康使者。对一个人来说,生命是最为宝贵的,而能够健康地活着是更为重要的。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就是让人活得健康,健康事业是一个伟大的事业。
前几年我就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人得病了,吃药打针多痛苦啊,能不能治未病?
据史书记载:
魏文王曾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回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回答说:“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认为他只能医治病情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只是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做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文王说:“你说得好极了。”
我经常跟别人说的有三句话。第一句话:毛病是吃出来的。也就是说病从口入。第二句话:烦恼是自己想出来的。最后一句话:脚上的泡是自己走出来的。而其核心就是健康是可以管理出来的。所以说我们把钱花在“如何治未病,如何在饮食上下功夫,不让人把毛病吃出来”上,那么就是在做为了人类健康的事业,这样,我们的钱就能花得伟大。
健康产业伟大,那么我们就应该研究怎样才能把健康产业做大。
健康是管理出来的,人类的陋习来源于愚昧、无知。运用正确的健康理念来指导生活是治未病的前提。那么,如何来实施这项伟大的事业呢?
首先是要发动全国的有识之士,汇集全球正确的理论观点编制成教材,用来普及和宣传。通过号召全人类共同参与,人人有机会拿诺贝尔健康奖,这样的事业才是伟大的事业,钱才能花得伟大。我要建立这样一个产业,让人类的年龄普遍提高10年。把我们企业有限的生命奉献到无限的事业当中去,我们的企业才能够真正做到百年修正,甚至千年修正。
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古中国这四大文明古国,只有我们中国没有衰落,那么我就要用我们老祖宗的东西作为基础,以中医中药精华为根,将健康事业发扬光大。 做大健康产业,使命光荣,责任重大。P10-11
开启卓越人生的心灵智慧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没有谁不希望能够在有限的生命旅程中活得有价值——拥有自己的一片天空,做大事、成大业,流芳百世;也没有哪一家企业的老板不想承续百年、基业长青。
然而,我们常常看到,许多红极一时、被人称为天才的能人最终一事无成;我们也常发现,许多辉煌一时的明星企业顷刻间从市场上销声匿迹。
个人成败、企业沉浮,究竟谁才是其中主宰?
为什么面对相同的发展机遇与空间,有的人能够功成名就、基业长青;有的人却犹如流星,只能留下瞬间的光彩?
又为什么面对相同的瓶颈和危机,有的人能够快速突破、逆势上扬,有的人却萎靡不振、从此沉寂?
分析诸多成败得失的内因,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无论企业还是个人,或许他们可以凭借其过人的智慧和巧妙的方法暂时取得成功,但如果没有厚实的德行做基础,不能够持续地尊道贵德,最终也难逃惨败的厄运。
尊道贵德不仅能够为个人和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也能为他们汇聚资源。尊道贵德是人类最高的大成智慧,一旦持之以恒地贯彻,就会凝聚成一股无形的力量,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圈,周而复始地推动个人或企业持续发展,一顺百顺,想不大成都不行。
《礼记·乐记》中提出的“德者,得也”,充分说明了“德”与“得”的因果关系:有德必有得。中国有句古话:“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其实就是“小德小得,大德大得,无德不得”。
关于中国人的处世成功之道,古往今来有无数论著对其进行过阐述,但究其本源,都离不开“德道”两字。
《道德经》的主旨和精髓就是“尊道贵德”。《道德经》中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即万物由道而生,而后由德加以哺养。
“唯道,善始且善成”,“道”是一切存在的根源和始源;“尊道”就是尊重客观规律,不违背自然、社会法则,主动地顺应环境,按规律办事,智慧地生存。修正药业这些年来一直能够持续高速发展的秘诀之一,就是我倡导的三个敬畏: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法律。这就是修正药业发展的“道”。只要我们不偏离这条“正道”,企业就不会有过不去的坎儿。
孔子云:“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子的学说精炼、深刻,可见“道”与“德”同样受到儒家的尊崇和重视。德不厚,无以载物,古今中外,但凡真正成功的大人物,在道德上都达到了世人难以企及的高度。“道之以德”是说一个人不能无德,无德就没有了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德能聚人、聚财、聚智,德行定终身,即“重积德则无不克”。
古往今来,人们不断地用时间验证着这些思想理论。从曾国藩“德为本质、才为功能”的择人观到稻盛和夫“敬天爱人、以德经营”的哲学,无不证明了“万事德为先、大赢靠德”在企业和个人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孔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周易》中说:“建其本而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以千里。”夫己者,人之本;德者,业之本。本立才能明天道、了人道、通商道;本立才能根深叶茂、根深蒂固。
