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皓晖,中国汉族
出生地:陕西三原县
出生日期:1949年职业:教育作家
毕业院校:陕西师范大学
主要成就:获国务院首批特殊津贴的专家
代表作品:长篇历史小说《大秦帝国》,第一部《黑色裂变》五个一工程奖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铁血文明(大秦帝国)(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孙皓晖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孙皓晖,中国汉族 出生地:陕西三原县 出生日期:1949年职业:教育作家 毕业院校:陕西师范大学 主要成就:获国务院首批特殊津贴的专家 代表作品:长篇历史小说《大秦帝国》,第一部《黑色裂变》五个一工程奖 书评(媒体评论) 这一百多年来,一代中国人、中国学者研究历史 ,反而对自己文化的根和祖先看不起。孙先生的巨作 站在自己国家民族的立场上,有名有据。这样的学者 独立而不倚,了不起。 ——国学大家 南怀瑾 大秦帝国这段历史最需要写,又最难写。这段历 史,文学艺术上一直没有反映过,很遥远,很辉煌, 工程很大,这在过去是不可能的,只有新时期改革开 放了,才有可能。看《大秦帝国》,民族自豪感油然 而生。 ——作家 文艺评论家 陈荒煤 《大秦帝国》虽为小说,却体现出深厚的文化积 累和深邃的历史见解;且恢弘雄健,通过对政治家秦 始皇和改革家商鞅的形象塑造,寄托了作家对历史的 思考与发现。 ——中国作协副主席 作家 陈建功 目录 创建中国统一文明的历史乐章——《大秦帝国·铁血文明》序 孙皓晖 楔子 第一章 初政飓风 一 歧路在前 本志各断 二 大道不两立 国法不二出 三 人性之恶 必待师法而后正 四 旷古大旱 老话题突然重现 五 韩国疲秦计引发出惊雷闪电 六 振聋发聩的《谏逐客书》 七 欲一中国者 海纳为本 第二章 大决泾水 一 治旱大举 纲在河渠 二 雪原大险 瓠口奇观 三 法不可弃 民不可伤 四 天夺民生 宁不与上天一争乎 五 碧蓝的湖畔 抢工决水的烈焰轰然激发 六 松林苍苍 老秦人的血手染红了一座座刻石 七 泾水入田 郑国渠震动天下 第三章 乾坤合同 一 功臣不能全身 嬴政何颜立于天下 二 嬴政第一次面对从来没有想过的大事 三 王不立后 铁碑约法 四 架构庙堂 先谋栋梁 五 李斯的积微政略大大出乎新锐君臣预料 六 以战示形 秦军偏师两败于李牧 第四章 风云三才 一 尉缭入秦 夜见嬴政 二 傲岸两布衣 论战说邦交 三 驱年社火中尉缭突然逃秦 四 春令定准直 秦国大政勃勃生发 五 清一色的少壮将士使秦国大军焕然一新 第五章 术治亡韩 一 幽暗庙堂的最后一丝光亮 二 韩衣韩车 韩非终于踏上了西去的路途 三 《韩非子》深深震撼了年轻的秦王 四 天生大道之才 何无天下之心哉 五 韩非在云阳国狱中静悄悄走了 六 濒临绝境 韩王安终于要孤城一战了 七 忠直族群而术治亡国 天下异数哉 第六章 乱政亡赵 一 秦国朝野发力 谋定对赵新方略 二 赵迁郭开 战国之世最为荒诞的君臣组合 三 不明不白 李牧终究与郭开结成了死仇 四 王翦李牧大相持 五 天方艰难 曰丧厥国 六 杀将乱政 巍然大国自戕自毁 七 灭赵大战秋风扫落叶般开始 八 秦王嬴政终于昂首阔步地踏进了邯郸 九 烈乱族性亡强国 不亦悲乎 第七章 迂政亡燕 一 燕虽弱而善附大国 当先为山东剪除羽翼 二 束手无策的燕国酿出了一则奇计 