道,是人们该走的路,是人世间的游戏规则。悟道,是由“人道”提升到“天道”。自然而然,回归真性,就是天道。老子说:顺乎自然,就是合乎“大道”。合乎大道,才能永恒长久。
德,是人们该如何上路,该如何掌握游戏规则。德之本就是最高的智,方法为中智,术为下智,而德为上智。无上德者必无上智。缺德就是缺智,缺最根本的智慧。从人的本性上失落,就是缺德。
道德,就是教人走路之时,该走什么样的路,该遵循什么样的游戏规则。
世人常说的“做人”,“做”即是修养。修养什么呢?就是在修德。做一日人,便不可一日不修德。修德之道,在于能去人欲、存天理,去俗念、存道心。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左传》中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传之久远,此之谓不朽。”此“三不朽”首立以德,而亦贯之以德。德不立,功与言便失其据矣。功盖天下而鲜德行,定是奸雄之辈;言冠古今而鲜德行,必为狂妄之徒。
厚德载物就是以道为体、以理为经、以人为则、以德为本,就是道德修养深厚,胸怀博大,能容万物,与万物共生、共长、共存,从万物中汲取营养,成就人的事业。
正人先正心。这里的“正心”就是以道德主心,以善主心。一个人如果不是以道德主心,不是以善主心,而是以恶主心,则叫入魔。只有正心,才能群邪俱退,外魔不侵。
德是人的心海,海大容万物;德是人生存必需的空气,人的生存片刻离不开德。仁德,是人们最安逸的居所;道义,是人们最正确的道路。
德者,事业之基。企业理念可以有多样性,但最核心的理念应当是厚德、积德。德之所至,市场大开;德之所至,企业长青。
《礼记·中庸》中有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在儒家看来,喜怒哀乐之未发之“中”,乃无所偏倚之性。因其无所偏倚,故孟子谓之“善”。此善乃天所给予,故谓之“大本”。人若失去善之本体,即意味着失去良心,失去人性。“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小成靠智,大成靠德。不讲“德道”,违背做人的原则,必定一无所成。
传统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对于企业实践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值得我们去继承、发扬和创新,无论是在企业的文化建设中,还是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我都有意识地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哲学智慧结合起来,以开创并建立起适应历史发展与时代需求的企业新思维、新方法和新战略。
儒家倡导普世关怀,我也尽自己的力量回报社会。所以,修正药业集团提出了“修元正本,造福苍生”的企业宗旨,这也是对《周易》“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思想的具体落实。《周易·乾卦》中有言:“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企业要健康发展,也需要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孔子云:“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孔子高度肯定了“权变而中”的可贵之处,客观事物是不停发展变化的,权变是一种灵活有效的“达中”手段。
我认为,没有修正,人类和宇宙都会毁灭。
因为几千年来人类的进化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不断修正的历史。真理与谬误永远并存,适时、准确、恰到好处地修正,是人和企业走向成功最有效的途径。可以想象,人类任何一种思想和行为,一旦失去修正而任其发展,其后果必然不堪设想,甚至会让世界毁灭。
早在2002年,我就在一次企业高层论坛上,首次提出了“修正哲学”这个概念,希望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哲学领域里,增添一个新的名词。
修正哲学认为,古往今来,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大到国家,小到个人,人类所犯的各式各样的错误,犹如恒河之沙,不可胜数。其实,归纳起来,所有错误的表现形式只有两个:一是“过分”,二是“不及”,过分和不及,虽然不是修正哲学的首创,它来源于孔子学说中的“过犹不及”。但是,把它认定为人类所有错误的根本表现形式,这却是修正哲学的一个新的创见。说大,从国内到国外、从地球到宇宙;说小,从待人接物到言谈举止,甚至一颦一笑,都有一个过分和不及的问题在困扰着我们。
修正哲学的核心意义,就在于让人们及时修正“过分”和“不及”,把握好根本、方向和度,以达到“致中和”的正确目标。
实践证明,每一个真理和“致中和”,都是依靠修正“过分”或“不及”得来的。正是伴随着这样的修正之后,真理才来到了柏拉图的身边,来到了亚里士多德的身边,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所以,真理和“致中和”,始终与“修正”为友。
我认为修正哲学应当成为我们认识客观世界和管理企业的最佳思维模式。无论是在宏观上,还是微观上,都可以不断地应用修正哲学的思维方法,“修正”人类在认识真理和决策思维中的以“过分”和“不及”为最终表现形式的一切错误,寻找正确的“中”,创建包容的“和”,达到完美的“正”。这是得到真理、掌握规律、臻于完美的一条简便、易行的思维通途!