三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四 提一匕首欲改天下 未尝闻也 五 易水之西 战云再度密布 六 易西战场多生奇变 王翦军大破燕代 七 衍水苍苍兮 白头悠悠 八 迂阔之政 固守王道传统的悲剧 第八章 失才亡魏 一 一旅震四方 王贲方略初显名将之才 二 轻兵袭北楚 机变平韩乱 三 坎坎伐檀兮 置之河之干兮 四 特异的灭魏方略震动了秦国庙堂 五 茫茫大水包围了雄峻的大梁 六 缓贤忘士者 天亡之国也 第九章 分治亡楚 一 咸阳大朝会起了争端 二 父子皆良将 歧见何彷徨 三 项燕良将老谋 运筹举步维艰 四 安陵事件 唐且不辱使命 五 三日三夜不顿舍 项燕大胜秦军 六 痛定思痛 嬴政王车连夜飞驰频阳 七 亘古奇观 秦楚两军大相持 八 淮北大追杀 王翦一战灭楚国 九 固楚亡楚皆分治 不亦悲哉 第十章 偏安亡齐 一 南海不定 焉有一统华夏哉 二 一统棋局 最后一手务求平稳收煞 三 匪鸡则鸣 苍蝇之声 四 飞骑大纵横 北中国一举廓清 五 松耶柏耶 住建共者客耶 六 战国之世而能偏安忘战 异数也 第十一章 文明雷电 一 欲将何等天下交付后人 我等君臣可功可罪 二 椰林河谷荡起了思乡的秦风 三 典则朝仪焕然出新 始皇帝大典即位 四 吕氏众封建说再起 帝国朝野争鸣天下治式 五 力行郡县制 始皇帝诏书震动天下 六 李斯受命筹划 帝国创制集权架构 七 方块字者 华夏文明旗帜也 第十二章 盘整华夏 一 岁末大宴群臣 始皇帝布政震动朝野 二 决通川防 疏浚漕渠 天下男女乐其畴矣 三 堑山堙谷 穷燕极粤 帝国大道震古烁今 四 铸销天下兵器 翁仲正当金人之像哉 五 信人奋士 烁烁其华 六 韩楚故地的惊人秘密 七 国殇悲风 嬴政皇帝为南海军定下秘密方略 第十三章 铁血板荡 一 阴山草原的黑色风暴 二 惊蛰大朝 嬴政皇帝向复辟暗潮宣战 三 光怪陆离的铁血儒案 四 孔门儒家第一次卷入了复辟暗潮 五 长公子扶苏与皇帝父亲的政道裂痕 六 铁血坑杀震慑复辟 两则预言惊动朝野 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 一 茫茫大雪里嬴政皇帝踽踽独行 二 不畏生死艰途的亘古大巡狩 三 隆冬时节的嬴政皇帝与李斯丞相 四 大巡狩第一屯 嬴政皇帝召见郑国密谈 五 祭舜又祭禹 帝国新政的大道宣示 六 长风鼓沧海 连弩射巨鱼 七 北上九原 突兀改变的大巡狩路线 八 七月流火 大帝陨落 精彩页 秦王政十年深秋时节,红霾笼罩秦川经月不散。 太阳堪堪爬上东方远山,瘦硬的秋风荡起了轻尘,渭水两岸橘红的土雾弥天而起,苍苍茫茫笼罩了山水城池田畴林木行人车马。大咸阳的四门箭楼巍巍拔起,拱卫着中央王城的殿宇楼阁,在红光紫雾中直是天上街市。连绵屋脊上高耸的龟麟雀蛇神兽仙禽,高高俯望着碌碌尘寰,在漫天飘浮的红尘中若隐若现。河山红颜,天地眩晕,怪异得教人心跳。然则,无论上天如何作色,曙光一显,大咸阳还是立即苏醒了过来。最后一阵鸡鸣尚未消散,城内大道已是车马辚辚市人匆匆。官吏们乘车走马,匆匆赶赴官署。日出而作的农夫百工们荷工出户,奔向了作坊,奔向了市中,奔向了城外郊野的农田。长街两侧的官署会社作坊商铺酒肆民宅,也业已早早打开了大门,各色人等无分主仆,都在洒扫庭除奔走铺排,操持着种种活计,开始了新的一日。 长阳街的晨市开张了。 这是咸阳南门内的一条长街。北口与王城隔着一片胡杨林遥遥相望,南北长约三里余,东西宽约十多丈,两厢店铺作坊相连,是秦国本邦商贾最为集中的大市。长阳街东面,隔着一片鳞次栉比的官邸坊区,便是天下闻名的尚商坊大市。两市毗邻,国府关市署将长阳街定名为国市,将山东商贾聚集的尚商坊定名为外市。咸阳老秦人却从来不如此叫,只依着自家喜好,径自将长阳街呼为勤市,将尚商坊呼为懒市。个中缘由,却也是市井庶人的感同身受。若比货物,尚商坊外市百物俱备,长阳街国市则只能经营秦国法令允许的民生货物。诸如兵器盐铁珠宝丹砂座车战马等等,长阳街决然没有。若比店堂气魄,长阳街多为三五开问的小店铺面,纵有几家大店,也不过八九开间,至多两层木楼一片庭院而已。尚商坊则不然,六国大商社无不飞檐高挑楼阁重叠庭院数进,家家都比秦国大臣的官邸豪阔。便是尚商坊的散卖店铺,也动辄十数开间,铜门铜柜精石铺地,其华贵豪阔,其大店做派,都与长阳街不可同日而语。 老秦人还是喜爱长阳街。 质朴的秦市,有独到的可人处。勤奋敬业,方便国人,白日从不停业,入夜则一直等到净街方关门歇息。若没有战事,大咸阳不在午夜净街,长阳街总有店铺通宵达旦地挑着风灯,等候着不期而至的漂泊孤客。每每是五更鸡鸣,曙色未起,尚商坊还是一片沉寂,六国商贾们还在梦乡,长阳街的晨市早已经是红红火火了。早起的老秦人趁着朦胧天光紧步上市,或交易几件物事,或猛咥一顿鲜香之极的锅盔羊肉,完事之后立即去忙自己的生计。即或官府吏员游学士子,也多相约在长阳街晨市说事,吃喝间铺排好当日要务,便匆匆离市去应卯任事。日久成习,长阳街晨市不期然成了大咸阳一道诱人的黎明风物。 清晨相遇,市人的第一个话题大多是天气。 连日红霾,人们原本已经没有了惊诧,相逢摇头一叹,甚话不说便各自忙碌去了。今日不同,谁见了谁都要停下来嘀咕几句,说的也几乎都是同一则传闻:齐国有个占候家进了咸阳,占秦国红霾日:“霾之为气,雨土霏微,天地血色,上下乖戾也。”不管生人熟人,相互嘀咕得几句,便争相诉说起一连串已经多日不说似乎已经遗忘了的惊诧疑问。有人忙着解说,甚叫霾,天象家阴阳家叫做“雨土”,老秦人说法是天上下土。有人便问,天上下土也得有个来由,秦川青山绿水温润多雨,何方来得如此漫天红尘整日作雨飘洒?有人便惊诧,老哥哥也,莫非秦国当真又要出事了?不管谁说谁问,话题都是一色的霾事。 “快去看了!南门悬赏!一字千金——!” P1-2 导语 本部自吕不韦“千金易字”而始,于秦始皇崩于沙丘而终,描述了秦朝最为璀璨的短暂几十年历史。 整部分为四大阶段。第一阶段整肃军政,超拔新锐,一大批年轻将领与主政大臣形成新生代势力,同时大力建设秦国腹地的水利工程郑国渠,使秦川成天府之国;第二阶段展开统一中国的连绵大战,展开六国逐一灭亡的故事;第三阶段,统一架构华夏文明体系,发动彻底驱赶匈奴的阴山大战,建立万里长城与其他大型工程;第四阶段秦始皇勤政巡视天下,积劳成疾而依赖方士奇术救治,第六次巡视时突然病重,死于巡狩途中(沙丘)。秦国出现巨大的权力真空,野心与阴谋蠢蠢欲动,引出第六部。 序言 一 大秦帝国是中国文明的正源。 大秦帝国所处的时代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重要的 一个时代。 不幸的是,作为统一帝国的短促与后来以儒家观念为 核心的官方意识形态的刻意贬损,秦帝国在“暴虐苛政” 的恶名下几乎湮没在历史的沉沉烟雾之中。有限史料所显 示的错讹断裂且不必论,明清小说《东周列国志》《二十 四史演义》等通俗史话作品,对秦帝国的描述更是鲁莽灭 裂,放肆亵渎,将这段历史涂抹得狰狞可怖面目全非。这 种荒诞的史观,非但是官方正统意识形态的形象化,而且 流布民间,形成了中国民众源远流长的“暴秦”口碑。事 实上,对于酷爱说古道今的中国老百姓而言,话本小说、 评书戏剧、民间传说等对民众意识所起到的浸润奠基作用 ,远远大于晦涩难懂的史书。两千年来,在对秦帝国的描 绘评判中,旧的正统意识形态与旧的民间艺术异曲同工, 或刻意贬损,或肆意涂抹,悠悠岁月中众口铄金,中国文 明正源的万丈光焰竟然离奇地变形了。 