修正哲学是通过实践总结得出的理论,而其理论又是经过实践不断检验过的。所以,她有着文化性、时代性和操作性。
可以说,修正哲学既是经过浓缩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又是经过千锤百炼的人生体验。她是通过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继承、发展与修正,建立并完善起来的企业软实力和发展模式;她是把企业的文化建设、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哲学智慧结合起来,开创并建立起来的适应于历史发展与时代需求的企业新思维、新方法与新战略。这种建立在文化自觉和哲学突破基础上的新思维,不仅仅是中国企业家的需要,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实现和平崛起和民族复兴的需要。
修正哲学的诞生,使饱经创业之艰难和经营之困惑的中国企业,终于找到了一个中国式经营管理的风向标,是中国企业界向“洋管理”发出的第一声呐喊,是为全球企业突破短寿瓶颈所提供的有效的解决方案之一。
现在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坚信,只有修正特色的道路,才是企业百年万世的发展之路,才是强企富民之路。
修正哲学成功的第一个范本就是修正药业。正是由于修正哲学的指引,才使我们不断发现和接近企业管理和发展的本质规律,靠文化兴企、强企;正是由于修正哲学的运用,我们才能把修正药业从一个负债425万元的“袖珍小厂”,发展成为拥有45亿元资产、年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元的医药企业集团;也正是由于始终坚持“在成长中修正,在修正中成长”的修正哲学思想理念的不变,才实现了修正药业15年来一直持续健康地发展。
而像修正药业这样的企业,相信随着修正哲学的被认识、被认可、被传播,必将会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
众所周知,哲学是一门研究宇宙和人生原理的深奥学问。爱因斯坦称之为全部科学之母。千百年来从中国到希腊,从欧洲到美洲,它一直是站在世间各种思想和不同意识的顶端,俯瞰天下,高不可攀;一直是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即、可即而又不可掌握的智慧。
尽管有的学者说,哲学无处不在,哲学方法无处不在。可是,实际情况正如《周易》中所说:“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世界上任何发达国家,都只有经营管理学而没有哲学管理学。可见,迄今为止,哲学这个“旧时王谢堂前燕”,仍未曾“飞入寻常百姓家”。
而修正哲学是一门人人皆可“操作”的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实用哲学。运用修正哲学,操作修正哲学,就可以达到历代哲学家梦寐以求的“理势合一”的太和境界。她填补了国内外企业管理史上的重大空白,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独特的前瞻性,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作出前所未有的贡献。
我认为,修正哲学不仅仅是一门哲学管理学,更是一门哲学成功学。修正哲学是“内圣外王”之道,是缔造优秀和卓越的大成智慧,是引导人们走向巅峰人生的超级吸引力法则。修正哲学能够应用到人生中的方方面面,我准备将之梳理成“修正哲学书系”,陆续推出5部作品,分别是《修正哲学Ⅰ——开启卓越人生的心灵智慧》、《修正哲学Ⅱ——开启卓越人生的奋斗智慧》、《修正哲学Ⅲ——开启卓越人生的事业智慧》、《修正哲学Ⅳ——开启卓越人生的健康智慧》和《修正哲学Ⅴ——开启卓越人生的处世智慧》。这套“修正哲学书系”很快就能与读者见面。这样,修正哲学就能更好更快地走进寻常百姓家,就能帮助更多的人拥有幸福、富有、健康和真爱的人生。
世上成才的道路可能有千百条,但若无“德”,可以肯定地说,哪条路都走不通。华人首富李嘉诚说过:“没有品德的人,终究成不了大事。”日本近代企业之父涩泽荣一也说过:“把没有罪恶相伴随的神圣的富裕作为奋斗目标。”本杰明·富兰克林更说过:“道德是铺就成功之路的基石。”在全球化时代,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大背景下,企业和个人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历久弥新的成功经验和生存智慧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一定要讲求“德道”。只有尊道贵德才能凝聚人心,只有人心向背才能筑就高远。尊道贵德是人生修养之最高境界,是成为“内圣外王”的基石,这既是个人成功之本,更是企业长青之根。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我一直主张并坚持:坚守诚信的文化,建立家庭、人际关系的互相信任;坚守“太和万物”与“和而不同”的多元和谐文化,建立企业和社会的普遍和谐;坚守宽容、孝慈、仁爱的美德,建立普遍的人文关怀和人性管理体制;坚守团结自律的企业文化和公正的经济秩序,以节制、谦和的意识取代对于金钱、特权和消费的盲目追求;坚守向善的人性理念及尊重生命和自然的理念,以保持企业在良性竞争中的永续发展和旺盛的生命力,更好地造福苍生。
我是用心灵在与读者交流,也衷心期待读者能从心灵深处去认知这本书中的理念,期待这本书能为智者所鉴,给每一位正在为人生而不懈奋斗的有志之士带来深一层的体悟和信念,完善道德人生,早日登上成功的巅峰。
修涞贵
20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