这是中国历史的悲剧,也是中国文明的悲剧——一个 富有正义感与历史感的民族,竞将奠定自己文明根基的伟 大帝国硬生生划人异类而生猛挞伐! 悲剧的深远阴影正在随着历史的进步而渐渐淡化,儒 家式的恶毒咒骂也已经大体终止了。但是,国人乃至世界 对秦帝国的了解,依然朦胧混沌。尽管万里长城、兵马俑 、郡县制、度量衡以至我们每日使用的方块字(请注意, 人们叫它“汉字”),都实实在在地矗立在那里,人们观 念的分裂却依旧如斯。 秦为何物?老百姓还是不甚了了。即或在知识阶层, 能够大体说叨秦帝国来龙去脉与基本功绩的,也是凤毛麟 角。 于是,就有了将秦帝国说叨清楚的冲动。 在漫长艰苦的写作中,这种冲动已经慢慢淡了下来, 化成一个简单的愿望——将事实展现出来,让人们自己去 判断。 虽然如此,还是想将研究与写作过程中形成的一些基 本思想大体说说,给读者与研究家们提供些许谈资,以做 深究品评。 通常意义上,“帝国”是一个历史概念。它一般包含 三个基本特征:其一,统一辽阔的国土(小国家没有帝国 );其二,专制统治或高度集权(民主制没有帝国);其 三,强大的军事扩张(无扩张不成帝国)。秦在这三个方 面都表现得极为鲜明,可算是典型的古典帝国,而不是一 个普通的王朝。 所以,这部描述秦兴亡生灭过程的长篇历史小说,就 叫了《大秦帝国》。 秦之作为大帝国,略早于西方的罗马帝国,但大体上 是同时代的。在古朴粗犷的铁器农耕时代,大秦帝国与西 方罗马帝国一起,成为高悬于人类历史天空的两颗太阳, 同时成为东西方文明的正源。但是,大秦帝国与罗马帝国 的历史命运却是截然不同的。这里有两个基本方面特别值 得注意:其一,秦帝国统一大政权存在的时间极短,只有 十五年;而罗马帝国却有数百年大政权的历史。其二,秦 帝国创造的一整套统一国家体制与文明体系,奠定了中国 文明的根基,而且绵延不断地流传了下来;具有数百年历 史的罗马帝国,却在历史更替中变成了无数破碎的裂片, 始终未能建立一脉相承的统一文明。 一个是滔滔大河千古不废。一个是源与流断裂,莽莽 大河化成了淙淙小溪。 历史命运的不同,隐寓着两种文明方式内在的巨大差 异。详细比较研究这种差异,不是文学作品的任务。《大 秦帝国》所展现的,只是这个东方大帝国的生灭兴亡史的 形象故事。与罗马帝国的比较只是说明,秦帝国是一个具 有世界意义的东方帝国,是创造了一整套不朽文明体系的 大帝国。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中,这样的大帝国是独一无二 的。 这是我创作《大秦帝国》的信念根基。 我对大秦帝国有着一种神圣的崇拜。 先得说说那个伟大的时代与伟大的时代精神。 秦帝国兴亡沉浮的五百多年(从秦立诸侯国到帝国二 世灭亡),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自由奔放、充满活力的大黄 金时代。用那个时候的话说,那是一个“礼崩乐坏,瓦釜 雷鸣,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剧烈变化时代。用历史主 义的话说,那是一个大毁灭、大创造、大沉沦、大兴亡, 从而在总体上大转型的时代。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的转型 ,隶农贵族经济向自由农地主经济的转型,联邦制政体向 中央统治政体的转型,使中华民族在那个时代达到了农业 文明的极致状态。 这个辉煌转型的历史过程,就是秦帝国生灭兴亡的历 史过程。 …… 五 从文学艺术的角度说,大秦帝国无疑是一个世界性题 材。 这不仅仅在于秦帝国对中国统一文明的奠基作用。从 文学艺术的角度讲,更重要的在于这个时代本身的故事性 。中国原生文明的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人心中的圣土。政 治的、经济的、军事的、科学技术的、文学艺术的、法学 的、哲学的、神秘文化的……举凡基本领域,那个时代都 创造了我们民族在自然经济时代的最高经典,并当之无愧 地进入了人类文化的最高殿堂。仅以战争规模论,秦赵长 平大战,双方参战兵力总数超过一百万,秦歼灭赵主力大 军五十余万(坑杀二十万)!如此战争规模,即或在当代 也仍然放射着炫目的光彩而难以逾越。而创造这些奇迹的 各种人物以及这些事件的曲折艰难,都构成了作家无法凭 空想象的戏剧性故事。展现这些人物,展现这些故事,展 现那些令人感慨唏嘘的历史血肉,是文学艺术的骄傲,是 文学艺术的使命。 在中国元代以前,中国是世界文明中心,西方世界是 当时的“周边文明”。秦帝国及其之后的一千余年,中国 的强盛衰落总是居于世界的中心潮流,无不对世界其他文 明发生着深远的冲击与影响。中国文明具有悠长内力的根 源,在于秦帝国,而不是别的任何时代。从这一点说,帝 国时代创造统一文明的过程与史诗般的兴亡幻灭,是当今 世界具有最大开采价值的文化矿床。文学艺术对这段历史 的开发,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特殊的价值。因为只有文学 艺术,才能形象地告诉人们,那个时代人的生命状态是何 等饱满、何等昂扬、何等自信、何等具有进取精神! 六 遗憾的是,正面表现秦帝国时代的文学艺术作品始终 没有问世。 虽然学力浅薄笔力不济,还是勉力上阵了。 时常觉得,不做完这件事情,我的灵魂将永远不得安 宁。1993年冬天进入案头工作以来,其中的艰难周折无须 细说。完成一个大工程,种种艰难几乎都是必然会发生的 ,也只有硬着头皮不去理它了。 作为作者,我想告诉读者的一点,仍然是有关作品的 一点儿体会。 《大秦帝国》最艰难的是剪裁,也就是理出一个故事 框架来。帝国时代是一个气象万千而又云遮雾罩的时代。 浩瀚而又芜杂的典籍资料,无数令人不能割舍而又无所适 从的故事与结局,常常使人产生遍地珍宝而又无可判断的 茫然与眩晕。鲁迅先生曾感慨系之,说三国宜于做小说, 而春秋战国不宜于做小说。其实质困难也许正在这里。以 秦帝国为轴心主体,以帝国兴亡为主线(古话叫“国运” 吧),以人物命运与事件冲突为经纬,虽然是能想到的一 条较好路子,但依然不能包容伟大帝国时代的全部冲突, 甚至不得不割舍许多重要素材(譬如诸子伟人的许多故事 )。这种遗憾可能将是永远难以弥补的。为了使读者更为 深入地透视帝国命运,我欲另将早秦部族的故事专门写成 一部《马背诸侯》,完成后另行出版,以完整展现那个曾 为中华民族文明做出伟大贡献的古老部族的历史命运。 孙皓晖 修订于海南·积微坊 2012年春 内容推荐 吕不韦于咸阳四门张挂《吕氏春秋》,公然悬赏改一字赐千金,引发朝野关于治国之道的大论争。秦王赢政以“坏法乱政,蛊惑国人”之罪罢黜吕不韦,吕不韦被迫自杀于洛阳。 秦王赢政正式拉开帝国创建大幕:第一阶段,整肃军政、修建水利工程郑国渠,国力大增;第二阶段,展开灭国大战,六国逐一灭亡;第三阶段,登基为帝,号称始皇帝.架构完整的华夏文明体系,北驱匈奴,南化岭南,实现华夏一统;第四阶段,始皇帝巡视天下,积劳成疾且在最后一次巡视时突然病重,死于巡狩途中(沙丘)。 秦国出现巨大的权力真空,野心与阴谋蠢蠢欲动。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